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吕 叔 湘 中 学
庞 留 根
电势差
电势差
教学目标
一、电势差
二、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
三、符号的处理
例题(P21)
参考题1 参考题2
A组能力训练题1 2 3 4 5 6 7 8 9
B组能力训练题1 2 3 4 5 6
7 (2014年理综北京卷15)
8 (2014年理综新课标卷Ⅱ19)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掌握电势差的概念、定义式与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电势、电势能、静电力做功,通过对比让学生深入理解电势差及其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比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
重点:理解掌握电势差的概念、定义式。
难点:根据电势差的定义式进行有关计算。
一、电势差
第五节 电势差
电场中两点间电势的差值,也叫电压。 用UAB表示.
(4)物理意义:
电势差的值即为电场力作用下两点间移动1库仑的正电荷电场力做的功。
(3)单位:伏特 符号:V 1V=1J/C
所以有:UAB= - UBA ②
(2)公式:
或
①
例如:UAB=10V,移动1库仑正电荷电场力做功为10J,移动1库仑负电荷电场力做功 -10J。
(1)定义:
④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跟移动电荷的路径无关,只与A、B位置有关
(5)电势与电势差的比较:
①电势和电势差都是标量,可正,可负。
电势的正负表示该点比参考点的电势大或小;
电势差的正负表示两点电势的高低。
②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的数值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
电势差的数值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无关。
③电势差UAB与q无关,仅与电场中A、B两位置有关,反映电场本身的性质。
二、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
(1)电荷Q在电场中从A移动到B时,静电力做的功WAB等于电荷在A、B两点的电势能之差。
所以有:
或
即: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静电力做的功与试探电荷q的比值。
(3)电子伏特—能量单位,1电子伏特(国际符号是eV)等于一个电子经过1V电压加速后所增加的动能,也即一个电子在电势差为1V的两点间移动时电场力做的功。1eV=1.6×10-19 J
(2)注意: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跟移动电荷的路径无关,只与A、B的位置有关
三、符号的处理
1. 应用WAB=qUAB计算时,相关物理量用正、负值代入,其结果:
WAB>0,电场力做正功;
WAB<0,电场力做负功;
UAB>0,φA>φB;
UAB<0,φA<φB 。
2.代入绝对值,由物理意义决定所求物理量的正负号。
例题(P21)
在电场中把2.0×10-9C的正电荷从A点移动到B点,静电力做功1.5×10-7J。再把这个电荷从B点移动到C点,静电力做功-4.0×10-7J。
(1)A、B、C三点中哪点的电势最高?哪点的电势最低?
(2)A、B间,B、C间,A、C间的电势差各是多大?
(3)把-1.5×10-9C的电荷从A点移动到C点,静电力做多少功?
(4)根据以上所得结果,定性地画出电场分布的示意图,标出A、B、C三点可能的位置。
(1)正电荷从A点移动到B点,静电力做正功,所以A点电势比B点高。
解:
A、B间的电势差
即A点电势比B点高75V
正电荷从B点移动到C点,静电力做负功,所以C点电势比B点高。
B、C间的电势差
即C点电势比B点高200V。
所以,C点电势最高,A点次之,B点电势最低。
UAC= UAB + UBC =75V-200V= -125V
(2)A、C间的电势差
(3)由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得
(4)电场分布的示意图如图示:
A
B
C
题目
参考题1
1、若带正电荷的小球只受到电场力作用,则它在电场中( )
A、一定沿电场线由高电势处向低电势处运动;
B、一定沿电场线由低电势处向高电势处运动;
C、不一定沿电场线运动,但一定由高电势处向低电势处运动;
D、不一定沿电场线运动,也不一定由高电势处向低电势处运动。
D
参考题2
一个带正电的质点,电量q=2.0×10-9C,在静电场中由a点移到b点,在这过程中,除静电力外,其他力作的功为6.0×10-5J,质点的动能增加了8.0×10-5J,则a、b两点间的电势差Uab 为 ( )
A、3×104 V B、1×104V
C、4×104 V D、7×104 V
B
由动能定理知,合外力的功等于动能的增量,可见静电力作的功为2.0×10-5J,
解:
A组能力训练题1
1.对于电场中A、B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势差的定义式UAB=WAB /q, 说明两点间的电势差UAB与电场力做功WAB成正比,与移动的电荷量q成反比
B. A、B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将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的功
C. 将1C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1 J的功,这两点间的电势差为1V
D. 电荷由A点移到B点的过程中,除受电场力外,还受其他力作用,电荷电势能的变化就不再等于电场力所做的功
C
A组能力训练题2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势差与电势一样,是相对量,与零点的选取有关
B、电势差是标量,但是有正值和负值之分
C、由于电场力做功跟移动电荷的路径无关,所以电势差也跟移动电荷的路径无关,只跟这两电荷的位置有关
D、A、B两点的电势差是恒定的,不随零电势点的不同而改变,所以UAB=UBA
BC
A组能力训练题3
3.如图所示,B、C、D三点都在以点电荷+Q为圆心,半径为r的圆弧上,将一试探电荷从A点分别移到B、C、D三点,电场力做功是 ( )
A、WAB>WAC
B、WAD>WAB
C、WAC>WAD
D、WAB=WAC
B
C
D
+Q
A
D
A组能力训练题4
4.电场中A、B 两点的电势是φA=800 V, φB= -200 V,把电荷q= -1.5×10-8C由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了多少功?电势能是增加还是减少,增加或者减少多少?
答:
WAB=-1.5×10-5J、
电势能增加1.5×10-5J、
A组能力训练题5
如图所示,把电量为-5 10-9 C的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其电势能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A点的电势UA=15 V,B点的电势UB=10 V,则此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为_____________。
A
B
E
增大
- 2.5 10-8 J
将电荷从从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负功,其电势能增加;
W= qUAB = - 5×10―9×(15-10)J
= - 2.5×10-8J 。
由电势差公式
解析:
A组能力训练题6
6.电场中某一电场线为直线,线上有A、B、C三个点,电荷q1=10-8C从B点移到A点时电场力做了10-7J的功;电荷q2= -10-8C,在B点的电势能比在C点时大10-7J,那么:
(1)比较A、B、C三点的电势高低,写出由高到低的排序.
(2)A、C两点间的电势差UAC 多大
(3)若设B点的电势为零,电荷q2在A点的电势能为多少
答:
φC>φB>φA; UAC= -20V;EPA= 10-7J、
A组能力训练题7
7.如图所示,空间有一水平匀强电场,竖直平面内的初速度为v0的微粒沿着图中虚线由A运动到B,其能量变化情况是 ( )
A.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电势能减少
B.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电势能增加
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电势能增加
D.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电势能减少
E
B
A
B
A组能力训练题8
E
A
A'
D'
B
C'
D
C
B'
B
8.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E的区域内,由A、B、C、D、A' 、B' 、C' 、D'作为顶点构成一正方体空间,电场方向与ABCD面垂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D两点间电势差UAD与
A A'两点间电势差UAA' 相等
(B)同一带电粒子从A点沿
路径A→D→ D'移到D'点与从
B点沿路径B→C→C'移到C'点,电场力做功相同
(C)带负电的粒子从A点沿路径A→D→D'移到D'点电势能减小
(D)同一带电粒子从A点移到A'点与从A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功不相同
A组能力训练题9.
如图所示,实线表示某匀强电场的电场线,虚线表示该电场的等势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1、2两点的场强不相等
B.2、3两点的电势不相等
C.1、2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
1、3两点间的电势差
D.电荷在1点具有的电势能一定大于其
在2点具有的电势能
C
3
E
2
1
解见下页
解析:
匀强电场中各点的场强均相同,A错;
3
E
2
1
2、3两点在同一等势面上,电势相等,
电势能不仅与电荷量和电势有关,更与电荷的正负有关,电场中的同一点,电荷电性变了其电势能也变化了。
选项B错C正确;
所以选项D错。
B组能力训练题1
6、如图所示,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势线,且AB=BC,电场中的A、B、C三点的场强分别为EA、EB、EC,电势分别为φA、φB、φC,AB、BC间的电势差分别为UAB、UBC,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有( )
A.φA>φB>φC
B.EC>EB>EA
C.UAB<UBC
D.UAB=UBC
A B C
C
A
B
解见下页
此类问题要在平时注重对电场线与场强、等势面与场强和电场线的关系的掌握,熟练理解常见电场线和等势面的分布规律。
解析:考查静电场中的电场线、等势面的分布知识和规律。
A、B、C三点处在一根电场线上,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落,故φA>φB>φC,A正确;
由电场线的密集程度可看出电场强度大小关系为 EC>EB>EA,B对;
电场线密集的地方电势降落较快,故
UBC>UAB,C对D错。
B组能力训练题2
a、b、c、d是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点,它们正好是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电场线与矩形所在平面平行。已知a点的电势为20V, b点的电势为24V,d点的电势为4V,如图,由此可知c点的电势为 ( )
A. 4 V B. 8 V
C. 12 V D. 24 V
d
a
b
c
20V
24V
4V
解:
运用一个结论:在匀强电场中,任意一族平行线上等距离的两点的电势差相等,
所以Uab=Udc, c点电势为8 V
又解:对角线bd中点的电势为中间值14V,由此求得c点电势为8V.
B
B组能力训练题3
BD
解见下页
A
B
C
O
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有一半径为R的圆O,场强方向与圆O所在平面平行,场强大小为E。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微粒以相同的初动能沿着各个方向从A点进入圆形区域中,只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从圆周上不同点离开圆形区域,其中从C点离开圆形区域的带电微粒的动能最大,图中O是圆心,AB是圆的直径,AC是与AB成 角的弦,则( )
A.匀强电场的方向沿AC方向
B.匀强电场的方向沿OC方向
C.从A到C电场力做功为2qERcos
D.从A到C电场力做功为2qER cos2
W电=qUAC=2qER cos2 ,
解:
由动能定理 W电=qUAC=ΔEkmax
可见AC两点间的电势差UAC最大,且只有一个点.
过C点作圆的切线(与OC垂直)即为等势线, 匀强电场的方向为OC方向,选项B正确;
LAC=2Rcos ,UAC=Ed=ELACcos =2ER cos2 ,
选项D正确。
A
B
C
O
E
B组能力训练题4
4.如图所示,在O点处放置一个正电荷。在过O点的竖直平面内的A点,自由释放一个带正电的小球,小球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小球落下的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它与以O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 图中实线表示 )相交于B、C两点,O、C在同一水平线上,∠BOC=30°, A距离OC的竖直高度为h。若小球通过B点的速度为v,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O
A
B
C
R
h
30°
B D
A.小球通过C点的速度大小是
B.小球通过C点的速度大小是
D.小球由A到C电场力做功是
C.小球由A到C电场力做功是
解见下页
解:
B、C两点电势相等, B→C电场力不做功。
由动能定理, B→C,
1/2 mvC2 -1/2 mv2 =mgRsin 30°
∴ vC2 =v2+gR
小球由A到C电场力做功是
由动能定理, A→C,
mgh+W电= 1/2 mvC2 -0
选项B正确。
选项D正确。
O
A
B
C
R
h
30°
B组能力训练题5
5.如图所示,在场强为E=104N/C的水平匀强电场中,有一根长L=15cm的细线,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一个质量m=3g,带电量q=2×10-6 C的小球,当细线处于水平位置时,小球从静止开始释放,则
(1)小球到达最低点B时的速度多大?
(2)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多大?
A
O
B
E
(1)由动能定理
解:
代入数值得vB=1m/s;
(2)
代入数值得 T=0.05N.
B组能力训练题6
6.如图所示,光滑绝缘杆竖直放置,它与以正点电荷Q为圆心的某一圆周交于B、C两点,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有孔小球从杆上A点由静止下滑,已知q<(1)小球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为多少?
(2)A、C两点电势差为多少?
Q
A
B
C
B、C两点在同一等势面上,电势差为0
解:
小球从A到B的过程,由动能定理
所以电场力做的功为WAB=mgh/2
A、C两点电势差
Q
A
B
C
B组能力训练题7(2014年理综北京卷15)
如图所示,实线表示某静电场的电场线,虚线表示该电场的等势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1、2两点的场强相等
B.1、3两点的场强相等
C.1、2两点的电势相等
D.2、3两点的电势相等
D
根据电场线密处场强大,电场线稀处场强小的特点,1点的场强大于2、3点的场强,故A、B错误;
根据沿着电场线电势要逐渐降低的原理,1点的电势大于2、3点的电势,故C错误,D正确。
【解析】
E
1
2
3
B组能力训练题8(2014年理综新课标卷Ⅱ19)
关于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场强度的方向处处与等势面垂直
B.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电势也为零
C.随着电场强度的大小逐渐减小,电势也逐渐降低
D.任一点的电场强度总是指向该点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
A D
解见下页
解析:
电场线与等势面处处垂直,而电场强度的方向为电场线的方向,故电场强度的方向与等势面垂直,故A正确。
电势零点可以任意选择,故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电势不一定为零,故B错误。
场强的大小与电场线的疏密有关,与电势的高低没有关系,例如负点电荷的电场中,逆着电场线方向电场强度的大小逐渐减小,而电势却逐渐增大,故C错。
任一点的电场强度方向总是和该点的电场线方向一致,而电场线的方向是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可知选项D正确。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