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9高考生物专题14+基因的分离定律

文档属性

名称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9高考生物专题14+基因的分离定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8-19 18:4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14 基因的分离定律
1.(2018江苏卷,6)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  )
A.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
B.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
C.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
D.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答案】C
2.(2018全国Ⅲ卷,1)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  )
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
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
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答案】D
【解析】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是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完成的,A错误;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是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完成的,B错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完成的,C错误;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我国科学家在1965年完成的,D正确。
3.(2018天津卷,6)某生物基因型为A1A2,A1和A2的表达产物N1和N2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即N1N1、N1N2、N2N2三种蛋白。若该生物体内A2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1的2倍,则由A1和A2表达产物形成的二聚体蛋白中,N1N1型蛋白占的比例为(  )
A.1/3 B.1/4 C.1/8 D.1/9
【答案】D
4.(2018浙江卷,5)一对A血型和B血型的夫妇,生了AB血型的孩子。AB血型的这种显性类型属于(  )
A.完全显性 B.不完全显性 C.共显性 D.性状分离
【答案】C
【解析】一对A血型(IA_)和B血型(IB_)的夫妇,生了AB血型(IAIB)的孩子,说明IA基因和IB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同时显现出来,这种显性类型属于共显性,C正确,A、B、D均错误。
5.(2017新课标Ⅲ卷,6)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
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
【答案】D
【解析】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可能会由于营养等环境因素的差异导致身高不同,反之,基因型相不同的两个人,也可能因为环境因素导致身高相同,A正确;在缺光的环境中,绿色幼苗由于叶绿素合成受影响而变黄,B正确;O型血夫妇的基因型均为ii,两者均为纯合子,所以后代基因型仍然为ii,表现为O型血,这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C正确;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是由于亲代是杂合子,子代出现了性状分离,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错误。
6.(2017海南卷,20)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
B.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
C.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
D.选择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性
【答案】C
7.(2016上海卷,21)表2显示某家庭各成员间的凝血现象(-表示无凝血,+表示凝血),其中妻子是A型血,则女儿的血型和基因型分别为(  )
        
A.A型;IAi B.B型;IBi C.AB型;IAIB D.O型;ii
【答案】B
【解析】妻子是A型血,与其他家庭成员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说明其他家庭成员是B型或O型;妻子的血清可以使丈夫和女儿的红细胞发生凝集,说明丈夫和女儿的血型为B型或AB型,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丈夫和女儿的血型均为B型,丈夫、妻子、女儿、儿子的基因型分别为IBi、IAi、IBi、ii。
8.(2017新课标Ⅰ卷,32)某种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
(1)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Nn的表现为有角,nn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NN的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角。若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则理论上,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公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
(2)某同学为了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我们认为根据这一实验数据,不能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需要补充数据,如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若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3)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种;当其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种;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如图所示),基因型有____种。
【答案】(1)有角:无角=1:3  有角:无角=3: 1
(2)白毛个体全为雄性 白毛个体中雄性:雌性=1:1
(3)3 5 7
【解析】(1)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通过列表可知Nn×Nn子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为:
子代基因型
1/4NN
2/4Nn
1/4nn
子代雄性表现型
有角
有角
无角
子代雌性表现型
有角
无角
无角
(2)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一代均表现为黑毛,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由于常染色体上遗传与伴X染色体遗传结果后代表现型均为黑毛∶白毛=3∶1,若是常染色体上遗传,通常各种表现型中雌性∶雄性均为1∶1;若是伴X染色体上遗传,则XMXM×XmY,子一代XMXm和XMY,子二代中1/4XMXM、1/4XMXm、1/4XMY、1/4 XmY。
(3)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雌雄基因型相同,为AA、Aa、aa,位于X染色体上的雌性基因型为XAXA、XAXa、XaXa,雄性基因型为XAY、XaY;位于X、Y同源区段上,雌性基因型为XAXA、XAXa、XaXa,雄性基因型为XAYA、XAYa、XaYA、XaYa。
9.(2016天津卷,9)鲤鱼和鲫鱼体内的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是同工酶(结构不同、功能相同的酶),由两条肽链构成。编码肽链的等位基因在鲤鱼中是a1和a2,在鲫鱼中是a3和a4,这四个基因编码的肽链P1、P2、P3、P4可两两组合成GPI。以杂合体鲤鱼(a1a2)为例,其GPI基因、多肽链、GPI的电泳(蛋白分离方法)图谱如下。
请问答相关问题:
(1)若一尾鲫鱼为纯合二倍体,则其体内GPI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鲤鱼与鲫鱼均为杂合二倍体,则鲤鲫杂交的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2a4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_。在其杂交子一代中取一尾鱼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图谱中会出现__________条带。
(3)鲤鲫杂交育种过程中获得了四倍体鱼。四倍体鱼与二倍体鲤鱼杂交,对产生的三倍体子代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每尾鱼的图谱均一致,如下所示。
据图分析,三倍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二倍体鲤鱼亲本为纯合体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答案】(1)P3P3或P4P4
(2)25%  3
(3)a1a2a3  100%
(3)对产生的三倍体子代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每尾鱼的图谱中均含有P1、P2、P3,则三倍体的基因型均为a1a2a3,由此推测双亲均为纯合体。
【考点定位】
考纲内容
考纲解读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
1.理解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并在学习该部分内容及解题中加以应用;
2.写出亲子代基因型、表现型并结合数学知识进行概率计算;
3.应用运用分离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学科素养】
(1)生命观念:通过对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分析,从细胞水平阐述生命的延续性,建立起进化与适应的观点。
(2)科学思维:理解利用假说—演绎法推理分离定律的过程及在解题中的应用,培养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以及逻辑分析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验证分离定律实验,掌握验证分离定律的方法,培养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的能力。
【命题预测】
本考点是高考核心考点,年年必考,2018全国各地高考在非选择题几乎都出现,占分比例大。纵观近三年高考题,本专题主要考查运用分离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显隐性判断、纯合子和杂合子判断、遗传病发病率推断、遗传实验设计等。预测2019年高考仍将在非选择题出现,而且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结合,注重考查解决问题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基础梳理】
一、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1.豌豆作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能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自然状态下都为纯种。
(2)豌豆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用豌豆做杂交实验的方法
(1)图中①为去雄: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
(2)套袋隔离: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3)图中②为人工授粉:雌蕊成熟时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柱头上;
(4)再套袋隔离: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授粉后所结出的。
3.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1)实验过程及现象
(2)提出问题:由F1、F2的现象分析,提出了是什么原因导致遗传性状在杂种后代中按一定的比例分离的问题。
4.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1)理论解释: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
5.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
(1)演绎推理过程
①原理: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含隐性基因的配子,所以不会掩盖F1配子中基因的表达。
②方法:测交实验,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③遗传图解:
④预期:测交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1∶1。
(2)测交实验结果:测交后代的高茎和矮茎比接近1∶1。
(3)结论:实验数据与理论分析相符,证明对分离现象的理论解释是正确的。
二、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应用
1.基因的分离定律 
(1)研究对象: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2)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如下图所示:
(4)适用范围:①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②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③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2.分离定律的验证
(1)自交法
(2)测交法
3.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上的应用
(1)指导杂交育种
第一步:按照育种的目标,选配亲本进行杂交;
第二步:根据性状的表现选择符合需要的杂种类型;
第三步:有目的地选育,培养出稳定遗传的新品种:如果优良性状是隐性的,可直接在F2代中选种培育;如果优良性状是显性的,则必须从F2代起连续自交,选择若干代(一般5~6代),直至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2)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①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概率。
②为禁止近亲结婚提供理论依据。
【要点解读】
1.关于孟德尔实验的3个易错点
(1)对母本去雄、套袋:去雄应在花未成熟时就进行,套袋的目的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2)正交和反交: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不论高茎豌豆作父本还是作母本,实验结果相同,即正反交实验结果相同。
(3)“演绎”≠测交:“演绎”不同于测交实验,前者只是理论推导,后者则是在大田中进行杂交实验验证。
2.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
(1)基因填充法。先根据亲代表现型写出能确定的基因,如显性性状的基因型可用A_来表示,那么隐性性状基因型只有一种aa,根据子代中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可推出亲代中未知的基因。
(2)隐性纯合突破法。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它往往是逆推过程中的突破口,因为隐性个体是纯合子(aa),因此亲代基因型中必然都有一个a基因,然后再根据亲代的表现型做进一步的判断。
(3)根据分离定律中规律性比值来直接判断:
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Bb)。即Bb×Bb→3B_∶1bb。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Bb×bb→1Bb∶1bb。
③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BB×BB或BB×Bb或BB×bb。
④若后代只有隐性性状,则双亲一定都是隐性纯合子(bb)。即bb×bb→bb。
3.理清遗传规律相关概念的联系
4.澄清对分离定律理解及应用的两个易误点
(1)杂合子(Aa)产生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
一般来说,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远远多于雌配子数。
(2)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就会出现特定性状分离比(针对完全显性)。原因如下:
①F2中3∶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符合该比例。
②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遗传分离比变化,如隐性致死、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
5.分离定律异常分离比的三大成因
(1)不完全显性:
Aa与AA表现型不同,杂合子(Aa)自交产生的子代中,性状分离比为1∶2∶1。
(2)存在致死现象:
隐性致死
隐性基因存在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对个体有致死作用,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红细胞异常,使人死亡);植物中的白化基因,使植物不能形成叶绿素,从而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显性致死
显性基因具有致死作用,如人的神经胶质基因(皮肤畸形生长,智力严重缺陷,出现多发性肿瘤等症状)。显性致死又分为显性纯合致死和显性杂合致死,若为显性纯合致死,杂合子自交后代显∶隐=2∶1
配子致死
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有生活力的配子的现象
合子致死
指致死基因在胚胎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活的个体的现象
(3)从性遗传:
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如绵羊的有角基因H为显性,无角基因h为隐性,在杂合子(Hh)中,公羊表现为有角,母羊则表现为无角。
1.(广东省2018届高三年级百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下列有关“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都自由组合
B.分离溶解在无水乙醇中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方法是纸层析法
C.将人成熟的红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分离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D.染色体的着丝点断裂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都是在纺锤体的作用下完成的
【答案】B
2.(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生物查漏补缺生物试题)研究人员发现了两株拟南芥雄性不育突变体W1和W2,二者均不能结实,显微镜下可见花粉壁空壳。W1和W2分别与野生型植株杂交,杂交后代花粉育性均正常。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野生型与突变体间可进行正反交实验
B.W1和W2的雄性不育由显性基因控制
C.通过DNA测序技术可查找突变位点
D.通过基因探针可确定突变基因的功能
【答案】C
【解析】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突变体W1和W2都是雄性不育,它们都不可以作为父本,只能作为母本,因此不能与野生型之间进行正反交实验,A错误;W1和W2分别与野生型植株杂交,杂交后代花粉育性均正常,说明雄性不育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B错误;通过DNA测序技术,与正常基因相比,可查找突变位点,C正确;通过基因探针可确定突变基因的位置,D错误。
3.(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新起点联考生物试题)水稻体细胞有24条染色体,非糯性(A)和糯性(a)是—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因某种原因A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则其所控制的非糯性状一定会发生改变
B.用纯种非糯性水稻(AA)和糯性水稻(aa)杂交获得F1,取F1花粉加碘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橙红色花粉粒占1/4
C.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
D.若含有a基因的花粉50%的死亡,则非糯性水稻(Aa)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
【答案】D
【解析】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基因突变后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不一定发生改变,即其控制的生物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A错误;用纯种非糯性水稻(AA)和糯性水稻(aa)杂交获得F1(Aa),产生的花粉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1:1,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橙红色花粉粒占1/2,B错误;二倍体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高度不育,不会产生稻穗、米粒,C错误;若含有a基因的花粉50%的死亡,则非糯性水稻(Aa)产生的花粉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2:1,卵细胞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1:1,则其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Aa:aa=(2/3×1/2):(2/3×1/2+1/3×1/2):(1/3×1/2)=2:3:1,D正确。
4.(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下列现象中未体现性状分离的是(  )
A.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
B.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
C.花斑色茉莉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绿色、花斑色和白色三种茉莉花
D.黑色长毛兔与白色长毛兔交配,后代出现比例相等的黑色长毛兔和白色长毛兔
【答案】D
5.(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18届高考模拟(二)理科综合生物试题)某种昆虫的体色(A、a)有灰身和黑身两种,雌性个体均为黑身,雄性个体有灰身和黑身两种。杂交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①
实验②
亲代
黑身雌性×灰身雄性
黑身雌性×黑身雄性
子代
黑身雌性:灰身雄性:黑身雄性=4:3:1
黑身雌性:灰身雄性=1:1
A.由实验可知,控制黑身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
B.实验①中亲代雌雄基因型分别是aa和Aa
C.实验①中子代雌、雄个体随机交配,理论上其后代灰身个体比例为1/8
D.若用黑身雄性个体与实验②子代中黑身雌性个体杂交,所产生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为黑身雌性:灰身雄性:黑身雄性=2:1:1
【答案】D
【解析】雌性个体均为黑身,雄性个体有灰身和黑身两种,实验①中,灰身雄性:黑身雄性=3:1,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雄性中基因型Aa表现为灰身,因此控制黑身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A错误;实验①中亲代雌雄基因型分别是Aa和Aa,B错误;实验①中子代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和aa,其雌雄配子的种类以及比例都为A:a=1:1,因此实验①中子代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后代中AA:Aa:aa=1:2:1,由于灰身个体只出现在雄性中,因此后代灰身个体比例为3/8,C错误;黑身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实验②中后代黑身雌性:灰身雄性=1:1,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故子代中黑身雌性个体基因型为Aa,因此两者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和aa,在雌性中表现为黑身,在雄性中,Aa表现为灰身,aa表现为黑身,因此产生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为黑身雌性:灰身雄性:黑身雄性=2:1:1,D正确。
6.(湖北省天门、仙桃、潜江三市2016-2017学年高三月考生物试题)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牛群中,两基因频率相等,每头母牛一次只生产1头小牛。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  )
A.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无角牛杂交,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有角为显性;反之,则无角为显性
B.自由放养的牛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说明有角为显性
C.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有角牛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有角牛,则说明有角为隐性
D.随机选出1头有角公牛和3头无角母牛分别交配,若所产的3头牛全部是无角,则无角为显性
【答案】D
7.(四川省南充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下列有关孟德尔定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F1高茎豌豆自交所得F2中出现了高茎和矮茎,这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推测出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数量,从而验证其假说是否正确
C.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单倍体育种也可直接证明“分离定律”
D.孟德尔对分离现象及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基于对减数分裂的研究而提出的假说
【答案】C
【解析】F1高茎豌豆自交所得F2中出现了高茎和矮茎,这是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A项错误;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推测出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从而验证其假说是否正确,B项错误;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进行单倍体育种,可直接反应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数量,可直接证明“分离定律”,C项正确;孟德尔在当时未发现减数分裂的前提下对分离现象及自由组合现象进行了科学的推理,D项错误。
8.(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果蝇翅的形状有3种类型:长翅、小翅和残翅,分别受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E、E1、E2控制,且具有完全显隐性关系。某科研小组做了如图所示杂交实验,其中残翅亲本是纯合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E对E1为显性,E1对E2为显性
B.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E1E、E2E2
C.E、E1、E2在遗传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果蝇关于翅形的基因型有5种
【答案】B
9.(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018年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押题(桐鸣卷)卷(三)理科综合生物试题)某植物可自交或自由交配,在不考虑生物变异和致死情况下,下列哪种情况可使基因型为Aa的该植物连续交配3次后所得子三代中Aa所占比例为2/5(  )
A.基因型为Aa的该植物连续自交3次,且每代子代中不去除aa个体
B.基因型为Aa的该植物连续自交3次,且每代子代中均去除aa个体
C.基因型为Aa的该植物连续自由交配3次,且每代子代中不去除aa个体
D.基因型为Aa的该植物连续自由交配3次,且每代子代中均去除aa个体
【答案】D
【解析】基因型为Aa的该植物连续自交3次,且每代子代中不去除aa个体,则子三代中Aa所占比例为1/23=1/8,A项不符合题意;基因型为Aa的该植物连续自交3次,且每代子代中均去除aa个体,则子三代中Aa所占比例为2/(23+1)=2/9,B项不符合题意;基因型为Aa的该植物连续自由交配3次,且每代子代中不去除aa个体,符合遗传平衡定律。A的基因频率=a的基因频率=1/2,而且每一代的基因型频率均不变,则子三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所占比例)=2×1/2×1/2=1/2,C项不符合题意;基因型为Aa的该植物连续自由交配3次,且每代子代中均去除aa个体,由于存在选择作用,所以每一代的基因频率均会发生改变,需要逐代进行计算。基因型为Aa的该植物自由交配一次,子一代中AA∶Aa∶aa=1∶2∶1,去除aa个体,则子一代中有1/3AA和2/3Aa。子一代中A的基因频率=1/3+1/2×2/3=2/3,a的基因频率=1/3,子一代再自由交配,子二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2/3)2=4/9、Aa的基因频率=2×2/3×1/3=4/9,去除aa个体,子二代中有1/2AA和1/2Aa。子二代中A的基因频率=1/2+1/2×1/2=3/4,a的基因频率=1/4,子二代再自由交配,在子三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3/4)2=9/16、Aa的基因型频率=2×3/4×1/4=6/16,去除aa个体,则子三代中Aa所占比例为6/16÷(9/16+6/16)=2/5,故D项符合题意。
10.(福建省漳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果蝇缺失1条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Ⅱ号染色体上的翻翅对正常翅为显性。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的翻翅果蝇和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正常翅果蝇杂交,则关于F1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数正常的果蝇占1/3
B.翻翅果蝇占2/3
C.染色体数正常的翻翅果蝇占2/9
D.染色体数正常的翻翅果蝇占1/3
【答案】C
11.(2018?河南九校联考)某种两性花的植物,可以通过自花传粉或异花传粉繁殖后代。在25℃的条件下,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都开红花,基因型为aa的植株开白花,但在30℃的条件下,各种基因型的植株均开白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温度条件下同一植株花色不同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的性状
B.若要探究一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是在25℃条件下进行杂交实验
C.在25℃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红花植株
D.在30℃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在25℃条件下生长可能会出现红花植株
【答案】B
【解析】在25℃条件下,基因型所决定的表现型能够真实地得到反映,因此,要探究一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需要在25℃条件下进行实验,但杂交实验操作复杂、工作量大,最简单的方法是进行自交。
12.(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题)蜜蜂的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二倍体,雄蜂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单倍体。蜜蜂长绒毛对短绒毛为显性、体色褐色对黑色为显性。现有一只雄蜂与蜂王杂交,子代雌蜂均为褐色长绒毛,雄蜂黑色长绒毛和黑色短绒毛各占一半。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雄蜂体细胞和有性生殖细胞中都不具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
B.亲本雌蜂性状为黑色长绒毛,能产生两种基因型的卵细胞
C.亲本雄蜂性状为褐色长绒毛,只能产生一种基因型的精子
D.蜜蜂体色和绒毛长短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属于伴性遗传
【答案】D
13.(湖南省长郡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临考冲刺(二)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小鼠器官移植所引起的排斥反应是由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的不一致引起的,不同种系的MHC均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当小鼠拥有不同MHC基因时,表现为共显性,即杂合体中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都可以表现出来。现利用两个种系的小鼠纯系A和纯系B进行下列实验,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纯系A成体的皮肤移植给纯系B的成体,会发生排斥反应
B.纯系A和纯系B交配后产生F1,F1同时具有两种MHC
C.纯系A和纯系B交配后产生F1,将亲本的皮肤移植给子代,会发生排斥反应
D.将纯系A成体的皮肤移植给去除了胸腺的纯系B成体,不会发生排斥反应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小鼠纯系A和纯系B的MHC不同,因此将纯系A成体的皮肤移植给纯系B的成体,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A正确;纯系A和纯系B交配后产生F1为杂合子,由于杂合体中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都可以表现出来,因此F1同时具有两种MHC,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纯系A和纯系B交配后产生F1,F1同时具有两种MHC,因此将亲本的皮肤移植给子代,不会发生排斥反应,C错误;T淋巴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对排斥反应起主要作用,因此将纯系A成体的皮肤移植给去除了胸腺的纯系B成体,不会发生排斥反应,D正确。
14.(内蒙古集宁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紫罗兰花瓣形态的单瓣和重瓣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相对性状,自然界中紫罗兰大多为单瓣花,偶见更美丽的重瓣花.研究人员做了如下研究:
让单瓣紫罗兰自交得F1,再从F1中选择单瓣紫罗兰继续自交得F2,如此自交多代,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50%的单瓣紫罗兰和50%重瓣紫罗兰,所有的重瓣紫罗兰都不育(雌、雄蕊发育不完善)。过程如图所示:
(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测:紫罗兰花瓣单瓣和重瓣的遗传遵循_____定律,___为显性性状。
(2)取上面实验中F1的单瓣紫罗兰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继续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植株只表现为重瓣,说明:亲代单瓣紫罗兰中含有___基因的花粉不育,而含有___基因的花粉可育。
(3)研究发现,引起某种配子不育是由于等位基因(B、b)所在的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造成的(B基因和b基因不缺失)。
①综合上述实验推断:染色体缺失的____配子可育,而染色体缺失的____配子不育。
②若B、b表示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B﹣、b﹣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F1单瓣紫罗兰产生的雌配子基因型及其比例是______,产生的雄配子基因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
(4)现有基因型分别为BB、Bb、bb、B﹣b、bb﹣等5种紫罗兰,欲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3)中的推断,需选择基因型为______的亲本组合进行____实验。
【答案】(1)基因分离 单瓣
(2)B(或显性) b(或隐性)
(3)①雌 雄 ②B﹣:b=1:1 只有b一种配子
(4)B﹣b 和Bb 正交和反交
(3)引起某种配子不育是由于等位基因(B、b)所在的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造成的(B基因和b基因不缺失)。根据花药离体培养实验,B基因的花粉不育,又根据题干单瓣紫罗兰自交多代,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50%的单瓣紫罗兰和50%重瓣紫罗兰,所以可以推断单瓣紫罗兰产生了可正常发育的B基因的雌配子和b基因的雌配子,且二者的比例为1:1,综合上述实验推断,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而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根据F1的单瓣紫罗兰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获得植株只表现为重瓣,可以判断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无缺失,B基因在缺失的染色体上,染色体的缺失对产生的雌配子无影响,所以配子基因型及其比例是B﹣:b=1:1,产生的雄配子只有b基因的雄配子,因为B基因在缺失的染色体,产生的雄配子不育。
(4)基因型分别为BB、Bb、bb、B﹣b、bb﹣等5种紫罗兰,要通过实验验证(3)中的推断,选用的亲本中要有染色体部分缺失的亲本,同时染色体缺失对雌雄配子的育性影响不同,这样正反交结果不同,从而验证(3)中的推断。
15.(江苏省2018届高三高考冲刺预测卷四生物试题)分析有关遗传的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1:兔子控制毛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灰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青色(b1)、白色(b2)、黑色(b3)、褐色(b4)均为B基因的等位基因,且b1、b2、b3、b4之间具有一定次序的完全显隐性关系。将不同毛色的兔子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
杂交实验
双亲性状
性状

纯种青毛×纯种白毛
青毛

纯种黑毛×纯种褐毛
黑毛兔

F1青毛×F1黑毛
青毛:黑毛:白毛=2:1:1
(1)据表分析,b1、b2、b3、b4之间的显性顺序是_____________。
(2)若一只灰毛雄兔与群体中多只不同毛色的纯种雌兔交配,子代中灰毛兔占50%,青毛兔、白毛兔、黑毛兔和褐毛兔各占12.5%,该灰毛雄兔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材料2:某种小鼠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Al、A2和A3控制,且A1、A2和A3之间共显性(即A1、A2和A3任何两个组合在一起时,各基因均能正常表达)。如图表示基因对毛色的控制关系。
(3)该小鼠关于体色共有_____种基因型,其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
(4)若一白色雄性个体与黑色雌性个体交配的后代有三种毛色,则其基因型为_________。
(5)研究发现小鼠尾长性状由基因D(短尾)和d(长尾)控制,且短尾基因(D)有纯合致死现象(在胚胎时期就使个体死亡)。取雌雄两只棕色短尾鼠交配,F1表现型为白色长尾的比例是__________。
【答案】(1)b1>b3>b2>b4
(2)Bb4  
(3)6  A2A2、A3A3、A2A3
(4)A2A3  1/12
(3)该小鼠关于体色共有A1A1,A2A2、A3A3、A1A2、A1A3和A2A36种基因型。由图示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可知只要没有A1基因就是白色,所以有A2A2、A3A3、A2A3三种。
(4)若一白色雄性个体与黑色雌性A1A3个体交配的后代有三种毛色,即会出现A1-,A1A2和A1A3,所以该白色雄性个体应为A2A3。
(5)研究发现小鼠尾长性状由基因D(短尾)和d(长尾)控制,且短尾基因(D)有纯合致死现象(在胚胎时期就使个体死亡)即DD不会存在。取雌雄两只棕色短尾鼠A1A2Dd交配,F1表现型为白色长尾A2A2dd的比例是3/4×2/3=1/2。
1.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一个种群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3种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为3:1
C.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答案】C
2.基因型为Aa的某植株产生的“a”花粉中有一半是致死的,则该植株自花传粉产生的子代中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
A.3∶2∶1 B.2∶3∶1 C.4∶4∶1 D.1∶2∶1
【答案】B
【解析】据题意,“a”花粉中有一半是致死的,所以该植株产生的雄配子有两种:1/3a、2/3A,雌配子也有两种:1/2a、1/2A,雌雄配子结合后产生的子代中AA=1/3,Aa=1/2,aa=1/6,所以AA∶Aa∶aa=2∶3∶1。
3.一豌豆杂合子(Aa)植株自交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50%死亡造成的
B.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2∶1,可能是隐性个体有50%死亡造成的
C.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4∶4∶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死亡造成的
D.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可能是花粉有50%死亡造成的
【答案】B
【解析】该杂合子能产生A∶a=1∶1的雌配子,若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50%死亡率,则产生的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a=2∶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1/2Aa、1/6aa;若隐性个体有50%死亡,则AA∶Aa∶aa=2∶4∶1;若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死亡,该杂合子能产生A∶a=2∶1的雌雄配子,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4∶4∶1;若花粉有50%死亡,并不影响花粉的基因型比例,所以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仍然是1∶2∶1。
4.研究发现,豚鼠毛色由以下等位基因决定:Cb—黑色、Cs—银色、Cc—乳白色、Cx—白化。为确定这组基因间的关系,进行了部分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据此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组别
亲代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


乳白
白化
1
黑×黑
22
0
0
7
2
黑×白化
10
9
0
0
3
乳白×乳白
0
0
30
11
4
银×乳白
0
23
11
12
A.两只白化的豚鼠杂交,后代不会出现银色个体
B.该豚鼠群体中与毛色有关的基因型共有6种
C.无法确定这组等位基因间的显性程度
D.两只豚鼠杂交的后代最多会出现4种毛色
【答案】A
5.苏格兰牛的耳尖V形与非V形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图是苏格兰牛耳尖性状遗传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V形耳尖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B.由Ⅲ2的表现型可推定Ⅲ1为杂合子
C.Ⅲ3中控制非V形耳尖的基因可能来自Ⅰ1
D.Ⅲ2与Ⅲ5生出V形耳尖子代的可能性为1/3
【答案】C
【解析】由Ⅱ1、Ⅱ2都是V形耳尖生出非V形耳尖Ⅲ2可知,控制耳尖性状的V形基因是显性基因,但Ⅱ3为非V形,因此V形耳尖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由Ⅲ2的表现型可推定Ⅱ1和Ⅱ2均为杂合子,但是Ⅲ1是否是杂合子未知;Ⅲ3中控制非V形耳尖的基因,双亲均提供一个,其母方的非V形耳尖的基因来自Ⅰ1和Ⅰ2;Ⅲ2与Ⅲ5的基因型分别是aa、Aa,因此生出V形耳尖子代的可能性为1/2。
6.椎实螺螺壳的旋向是由一对核基因控制的,右旋(D)对左旋(d)是完全显性。旋向的遗传规律是子代螺壳旋向只由其母本核基因型决定,与其自身基因型无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椎实螺螺壳旋向的遗传现象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
B.椎实螺螺壳表现为左旋的个体基因型可能为DD
C.椎实螺螺壳表现为右旋的个体其基因型可能为dd
D.控制左旋和右旋的基因都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答案】B
7.基因型为Bb(B对b为完全显性)的玉米植株自交后所结的一个玉米穗上有700多粒种子(F1),挑选F1植株中的显性个体均分为两组,甲组自交,乙组自由交配,下列有关两组所产子代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甲组子代中隐性个体占1/6,乙组子代中隐性个体占1/9
B.两组子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均高于杂合子所占比例
C.两组子代中基因型为Bb的个体所占比例不同
D.基因B在两组子代中的基因频率不同
【答案】D
【解析】基因型为Bb的玉米自交后,F1显性个体中基因型为BB的占1/3,基因型为Bb的占2/3。将F1植株中的显性个体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自交得到的F2的基因型为3/6BB、2/6Bb、1/6bb,且基因B的频率为2/3;乙组自由交配得到的F2的基因型为4/9BB、4/9Bb、1/9bb,且基因B的频率为2/3。
8.已知羊的毛色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控制。某牧民让两只白色羊交配,后代中出现一只黑色羊。判断一只白色公羊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实验方案有如下图所示的两种,已知方案一中母羊的基因型为Aa,方案二中母羊的基因型为aa,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①全为白色
B.②黑色∶白色=3∶1
C.③全为白色
D.④黑色∶白色=1∶1
【答案】B
9.下图①②③表示两个红色荧光蛋白基因随机整合在染色体上的三种转基因烟草的体细胞示意图。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株①自交后代中有1/4个体散发红色荧光
B.植株③的一个花粉细胞中至少含有1个红色荧光蛋白基因
C.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有4条染色体含有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细胞来自植株①②③
D.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可能含4个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细胞来自植株①和③
【答案】D
【解析】植株①自交后代中有3/4个体散发红色荧光;植株③的一个花粉细胞中可能不含有红色荧光蛋白基因;植株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有2条染色体含有红色荧光蛋白基因;植株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一定含有2个红色荧光蛋白基因,①③植株可能含有4个红色荧光蛋白基因。
10.某植物的紫花与红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且是由单基因(D、d)控制的完全显性遗传,现有一株紫花植株和一株红花植株作实验材料,设计如表所示实验方案以鉴别两植株的基因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选择的亲本及杂交方式
预测子代表现型
推测亲代基因型
第一组:紫花自交
出现性状分离



第二组:紫花×红花
全为紫花
DD×dd


A.两组实验中,都有能判定紫花和红花的显隐性的依据
B.若①全为紫花,则④为DD×Dd
C.若②为紫花和红花的数量之比是1∶1,则⑤为Dd×dd
D.若③为Dd×Dd,则判定依据是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答案】B
11.已知某种老鼠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和a决定,A+(纯合胚胎致死)决定黄色,A决定灰色,a决定黑色,且A+对A是显性,A对a是显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种老鼠的成年个体中最多有6种基因型
B.A+、A和a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一只黄色雌鼠和一只黑色雄鼠杂交,后代可能出现3种表现型
D.基因型均为A+a的一对老鼠交配产下的3只小鼠可能全表现为黄色
【答案】D
【解析】由题可知,老鼠的体色基因型有A+A+、A+A、A+a、AA、Aa、aa,由于基因型为A+A+的个体胚胎致死,因此该种老鼠的成年个体中最多有5种基因型,A错误;由于A+、A和a为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该黄色雌鼠的基因型为A+A或A+a,黑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亲本A+A与aa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A+a和Aa,其表现型为黄色和灰色;亲本Aa与aa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Aa和aa,其表现型为灰色和黑色,因此后代出现2种表现型,C错误;基因型均为A+a的一对老鼠交配,产生的3只小鼠的基因型都可能为A+a,因此该3只小鼠可能全表现为黄色,D正确。
12.某植物子叶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深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浅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黄色,在幼苗阶段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浅绿色植株自花传粉,其成熟后代的基因型为AA和Aa,且比例为1∶2
B.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为深绿色和浅绿色,且比例为1∶1
C.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n次,成熟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1/2n
D.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A基因频率越来越大,a基因频率越来越小
【答案】C
13.西红柿果肉颜色红色和紫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红色为显性。用杂合的红果肉西红柿自交获得F1,将F1中表现型为红果肉的西红柿自交得到F2,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F2中无性状分离
B.F2中性状分离比为3∶1
C.F2红果肉个体中杂合子占2/5
D.F2中首先出现能稳定遗传的紫果肉西红柿
【答案】C
【解析】设相关基因用D、d表示。杂合红果肉西红柿(Dd)自交,F1中红果肉西红柿基因型为1/3DD、2/3Dd,F2中DD所占的比例为1/3+2/3×1/4=1/2,Dd所占的比例为2/3×1/2=1/3,dd所占的比例为2/3×1/4=1/6。F2中性状分离比为5∶1,F2红果肉个体中杂合子占1/3÷(1/2+1/3)=2/5,A、B错误,C正确;在F1中就已经出现能稳定遗传的紫果肉个体(dd),D错误。
14.通常母鸡的羽毛宽、短、钝且直,叫母羽;雄鸡的羽毛细、长、尖且弯曲,叫雄羽。所有的母鸡都只具有母羽,而雄鸡可以是母羽也可以是雄羽。鸡的这种羽毛性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H、h表示)。现用一对母羽亲本进行杂交,发现子代中的母鸡都为母羽,而雄鸡中母羽∶雄羽=3∶1,请回答:
(1)亲本都为母羽,子代中出现雄羽,这一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母羽和雄羽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
(2)在子代中,母羽鸡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将子代的所有母鸡分别和雄羽鸡杂交,理论上后代雄鸡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各种表现型鸡的品种,为进一步验证亲本中的母鸡是杂合子,请另行设计一杂交实验,用遗传图解表示(须写出配子)。
【答案】(1)性状分离  母羽
(2)HH、Hh、hh  母羽∶雄羽=1∶1
(3)如图所示
(3)为进一步验证亲本中的母鸡是杂合子,可用母羽母鸡(Hh)与雄羽雄鸡(hh)杂交,遗传图解为:
15.葫芦科一种被称为喷瓜的性别不是由异形的性染色体决定,而是由3个复等位基因aD、a+、ad决定的,每株植物中只存在其中的两个基因。它们的性别表现与基因型如下表所示:
性别类型
基因型
雄性植株
aDa+、aDad
两性植株(雌雄同株)
a+a+、a+ad
雌性植株
adad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决定雄性、两性、雌性植株的基因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D、a+、ad这三个基因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雄性植株中为什么不可能存在纯合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雄株Ⅰ与雌株杂交,后代中有雄株也有雌株,且比例为1∶1,则雄株Ⅰ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确定两性植株的基因型,用上述表格的植株为实验材料,设计最简单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答案】(1)aD、a+、ad
(2)aD对a+、ad为显性,a+对ad为显性
(3)因为它的两个亲本不可能同时提供aD基因,否则两个亲体都是雄性,无法杂交
(4)aDad
(5)让两性植株自交,观察后代的性状分离情况。如果后代都是雌雄同株,则亲本基因型为a+a+;如果后代有性状分离,且雌雄同株∶雌性植株=3∶1,则亲本基因型为a+a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