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3《变色花》练习
填空
1、像“白醋”这样,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 )。
2、像碱水这样,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 )。
3、像紫甘蓝水这样的物质叫做( )。
二.选择
1、茶水是( )。
A. 酸性物质 B.碱性物质 C.中性物质
2、( )是属于酸性物质;( )属于碱性物质。
A. 小苏打 B.肥皂 C. 蔬菜
3、家用清洁剂( )碱性物质。
A. 全都是 B.大多数是 C. 少数是
三.判断
1、酸奶是酸的,因此是酸性物质。( )
2、胃酸过多,可以用胃舒平来中和。( )
3、所有的化肥都是碱性物质。( )
4、将紫色甘蓝水滴入洗发剂中,洗发剂呈现红色。( )
5、自制紫色甘蓝水试剂可以精确地测出其他物质的酸碱度。( )
四.实验探究题
1、请尝试用ph试纸检验香蕉汁、牛奶、鸡蛋、胃康宁等液体的酸碱性。
2、请举例:酸性物质、碱性物质的现实意义
3.3《变色花》练习
一、填空
1、酸性物质
C 2、C AB 3、B
判断
1、× 2、√ 3、× 4、× 5、×
四、实验探究题
1.
测试物体 颜色变化 推测酸碱性
香蕉 红 酸
牛奶 红 酸
鸡蛋清 绿 碱
胃康宁 绿 碱
变质的牛奶 红 酸
杜鹃花是适应于酸性土壤。如果他的叶瓣发黄,可能土壤呈碱性,需要喷洒呈酸性的硫酸亚铁来中和土壤;竹子适应于碱性土壤,如果淋了酸雨,他就会大面积死亡;
胃酸过多时,可服用碱性药品---胃舒平来中和胃里过多的酸。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9张PPT)
变色花
科学苏教版 六年级上
导入新知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变个小魔术。我手里有个白色的纸花,现在我喷一些紫甘蓝水,下面,请大家擦亮眼睛,我们一起见证奇迹的时刻!
导入新知
哇,“花瓣”变成了红色!
哇,“叶子”变成了绿色!
导入新知
我们刚才看到叶子变成了绿色,花瓣变成了红色,为什么遇到紫甘蓝水花朵变色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变色花。
我们刚才看到叶子变成了绿色,花瓣变成了红色,为什么遇到紫甘蓝水花朵变色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变色花。
新课讲解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请同学们自己做实验,发现其中的道理。
新课讲解
分别向装有白醋和碱水的烧杯中,滴入紫甘蓝汁,观察现象?
装有白醋的烧杯变成了红色;装有碱水的烧杯变成了绿色。
新课讲解
上面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像“白醋”这样,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像碱水这样,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像紫甘蓝水这样能够分辨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东西叫做酸碱指示剂。
新课讲解
同学们,你能解释刚才的现象了吗?
刚才,老师变魔术的花朵上有酸性的物质,叶子上有碱性的物质。酸性物质遇紫甘蓝水变红,所以花瓣变成红色;碱性物质遇紫甘蓝水变绿,所以叶子变成了绿色。
新课讲解
是的,同学们总结的不错,老师在变魔术的这朵花的“花瓣”上抹上了白醋,在“叶子”上抹了碱水。那么同学们,你能举例生活中有哪些是酸性物质,哪些是碱性物质吗?
新课讲解
酸性物质
新课讲解
同学们总结的不错,除了同学们刚才的举例之外,还有其他的酸性物质。
有些蔬菜;
胃里有酸水;
剧烈运动时肌肉酸痛;
农田果园中的酸性化肥。。
新课讲解
碱性物质
新课讲解
同学们总结的不错,除了同学们刚才的举例之外,还有其他的碱性物质。
大多数清洁剂
碱性化肥
做面包用的小苏打
新课讲解
小结: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是我们经常接触的两类物质。
新课讲解
你能尝试自己做一个指示剂吗
新课讲解
(1)将紫甘蓝(约50g)撕成小碎块,装入厚的透明塑料袋中。
(2)往塑料袋中加入半杯温水(约50℃~60℃)。
(3)握住袋口,反复挤压菜叶3~5分钟,直到流出紫色的水为止。
(4)将紫甘蓝汁倒入小烧杯中。
用紫甘蓝做试剂
新课讲解
用自制的紫甘蓝水检测身边的物质,观察颜色的变化,将结果填在活动记录中。
不认识的物体,不要随便测试!
新课讲解
测试物 颜色变化 推测酸碱性
柠檬 红 酸性
肥皂 绿 碱性
西红柿 红 酸性
蔬菜 红 酸性
小苏打水 绿 碱性
茶水 不变色 中性
苹果 ........
管道清洁剂
洗发剂
实验结果
红
绿
绿
酸性
碱性
碱性
新课讲解
测试物 颜色变化 推测酸碱性
香蕉
牛奶
鸡蛋
胃康宁
实验结果
新课讲解
实验结论:生活中我们接触的水果,例如:橙子、橘子、有些蔬菜是酸性物质;管道清洁剂、洗发剂、肥皂等是碱性物质。
新课讲解
我们自制的指示剂只能初步鉴别物质的酸碱性,准确的鉴别其他物质的酸碱性可以用现成的试剂、PH试纸来检测。。。
课外拓展
酸性物质、碱性物质的现实意义
酸性土壤
碱性土壤
杜鹃花
竹子
课外拓展
酸性物质、碱性物质的现实意义
酸雨
课外拓展
这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作用,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
课堂练习
1、像“白醋”这样,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 )。
2、像碱水这样,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 )。
3、像紫甘蓝水这样的物质叫做( )。
我知道
酸碱指示剂
酸性物质
碱性物质
布置作业
1、请尝试用ph试纸测试我们周围环境中水的酸碱性,请注意活动安全。
2、自行查阅资料,水中的酸碱性过量时对我们地区人类的生活以及动植物有什么影响?
板书设计
变色花
酸碱指示剂
酸性物质(红)
碱性物质(绿)
科学素养、科学兴趣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是在将所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一起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在学习生活中常见的酸碱性物质时,通过“生活常识、准备材料——动手实验,采集数据——验证先知、得出结论”这样的环节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到处都有科学,自己所学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课堂小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3 变色花 教学设计
课题 3.3 变色花 单元 3 学科 科学 年级 六年级
学习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2、掌握指示剂的作用并且学会自制蔬菜(或花或植物汁)指示剂。3、能够用自制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重点 认识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难点 用自制的指示剂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变个小魔术。我手里有个白色的纸花,现在我喷一些紫甘蓝水,下面,请大家擦亮眼睛,我们一起见证奇迹的时刻!我们刚才看到叶子变成了绿色,花瓣变成了红色,为什么遇到紫甘蓝水花朵变色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变色花。 学生认真观察并作出反应。学生动脑筋,揭示课题。 通过学生喜欢的魔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亲身体验、直接观察,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揭示课题。
讲授新课 1、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请同学们自己做实验,发现其中的道理。出示:两个分别装有等量白醋、碱水的烧杯、紫甘蓝汁。反馈:装有白醋的烧杯变成了红色;装有碱水的烧杯变成了绿色。2、出示问题:上面的现象说明 了什么?总结:像“白醋”这样,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像碱水这样,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像紫甘蓝水这样能够分辨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东西叫做酸碱指示剂。同学们,你能解释刚才的现象了吗? 反馈:老师变魔术的花朵上有酸性的物质,叶子上有碱性的物质。酸性物质遇紫甘蓝水变红,所以花瓣变成红色;碱性物质遇紫甘蓝水变绿,所以叶子变成了绿色。 4、你能举例生活中有哪些是酸性物质,哪些是碱性物质吗? 反馈: 酸性物质:橘子、苹果、西红柿、酸奶(×)。 教师小结:虽然酸味是酸的共性,但不能由此来鉴定酸。酸奶是碱性食物。除此之外,有些蔬菜、胃里有酸水、剧烈运动时肌肉酸痛、农田果园中的酸性化肥。 小结: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是我们经常接触的两类物质。5、你能尝试自己做一个指示剂吗出示实验步骤提示图片。 教师边巡视、边指导。6、用自制的紫甘蓝水检测身边的物质,观察颜色的变化,将结果填在活动记录中。(1)出示图片。 提示:不认识的物体,不要随便测试!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生活中我们接触的水果,例如:橙子、橘子、有些蔬菜是酸性物质;管道清洁剂、洗发剂、肥皂等是碱性物质。 学生分组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讨论、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各抒己见、讨论交流。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自己尝试做指示剂。整个的实验过程学生亲力亲为、小组合作、相互讨论,最终得出结论。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学生感受更深刻,更能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学习自主性。本环节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融合,充分体会到学习的意义。在学习中,给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究、自我尝试的机会,充分锻炼学生自学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充分体现教师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性。
课外延伸 举例酸性物质、碱性物质的现实意义。土壤的酸碱性对植物的影响以及解决方案、酸雨的影响、人体酸碱性 发挥课外连接的作用,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
课堂小结 科学素养、科学兴趣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是在将所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一起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在学习生活中常见的酸碱性物质时,通过“生活常识、准备材料——动手实验,采集数据——验证先知、得出结论”这样的环节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到处都有科学,自己所学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
板书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