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同步练习
一、拼写展示。
1.用“——”画出黑体字正确的读音。
坍(dān tān)塌 着(zháo zhuó)想 散(sǎn sàn)步
2.根据拼音写词语。
午休后,他正在院子里xǐshù( ),突然宿舍楼随着地势āo xiàn( )下去,顷刻间变成一片fèi xū( )。
二、词语浏览。
1.形近字组词。
感( ) 吱( ) 释( )
撼( ) 枝( ) 泽( )
2.用恰当的词代替加点的词语,写在括号中。
(1)5月12日,和平常一样,谭千秋老师6点多就起床了。( )
(2)5月12日原本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 )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大公无( ) 地动山( ) 生死( )关 血肉( )糊
我会用这个成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自由读课文,注意标记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了解词语的大意;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懂得哪些做人的道理?
句子品读:
1.但是,那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跑出去。
把这句话改成换一种说法,然后和原句比较一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这句话从哪三个角度描写了地震发生时的景象?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1)请你标出句中的动词,说说这些动词表现了什么?
(2)请你仿照句子,写一句话,描写人物的连续动作。
精彩赏析。
在学生眼里,谭老师曾是一个多么和善的人啊。他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1.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绘声绘色:
妙语连珠:
2.“他生命最后的姿势”指的是什么?它蕴含了谭千秋怎样的精神?
3.请你分析“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赞语妙在哪里?并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除了这篇课文以外,还有许多歌颂谭千秋老师的文章或诗歌,请你搜集一两篇(首),并把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摘抄下来。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一、1. tān zhuó sàn
2.洗漱 凹陷 废墟
二、1.感动震撼;吱声树枝;解释沼泽;
2.(1)平时 (2)普通
3.私 摇 攸 模;
示例:谭老师在生死攸关之际,用自己的身躯救下了四个学生。
课堂探究
略。
当堂达标训练
1.但是,那短暂的几秒钟,不容得所有的学生都跑出去。改后的句子是一个陈述句,语气平淡,原句是一个反问句,语气强烈,更能表现谭千秋着急的心理。
2.这句话从感觉、听觉、视觉这三个角度描写了地震发生时的景象;为下文写谭千秋毫不犹豫地救四个学生埋下了伏笔。
3.(1)动词有:拉撑护;这些动词表现了谭千秋在灾难来临时毫不犹豫地保护学生的决心和意志。
(2)示例:我打开课本,翻到《最后的姿势》这一课,认真地朗读,细心地体会,眼前仿佛出现了谭千秋老师高大的形象。
课后能力提升
1.谭老师讲时的叙述生动逼真;谭老师讲课时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2.张开双臂,护住学生;蕴含了谭千秋舍己为人的精神。
3.这句话既赞颂了谭千秋老师爱护学生、舍己为人的精神,又巧妙地把谭老师的名字“千秋”两个字融入其中,表达了他的精神千秋万世流传的意思;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谭千秋老师用生命呵护学生、舍己为人的精神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4.示例:当救援者扒出他们时/他——谭千秋/依然脊背向天/双手死搂着讲台的边/用身体撑起了一片活生生的空间/他用生命诠释了一个雕塑/“千秋”师魂不变!!(节选自诗歌《写给我的同行谭千秋》)
课件22张PPT。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举国齐哀,至今仍是人们难以忘怀的伤痛。大地震中有很多感人至深的事迹。其中就有这样一个老师,他把生的希望给了学生,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诠释了师德与师魂,他就是谭千秋。课文导入【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明确课文所采用的写作方法: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目标谭千秋(男,中共党员,终年51岁 )
四川省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导主任.湖南衡阳市祁东县步云桥镇岩前村人。1978年3月,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大学政治专业学习,1982年1月毕业后,分配到四川绵竹东方汽轮机厂工作,先后在该厂职工大学和中学任教。
从教26年来,谭千秋不仅教学成绩卓越,被评为特级教师,而且,在担任中学教导主任以来,他致力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他爱生如命,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被同事们誉为“最疼爱学生的人。”人物简介咬准字音字词精讲字词积累字词精讲洗漱 吱吱声 废墟 凹陷 诠释 生死攸关
塌陷 砸 血肉模糊
坍塌 撑 绘声绘色
眼含热泪 瞬间 腾空而起
谭千秋 震撼课文讲解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分为几部分,讲了哪些事?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时间和谭老师一大早所做的事。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写上课时突发地震,谭老师用身体护住了学生。第三部分(第8~11自然段):地震后,人们被谭老师舍己救人的壮举感动了。第四部分(第12自然段):总括了谭老师的高尚师魂,点明了中心。学习任务一: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课文讲解【学习方法步骤】
1、浏览全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默读全文,圈划出表示叙述顺序的关键词。
3、根据叙述顺序分段,想想每段写了什么?
4、同桌交流,相互讨论。 学习任务二:再读课文 感悟人物形象课文讲解【学习方法步骤】
①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文中三处描写谭千秋老师最后的姿势语句。
②细读三句话,圈出最让你感动的词语,写一写你的想法。
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课文讲解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 到课桌底下,双手 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 住了四个学生。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 交流句式 :我从 这个词中感受到谭老师…… 关注细节学习任务三:品读课文 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课文讲解【学习方法步骤】
1、自读课文2—7自然段,画出描写地震场景的句子。
2、细读品味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学习任务一: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课文讲解【学习方法步骤】
1、浏览全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默读全文,圈划出表示叙述顺序的关键词。
3、根据叙述顺序分段,想想每段写了什么?
4、同桌交流,相互讨论。 学习任务一: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课文讲解【学习方法步骤】
1、浏览全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默读全文,圈划出表示叙述顺序的关键词。
3、根据叙述顺序分段,想想每段写了什么?
4、同桌交流,相互讨论。 学习任务一: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课文讲解【学习方法步骤】
1、浏览全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默读全文,圈划出表示叙述顺序的关键词。
3、根据叙述顺序分段,想想每段写了什么?
4、同桌交流,相互讨论。 环境描写课文讲解 天空阴沉沉的。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思考一:课文中第2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可以删去吗?为什么?思考二:这三段环境描写有何作用?细读感悟课文讲解 细读8—10自然段:
①读出不同的人对自己看到场景的描述。
②选择一个人物看到的或感受到的那一幕细细品味,圈画出让你最有感触的词句。细读感悟课文讲解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救援人员)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学生) “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老师)细读感悟课文讲解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牺牲时的自然姿势,但正是这一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这是一个_______的姿势,是一个_______的姿势,是一个_____的姿势,也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这个姿势将______________。爱责任英勇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最后的姿势:英雄不死,精神千秋主题探究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写谭千秋老师在地震突发时,护卫了四个学生的感人事迹,赞颂了他大公无私、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课堂拓展课文讲解本文的社会影响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小练笔课后思考1、谭老师,我想对您说:……
2、写一篇读后感。
3、搜集地震中的其他感人小故事,精读批注。爱的奉献《最后的姿势》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6课,这篇课文讲述了2008年5月12日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四川绵竹东汽中学上班,在14:28地震来临时,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时候,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用年仅51岁的生命换取了四个孩子的命,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以及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
课文记载了谭千秋老师的英雄事迹:“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明确课文所采用的写作方法: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阅读课文,体会出谭千秋老师的人格魅力,通过学生自己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最后的姿势”句子的含义,体会人生的价值。
【教学难点】
1. 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 明确课文所采用的写作方法: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方法。
1.学生课前预习,自读课文与预习字词,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谭千秋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回忆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吗?
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地震。
师:这场地震将一个个美丽的乡镇变成了废墟,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面对死亡,却发生了这样一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齐读课题。这个故事讲的是谁的事迹?谭千秋(板书,齐读)
二、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姿势?面对死亡,谭老师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姿势?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三、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文中生字新词,个别读,齐读。
洗漱 吱吱 废墟 坍塌 震撼 诠释 生死攸关
能结合课文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姿势?谭老师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姿势?
3.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本文主要写了在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
4.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你能按时间顺序来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吗?
5.默读,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5月12日,谭老师和平常一样,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第二段(2-7):写了谭老师在地震来临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感人经过。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老师的深情赞颂。
四、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段:
1.让我们先从5月12日的早晨开始回忆,默读第一小节,思考,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对家人关爱? 对工作尽责(“平常”? “早早”)
2.齐读第一段。
3.平平常常的一天,谁会料想到会发生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呢?在地震发生的时刻,谭老师又是怎样说,怎么做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二段。
学习第二段:
1.这一天的天气有什么不同?天空阴沉沉的。
对于这一处环境描写,作者单独列为一个小节,是想提醒我们什么呢?
2.然而,此时正在上班的谭老师并没有意识到灾难的来临,此时的谭老师正在教室内给学生上课。请大家一起读。谭老师的课让你学到了什么?
3.正在上课的时候,灾难突然降临了——
出示:(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此时的情况怎样?(危险)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我们看出情况危险,谭老师也看出来了……
4.出示: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从谭老师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板书:当机立断)这就是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老师的话有作用吗?
5.然而,地震发生得如此突然,留给大家逃生的时间实在太短暂了,情况越来越危急……
6.出示: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这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情况危急?此时的情况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
7.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谭老师又是怎么做的?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从这段话中,谭老师的哪些表现让你深受感动?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恪尽职守、无私师爱)
立即、拉到:“立即”说明反映的速度之快,当机立断,他将学生的生命安全时刻挂在第一位。
“双手撑”从力度上突出谭老师使出全身的劲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张开一把保护学生的保护伞,减轻碎裂的砖块、水泥板直接重重地砸向课桌造成的严重恶果。
护: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学生,谭老师全然不顾自己的生命。
启发想像:如果没有谭老师拉、撑,会出现怎样的后果?
是啊,天灾无情人有情,在谭老师的保护下,四个学生多了一份逃生的希望,而谭老师呢?(引读第七小节)地动山摇——
破碎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碎裂的砖块砸在他的身上,他依旧——,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他仍然——,楼房塌陷了——,他还是——
五、总结全文
谭千秋老师51岁的宝贵生命定格在了这最后的姿势,他用最后的姿势回答了“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对于谭千秋老师来说,当灾难来临的时候,要当机立断、恪尽职守,用无私的爱为学生撑起一片生命的天空。
六、指导生字书写
1.师重点指导;
2.学生写字;
3.展示评议。
七、课堂练习:
描红习字册。
八、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九、板书设计
最后的姿势
关爱家人工作积极忠于职守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
2.这节课我们继续回到2008年5月12日那天,去共同关注发生在那天可歌可泣的故事,共同去认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共同去感受谭老师那定格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姿势。(板书:最后的姿势)
二、感受人物品质
师:请大家打开课文,自读课文第2——7小节,用笔画出描写谭老师的句子,并将划出的句子默默再读几遍,从这些句子中你看到一位怎样的谭老师。
1.学生自读课文。
2.集体交流句子,相机出示:
(1)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
(2)他意识到……快……
(3)在教学楼……谭老师……护住了四个学生。
3.引导学生感悟句子,关注细节,感受谭老师的品格。
(优秀的老师,教书育人,是关心学生的老师,是一位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老师……)
(大家快跑? 立即? 撑? 护住)
4.引导学生读好这句话,读出谭老师的内心世界。
师:谭老师是一位十分注重教书育人的老师,是一心关心学生的老师,是一位不光是言语教育还重视行动教育的老师,文章对他的言语行动的描写刻画第反映谭老师的平凡而又伟大,为了学生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师:请大家再看课文,文章除了在写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的时候还有这样的几句话,出示:
(1)天空阴沉沉的。
(2)忽然,课桌……起来,地震!
(3)楼房摇晃……腾空而起。
(4)地动山摇……塌陷了……。
这句话是当时的环境描写,在文章到底有什么作用,能否删除呢?
5.学生自读品位,集体交流。
(真实,更反映情况的危急,同时反映谭老师的镇定)
师:可见这些环境描写在文章中也起着衬托作用,十分有必要,更能反映谭老师的品质,让我们一起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一组读环境描写句子,一组读描写谭老师的句子。)
6.分角色朗读。
师:地动山摇,破裂的钻块、水泥……楼房塌陷了……谭老师已深深地被埋在废墟中,当人们在营救过程中又感受到怎样的一幕呢?
三、评价人物品质
学生浏览课文8——10小节,文中写了三个人物的语言,分别是怎样说的?
1.出示:
(1)“我们发现他的时候……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2)“地震时,眼看……身上。”
(3)“如果……希望留给学生。”
2.学生默读文章句子,思考:从句子中你又能体会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谭老师的品质
(抓住重点词:扑? 留)
(这一扑说明了……这一扑说明……这一扑又说明……)
3.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文章通过侧面描写写出谭老师的伟大品质,在学生眼中,谭老师的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在老师眼中,他是最疼爱学生的人,从教26年来谭老师教学成绩显著,被评为特级教师,他在校园中哪怕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原因是生怕学生们在玩耍中受伤,然而这一切再也看不到了,留在老师和同学们脑中却是这
出示:张开双臂……姿势
这样最后的姿势,这样的姿势在文中共出现了三次,你知道其中的目的吗?
(学生讨论,集体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谭老师的一切行为,如果将这一切行为都化成一个字的话,那是一个什么字?(爱? 勇……)
如果把他那张开双臂的姿势定格为最后的姿势的话,我们还可以说这是怎样的姿势?
(英勇的姿势? 顽强的姿势?? 爱的姿势?? 师德崇高的姿势……)
师:这是多么崇高的姿势呀,多么充满爱的姿势,让我们一切缅怀谭老师,缅怀谭老师那永存的姿势——齐读句子
师:谭千秋一个普通的老师,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他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教师的爱与责任,说爱,那是因为?????? ,说是责任那又因为???????? 。同学们,俗话说“大爱无痕”,谭老师就是将自己的大爱化成了最后的姿势,所有人们这样赞颂——
出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师:英雄人已逝但不死的是。
四、升华情感
师:谭千秋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脑中,他的英雄事迹将载入史册,在事后有位老师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
?? 《我该想到》
1.学生自读文章;
2.齐读文字;
师:此时此刻相信你也有很多的话语想对谭老师讲,想表达自己的情感,请你们拿起笔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
3.学生练笔;
4.集体交流。
五、课堂总结
1.其实,在5.12中,在那灾难爆发的那一刻,不仅仅是谭千秋老师,还有很多很多的老师,他们都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学生的生存,他们都用自己最后的姿势震撼了所有的人,他们用生命铸就如天大爱,诠释了最高尚的师德灵魂,演绎了爱与责任最深刻的含义,让我们一起瞻仰那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2.欣赏时,师解说。
3.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让我们一起满怀敬意、满怀感动,再一次读课题:最后的姿势。
六、作业
搜集汶川地震中,让你感动的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七、板书设计
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舍己为人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这最后的姿势不仅仅只是对学生的爱,更重要的它表达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为人师应有的精神,那就是爱与责任。
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我紧紧抓住“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使学生在充分的读中,感悟人物的内在品格。
在教学课文时,我通过引导学生一步步的读,一层层的读,在读中找到写作的规律,使学生每一次读后的感受都不一样,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边读边想象此时的场景,或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在读中感悟,也进行了理性的引导,使学生明白写环境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