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但愿人长久》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19 14:2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但愿人长久》教案
教材分析: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一首极为著名的中秋词,上片以设问句陡然领起,在追问神秘之月中引出“乘风归去”与在人间的心理上的矛盾斗争,在对矛盾双方的取舍中,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的爱恋。下片转写月光,在月光随着时间变换的移动中引出无眠之人,又由无眠之人对中秋圆月的质问中抖出离别情思,但笔到而意转,借月之圆缺的“物理”排解人之离合的“情理”,最后以由衷的美好祝愿收结全篇,表达了作者超逸旷达的情怀。本课以“文包诗”的形式通过叙述故事介绍了《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文章情节生动,语言通俗,介绍了这首词的创作缘由,描写了词的意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首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每逢中秋佳节的思亲之情,以及豁达豪放的精神个性和乐观向上的情怀。
学情分析:
帮助学生领略词的意境,初步体会诗人思念亲人的感情。最后两句词比较难理解,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词、文、图的对照,讨论交流和反复诵读,感悟苏轼“宽慰”的心情和他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难点:了解苏轼的情感变化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与教材配套的生字卡片。
学生:了解苏轼的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师生谈话,引入课题→初读课文,理解有关词语→品读课文、理清层次,感悟作者情感→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
(1)我们刚刚度过的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
(2)在中秋节的夜晚你看到了什么?那天还有哪些传统习俗?这些习俗有什么意义?
2、小结:中秋节是象征团圆的节日,人们合家团圆,在一起吃着月饼赏月。对那些不能团聚的人,我们也常常会听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祝愿。那么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呢?表达了人们的什么美好心愿,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出示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速度可以稍慢一些。
2、出示生词,指名试读生词,纠正读音。
朝廷、观赏、埋怨、宽慰、婵娟、皓月当空、心绪不宁、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各奔东西、十全十美
3、齐读生词。
4、提问:这些生词中哪些容易写错?应该怎样记住它们?
5、尝试听写
6、组织反馈。
7、提问:在预习中,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生词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声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速度适中。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默读课文,要求有一定的速度,思考:围绕这件事情,课文先讲了什么?接着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尝试给课文分段。
4、组织交流。
四、小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搜集并抄录《水调歌头》。
2.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
板书设计:
2 但愿人长久
苏轼 思念 苏辙
但愿入长久
教学反思:
1、对于本文来说,要多让学生反复吟诵诗句,在吟诵中体味情感,积累名句。
2、在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时候,应让学生想象苏轼会回忆起什么,这样就把苏轼那复杂纷乱的内心世界变得可感可知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细读课文,把握作者情感。
2、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词、文、图的对照,讨论交流和反复诵读,感悟苏轼“宽慰”的心情和他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难点:了解苏轼的情感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
1、《水调歌头》的歌曲磁带,配乐诗朗诵磁带。
2、搜集关于思乡的诗作。
教学流程:
回顾复习,导入课文→细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1、听写词语,并反馈。
2、提问:(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题“但愿人长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此话的含义?
3、检查读书情况:出示《水调歌头》,指名读,播放《水调歌头》歌曲。
二、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庆祝团圆,苏轼在做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3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提问:(1)“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在这儿指什么?
(2)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
4、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苏轼为什么这么思念他的弟弟?把关键词标注出来。
5、相机理解“手足情深”、“一起……一起……”、“形影不离”、“七个年头”,让学生理解苏轼思念弟弟的心情,并指导读出感情。
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此刻,苏轼在想什么呢?自由读第4、5自然段,思考:苏轼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些想法?
7、相机指导理解。
(1)出示句子:“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提问:①“无情”是什么意思?苏轼为什么说月亮无情呢?
②“偏偏”表达了苏轼什么情感?
③看到月亮,苏轼可能想到了一些什么往事?这儿的省略号表达了什么?
指导朗读。试着背诵这段话。
(2)出示语段。
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提问:①“转念”是什么意思?
②这段话中有哪几层意思?
③这段话照应了诗句中的哪几句话?
④现在,你知道诗句中的“婵娟”指什么了吗?
8、提问:(1)你们还搜集了哪些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
(2)这些诗同《水调歌头》在表达的感情上有什么不同?这同苏轼这个人的性格有什么关系?
9、齐读《水调歌头》。(配乐)
三、布置作业
默写《水调歌头》。
板书设计:
2 但愿人长久
密州做官 远离家乡
中秋思亲 天各一方 手足情深
埋怨月圆人不圆
望月怀人 思绪万千 (转念)
但愿人长久
(悲而不伤,充满希望)
教学反思:
1、在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
在课堂中,老师和学生一起读读、背背,感受苏轼的独特魅力,课后,大家一起搜集苏轼的其他诗词,在课堂内外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2、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
这是一篇适合学生自读的课文,学生可以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教师起引导、点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