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第三课时 (教案+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第三课时 (教案+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21 10:09:26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4课《古诗三首》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古诗三首——《夜书所见》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学习目标 一、知识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2、学习本首诗的生字,并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理解诗中的重难点字词,学会串联整首诗的意思3、学习诗人写景、抒情的手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诵使学生融入情境,在赏析景物中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2、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句的意思。2、在有感情朗读古诗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欣赏诗中描绘的秋色,学习诗人写景、抒情的手法。
难点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2、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3、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感受不一样的情怀。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欣赏图片谈感受齐读 本节课通过图片认知,理解本节课的主旨还是秋天,进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初读古诗,学习字词(一)自学古诗1、学生自读古诗。课件出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通读古诗,给诗文划分小节,注意句子的停顿。2、出示课件:夜书所见【宋】叶绍翁(二)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 sòng tiǎo送 挑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2、认识多音字挑 tiāo 挑水、挑选 tiǎo 挑战、挑拨3、古文识字送,金文= (彳,行进)+(“伞”的变形)+(双手)+(二,两人)+(止,行走),本义:左右伴娘给新娘打伞陪同。挑,篆文=(手)+(兆,预见),本义:预判,捡选4、开展识字游戏,出示要求:(1)小组长带领全组讨论,识记生字。(2)分享你们的识字方法。(3)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5、出示生字卡片6、小组派代表,上台认读,比一比谁读的最好。(三)交流汇报1、出示课本插图,学生自由说说这首古诗所描绘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鼓励学生敢说并引导学生相互补充)一轮明月高挂在天空,皎洁的月光洒满了宽阔的江面,梧桐树的叶子开始变黄,一间小房子的窗户里透出黄晕的灯光,篱笆下,两个小孩子打着灯笼在捉蟋蟀。2、出示古诗,了解叶绍翁。叶绍翁生平: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叶绍翁是江湖诗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古诗细细地品读。二、理解古诗大意1、解题(1)“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写)(2)“所见”呢?(所看到的)。(3)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2、试读全诗,理解词语的意思,根据词义理解每句诗的意思。(1)出示:萧萧梧叶送寒声,萧萧:风声。句意: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2)出示:江上秋风动客情。客情:旅客思乡之情。句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3)出示:知有儿童挑促织,挑:用细长的物件逗引。促织:俗称蟋蟀,又叫蛐蛐。句意: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4)出示:夜深篱落一灯明。篱落:篱笆。句意: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三、再读古诗,感受韵律(一)《夜书所见》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夜书所见》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从“萧萧”“梧叶”“秋风”“促织”可以推断出来。(二)学习第一句1、出示:萧萧梧叶送寒声2、谁来说说“萧萧”指什么声音?(风声)3、诗中的“梧叶”指的是什么?相关链接:梧叶梧叶指梧桐树的叶子。梧桐树是一种有季节特征的树。它春天发芽;夏天叶茂;可到秋天,萧萧秋风一起,便叶黄飘落。从梧桐树的变化,我们可以知道秋天来了,天气变冷了。4、拓展诗句:(1)古人常用“萧萧” “梧叶”来写秋天的景象。出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一声桐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2)读到这儿,老师又想起了一句谚语------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3)秋风、梧叶,再加秋雨,给我们送来了阵阵寒意,这阵阵寒意就是诗人笔下的寒声。 5、你能把这寒声送到句子中去吗?指名朗读,评价学生的朗读当夜幕降临时,这秋风、梧叶更让人感到格外的寒冷,谁来读读这夜晚的寒声。6、过渡:那这萧萧秋风,仅仅是给诗人送去寒意吗?(三)学习第二句1、想象说话:那一年,诗人远离自己的家乡。在秋天的一个夜晚,诗人走出旅店房门,听到秋风吹动,梧叶萧萧作响,诗人顿感阵阵寒意,又回到房中看书。可是,他怎么也静不下心来了。孩子们,你说,他在想什么呢?思亲念家——这就是诗中所说的“动客情”。2、出示诗句:江上秋风动客情。(1)这里的“客”指的是谁?(叶绍翁)(2)为什么诗人称自己为“客”。因为他不在自己的家乡,可以解释为“在他乡作客”。相关资料:叶绍翁是福建人,小时候被送给浙江的一个叶氏人家做儿子。他爷爷原来是朝廷的一个大官,因为政变受到迫害,所以他的整个家族受到牵连,他的家变得凄惨不堪。他的爸妈不得不把他送给别人。3、练习朗读,评价朗读。过渡:在这秋风扫落叶,寒意袭人的秋夜里,诗人却孤身在外,他怎能不想家,想亲人呢?你能把诗人心中的思乡之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评:你读出诗人心中的思念了。4、小组赛读这两行诗,看看哪组最能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再指名读,齐读。5、出示前两句,体会“送”“动”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拟人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把读者带进了一种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6、齐读前两句诗,说说你有什么体会?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过渡:因为思乡,诗人在茅屋边久久站立,向家乡的方向望去,这时候,他突然看到了……(四)学习第三、四句1、出示挂图2、说说诗人看到了什么? “夜深篱落一灯明。”3、他看着这一点灯光,想到了什么呢?(1)猜想有儿童在捉蟋蟀。出示“知有儿童挑促织,”诗中说“知有儿童挑促织”,“知”在这里就解释为“料想、猜测”的意思。促织是什么?蟋蟀你知道诗人为什么叫它 “促织”吗?因为它在秋天鸣叫,提醒农妇冬天快到了,快织布做衣,所以又叫促织。(2)猜测有孩子在捉蟋蟀,诗人又会想到什么呢?诗人想起自己小时候捉蟋蟀的情景了。回忆童年4、练习趣读过渡:这一灯火让诗人回忆起自己小时候捉蟋蟀的欢快情景。(1)你能读出捉蟋蟀的欢快来吗? (2)齐读。5、出示后两句诗,体会 “挑”的妙处。 “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儿童的屏息观察、忘乎所以的欢悦,全在一“挑”。6、谈谈你对后两句的体会。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五)写法指导1、反衬: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思想感情。(六)深入朗读,感悟诗情1、全诗从头到尾都融进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感情,读出诗的韵味,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你们认真地听一听。师范读。2、你能不能读出这种“想家”“乡愁”的味道来?3、谁能大胆地读给大家听呢?4、你认为他读得怎样? 5、思乡的感情越来越浓了,现在让我们男女赛读,看看谁读得好!6、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被你们那深深的乡愁打动了!四、链接课外延伸孩子们,唐朝有位诗人叫张继。他和叶绍翁一样漂泊在外。同样在一个秋天的夜晚,同样在江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我们来读一读。(1)出示《枫桥夜泊》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赏析】在这首诗中,诗人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2)张继和叶绍翁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但是,他们写的诗都表达了自己客居他乡,思亲念家的心情。孩子们,你能读出张继心中的愁吗? 五、生字书写课件出示生字:送、挑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 “送”换掉“辶”加上“阝”,是“郑”。2、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3、指导写字:(1)师范写,重点指导“送、挑”并讲述:课件出示 “送、挑”田字格课件,并组词、造句。“送”:第六笔为点,先写里面的,再写辶。“挑”:撇为竖撇,左窄右宽。(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课件出示提出要求。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严格按笔顺描写。(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六、拓展阅读乡愁【现代】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简要评析: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七、课堂练习《夜书所见》是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题目中“书”的意思是________。其中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南宋;叶绍翁;书写、记录;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思乡念亲、怀想故园) 指名读要求自读古诗指名读齐读指名读指名读齐读生了解生字的演化识字游戏生畅所欲言生了解诗人的生平指名回答指名回答指名回答读诗指名读生记忆尝试自己说指名读生记忆尝试自己说指名读生记忆尝试自己说指名读生记忆尝试自己说小组讨论交流集体交流指名读指名回答生了解齐读指名读齐读生朗读生朗读生想象指名回答生了解练习朗读小组赛读指名读,齐读集体交流小组交流看图指名说。指名读生记忆、理解生了解练习趣读指名朗读。齐读生体会体会交流生了解写法集体交流自由读指名读生互相评一评男女赛读指名读齐读试着自己理解赏析再读学生各抒己见组词语生了解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指名说说指名读评析之后,有感情地朗读生自主完成练习 本环节共分七个模块展开,第一环节初读古诗、学习字词,让学生自读古诗,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第二环节是理解古诗大意,通过理解题目及字词,进而根据词义理解每句诗的意思;第三个环节是再读古诗,感受韵律,通过把古诗进行解剖,一一展开,借助图片理解古诗,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本课的理解;第四个环节是链接课外延伸,拓展《枫桥夜泊》,赏析《枫桥夜泊》;第五个环节是生字书写,规范学生的写字习惯;第六环节是课外阅读《乡愁》,感悟诗人的情怀;第七个环节是课堂练习,通过练习进行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背诵整首古诗。3、收集一些关于思乡的古诗,把自己喜欢的背下来,还可以与大家一起交流。
课堂小结 在古代,因为交通和通讯的不便,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主题,请孩子们课后去找找这些古诗,读读这些古诗。 对本节课主要内容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理解。
板书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古诗三首》第三课时 同步练习
一、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认真读一读。
梧叶(wǔ wú) 挑促织(tiǎo tiāo) 萧萧(xiāo sù)
二、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一组近义词或反义词,组成成语。
例:手(舞)足(蹈) ( )山( )野 明( )暗( )
瞻(前)顾(后) 顾( )失( ) 口( )心( )
三、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判断正误,对的划“√”,错的划“×”。
1、《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唐朝的诗人叶绍翁。( )
2、“知有儿童挑促织”的意思是知道有几个儿童在帮助大众织布。( )
3、“挑促织”的意思是“捉蟋蟀”。( )
4、 “篱落”就是指“篱笆”。( )
四、查字典填空。
1、“挑”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 ),再查音节( )。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 ),在“挑促织”一词中“挑”应读( ),在“挑水”一词中“挑”应读( )。
2、“深”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组词( )。
五、用“\”划去括号中使用不恰当的词语。
1、秋雨送来了(凉爽 寒冷)的秋天。
2、走进(宽阔 辽阔)的原野,我听到了秋的声音。
3、老师幽默的话语,让我(哄堂大笑 哈哈大笑)。
4、没有找到风筝,我们(垂头丧气 无精打采)地坐在田埂上。
六、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夜书所见》是 代诗人 的作品。题目中“书”的意思是 。其中后两句是 , 。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七、整理下面的句子,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 )回到家,小红用笔在纸上画了各种样子的蝴蝶。
( )老师表扬小红是个用功的好孩子。
( )上课时,老师教小朋友画蝴蝶,小红认真听。
( )第二天到学校,小红把自己画的蝴蝶交给了老师。
( )放学路上,小红看见花上有一只蝴蝶,就仔细看。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燕子妈妈笑了
菜园里,冬瓜躺(tǎng)在地上,茄子挂在枝上。
小燕子飞去了,回来说:“妈妈,妈妈,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燕子妈妈说:“不错。可是,你能不能再去看看,还有什么不一样?”
小燕子又飞去了,回来说:“妈妈,妈妈,冬瓜是青的,茄子是紫的!”燕子妈妈点点头,说:“很好。可是,你能不能再去认真地看看,它们还有什么不一样?”
小燕子又一次飞去了,回来后高兴地叫着:“妈妈,妈妈,我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呢!”
燕子妈妈高兴地笑了。
1、这篇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duàn)。第二段共有( )句话。
2、燕子妈妈要小燕子到菜园里去看什么?
3、小燕子第一次去,看见冬瓜是( )的,茄子是( )的。第二次去,看见冬瓜是( )的,茄子是( )的。第三次去,发现冬瓜的( ),茄子的( )。
4、因为小燕子一次比一次看得( ),所以燕子妈妈( )。

第4课 《古诗三首》第三课时 同步练习答案
一、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认真读一读。
wú tiǎo xiāo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拼音的准确掌握情况。
二、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一组近义词或反义词,组成成语。
(漫)山(遍)野 明(争)暗(斗)
顾(此)失(彼) 口(是)心(非)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成语的积累和掌握情况。
三、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判断正误,对的划“√”,错的划“×”。
1、×解析:《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南宋的诗人叶绍翁
2、×解析:“知有儿童挑促织”的意思是知道有几个儿童在捉蟋蟀。
3、√
4、√
四、查字典填空。
1、 T tiǎo tiāo tiǎo tiāo
2、 氵 8 深水
五、用“\”划去括号中使用不恰当的词语。
1、划去寒冷
解析:秋天用“凉爽”来形容,如“秋风送爽”;而“寒冷”是形容冬天的,如“寒风凛冽”。
2、划去宽阔。
解析:“辽阔”没有边界;“宽阔”大,有界限。所表示的范围:宽阔<辽阔。
3、划去哄堂大笑
解析:“哄堂大笑”是指一群人大笑,而本题中主语是“我”,所以,应该用“哈哈大笑”。
4、划去无精打采
解析:“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的表情;“无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在本题中指我没没有找到风筝,情绪低落很失望,所以用“垂头丧气”更好。
六、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南宋 叶绍翁 书写、记录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思乡念亲、怀想故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七、整理下面的句子,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3 5 1 4 2
解析:做此题时,首先要把每个句子读一遍,然后小范围确定句子的顺序,很明显,本题是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写的,“上课时”“放学路上”“回到家”“第二天到学校”,把句子之间的先后关系找到,本题就可迎刃而解。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8张PPT)
4、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
第三课时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导入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导入
夜书所见
自读课文
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通读古诗,给诗文划分小节,注意句子的停顿。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自读课文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识记生字
sòng tiǎo
送 挑
我会读
1、根据拼音读一读
2、开火车认读生字
识记生字
我会读多音字

tiāo
tiǎo
挑水、挑选
挑战、挑拨
送别
欢送

古文识字

挑战
挑拨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再读课文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品析古诗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一轮明月高挂在天空,皎洁的月光洒满了宽阔的江面,梧桐树的叶子开始变黄,一间小房子的窗户里透出黄晕的灯光,篱笆下,两个小孩子打着灯笼在捉蟋蟀。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走近作者
叶绍翁生平: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叶绍翁是江湖诗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品析古诗
《夜书所见》题目是什么意思?
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夜书所见

所看到的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品析古诗
解词语,明诗意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风声。
句意: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品析古诗
解词语,明诗意
江上秋风动客情。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句意:
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品析古诗
解词语,明诗意
知有儿童挑促织,
挑: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句意: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
促织:俗称蟋蟀,又叫蛐蛐。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品析古诗
解词语,明诗意
夜深篱落一灯明。
篱落:篱笆。
句意:
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讲解
《夜书所见》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夜书所见》描写的是 季的景色,从 、 、 、
可以推断出来。

萧萧
梧叶
秋风
促织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品析古诗
相关链接:
梧叶指梧桐树的叶子。梧桐树是一种有季节特征的树。它春天发芽;夏天叶茂;可到秋天,萧萧秋风一起,便叶黄飘落。从梧桐树的变化,我们可以知道秋天来了,天气变冷了。
萧萧梧叶送寒声
风声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诗句拓展
古人常用“萧萧” “梧叶”来写秋天的景象: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一声桐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谚语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品析古诗
江上秋风动客情。
思亲念家
这里的“客”指的是谁?
叶绍翁
为什么诗人称自己为“客”?
因为他不在自己的家乡,可以解释为“在他乡作客”。
相关资料:叶绍翁是福建人,小时候被送给浙江的一个叶氏人家做儿子。他爷爷原来是朝廷的一个大官,因为政变受到迫害,所以他的整个家族受到牵连,他的家变得凄惨不堪。他的爸妈不得不把他送给别人。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品析古诗
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送”“动”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
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把读者带进了一种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品析古诗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料想、猜测
促织
蟋蟀
诗人为什么叫它 “促织”?
因为它在秋天鸣叫,提醒农妇冬天快到了,快织布做衣,所以又叫促织。
回忆童年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品析古诗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儿童的屏息观察、忘乎所以的欢悦,全在一“挑”。
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写法指导
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反衬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写法指导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课外延伸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赏析】在这首诗中,诗人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生字书写
1、小组长带领全组讨论,识记生字
2、分享你们的识字方法
送 挑
生字书写
换一换
“挑”换掉“扌”加上“木”,是“桃”。
“送”换掉“辶”加上“阝”,是“郑”。
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第六笔为点,先写里面的,再写辶。

sòng
组词:赠送 送行
造句:我赠送给老师一件小礼物。
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撇为竖撇,左窄右宽。

tiǎo
组词:挑战 挑拨
造句:他决定参加马拉松比赛,挑战自我。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讲解
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拓展提高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乡愁
【现代】余光中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简要评析: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课堂练习
《夜书所见》是__ __代诗人____ __ __的作品。题目中“书”的意思是______ __。其中后两句是________ 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作者_____ _ __________的感情。
南宋
叶绍翁
书写、记录
知有儿童挑促织
思乡念亲、怀想故园
夜深篱落一灯明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课堂总结
在古代,因为交通和通讯的不便,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主题,请同学们课后去找找这些古诗,读读这些古诗。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背诵整首古诗。
3、收集一些关于思乡的古诗,把自己喜欢的背下来,还可以与大家一起交流。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4课《古诗三首》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古诗三首——《夜书所见》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学习
目标
一、知识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学习本首诗的生字,并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理解诗中的重难点字词,学会串联整首诗的意思
3、学习诗人写景、抒情的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诵使学生融入情境,在赏析景物中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2、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句的意思。
2、在有感情朗读古诗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欣赏诗中描绘的秋色,学习诗人写景、抒情的手法。
难点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2、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3、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感受不一样的情怀。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欣赏图片
谈感受
齐读
本节课通过图片认知,理解本节课的主旨还是秋天,进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一)自学古诗
1、学生自读古诗。课件出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通读古诗,给诗文划分小节,注意句子的停顿。
2、出示课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sòng tiǎo
送 挑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认识多音字
挑 tiāo 挑水、挑选
tiǎo 挑战、挑拨
3、古文识字
送,金文=?(彳,行进)+(“伞”的变形)+(双手)+(二,两人)+(止,行走),本义:左右伴娘给新娘打伞陪同。
挑,篆文=(手)+(兆,预见),本义:预判,捡选
4、开展识字游戏,出示要求:
(1)小组长带领全组讨论,识记生字。
(2)分享你们的识字方法。
(3)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5、出示生字卡片
6、小组派代表,上台认读,比一比谁读的最好。
(三)交流汇报
1、出示课本插图,学生自由说说这首古诗所描绘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鼓励学生敢说并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一轮明月高挂在天空,皎洁的月光洒满了宽阔的江面,梧桐树的叶子开始变黄,一间小房子的窗户里透出黄晕的灯光,篱笆下,两个小孩子打着灯笼在捉蟋蟀。
2、出示古诗,了解叶绍翁。
叶绍翁生平: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叶绍翁是江湖诗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古诗细细地品读。
二、理解古诗大意
1、解题
(1)“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写)
(2)“所见”呢?(所看到的)。
(3)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
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2、试读全诗,理解词语的意思,根据词义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1)出示: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风声。
句意: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2)出示:江上秋风动客情。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句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3)出示:知有儿童挑促织,
挑: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促织:俗称蟋蟀,又叫蛐蛐。
句意: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
(4)出示:夜深篱落一灯明。
篱落:篱笆。
句意: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三、再读古诗,感受韵律
(一)《夜书所见》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夜书所见》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从“萧萧”“梧叶”“秋风”“促织”可以推断出来。
(二)学习第一句
1、出示:萧萧梧叶送寒声
2、谁来说说“萧萧”指什么声音?(风声)
3、诗中的“梧叶”指的是什么?
相关链接:梧叶
梧叶指梧桐树的叶子。梧桐树是一种有季节特征的树。它春天发芽;夏天叶茂;可到秋天,萧萧秋风一起,便叶黄飘落。从梧桐树的变化,我们可以知道秋天来了,天气变冷了。
4、拓展诗句:
(1)古人常用“萧萧” “梧叶”来写秋天的景象。出示: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一声桐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2)读到这儿,老师又想起了一句谚语------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3)秋风、梧叶,再加秋雨,给我们送来了阵阵寒意,这阵阵寒意就是诗人笔下的寒声。
5、你能把这寒声送到句子中去吗?指名朗读,评价学生的朗读
当夜幕降临时,这秋风、梧叶更让人感到格外的寒冷,谁来读读这夜晚的寒声。
6、过渡:那这萧萧秋风,仅仅是给诗人送去寒意吗?
(三)学习第二句
1、想象说话:那一年,诗人远离自己的家乡。在秋天的一个夜晚,诗人走出旅店房门,听到秋风吹动,梧叶萧萧作响,诗人顿感阵阵寒意,又回到房中看书。可是,他怎么也静不下心来了。孩子们,你说,他在想什么呢?
思亲念家——这就是诗中所说的“动客情”。
2、出示诗句:江上秋风动客情。
(1)这里的“客”指的是谁?(叶绍翁)
(2)为什么诗人称自己为“客”。
因为他不在自己的家乡,可以解释为“在他乡作客”。
相关资料:叶绍翁是福建人,小时候被送给浙江的一个叶氏人家做儿子。他爷爷原来是朝廷的一个大官,因为政变受到迫害,所以他的整个家族受到牵连,他的家变得凄惨不堪。他的爸妈不得不把他送给别人。
3、练习朗读,评价朗读。
过渡:在这秋风扫落叶,寒意袭人的秋夜里,诗人却孤身在外,他怎能不想家,想亲人呢?你能把诗人心中的思乡之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评:你读出诗人心中的思念了。
4、小组赛读这两行诗,看看哪组最能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再指名读,齐读。
5、出示前两句,体会“送”“动”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拟人
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把读者带进了一种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
6、齐读前两句诗,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过渡:因为思乡,诗人在茅屋边久久站立,向家乡的方向望去,这时候,他突然看到了……
(四)学习第三、四句
1、出示挂图
2、说说诗人看到了什么?
“夜深篱落一灯明。”
3、他看着这一点灯光,想到了什么呢?
(1)猜想有儿童在捉蟋蟀。
出示“知有儿童挑促织,”
诗中说“知有儿童挑促织”,“知”在这里就解释为“料想、猜测”的意思。
促织是什么?蟋蟀
你知道诗人为什么叫它 “促织”吗?
因为它在秋天鸣叫,提醒农妇冬天快到了,快织布做衣,所以又叫促织。
(2)猜测有孩子在捉蟋蟀,诗人又会想到什么呢?
诗人想起自己小时候捉蟋蟀的情景了。
回忆童年
4、练习趣读
过渡:这一灯火让诗人回忆起自己小时候捉蟋蟀的欢快情景。
(1)你能读出捉蟋蟀的欢快来吗?
(2)齐读。
5、出示后两句诗,体会 “挑”的妙处。
“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儿童的屏息观察、忘乎所以的欢悦,全在一“挑”。
6、谈谈你对后两句的体会。
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五)写法指导
1、反衬: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思想感情。
(六)深入朗读,感悟诗情
1、全诗从头到尾都融进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感情,读出诗的韵味,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你们认真地听一听。师范读。
2、你能不能读出这种“想家”“乡愁”的味道来?
3、谁能大胆地读给大家听呢?
4、你认为他读得怎样?
5、思乡的感情越来越浓了,现在让我们男女赛读,看看谁读得好!
6、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被你们那深深的乡愁打动了!
四、链接课外延伸
孩子们,唐朝有位诗人叫张继。他和叶绍翁一样漂泊在外。同样在一个秋天的夜晚,同样在江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我们来读一读。
(1)出示《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赏析】在这首诗中,诗人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2)张继和叶绍翁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但是,他们写的诗都表达了自己客居他乡,思亲念家的心情。孩子们,你能读出张继心中的愁吗?
五、生字书写
课件出示生字:送、挑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 “送”换掉“辶”加上“阝”,是“郑”。
2、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送、挑”并讲述:
课件出示 “送、挑”田字格课件,并组词、造句。
“送”:第六笔为点,先写里面的,再写辶。
“挑”:撇为竖撇,左窄右宽。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课件出示提出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六、拓展阅读
乡愁
【现代】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简要评析: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
七、课堂练习
《夜书所见》是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题目中“书”的意思是________。其中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南宋;叶绍翁;书写、记录;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思乡念亲、怀想故园)
指名读要求
自读古诗
指名读
齐读
指名读
指名读
齐读
生了解生字的演化
识字游戏
生畅所欲言
生了解诗人的生平
指名回答
指名回答
指名回答
读诗
指名读
生记忆
尝试自己说
指名读
生记忆
尝试自己说
指名读
生记忆
尝试自己说
指名读
生记忆
尝试自己说
小组讨论交流
集体交流
指名读
指名回答
生了解
齐读
指名读
齐读
生朗读
生朗读
生想象
指名回答
生了解
练习朗读
小组赛读
指名读,齐读
集体交流
小组交流
看图
指名说。
指名读
生记忆、理解
生了解
练习趣读
指名朗读。
齐读
生体会
体会交流
生了解写法
集体交流
自由读
指名读
生互相评一评
男女赛读
指名读
齐读
试着自己理解
赏析
再读
学生各抒己见
组词语
生了解
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
指名说说
指名读
评析之后,有感情地朗读
生自主完成练习
本环节共分七个模块展开,第一环节初读古诗、学习字词,让学生自读古诗,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第二环节是理解古诗大意,通过理解题目及字词,进而根据词义理解每句诗的意思;第三个环节是再读古诗,感受韵律,通过把古诗进行解剖,一一展开,借助图片理解古诗,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本课的理解;第四个环节是链接课外延伸,拓展《枫桥夜泊》,赏析《枫桥夜泊》;第五个环节是生字书写,规范学生的写字习惯;第六环节是课外阅读《乡愁》,感悟诗人的情怀;第七个环节是课堂练习,通过练习进行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背诵整首古诗。
3、收集一些关于思乡的古诗,把自己喜欢的背下来,还可以与大家一起交流。
课堂小结
在古代,因为交通和通讯的不便,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主题,请孩子们课后去找找这些古诗,读读这些古诗。
对本节课主要内容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理解。
板书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第4课 《古诗三首》第三课时 同步练习
一、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认真读一读。
梧叶(wǔ??wú)??? ??挑促织(tiǎo??tiāo)????????萧萧(xiāo??sù)?
二、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一组近义词或反义词,组成成语。
例:手(舞)足(蹈)??????( )山( )野?? ??明( )暗( )
瞻(前)顾(后)??????顾( )失( )?? 口( )心( )
三、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判断正误,对的划“√”,错的划“×”。
1、《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唐朝的诗人叶绍翁。( )?
2、“知有儿童挑促织”的意思是知道有几个儿童在帮助大众织布。(?)?
3、“挑促织”的意思是“捉蟋蟀”。(???)? ????
4、 “篱落”就是指“篱笆”。(???)?
四、查字典填空。
1、“挑”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再查音节(??)。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在“挑促织”一词中“挑”应读(??),在“挑水”一词中“挑”应读(??)。?
2、“深”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组词(??)。?
五、用“\”划去括号中使用不恰当的词语。
1、秋雨送来了(凉爽?寒冷)的秋天。?
2、走进(宽阔?辽阔)的原野,我听到了秋的声音。?
3、老师幽默的话语,让我(哄堂大笑?哈哈大笑)。?
4、没有找到风筝,我们(垂头丧气?无精打采)地坐在田埂上。?
六、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夜书所见》是 代诗人 的作品。题目中“书”的意思是 。其中后两句是 , 。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七、整理下面的句子,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回到家,小红用笔在纸上画了各种样子的蝴蝶。
(????)老师表扬小红是个用功的好孩子。
(????)上课时,老师教小朋友画蝴蝶,小红认真听。
(????)第二天到学校,小红把自己画的蝴蝶交给了老师。
(????)放学路上,小红看见花上有一只蝴蝶,就仔细看。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燕子妈妈笑了
菜园里,冬瓜躺(tǎng)在地上,茄子挂在枝上。
小燕子飞去了,回来说:“妈妈,妈妈,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燕子妈妈说:“不错。可是,你能不能再去看看,还有什么不一样?”
小燕子又飞去了,回来说:“妈妈,妈妈,冬瓜是青的,茄子是紫的!”燕子妈妈点点头,说:“很好。可是,你能不能再去认真地看看,它们还有什么不一样?”
小燕子又一次飞去了,回来后高兴地叫着:“妈妈,妈妈,我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呢!”
燕子妈妈高兴地笑了。
1、这篇短文共有(????)个自然段(duàn)。第二段共有(????)句话。
2、燕子妈妈要小燕子到菜园里去看什么?
3、小燕子第一次去,看见冬瓜是(????)的,茄子是(????)的。第二次去,看见冬瓜是(????)的,茄子是(????)的。第三次去,发现冬瓜的(????),茄子的(????)。
4、因为小燕子一次比一次看得(????),所以燕子妈妈(????)。
???
第4课 《古诗三首》第三课时 同步练习答案
一、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认真读一读。
wú tiǎo? xiāo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拼音的准确掌握情况。
二、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一组近义词或反义词,组成成语。
(漫)山(遍)野?? ??明(争)暗(斗)
顾(此)失(彼)?? 口(是)心(非)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成语的积累和掌握情况。
三、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判断正误,对的划“√”,错的划“×”。
1、×解析:《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南宋的诗人叶绍翁
2、×解析:“知有儿童挑促织”的意思是知道有几个儿童在捉蟋蟀。
3、√
4、√
四、查字典填空。
1、 T tiǎo tiāo tiǎo tiāo
2、 氵 8 深水
五、用“\”划去括号中使用不恰当的词语。
1、划去寒冷
解析:秋天用“凉爽”来形容,如“秋风送爽”;而“寒冷”是形容冬天的,如“寒风凛冽”。
2、划去宽阔。
解析:“辽阔”没有边界;“宽阔”大,有界限。所表示的范围:宽阔<辽阔。
3、划去哄堂大笑
解析:“哄堂大笑”是指一群人大笑,而本题中主语是“我”,所以,应该用“哈哈大笑”。
4、划去无精打采
解析:“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的表情;“无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在本题中指我没没有找到风筝,情绪低落很失望,所以用“垂头丧气”更好。
六、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南宋 叶绍翁 书写、记录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思乡念亲、怀想故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七、整理下面的句子,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3 5 1 4 2
解析:做此题时,首先要把每个句子读一遍,然后小范围确定句子的顺序,很明显,本题是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写的,“上课时”“放学路上”“回到家”“第二天到学校”,把句子之间的先后关系找到,本题就可迎刃而解。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课件38张PPT。4、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第三课时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知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知导入夜书所见自读课文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通读古诗,给诗文划分小节,注意句子的停顿。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自读课文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识记生字sòng tiǎo
送 挑我会读1、根据拼音读一读2、开火车认读生字识记生字我会读多音字挑tiāo tiǎo 挑水、挑选挑战、挑拨送别
欢送送古文识字挑挑战
挑拨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再读课文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品析古诗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一轮明月高挂在天空,皎洁的月光洒满了宽阔的江面,梧桐树的叶子开始变黄,一间小房子的窗户里透出黄晕的灯光,篱笆下,两个小孩子打着灯笼在捉蟋蟀。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走近作者叶绍翁生平: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叶绍翁是江湖诗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品析古诗《夜书所见》题目是什么意思?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夜书所见写所看到的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品析古诗萧萧梧叶送寒声,萧萧:风声。句意: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品析古诗江上秋风动客情。客情:旅客思乡之情。句意:
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品析古诗知有儿童挑促织,挑:用细长的物件逗引。句意: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促织:俗称蟋蟀,又叫蛐蛐。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品析古诗夜深篱落一灯明。篱落:篱笆。句意:
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知讲解《夜书所见》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夜书所见》描写的是 季的景色,从 、 、 、
可以推断出来。秋萧萧梧叶秋风促织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品析古诗相关链接:
梧叶指梧桐树的叶子。梧桐树是一种有季节特征的树。它春天发芽;夏天叶茂;可到秋天,萧萧秋风一起,便叶黄飘落。从梧桐树的变化,我们可以知道秋天来了,天气变冷了。萧萧梧叶送寒声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诗句拓展古人常用“萧萧” “梧叶”来写秋天的景象: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一声桐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谚语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品析古诗江上秋风动客情。思亲念家这里的“客”指的是谁?叶绍翁为什么诗人称自己为“客”?因为他不在自己的家乡,可以解释为“在他乡作客”。相关资料:叶绍翁是福建人,小时候被送给浙江的一个叶氏人家做儿子。他爷爷原来是朝廷的一个大官,因为政变受到迫害,所以他的整个家族受到牵连,他的家变得凄惨不堪。他的爸妈不得不把他送给别人。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品析古诗 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送”“动”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把读者带进了一种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品析古诗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知料想、猜测促织蟋蟀诗人为什么叫它 “促织”? 因为它在秋天鸣叫,提醒农妇冬天快到了,快织布做衣,所以又叫促织。回忆童年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品析古诗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儿童的屏息观察、忘乎所以的欢悦,全在一“挑”。 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写法指导 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反衬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写法指导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课外延伸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赏析】在这首诗中,诗人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生字书写1、小组长带领全组讨论,识记生字
2、分享你们的识字方法送 挑生字书写换一换“挑”换掉“扌”加上“木”,是“桃”。
“送”换掉“辶”加上“阝”,是“郑”。书写指导书写指导:第六笔为点,先写里面的,再写辶。送sòng组词:赠送 送行造句:我赠送给老师一件小礼物。 书写指导书写指导:
撇为竖撇,左窄右宽。挑tiǎo组词:挑战 挑拨造句:他决定参加马拉松比赛,挑战自我。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知讲解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拓展提高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乡愁
【现代】余光中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简要评析: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课堂练习 《夜书所见》是__ __代诗人____ __ __的作品。题目中“书”的意思是______ __。其中后两句是________ 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作者_____ _ __________的感情。南宋叶绍翁书写、记录知有儿童挑促织思乡念亲、怀想故园夜深篱落一灯明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课堂总结 在古代,因为交通和通讯的不便,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主题,请同学们课后去找找这些古诗,读读这些古诗。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板书设计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作业布置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背诵整首古诗。
3、收集一些关于思乡的古诗,把自己喜欢的背下来,还可以与大家一起交流。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全国最大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