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合作交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图片
同学们,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你能描绘一下图上的景色吗?
在月色如此美的中秋佳节,你们家通常是怎样渡过的呢?
2、引入:出示图片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心绪不宁。同学们,苏轼为什么在中秋之夜心绪不宁呢?你们想知道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2、3段。
1、同学们,你们读到了吗,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
2、学生交流。
根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的理解体会。
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候……)
B、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C、“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已有七个年头了!”从这句话中你又有什么体会,主要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3、指导朗读。
结合学生的交流,请他们读。
你能读好么?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你会用朗读表现吗?
4、引说:
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候——……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思念弟弟呢!)
三、学习课文第4段。
1、过渡:(出示:课文插图)
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同学们,在这样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你们想知道苏老先生为什么“埋怨”,究竟“埋怨”谁吗?
2、指名朗读。
指导看图。
同学们,这时候的苏轼神情怎样?(眼睁睁)
那圆圆的明亮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得怎样?用你的朗读来回答吧。指导读好“偏偏”一词。
3、交流讨论。
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
师:同学们,看,明月当头,月光如水,景色如此美丽,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如果就是你。那你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
4、配乐朗读。
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轼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苏东坡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
指名朗读,齐读。
四、自由朗读5、6段。
1、过渡: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
2、交流讨论。
(1)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2)“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3)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第二句。
联系上文说说。
3、想到这里,苏轼的心里就感到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出示)
……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学生跟着老师读(师生共读)
4、指名读,问:你们想了解这五行词的意思吗?课文已经告诉我们了,自己找找吧,看哪位聪明的同学最先找到。
5、指名再读意思。
问:这意思你们都读懂了吗?
指名读意思。
6、出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你们能找到这句话的意思吗?指名说。
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
7、出示词文,师范读。
8、指名生读,提示:低声吟诵。
五、总结。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词的全部吗?
出示全词,师范读后布置作业:课后你们自己去想想它的全部意思,好吗?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朗读指导)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朗读导入,简介苏轼生平。
1、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P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2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师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出示词语)。
(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诗歌诵读比赛。
1、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
2、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
四、作业。
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夯实词语。
1、指名背诵《水调歌头》。
2、学生齐背《水调歌头》。
3、指名读词组。
皓月当空 万里无云
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
悲欢离合 阴晴圆缺
读着以上的词组,你能想到文中的哪些内容呢?说说你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4、听写词语:心绪不宁 埋怨 宽慰这三个词语都是写谁的?你能试着用这三个词语连起来说一段完整的话吗?(结合课文内容)苏轼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二、扣词入文细读课文。
苏轼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1、自读全文圈点画注。
2、独立思考准备交流。
3、组内交流准备汇报。
4、全班交流总结提升。
最终落脚点——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三、反复吟咏理解诗情。
1、自读古诗读出韵味。
2、再读古诗理解意思。
3、三读古诗读出情思。
四、布置作业。
完成小本作业相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