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
课题
快乐的午餐
单元
一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能力目标
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知识目标
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重点
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难点
初步体会一一对应思想。
学法
画图法
教法
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今天是小松鼠丁丁的生日,他邀请了几名好朋友到动物餐厅一起吃午餐,看!他们已经准备好了。
粗心的服务员准备了这些餐具,够吗?谁多谁少呢?你能帮他们分一分比一比吗?今天我们来学习比多少。(板书:比多少)
观看幻灯
通过故事导入新课,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
1、感受同样多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盘子够不够,好吗?
师:每个小组都有一套老师准备好的餐具卡片,还有小松鼠图片,现在你来当服务员,给小松鼠分一下盘子吧!
师:你发现了什么?
师:一只松鼠一个盘子,没有多余的松鼠,也没有多余的盘子,所以松鼠和盘子同样多。正好够用。
感受多和少
师:你能不能用刚才的方法,给小松鼠分一下勺子,勺子够用吗?
师:你发现了什么?
师:一只松鼠对着一把勺子,最后一只松鼠没有勺子,也就是说勺子比松鼠少一个。(板书:少)
师:杯子够用吗?接着动手摆一摆吧!
师:这一次你有什么发现?
师:一只松鼠一对着个杯子,最后还多一个杯子,也就是说杯子多,(板书:多)杯子够用。
感受最多、最少
你们做的真好,刚才我没把松鼠和餐具对比,那么杯子、勺子、盘子,哪个多哪个少呢?你们会摆一摆吗?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谁最多?谁最少?
师:伴随学生回答,动画出示答案。
总结
师:盘子比杯子( ),比勺子( )
(伴随学生回答,动画出示答案)
师:盘子一会儿又是多,一会儿又是少,可见多和少是相对的,相对于他所比较的物体来说的。我们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多少。
师:杯子比( ),( )多,勺子比( )( )少
(伴随学生回答,动画出示答案)
师:比一比
小明有6张邮票,小华有9张邮票,( )的邮票多。
(伴随学生回答,动画出示答案)
师:猜一猜
我每年读书的本数比6多比9少,每年读书多少本?
(伴随学生回答,动画出示答案)
师:比其它两个都多就是最多,比其它都少就是最少。
小组活动分盘子,并回答自己的分法。
一只松鼠一个盘子正好分完。
动手摆松鼠和勺子
回答问题
动手摆松鼠和杯子的卡片。
回答问题
动手摆卡片。
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学生动手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习热情,在摆的过程中感受同样多,感受多,少。在探究中感知,激发孩子们探究的欲望。
接下来通过比较比其他都多,比其他都少,感受最多,最少。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推理。逻辑能力。
巩固提升
1、画一画
伴随学生的回答。动画出示答案。
2、哪一堆正合适,画√
伴随学生的回答。动画出示答案。
3、最多的画 最少的画
伴随学生的回答。动画出示答案。
比一比,谁多谁少?
伴随学生的回答。动画出示答案.
猜一猜灰兔采了多少个蘑菇?
伴随学生的回答。动画出示答案。
完成课本15页练一练。
教师巡视,帮助学生正确完成解答。
看图回答问题
做题
先通过课件集体做习题,给于孩子做题方法,然后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教师巡视纠正,起到检查教学效果并查漏补缺的作用。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会了比较多和少,最多、最少。
自由发表见解,
通过自由发表见解,培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板书
快乐的午餐
比较多少
一样多
多、少
最多、最少
板书包括了本节课的3个主要教学内容。
《快乐的午餐(用一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大小)》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
学习目标
1.在数一数、比一比、画一画的活动中,直观认识两个数量(10以内)间的相等与不等关系。
2.结合动手操作活动,能够清楚地表达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
3.继续学习并养成认真倾听,有序操作,大胆表达的习惯。
编写说明
在前面的数数活动中,学生对于自然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已经有所感受。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同样是学习数的概念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数的大小关系主要包括数的相等,大于、小于的意义及符号表示,比较大小的方法,比较大小的应用等。
教科书没有满足于仅让学生根据数的顺序进行数的大小比较,也没有急于引入“=”“<”“>”符号,而是在充分经历“一一对应”的活动过程中,帮助学生直观认识两个数量之间的相等和不等关系,为后续学习解决“比较两个数量间多与少”的问题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科书创设了学生非常喜欢又熟悉的“午餐”情境,情境中包含了需要“比较”的数学信息,如动物数、盘子数等,而且都需要一一对应,后面的“数一数、画一画、说一一说、比一比”等活动,都需要围绕这样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和操作。三个问题的设计也是层层递进的,每一个都需要通过一一对应比较出结果,这样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数学操作活动,从而直观体会一一对应的方法。
? 够吗?
根据情境图中呈现的6只小松鼠到饭店就餐,有6个盘子、5把勺子等信息,结合“盘子够吗”这一问题,教科书提供了简单的图示用一一对应进行比较,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种物体数量的多少。
? 够吗? 呢?
主要是用一一对应的方法,通过小松鼠与勺子、杯子的比较活动,发现数量不一样多,体会多与少的含义。
?说一说,哪个最多?哪个最少?
这是三个数量的比较,在数一数、比一比的基础上,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得出比较结果。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最多、最少。
教学建议
这是本单元的一个核心学习内容,由于本课操作性比较强,刚入学儿童又难以组织教学,所以,组织学生有序操作是完成本节课任务的重要前提。上课前,教师要将本节课所用的一些图画、表格等材料提前准备好。
够吗?
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编一个数学小故事,让学生很快进入思考的状态,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一群小松鼠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动物餐厅,准备美餐一顿,爱动脑筋的松鼠发现了好多数学问题,你们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呢?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
学生会通过数一一数找出图中相关的数量信息。例如,小松鼠有6只,盘子有6个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相应的数量。
然后引导学生集中思考问题:盘子够吗?多数学生会直接根据数出来的盘子和松鼠的数量得出结果。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我们还要想办法把自己的理由说给小动物们听,让它们心服口服才行,所以,需要一个对一个地比一比”。然后结合教科书中的图,在黑板上用准备好的松鼠和盘子的图片摆一一摆,做好示范,特别强调1只松鼠要对着1个盘子,逐一一用线连起来,每只松鼠都有1个盘子,盘子没有多余的,帮助学生理解这样就说明松鼠和盘子的数量一样多或相等。然后让学生用学具模仿着做一遍,鼓励学生边做边说,学生的兴趣会比较。
? 够吗? 呢?
教师可以继续提出问题:餐厅里的勺子和杯子够用吗?可以用学具来摆一摆,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能够清楚地表达:勺子的数量比松鼠的数量少1;杯子的数量比松鼠的数量多l;盘子的数量和松鼠的数量一样多。
?说一说,哪个最多?哪个最少?
可以继续提出问题:哪个最多,哪个最少?鼓励学生独立观察、思考、交流。例如,把怀子、勺子、盘子三种物品的数量进行比较,充分地组织学生说一说,让学生获得比较丰富的相等、多与少的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示范,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如何思考和回答问题,这对刚入学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但要避免机械地套用模式化的语言,鼓励学生用自然的话表达自己的理解,结合具体情境抽象出“谁和谁同样多” “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谁最多,谁最少”等数量关系。这个情境学生会比较感兴趣,任务感也比较强,学生在家中也有类似的经历,比较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有序地完成任务,部会一一对应地做明白、说明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每个人都能亲自做一遍、说一遍,做明白、说明白,要让每一个小组明确集体共同的任务是什么,引导学生形成集体荣誉感,形成集体意识,养成团队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