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二首》课件 (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散文诗二首》课件 (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20 07:5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 《金色花》
泰戈尔作者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代表作: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与中国 泰戈尔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早在1881年,他就写了著名的论文《死亡的交易》,谴责英国对中国的鸦片贸易。1916年,泰戈尔谴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他预言:“中国这种巨大的力量一旦能够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运行 ,那就是说掌握现代化科学,那时候,在世界上恐怕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拦阻他们向前迈进。”1924年,泰戈尔访问中国。1937年,他在自己创办的国际大学里开办了中国学院。文题解读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文体常识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 “散文其形,诗意其质”。预习检测嗅( ) 摩( ) 衍( ) 匿( ) 祷( ) 瓣( )
匿笑:xiùmóy?nnìd?obàn偷偷地笑罗摩衍那(móy?n):
匿笑(nì):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偷地笑。印度长篇叙事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2.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 。
3.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
重读及音长音短 。
4.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
的停顿 。 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 “我”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的画面。合作探究2.你认为该用什么样感情基调来朗读?——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对母亲的思念﹑依恋之情揣摩:这几个句子如何读?1、孩子,你在哪里呀?
2、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3、我不告诉你,妈妈。(着急、关爱)(惊喜、嗔怪)(顽皮、撒娇)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②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

③“我不告诉你,妈妈。”
④“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 (要读出孩子的淘气、
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要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妈妈 我做祷告时 读书时拿灯去牛棚---------------散发香气----------------将影子投在书页上------------------变回孩子,
求妈妈讲故事“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爱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用“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__的孩子和一个__________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请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我读出一个淘气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爱读书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位圣洁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神奇的孩子,一位笃信宗教的妈妈。 课文研读,合作探究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呢?请在文中找出我变成金色花为妈妈所做的事?并说说我为什么要“暗暗地”“悄悄地”做这些事情?2.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为金色花?3.篇末,妈妈见到孩子为什么说“你这坏孩子”?这是什 么口吻?而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为了能给妈妈做点事: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 孩子懂得母亲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还瞒着妈妈。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呢?请在文中找出我变成金色花为妈妈所做的事?并说说我为什么要“暗暗地”、“悄悄地”做这些事情?2、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为金色花? 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坏孩子”:妈妈找孩子找了很久,非常着急担忧,一见到孩子又惊又喜,嗔怪孩子一声不说就走,把妈妈急死了。 3、篇末,妈妈见到孩子为什么说“你这坏孩子”?这是什么口吻?(惊喜、嗔怪)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你发现诗歌美在哪里? 表现了家庭的天伦之爱,表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圣洁。
亲情美,人性美。“奇妙的想象”、“真挚的情感”、“质朴的语言”技法探究 这首诗诗人通过想像“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情是本文的独特手法。请同学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表现对父母的爱。主题思想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诗人借助想像,设计了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嬉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课后作业 请以“妈妈,假如我变成了___”来说一句话,表达你对妈妈的爱。 示例: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泰戈尔《告别》) 荷叶·母亲
冰心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
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主要作品有:小说《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超人》;散文集《往事》;诗集《繁星》、《春水》;儿童文学作品《寄小读者》。预习检测花瑞:
莲蓬:
菡萏:
亭亭:
适意:
徘徊:
欹斜:
遮拦:
荫蔽:ruì liánpéng hàndàn 荷花,文中指含苞待放。①形容高耸; ②形容人或花木美好,同“婷婷”。舒适。páihuái 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②比喻犹豫不决。qī 倾斜,歪斜。 zhē 遮挡,阻挡。 yīn bì ①(树叶)遮蔽;②隐蔽。花开的好预兆。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初读课文,合作探究1.请简要概括这篇散文诗的主要内容。
2.理清诗文的结构层次。
3.读的过程中,仔细品位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篇托荷赞母的散文。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1.请简要概括这篇散文诗的主要内容。 本文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2.理清诗文的结构层次。⒈作者引用祖父的话有什么作用?
2、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有什么作用?课文研读,小组交流3.文章四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莲呢? 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⒈作者引用祖父的话有什么作用?
2、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有什么作用?暗示了莲花的象征意义。两朵莲花,一红一白,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荫下的幸福。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开满 亭亭
(白莲已经凋谢)烦闷 雷声作了?
雨愈下愈大 左右攲斜 不适意 大荷叶慢慢地
倾侧了下来不摇动不宁的心绪散尽
深深地受了感动
在大荷叶的
覆盖下 雨势并不减退
勇敢慈怜的荷叶上
聚了些水珠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雨肆意地下着)3.文章四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莲呢? 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4.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心中的雨点”指什么?
2.如何理解“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
天空下的荫蔽?”
3. 这一句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1.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和坎坷磨难2.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时得到安慰,在孤独时得到快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中得到幸福3.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技法探究 借物抒情是把情感寄托在具体的形象或事物上,这样,情感就有了个载体,可以使文章含蓄蕴藉,意味深长。自然万物皆可寄情,只是所寄情的物要恰当,物的功能或象征性要能负载人的情,否则是不能感染读者的。 结构梳理荷


亲交代院内莲花 ———引出下文
浓阴的天—————心情烦闷
雷声大雨—————仍不适意
荷叶护莲————不宁心绪散尽
母亲如荷叶————为母爱感动拓展延伸 由冰心的《荷叶·母亲》,你联想到哪些歌颂母亲的诗?“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课后作业 请在“生活”、“幸福”、“爱心”中任选一词,并以这个词为中心,扩展成一段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