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物态变化 强化练习(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物态变化 强化练习(无答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0-04-05 21: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二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4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固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B冰的熔点是0℃,所以,0℃的冰一定熔化
C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D蒸发在任何温度都可进行,故蒸发不需要吸热
2、炎热的夏天,把一盆-5℃的碎冰放在阳光下直射,冰逐减熔化,在熔化的过程中,冰的温度( )
A高于0℃ B低于0℃ C等于0℃ D无法判断
3、冬天,将一块冰从寒冷的室外拿进温暖的房间内,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
A冰立即熔化,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 B冰不会立即熔化,但冰的温度会逐渐升高C冰立即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D冰不会立即熔化,冰的温度也不会升高
4、在一个室温为0℃的房间内,将-12℃的一块较大的冰块从冰箱的冷藏室取出,放在一杯0℃的盛水容器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容器中的水数量将变多,冰的数量将减少 B容器中的水的数量将减少,冰的数量将增多C容器中的冰和水的数量不变 D水的数量立刻变少,冰的数量也立刻变少
5、水在结冰时体积会膨胀,产生巨大的作用力。据报道,美国有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即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mm厚的铝片。焊接专家、锻压专家都束手无策。后来,“圣迪亚”实验室的科学家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先把薄薄的铝片装到罐内,与钢罐的内表面紧贴,再往罐内罐装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冷冻后铝膜就与钢罐表面接牢了,使铝膜与钢罐接牢的原因是 ( )
A铝膜和钢罐之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 B水结冰时放热使它们焊牢了
C水结冰时膨胀产生巨大的压力;使它们压牢了 D水是一种粘合剂,把铝膜和钢罐粘在一起
6、冬天,小华在家里的卫生间洗澡时,发现卫生间墙壁上的平面镜看东西时变得模糊了,洗完澡后,他打开排气扇,过了一段时间,又发现墙上的镜子的表面看东西清晰起来。镜面看东西由模糊变为清晰,是因为在镜子的表面上发生了 ( )。
A先熔化,后汽化的物态变化 B先汽化,后液化的物态变化
C先液化,后汽化的物态变化 D先蒸发后凝固的物态变化
7、居民使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在生产与使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生产时,用加压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 B生产时,采用降温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
C使用时,液态的石油气要升华成气体 D使用液化气是,液态的石油气发生沸腾现象
8、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不正确是 ( )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而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汽化现象
B蒸发发生在液体的表面,而沸腾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C蒸发现象进行的比较缓慢,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D液体蒸发时会吸热,有致冷作用;沸腾时要达到沸点,不需要继续吸热
9、下列措施为了不是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 )
A农民夏天晒谷物总是将粮食摊开,并放到通风向阳的地方
B天热时,人汗流浃背,总是喜欢把电风扇打开吹风
C用扫帚扫地,灰尘四起,通常要在地面上洒一些水
D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常遇雨而受淹,天晴时打开塑料大棚的盖顶,让积水赶快风干
10、工业上常用加热的方法给酒精和水的混合液加热,当混合液的温度达到一定温度时,就可将酒精从水中分离出来,这是利用了酒精和水的 ( )
A沸点不同 B水蒸发时吸热多少不同 C温度不同 D熔点不同
11、喝开水时,或在喝汤时,因为水和汤的温度较高,容易烫伤,常用嘴对水或汤的表面吹气,可以使其变得不烫,其主要原因是 ( )
A向水面吹气,可以把高温带走 B向水面吹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冷却作用
C吹的气体比开水的温度低,能吸收开水的热 D向水面吹气时能加快蒸发,蒸发吸热,使水温度降低
12、冬天,墙角的积雪没有化成水就被风吹没有了,是因为 ( )
A升华现象 B凝华现象 C熔化现象 D汽化现象
13、(1)下列物态变化中放热的 ( )
A冰雪熔化 B樟脑丸时间长了自动消失了 C酒精挥发了 D烧水时,壶口冒“白汽”
14、下列物态变化中,都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
A放在衣橱了的樟脑丸越来越小;冬天窗户上的“冰花” B花盆中潮湿的泥土变干;白炽灯的钨丝变细
C冬天的“雾凇”;水面上结的冰 D冬天上冻的衣服,通风处自然凉干;利用“干冰”人工降雨
15.两支内径不同、下端玻璃泡中水银量相等的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则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计示数分别是: ( )
  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内径细的升得高,示数也大 
C.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D.内径粗的升得低,示数也小
16、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这里面包含着的物理含义是 ( )
A霜形成前的气温没有下雪后的气温低 B霜形成的气温比雪形成的气温要低
C霜形成前气温一定较低,水蒸气凝华成霜;下雪后雪融化、升华时吸热,气温一定较低
D下霜前气温一定比下霜后气温低,下雪后气温一定比下雪前气温低
17.在气温为20℃的房间里,用水银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当水银面经过“20”到“100”之间的某一刻度时,温度计的读数表示的是: ( )
  A.房间里的空气温度 B.沸水的温度 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 D.什么也不表示
二、填空(每空1分,共 33 分)
1、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水汽等物质能让太阳发出的热顺利的通过,到达地球,但却阻碍地表反射的热散发到大气层外,大气的这种保暖作用,就象玻璃温室一样,这种现象称作 效应,而城市的平均气温要比周围的乡村高一些,就象一个个“热岛”点布于乡村之中,这种现象称为 现象,它给城市和乡村的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刘长兴”和“绿柳居”的包子是南京的特色小吃。在蒸包子的时候,蒸包子的蒸笼上往往有好几层,其中 层的包子最先熟;“苏果”超市里,卖海鲜的柜台处,工作人员常用冰来冷却海鲜食品或用来保鲜时,通常冰块应放在食品的 (上方还是下方);冬天北方方的菜农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目的是利用桶内水在 时会 ,使窖内温度不致下降过低,使菜避免冻坏。
3、滚烫的油锅不小心滴入了水珠,你会发现油花四溅,这是因为 的结果。在医院里病人发热时,高烧不退,可以用酒精擦拭病人的身体,这是因为酒精在 过程中要 而带走病人身体的热量,起到暂时降低温度的效果。而我国古代铁匠师傅锻造兵器时,长将烧得发红的铁器放入冷水中“淬火”时,会听到“嗤嗤”声,同时看到水面上冒出一股“白汽”,在这个过程中水先后发生了 和 的物态变化。
4、为了确定风向,有经验的人会用手蘸些水,竖直手指到空气中,手感觉到凉的一侧就是风吹来的那一面,试说出这样判断的根据是:
( 1 ) ;(2)
5、如图,两只温度计,甲图是在室内用扇子对准温度计的玻璃泡快速扇,乙是玻璃泡上包着蘸有酒精的棉球,放在室内通风处,则甲、乙温度计的示数将 ,乙温度计的示数将 。(填“变大”、“不变”、“变小”)
6、如图,某同学使用温度计测得的温度示数,甲的示数为 ℃;
乙的示数为 ;
7、如图,是三种液体的沸点,甲容器中盛水,乙容器盛一定量的某中液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在甲容器底部继续加热,最终会发现乙容器内的液体发生沸腾现象,但甲容器中的水还没有沸腾,则乙容器的液体可能是 液体?你的判断依据是:
8、冰箱内的四壁上有很多的霜,这些霜是由于 而形成的。夏天在打开电冰箱的门时,常会看到“白气”,这是因为 而成的。而水沸腾时在壶口形成的“白气”又是 形成的。夏天潮湿的天气里,会发现自来水管的四周在“冒汗”,这是因为 。而从冰箱里取出的“雪碧”瓶放在桌上一会,会发现瓶壁的四周附着许多小水珠,这是由于 而成的。人们常用钨来制造灯丝,是因为钨的 高。
9. 严冬时节,玻璃窗的内表面常结一层冰花,这是由于室内的水蒸气 生成的,有时又可看到竖直的冰痕,这是由室内的水蒸气先 ,再在沿玻璃下淌的过程中 而成的。
10、烧饭或烧水时,如不小心会被壶中或锅中的100℃水蒸气烫伤,这种烫伤往往比100℃开水烫伤更厉害,这是因为
11.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7.7℃,有两支这样的体温计分别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5℃和38.4℃,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 ℃和 ℃。
12.有一只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把它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4℃;把它放在某液体中时,示数是22℃,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 ℃,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40℃的温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
三、实验与探究(共33分)
1.在如图13所示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汽”,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 现象,雾状的“白汽”实际是 。 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 ,玻璃片的温度将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是: 。(6分)
2、某同学在做“用温度计测水温”探究活动时,操作步骤如下:①估计待测水温的温度;②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并认清其分度值;③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水充分接触,且不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④过一段时间后,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⑤取出温度计,视线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再读数。
在上述实验步骤中,步骤 是错误的(填序号),正确的步骤应是 。(4分)
3、住在非洲沙漠中的居民,由于缺电,夏天无法用冰箱保鲜食物,一位理发师发明了一种“沙漠冰箱”,它是由一个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上潮湿的沙子,如图,使用时将食品和饮料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然后,放在干燥通风地方,并且经常在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就起到了保鲜作用。
试问:
(1)经常在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水的目的是: (2分)
(2)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的目的是: (2分)
4、据《北京晚报》报道,2001年5月20日,阴天,气温约为—15℃,在新疆罗布泊沙漠的沙丘上覆盖着约5cm—10cm 厚的积雪,然而过了约20min雪不见了,而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这一现象令在场的科学考察队的队员瞠目结舌,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请提出你的看法,这雪为什么不见了? (2分)
②简单解释你提出的看法: (2分)
5. 如图l0甲所示为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的装置:
(1)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纠正错误后,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在图10乙中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2分)
(3)依上表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此地大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4分)
(4)小丽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11所示。则图_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______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4分)
(5)物体吸收热量温度是否一定上升?并举例说明。(3分)
13题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