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
学号 班级 姓名
1. 如图所示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
(1)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
实验1
__要有可燃物__
实验2
__需要氧气__
实验3
__温度要达到着火点__
(2)干粉灭火器的干粉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其受热时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在灭火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__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__,水的作用是__使温度降低到物质的着火点以下__。
2.“纸船烧水”的实验中,加了水的纸船比没有加水的纸船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燃烧,是因为( C )
A.水不是可燃物
B.加了水的纸船着火点更高
C.水会吸收纸上的热量,使其不易达到着火点
D.水隔绝了氧气
3.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B )
A.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
C.煤矿矿井、大米加工厂、加油站等场所应严禁烟火
D.钻木取火是因为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4.煤在空气中燃烧需满足的条件是__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__;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__隔绝空气__;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2H2+O22H2O__。
5.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C )
A.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6.遇到火灾时,正确处理火险有利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处理方式中错误的是( A )
A.如果是室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B.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C.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7.如图是某同学探究燃烧条件的改装装置,往烧杯中加入下列哪种物质,能引起白磷燃烧的是( B )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蔗糖 D.食盐
8.你能想出多少种熄灭蜡烛的方法?写出方法并分别写出破坏了燃烧的什么条件?至少写出3种方法。
【答案】 (1)用扇子扇灭或者用嘴吹灭,利用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2)用玻璃杯罩住,利用隔绝空气的方法;(3)剪掉烛芯,利用移走可燃物的方法。
9.“魔棒点灯”趣味实验的操作为: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了。你认为酒精灯能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 C )
A.“魔棒”具有神奇的功力使酒精灯点燃
B.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使酒精自发燃烧
C.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D.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氧气,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能自发燃烧
10.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白磷放在燃烧匙内,塞好胶塞;
②从长颈漏斗向瓶内迅速注入60 ℃的水至刚刚浸没白磷;
③连接好注射器,向瓶内推入空气,瓶内水面下降,当白磷露出水面时立即燃烧,停止推入空气;④白磷熄灭后,瓶内水面上升,最后淹没白磷。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4P+5O22P2O5__。
(2)对比③中白磷露出水面前、后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与氧气(或空气)接触__。
(3)④中瓶内水面上升的原因是__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瓶内气体体积减少,气压减小__。
11.水蒸气能点燃火柴吗?做如图所示实验,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通过加热的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铜管口处,火柴被加热;迅速从蒸气中移开,火柴燃着了。
(1)A处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则烧瓶内沸水的温度应__高于100__℃__。
(2)B处水蒸气对点燃火柴所起的作用是__加热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__。
(3)火柴为什么移离蒸气才能燃烧?__移离蒸气能保证有充足的氧气__。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单元复习
学号 班级 姓名
1.已知甲和乙是两种化合物,根据甲+HCl→乙+H2O,甲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氧元素__,乙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氯元素__。
2.在用白磷(白磷与红磷组成相同,着火点为40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晓涵同学将橡皮塞上的细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观察到A、C中气球的大小不同,用化学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使瓶中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C中气球变小,A内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所以A、C中气球大小不同__。
(2)将C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仍然平衡,在此化学反应中,从具体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分析天平平衡的原因是__参加化学反应的白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__。
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C )
物 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20
(((
16
14
反应后的质量(g)
4
6
60
50
A.?m?的数值为64
B.反应中W与Z的质量比为5∶6
C.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1∶4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4.某纯净物3 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 g二氧化碳和5.4 g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该纯净物中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
B.该反应中O2和CO2的质量比为14∶11
C.该反应中O2和H2O的分子数之比为7∶6
D.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4
5.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含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可表示双氧水是由水和氧气化合而成的
B.双氧水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C.2个双氧水分解生成2个水和1个氧气
D.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每34份质量的双氧水分解生成16份质量的氧气和18份质量的水
6.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表示( D )
A.磷加氧气等于五氧化二磷
B.磷与氧气混合后可生成五氧化二磷
C.在点燃条件下,4个磷原子与10个氧原子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4份质量的磷与160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7.一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4H2===X+H2O,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D )
A.X与CO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16
B.X中只含C、H元素
C.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D.X中C、H元素质量比为4∶1
8.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氢氧化钠(NaOH)溶液和硫酸铜(CuSO4)溶液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Cu(OH)2],生成的硫酸钠(Na2SO4)留在溶液中。
(2)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P2O5)。
(1)2NaOH+CuSO4===Cu(OH)2↓+Na2SO4
(2)4P+5O22P2O5
9.有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NaCl+2H2O2NaOH+H2↑+Cl2↑__;从能量变化角度看,该反应将电能转化为__化学__能。
10.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组成是“一硫(硫粉)二硝(硝石,即KNO3固体)三碳(木炭粉)”。点燃黑火药发生爆炸,生成硫化钾(K2S)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及一种无毒的氧化物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黑火药爆炸时产生白烟,白烟是由于__K2S__(填化学式)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
(2)请写出黑火药爆炸时的化学方程式:__S+2KNO3+3C===K2S+3CO2↑__+N2↑__。
11.在天平左右两盘中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足量的稀硫酸,天平平衡。向左盘烧杯中加入27 g10%的氯化钡溶液,向右盘烧杯中加入铁粉,若天平最终平衡,则加入铁粉的质量为( B )
A.56 g B.28 g
C.27 g D.数据不足,无法计算
12.某补钙剂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小明对该补钙剂十分感兴趣,取10片钙片放入100 g稀盐酸中,有效成分刚好完全反应(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HCl+CaCO3===CaCl2+H2O+CO2↑。剩余固体和液体总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2.2 g。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__2.2__g。
(2)10片钙片中CaCO3的质量是多少克?
解:设10片钙片中CaCO3的质量为(((。
2HCl+CaCO3===CaCl2+H2O+CO2↑
100 44
?x? 2.2 g
= (((=5 g
答:10片钙片中CaCO3的质量是5 g。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班级 姓名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下列各项中,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原子的种类 ⑤物质的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④⑥ D.①③⑤
2.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海域成功试采可燃冰的国家,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用作燃料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冰中只有甲烷
B.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O2CO2+H2O
D.反应前后的物质均由原子构成
3.关于2CO+O22CO2,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两个一氧化碳分子加一个氧气分子等于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D.2 g一氧化碳和1 g氧气反应生成2 g二氧化碳
4.10 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8 g C和4 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 )
A.1∶1 B.2∶1 C.4∶1 D.5∶1
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S+O2 SO2↑ B.4Al +3O22Al2O3
C.P+O2PO2 D.Mg+O2MgO2
6.化学方程式CxHyOz+5O2===4CO2+4H2O,可知x、y、z的值分别为( )
A.4,8,2 B.2,2,3 C.2,4,1 D.4,4,2
7.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g B.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8. 现有6 g碳和14 g氧气完全反应,则生成物是( )
A.CO B.CO2 C.CO和CO2 D.无法确定
9.硝酸银受热时会发生如下反应:2AgNO32Ag+2X↑+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X是( )
A.N2O B.NO2
C.N2O5 D.NO
10.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4
6
111
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5
0
8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分解反应
B.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化合反应
C.该反应中A、B、C、D四种物质(参加反应或生成)的质量比为26∶9∶111∶80
D.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22 g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70分)
二、填空题(共41分)
11.(16分)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3个镁离子:__ __。
(2)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 __。
(3)某银行发行了一套生肖金币,其主要组成为金元素:__ __。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6)双氧水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12.(12分)(1)近几年来,科学家发现在生物体内存在少量一氧化氮,它有扩张血管和增强记忆力的功能,成为当前生物科学研究的热点。一氧化氮是工业制取硝酸的中间产物,生成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 + 5O2 4NO + 6X,则X的化学式是__ __。
(2)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长征3号火箭用液氧和液氢作推进剂,点火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适应火车提速,沪宁线上原有的短轨已全部连接为超长轨。工程技术人员常用铝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铁来焊接铁轨间的缝隙,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饲养观赏鱼,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进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空运观赏鱼,必须密封。为了解决鱼的吸氧问题,可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化学式:CaO2),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是氢氧化钙和氧气。写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7分)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甲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 __。
(2)相同条件下,甲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密度__ __(填“大”或“小”)。
(3)丙分子中硫原子和氧原子的质量比是__ __;
(4)请补全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S+__ __O2===2H2O+__ __。
14.(6分)晶体硅在电子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工业上生产高纯硅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硅与焦炭反应的另一种产物是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蒸馏属于__ 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完成由下列纯SiHCl3制取高纯硅的化学方程式:
__ __SiHCl3+__ __H2__ __Si+__ __。
三、实验探究题(共12分)
15.(12分)为了探究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某校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分别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
如图所示,甲小组把盛有适量CuSO4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石灰水的烧杯中,乙小组把盛有适量Na2CO3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然后将烧杯放到天平上,用砝码平衡;接着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试管和烧杯内的两种溶液混合发生反应,待反应后再把烧杯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实验现象】
反应后,甲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__ __,乙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__ __。(填“左边”“右边”或“中间”)
【解释与结论】
甲小组的结论为__ __。
乙小组的解释为__ __。
【反思与评价】
比较两个小组的实验设计,若使用的试剂不变,应改进的是__ __。
由此,你将得出新的结论:探究或验证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时,若要用到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__ __。
四、计算题(共17分)
16.(8分)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的一次探究性活动中,他们将50 g氢氧化钠溶液与50 g硫酸铜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得到9.8 g沉淀,请你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7.(9分)过氧化氢不稳定会自然分解,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 ____g。
(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B 2.B 3.B 4.D 5.B 6.A 7.C
8.C 9.B 10.A
11.(1)3Mg2+ (2)AlO3 (3)Au
(4)CH4+2O2CO2+2H2O (5)3Fe+2O2Fe3O4 (6)2H2O22H2O+O2↑
12.(1)H2O (2)2H2+O22H2O
(3)2Al+Fe2O32Fe+Al2O3 (4)2CaO2+2H2O===2Ca(OH)2+O2↑
13.(1)-2 (2)大 (3)1∶1
(4)2H2S+3O2===2H2O+2SO2
14.(1)SiO2+2CSi+2CO (2)物理 (3)1 1 1 3HCl
15.中间 右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因此烧杯内总质量会减小 将乙小组中的烧杯改为密闭容器并使用气球等作为缓冲装置 应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16.16%
17.(1)0.8 (2)5%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第1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
学号 班级 姓名
1. 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D )
A.化学反应中常伴随热量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
B.100 g干冰完全气化成100 g气体
C.10 g NaCl溶解在90 g水中,形成100 g NaCl溶液
D.一定量的煤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所有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煤的原质量
2. 如图所示。
反应前天平平衡,取下此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将其倾斜,使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接触,待充分反应后,气球膨胀,再将装置放回天平左盘,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这一现象__遵守__(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__生成了氧气,气球膨胀受到了向上的浮力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过氧化氢水+氧气__。
3.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 A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能量变化 D.自然界中所有变化
4.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B )
A.分子的种类 B.原子的种类
C.物质的种类 D.分子的个数
5.蔗糖在隔绝空气加热时,生成碳和水,则可推断蔗糖的组成元素是( D )
A.只有碳 B.只有碳、氢
C.只有氢、氧 D.碳、氢、氧
6.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小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管两端,分别绕上40 cm长的粗铜线,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左边一端铜丝加热1~2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冷却后,他们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
(1)__左端(或被加热端)铜丝表面变黑__;
(2)__玻璃棒向左边(或被加热端)倾斜__。
7.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3种物质
B.反应后原子个数增多
C.该图可示意CO与O2的反应
D.反应物中元素的化合价都为0
8.硝酸铜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B )
A.N2 B.NO2 C.NH3 D.SO2
3.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A )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原子质量 ④元素种类 ⑤物质总质量 ⑥分子种类 ⑦分子总数 ⑧物质种类
A.①②③④⑤ B.⑥⑦⑧
C.①③⑤⑦ D.②④⑥⑧
9.下列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解释,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B )
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剩余物的质量减小,是因为放出了氧气
B.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蜡烛受热形成了石蜡蒸气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生成物中含有氧气的质量
D.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是因为生成物都没有逸散
10.如图是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①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②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
③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④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种类都不变
⑤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1.将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化学反应前后四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2
3
80
3
反应后质量/g
x
33
0
30
(1)表中x的值为__35__。
(2)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C__,生成物是__A、B、D__。
(3)该反应属于__分解__(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12.下列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
A.石墨制成金刚石
B.2 g H2完全燃烧生成36 g H2O
C.水变成汽油
D.冰转化成干冰
13.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B.二氧化碳和乙烯均属于氧化物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4∶1
14.镁带在耐高温的密封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如图所示能正确地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曲线是( B )
10.小方同学和小飞同学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请填写以下探究过程中的空格:
[提出假设]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__相等__。
[确定研究方法]分析推理、查阅资料、实验探究。
[设计并进行实验]
小方设计的实验装置(已略去天平装置)如图中A所示。
小飞设计的实验装置(已略去天平装置)如图中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实验现象]
(1)小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锥形瓶中有__气泡__产生;
②天平__不平衡__(填“平衡”或“不平衡”)。
(2)小飞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锥形瓶中有__蓝色沉淀__产生;
②天平__平衡__(填“平衡”或“不平衡”)。
[实验结论]
小方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不等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小飞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相等。
你认为__小飞__(填“小方”或“小飞”)的结论正确,请谈谈导致另一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小方的实验中有气体产生,生成的气体散逸到空气中去了,使得天平不平衡__。
15.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通过称量下列各组试剂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C__(填字母)。
A.蔗糖和水
B.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C.铁和氯化铜溶液
(2)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变化如图所示。
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__。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4P+5O22P2O5__。
③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_8.0__g。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第2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学号 班级 姓名
1. 在化学反应A+2B===3C+D中,6 g A与8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7 g D,则同时生成的C的质量为( B )
A.5 g B.7 g
C.15 g D.无法确定
2.实验室常用燃烧的方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将3.0 g某有机物完全燃烧后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1.8 g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A.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
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物质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D.无法确定该有机物的元素组成
3.a g硫在b g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 B )
A.一定是(a+b)g B.小于等于(a+b)g
C.大于(a+b)g D.一定不足(a+b)g
4.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了氮气和水蒸气,该物质一定含有( D )
A.氮元素和氧元素 B.氢元素和氧元素
C.氮元素和碳元素 D.氮元素和氢元素
5.将A、B、C三种物质各10 g,加热进行化合反应生成D(其中B是催化剂),当A已完全反应后,测得生成D为16 g。反应后的混合物中B与C的质量比为( B )
A.5∶1 B.5∶2 C.5∶3 D.4∶1
6.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12
26
3
0
反应中的质量/g
9
22
3
b
反应后的质量/g
0
a
3
28
A.a等于10
B.该化学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C.丙一定为催化剂
D.b=12
7. 将某物质加热,完全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中含有的元素是( C )
A.N、H B.N、H、C
C.N、H、O、C D.N、O、H
8. 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 A )
A.CO2 B.Cl2
C.O2 D.N2
9.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12 g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 gC和2 g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B )
A.8 g B.18 g C.28 g D.30 g
10如图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甲和乙属于单质,丙属于化合物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1个丙分子由1个甲分子和2个乙分子构成
11.加热a g氯酸钾和b 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至反应完全,得到固体物质c 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C )
A.(a-c)g B.(c-b)g
C.(a+b-c)g D.(a-b-c)g
12.某纯净物3 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 g二氧化碳和5.4 g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该纯净物中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
B.该反应中O2和CO2的质量比为14∶11
C.该反应中O2和H2O的分子数之比为7∶6
D.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4
13..将一定质量的红磷在一瓶氧气中充分燃烧,其固体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可用如图表示,则用m2-m1表示的质量是__BD__(填字母序号)。
A.生成P2O5的质量
B.生成P2O5中氧元素的质量
C.参加反应的红磷的质量
D.参加氧气的质量
14.现有某有机物2.3 g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2.7 g水,求该有机物的化学式。
化学式为C2H6O。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
第1课时 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
学号 班级 姓名
1. 关于化学方程式:2H2+O22H2O,下列读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水
B.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C.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D.2个氢分子加1个氧分子等于2个水分子
2.“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
B.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C.甲、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相同
D.乙、丙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3.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B )
A.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反应的快慢
C.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D.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4.炼铁炉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原子)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变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变化
5.如图是四位同学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的场景。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C )
A.4P+5O22P2O5 B.C+O2CO2
C.S+O2SO2 D.2H2+O22H2O
6.化学方程式2CO+O22CO2的读法正确的是( A )
A.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
C.2个一氧化碳分子加上1个氧分子等于2个二氧化碳分子
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28份质量的一氧化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7.已知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是( D )
A.27∶32∶102 B.27∶24∶43
C.4∶3∶2 D.108∶96∶204
8.据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利用钴及其氧化物成功研制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地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
C.得到的液体燃料的化学式是H2C2O
D.可用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9.将A、B、C三种物质各10 g,加热进行化合反应生成D(其中B是催化剂),当A已完全反应后,测得生成的D为16 g。反应后的混合物中B与C的质量比为 ( B )
A.5∶1 B.5∶2 C.5∶3 D.4∶1
10.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该物质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7
D.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11.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数据记录如下:
物质
X
O2
CO2
H2O
反应前的质量/g
46
128
1
0
反应后得质量/g
0
待测
89
54
在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B )
A.物质X由碳、氢元素组成
B.物质X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C.充分反应后剩余氧气质量为16克
D.生成CO2与H2O的质量比是89∶54
12.(1)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中所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__Zn__。
(2)201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是一种抗疟疾药,若14.1 g青蒿素燃烧生成33.0 gCO2和9.9 gH2O,则青蒿素中氧的质量与其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之比为__5∶36__。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与青蒿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28.8 g,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3 g×+9.9 g×-28.8 g=4 g,故质量之比为5∶36。
13.现有 6.4 g未知物和氧气充分反应,经测定生成 4.4 g二氧化碳、2.8 g一氧化碳和7.2 g 水,求出该未知物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最简个数比__C∶H∶O=1∶4∶1__。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
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学号 班级 姓名
1. 铝能跟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铝(铝是+3价),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B )
A.Al+H2SO4===AlSO4+H2↑
B.2Al+3H2SO4===Al2(SO4)3+3H2↑
C.Al+3H2SO4===Al(SO4)3+3H2↑
D.3Al+H2SO4===Al3SO4+H2↑
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为1时也要填入):
(1)C2H4+O2CO2+H2O
(2)Al+HCl===AlCl3+H2↑
(3)Fe2O3+COFe+CO2
(4)Na2SO4+BaCl2===NaCl+BaSO4↓
3.阅读文字,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安全火柴的火柴头上主要含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硫和玻璃粉等,火柴杆上涂有少量的石蜡(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25H32),火柴盒两边的摩擦层是由红磷和玻璃粉调和而成的。火柴着火的主要过程是:
(1)火柴头在火柴盒上划动时,产生的热量使红磷燃烧:__4P+5O22P2O5__。
(2)红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氯酸钾分解:__2KClO32KCl+3O2↑__。
(3)氯酸钾分解放出的氧气与硫在点燃条件下反应:__S+O2SO2__。
(4)硫与氧气反应放出的热量引燃石蜡,最终使火柴杆着火:____C25H32+33O225CO2+16H2O__。
4.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是( D )
A.反应前物质的分子总数等于反应后物质的分子总数
B.反应前后各物质的体积相等
C.各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数目相等
5.现有反应:2Cu(NO3)22CuO+O2↑+4X↑,则X的化学式为( B )
A.NO B.NO2 C.NH3 D.N2O3
6.书写下列化学方程式。
(1)镁带燃烧:__2Mg+O22MgO__。
(2)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
__2H2O22H2O+O2↑__。
(3)碳的不充分燃烧:__2C+O22CO__。
7.下列能正确表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B )
A.Fe+O2FeO
B.3Fe+2O2Fe3O4
C.4Fe+3O22Fe2O3
D.6Fe+4O22Fe3O4
8.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
__2KClO32KCl+3O2↑__。
(2)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
__2Cu+O22CuO__。
(3)氢气在高温时与四氧化三铁反应得到水和铁:
__4H2+Fe3O43Fe+4H2O__。
(4)电解水:__2H2O2H2↑+O2↑__。
9.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有无错误,若有,请写出改正后的化学方程式。
(1)2H2↑+O2===2H2O
2H2+O22H2O 。
(2)KMnO4===K2MnO4+MnO2+O2
__2KMnO4K2MnO4+MnO2+O2↑__。
10.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 +O2===2X+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X的化学式是Ag2S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11.目前人类可以从多方面获取能源,我国在能源获取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1)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氧气可从空气中获取,氢气可通过以下反应获取:
2NaCl+2H2O2X+Cl2↑+H2↑。
其中X的化学式是__NaOH__。
(2)截止2017年6月2日,我国在南海神狐海域连续开采可燃冰超过22天。可燃冰(化学式CH4·8H2O)能释放出甲烷气体,是未来洁净的新能源。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CH4+2O2CO2+2H2O__。
12.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为1时也要填):
(1)NH3+Cl2N2+HCl
(2)CH4+O2CO2+H2O
(3)Fe3O4+COFe+CO2
(4)(NH4)2SO4+Ba(NO3)2===NH4NO3+BaSO4↓
1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A、B、C、D表示4种物质,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表所示。
物质
A
B
C
D
微观示
意图
(1)D物质是由__分子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物质A和物质B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两种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2H2S+O22S+2H2O__。
(3)根据上述微观示意图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一个信息是__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合理均可)__(从微观角度描述)。
14.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被广泛用于火箭、导弹、航天飞机、船舶等,如图为某化工企业生成钛流程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eTiO3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__+4__。
(2)①中化学方程式为:
2FeTiO3+6C+7Cl22X+2TiCl4+6CO,
则X为__FeCl3__(填化学式)。
(3)②中CO和H2以化学计量数1∶2恰好完全反应,则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化合反应__。
(4)③中氩气的作用是__作保护气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Mg+TiCl4Ti+2MgCl2__。
第二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第1课时 化学方程式计算
学号 班级 姓名
1. 2.4 g镁在空气中充分燃烧,需要氧气多少克?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多少克?
解:设需要氧气的质量为(((,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y?。
2Mg+O22MgO
48 32 80
2.4 ?g ?x? ?y?
= x?=1.6 g
= y?=4 g
答:需要氧气1.6 g,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4 g。
2.某同学将一定量的铝粉在纯氧中完全燃烧,发现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了1.6 g,则铝粉的质量是( A )
A.1.8 g B.2.7 g
C.3.6 g D.5.4 g
3.己知A+3B===2C+3D中,已知2.3 gA跟4.8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 g 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B )
A.23 B.46 C.92 D.96
4.氢气是一种高能清洁燃料,电解水制取氢气是目前获得氢气的方法之一。请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要获得20 g氢气至少需要电解多少克水?
解:设要获得20 g氢气至少需要电解水的质量为x。
2H2O2H2↑+O2↑
36 4
x 20 g
= x=180 g
答:要获得20 g氢气至少需要电解水的质量为180 g。
5.在2CO+O22CO2的反应中,CO、O2、CO2的质量比为( B )
A.2∶1∶2 B.7∶4∶11
C.7∶8∶11 D.14∶4∶11
6.某反应A+2B===C+D,若有30 g A和15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 g C,那么要得到7 g D,参加反应A的质量应为( D )
A.20 g B.15 g C.12 g D.6 g
7.将2.4 g镁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后固体的质量( B )
A.等于2.4 g B.大于2.4 g
C.小于2.4 g D.无法确定
8.完全燃烧下列物质,消耗等质量的氧气,所需下列物质质量最大的是( D )
A.H2 B.C C.S D.Mg
9.实验室可用氯酸钾制取氧气,若实验室要制取48 g氧气,至少需要氯酸钾多少克?
解:设需要KClO3的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245 96
x 48 g
=
x=122.5 g
答:至少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122.5 g。
10.早在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就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成为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现有含1.6 kg硫酸铜的工业废液,加入铁粉回收铜,请计算(已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1)硫酸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2)理论上与硫酸铜反应消耗铁粉的质量。
解: (1)硫酸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40%。
(2)设理论上与硫酸铜反应消耗铁粉的质量为x。
Fe+CuSO4===Cu+FeSO4
56 160
x 1.6 kg
=
x=0.56 kg
答:(1)硫酸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2)理论上与硫酸铜反应消耗铁粉的质量为0.56 kg。
11.用I2O5可以测定空气受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I2O5+5COI2+5CO2,根据生成CO2的多少,可以判断CO的含量。关于这个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参加反应的I2O5的质量等于生成I2的质量
B.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氧原子总数大于生成的CO2中氧原子总数
C.反应物中所含元素种类与生成物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D.参加反应的I2O5和CO的质量比等于生成的I2和CO2的质量比
12.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 g 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 g 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C )
A.4∶9 B.8∶11 C.10∶11 D.31∶44
【解析】设参加反应的C的质量为x。
2A+5B===2C + 4D
2×9 4×22
x 8.8 g
=
x=1.8 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B的质量为1.8 g+8.8 g-2.6 g=8 g。
故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8 g∶8.8 g=10∶11。
13.实验室要制得58 g四氧化三铁,需要铁多少克?需要标准状况下的氧气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 g/L,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解:设需要铁和氧气的质量分别为x和y。
3Fe+2O2Fe3O4
168 64 232
x y 58 g
= x=42 g
= y=16 g
需要O2的体积为≈11.2 L
答:需要铁42 g,需要标准状况下的氧气11.2 L。
1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10 g碳酸钙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用矿泉水瓶(体积为500 mL)收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请通过计算,预测他们能收集到几瓶二氧化碳气体。已知该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2 g/L。(结果保留到整数)
解:设能收集到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10 g x
=,x=4.4 g
二氧化碳的体积为:
4.4 g÷2 g/L=2.2 L=2 200 mL
能收集到2 200 mL÷500 mL=4.4瓶≈4瓶
答:他们能收集到4瓶二氧化碳气体。
第二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应用
学号 班级 姓名
1. 在化学反应2A+B2===AB2中。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将4 g A与8 g 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2的质量是( A )
A.8 g B.16 g C.12 g D.4 g
2.已知CaCO3+2HCl===CaCl2+H2O+CO2↑。25 g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与100 g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
(2)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解:(1)由题意知,m(CaCO3)=25 g×80%=20 g
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44
20 g y x
= x=8.8 g
= y=14.6 g
(2)稀盐酸的质量分数=×100%=14.6%
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 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
3.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一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操作及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1)生成氧气的质量__1.6__g。
【解析】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2 g+78 g-68.4 g=1.6 g
(2)这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设过氧化氢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 1.6 g
= x=3.4 g
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5%
答:这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5%。
4.关于化学反应2X+Y===2Z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Z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B.反应中X 、Y 、Z三种物质的质量比是2∶1∶2
C.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D.若a g X完全反应生成b g Z,则同时消耗(b-a) g Y
5. H2、O2和N2组成的混合气体20 g,经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18 g水,则剩余的气体不可能是( C )
A.N2和H2 B.N2和O2
C.N2、H2和O2 D.只有2 g N2
6.某工厂需要280 g生石灰(CaO)作干燥剂,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至少需要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杂质不参加反应)的质量是多少?
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CaO+CO2↑
100 56
x 280 g
= x=500 g
所需石灰石的质量为500 g÷80%=625 g
答: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500 g,需要石灰石的质量为625 g。
7.在反应A+3B===2C中,已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B )
A.4 B.6 C.8 D.10
8.下列有关“2CO+O22CO2”的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D )
A.若28 g CO参加反应,则消耗O2的质量一定是16 g
B.若8 g O2参加反应,则生成CO2的质量一定是22 g
C.若有10 g CO2生成,则消耗CO和O2的质量总和一定是10 g
D.若5 g CO和2 g O2混合点燃,则CO2生成的质量一定是7 g
9.等质量的碳、硫、镁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比为( D )
A.3∶6∶8 B.3∶2∶8
C.8∶6∶3 D.8∶3∶2
10.化学兴趣小组用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并测量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称量 68 g 过氧化氢溶液和 0.1 g 二氧化锰进行实验,反应前后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计算:
(1)制得氧气的质量是__0.8__g。
(2)过氧化氢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68.1 g-67.3 g=0.8 g
解:(2)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 0.8 g
=
x=1.7 g
过氧化氢质量分数为×100%=2.5%
答:过氧化氢质量分数是2.5%。
11.牙膏中的摩擦剂可以增强牙膏对牙齿的摩擦作用和去污效果。已知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CaCO3和SiO2(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为了测定摩擦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通过实验测得如图数据:
+
(1)生成CO2的质量为__2.2__。
(2)求摩擦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生成CO2质量
为10 g+36.5 g-44.3 g=2.2 g。
解(2)设参加反应的CaCO3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2.2 g
=
x=5 g
×100%=50%
答:摩擦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50%。
12.实验室用5.5 g氯酸钾和2.5 g二氧化锰放在试管里加热,反应后称得剩余的物质的质量为7.2 g,那么剩余物质是( D )
A.MnO2和KClO3 B.KClO3
C.KCl和KClO3 D.MnO2、KClO3和KCl
13.镁在氧气与氮气的混合气体中燃烧不仅生成氧化镁,还有少量的镁与氮气化合生成氮化镁(Mg3N2)。由此推知8 g镁在氧气与氮气的混和气体中完全燃烧后所得产物的质量可能是( B )
A.13.3 g B.12 g
C.11.1 g D.无法确定
14.为了测定某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过程和有关实验数据如下图所示:
计算:
(l)反应后生成氯化银的质量是__2.87__g。
(2)该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析】(1)反应后生成氯化银的质量是130 g+30 g-157.13 g=2.87 g
解(2)设生理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为x。
AgNO3+NaCl===AgCl↓+NaNO3
58.5 143.5
x 2.87 g
=
x=1.17 g
该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0.9%
答:该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是0.9%。
15.我州石灰石资源丰富,某课外小组同学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某地石灰石样品9.0 g于烧杯中,将50 g稀盐酸分5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
次数
1
2
3
4
5
加入稀盐酸质量/g
10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质量/g
7.0
5.0
3.0
1.5
x
请计算:
(1)x的值为__1.5__。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83.3%__(结果保留到0.1%)。
(3)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解析】(1)前三次每次加入10 g盐酸都是减少固体2 g,而第四次减少了1.5 g,说明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剩余固体为杂质,所以第五次依旧为1.5 g,所以x=1.5。
(2)碳酸钙的质量为9.0 g-1.5 g=7.5 g
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00%≈83.3%
解:(3)设10 g盐酸中HCl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2 g y
=
y=1.46 g
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14.6%
答: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