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走近细胞
本 章 整 合
1.(2017·海南高考)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有核糖体
B.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C.拟核区中含有环状的DNA分子
D.蓝藻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解析] 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核糖体是原核细胞中唯一的细胞器,A正确。细胞膜的存在,使细胞有选择地从其所处环境中吸收物质,B正确。细菌的拟核区有一个大型环状DNA分子,C正确。蓝藻无叶绿体,D错误。
2.(2015·海南高考)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细菌有核糖体,无叶绿体
B.蓝藻无细胞核,也无核糖体
C.水绵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
D.酵母菌有细胞核,无叶绿体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菌为原核生物,有核糖体,无叶绿体,A正确;蓝藻为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但有核糖体,B错误;水绵为藻类植物,是真核生物,有细胞核和叶绿体,C正确;酵母菌为真菌,是真核生物,有细胞核,无叶绿体,D正确。
3.(2014·北京高考)蓝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B )
A.都有拟核 B.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
C.都有线粒体 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结构与异同。蓝细菌为原核生物,有拟核,能进行有氧呼吸,核糖体是其唯一的细胞器,含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酵母菌为真核生物,有真正的细胞核,能进行有氧呼吸,含有线粒体等细胞器,属于异养型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解答本题要注意带“菌”字的不一定就是原核生物,不一定都是异养型生物。
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重点)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重、难点)
3.阐述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核心概念
细胞 个体 种群 群落 生命系统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__①—b__②—c__③—a____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写出图中各序号表示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名称:
①__细胞____;②__组织____;③__系统____;④__种群____;⑤__群落____;
⑥__生物圈____。
2.生命系统各层次的关系:
(1)最基本的生命系统:__细胞____。
(2)最大的生命系统:__生物圈____。
(3)各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__组成____、结构和__功能____。
?思考
1.2017年春天,H7N9型禽流感病毒侵袭中华大地,既让养殖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又让人们产生了恐慌。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与H1N1型流感是甲型流感中的一种,于2013年3月底,在我国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试想能否直接用富含有机物的普通培养基来培养甲型H1N1和H7N9流感病毒?
提示:不能。因为病毒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必须用活细胞来培养。
2.你认为稻田中的水稻和青蛙具有相同的生命系统的层次吗?
提示:不具有。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中水稻无“系统”这一层次,而青蛙有。
3.以下几种描述分别属于生命系统的哪个结构层次?①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②一段朽木上所有的生物;③一片森林。
提示:①为种群;②为群落;③为生态系统。
H 判断题
1.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 )
2.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的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 )
3.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其生长和发育也是建立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基础上的。( √ )
4.人的各种反射活动都需要多个细胞的参与,不可能由一个细胞独立完成,因此,细胞不可能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 )
5.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从原子、分子到生物圈的各个层次。( × )
6.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 )
7.最大的生命系统提生物圈。( √ )
8.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所有结构层次。( × )
9.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 )
10.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所有生物分别属于生命系统的种群、群落。( × )
知识点1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Z
1.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
生物种类
与细胞的关系
个体和细胞的关系
生命活动和细胞的关系
非细胞生物
病毒
不具有细胞结构
生命活动在活细胞内完成,不能独立生活
细胞生物
单细胞
生物
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
生命活动由一个细胞完成
多细胞
生物
个体由多个分化的细胞构成
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2.结论: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Y
有关病毒的两点提醒
(1)病毒属于生物:病毒虽无细胞结构,但能在宿主细胞内增殖,产生子代,表现出生命现象,所以病毒属于生物。
(2)不能用普通培养基培养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营寄生生活,只能在活细胞内进行生命活动,所以只能用活的鸡胚等培养。
(3)细胞并不是都能完成所有生命活动的,在单细胞生物中可以完成所有生命活动,而在多细胞生物中只有依靠细胞间的合作才能完成所有生命活动。
D
典例1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而病毒不是的理由是( B )
①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病毒虽然是生物,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③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④多细胞生物也必须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切生命活动都必须依赖于活细胞,但并非所有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如病毒。因为病毒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因此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方法点拨:如何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结构单位:生物体由细胞构成,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构成,如草履虫、细菌、酵母菌等;多细胞生物由许多细胞构成,如绝大多数动物、植物等。
(2)功能单位:多细胞生物体不同细胞承担不同功能,各项生命活动都是细胞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的。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要体现生命活动,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
〔变式训练1〕 下列事实中,不支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观点的是( A )
A.HlV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B.乙肝病毒依赖人体肝细胞生活
C.草履虫会逃避有害刺激
D.父母亲通过精子和卵细胞把遗传物质传给下一代
[解析] “HIV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描述的是该病毒的结构,与题干的观点无关。
知识点2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Z
1.生命系统中几个结构层次的理解
结构层次
特点(概念)
举例
种群
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某一区域中所有的同种桃树或杨树
群落
一定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多个种群的总和
某区域内的龟或鲤鱼及与之有关的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
生态系统
群落与其所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构成
桃树或杨树生活的森林生态系统
生物圈
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构成
地球上只有一个生物圈
2.生命系统九个层次间的联系
(1)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命系统。
(2)细胞→个体体现了高等多细胞生物个体的发育历程,也体现了生命的进化历程,即由单细胞生物进化到多细胞生物。
(3)个体→种群→群落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4)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体现了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
知识贴士
并非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九个层次
①病毒虽然是生物,但不属于生命系统。
②单细胞生物不具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属于细胞和个体层次。
③植物体不具有“系统”这一层次。
D
典例2 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是( B )
①一个大西瓜 ②血液 ③白细胞 ④变形虫 ⑤血红蛋白 ⑥SARS病毒 ⑦同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绵羊 ⑧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鸟 ⑨一片桃园 ⑩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A.⑤⑥③②①④⑦⑩⑨ B.③②①④⑦⑩⑨
C.③②①④⑦⑧⑩⑨ D.⑤②①④⑦⑩⑨
[解析] ⑤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大分子物质,不属于生命系统;⑥SARS病毒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不属于生命系统;⑧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鸟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③白细胞属于细胞层次;②血液属于组织层次;①一个大西瓜是果实,属于生殖器官;④变形虫是生物个体;⑦同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绵羊属于种群;⑩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⑨一片桃园是一个生态系统。
〔变式训练2〕 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中,下列各项表述同属一个层次的是( B )
A.骨骼肌;软骨组织;上肢
B.卧龙自然保护区;洞庭湖;三江源地区
C.东湖中的鱼;武当山上的鸟;长江中游的白鳍豚
D.一个大肠杆菌;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培养基被污染,生长了多种细菌和真菌
[解析] 本题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属于考纲分析判断层次,难度较小。卧龙自然保护区、洞庭湖和三江源地区都属于生态系统。
一、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判断
1.根据生物种类进行判断
(1)病毒虽然属于生物,但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结构层次,因为病毒无细胞结构,而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
(2)单细胞生物同时属于细胞层次和个体层次,无组织、器官、系统层次。
(3)多细胞生物中的植物体只具有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四个层次,动物体除这些层次外,还具有系统。
2.看描述中是否有无机环境
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除了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具有无机环境外,其他都只有生物成分。所以,可以根据有无无机环境来判断是否为生态系统或生物圈。
典例3 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病毒无细胞结构,所以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一结构层次
B.单细胞生物(如细菌)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
C.一个池塘属于生态系统,其中不包含其他结构层次
D.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解析] 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病毒无细胞结构,其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一结构层次,A项正确;单细胞生物整个个体就只有一个细胞,故其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B项正确;“一个池塘”既有无机环境部分,也有生物部分,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但一个生态系统也包含生命系统的其他层次,C项错误;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项正确。
二、如何理解“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病毒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和繁殖;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运动、繁殖、生长和发育、应激性等都是在细胞的基础上完成的。
3.没有完整的细胞就没有生命。
(1)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也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能完成生命活动的。
(2)无数实验证明,任何结构完整性被破坏的细胞,都不能实现细胞完整的生命活动。
4.生命系统的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更谈不上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层次。
5.综上所述,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典例4 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A.引起非典型肺炎和甲型H1N1禽流感的病原体均无细胞结构,其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B.绿藻、变形虫、酵母菌、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只靠一个细胞就可以完成摄食、运动、分裂、应激性等多种生命活动
C.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完成均需要多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
D.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
[解析] 引起非典型肺炎和甲型H1N1禽流感的病原体均是病毒,它们不具备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完成生命活动。绿藻、变形虫、酵母菌、草履虫等均是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可以完成摄食、运动、分裂、应激性等多种生命活动。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是高等动物具有的复杂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才能完成。
三、关注病毒
病毒及其特征
(1)病毒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每种病毒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构成,在生物学分类上独立成界。
(2)病毒营寄生生活。因为缺乏细胞所具有的酶系统和能量,病毒只有在活细胞内才具有生命现象。因此,人们培养病毒只能用活的宿主细胞,如用鸡胚培养甲型H1N1禽流感病毒。
(3)根据宿主的不同,可将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和细菌病毒(如T4噬菌体)。
典例5 (2018·广东广州高三模拟)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患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埃博拉出血热有很高的死亡率。下列关于埃博拉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埃博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它不是生物
B.埃博拉病毒可以同时感染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C.埃博拉病毒只有在宿主细胞中才能体现生命活动
D.科学家在研究埃博拉病毒时,可以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使其增殖以获得更多的病毒
[解析] 病毒是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A项错误。一种病毒只能专一的寄生在一类生物活细胞中,B项错误。病毒只有在活细胞内才能繁殖,表现生命活动,C项正确。病毒只能利用活的生物体进行培养,人工合成的培养基不能培养病毒。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和繁殖。
2.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5.离子、原子、分子、化合物属于系统,但不属于生命系统。
6.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植物无系统层次。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学习目标
1.描述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步骤。(重点)
2.说出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难点)
3.说出细胞学说的内容及意义。(重点)
核心概念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学说
一、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分类
2.常见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举例(连一连)
三、细胞学说
1.建立过程:
时间
科学家
主要贡献
1665年
英国的__虎克____
用显微镜发现并命名为__细胞____
19世纪
德国的__施莱登____、__施旺____
细胞是构成动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1858年
德国的魏尔肖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__新细胞____
2.内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__一切动植物____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__细胞和细胞产物____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__相对独立的单位____,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__老细胞____中产生。
3.意义:揭示了__细胞____统一性和__生物体结构____统一性。
?思考
1.为什么在观察标本时,要先用低倍物镜,再换高倍物镜?
提示:使用低倍物镜是因为低倍物镜下视野相对较大,易于找到目标;换用高倍物镜是为了清晰观察标本。
2.在换用高倍镜前,为什么将观察的目标移向视野的中央?
提示:高倍镜的视野小,若在低倍镜下目标不在视野中央,换用高倍镜后有可能不在视野中。
3.观察细菌和蓝藻两种细胞,它们有哪些相同的结构?
提示:细胞膜、细胞壁、核糖体、细胞质等。
H 判断题
1.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正立的实像。( × )
2.高倍镜的视野范围小,视野亮度亮。( × )
3.蓝藻无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 √ )
4.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 × )
5.细菌(蓝藻)、大肠杆菌和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 √ )
6.乳酸菌与动植物相比,细胞内没有核糖体。( × )
7.细菌有细胞核,蓝藻有叶绿体。( × )
8.细菌死亡与否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核的有无来确定的。( × )
9.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体均由细胞组成。( × )
10.细胞学说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 )
知识点1 显微镜的使用
Z
1.显微镜的结构
(1)光学系统:目镜、物镜、反光镜等。
(2)机械系统: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压片夹、遮光器、镜筒、粗(细)准焦螺旋等。
2.镜头的结构及放大倍数
(1)目镜与物镜的结构:
①图1为目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即镜头B的放大倍数大于镜头A。
②图2为物镜,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且有高倍镜和低倍镜之分。
物镜
与图2对应
的镜头
物镜与载物
台距离
物像
大小
视野
范围
视野
亮度
低倍镜
镜头D
远
小
大
亮
高倍镜
镜头C
近
大
小
暗
(2)放大倍数:
①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②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或体积。
3.显微镜成像
(1)原理:类似于凸透镜的成像,映入眼内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2)物像与实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图。
分析:
①图中若A表示实物在装片上的位置,则B表示物像在视野中的位置,它们两者是关于圆心呈点对称关系,所以将物像旋转180°后与实物的位置是相同的。(关键词:中心对称)
②若将视野中的物像B移至视野中央,则应向右下方移动装片使A移向圆心,按照上述原则即物像向哪偏离,装片往哪移动,就可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关键词:向偏离方向移动)
(3)光源(天然光或人工光源)→反光镜→光圈→物体→物镜(凸透镜)→在镜筒内形成物体放大的实像→目镜→把经物镜形成的放大实像进一步放大。
4.高倍镜与低倍镜视野的差异
5.放大倍数相关问题的分析
(1)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并非体积或面积)
(2)视野内细胞数量变化关系的分析。
①细胞在视野中呈单行或单列排布:
=×
②细胞在视野中呈充满排布:
=×2
知识贴士
(1)注意事项
①使用高倍物镜时,必须先在低倍镜下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然后换用高倍镜。因为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倍数小,但看到标本的实际面积大,容易找到目标。若不移动玻片,高倍镜下看到的只是低倍镜视野的中心部分。
②用显微镜看的是物体放大后的倒像,所以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
(2)判断视野中污物存在位置的方法
①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是:物镜、目镜或装片。
②判断方法:
D
典例1 根据显微镜放大倍数的特点填表:
目镜
10×
物镜
10×
40×
视野中看到一行细胞
8个
__2个____
整个视野中看到均匀分布的细胞
64个
__4个____
[解析] 题目中,当物镜的放大倍数为10×时,视野中观察到了一行8个细胞,若将物镜转换为40×,原先细胞的长度和宽度各被放大了4倍,观察到的视野的长度和宽度会分别缩小为原来的1/4,所以,视野中观察到的一行细胞的数目为8÷4=2个;题目中,当物镜为10×时,可看到圆形视野中充满64个细胞,若将物镜转换为40×,原先的细胞又被放大了4×4=16倍,则所观察到的实际范围相应减小到原先的1/16,所以,视野中仅观察到64÷16=4个细胞。
方法技巧:视野中细胞数目的相关计算
(1)若视野中细胞成单行排列,则计算时只考虑长度或宽度,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成反比的规律计算。如在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时看到m个细胞,当放大倍数变为400×时看到的细胞数目=m÷=个。
(2)若视野中充满均匀分布的细胞,计算时应考虑面积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如在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时看到m个均匀分布的细胞,当放大倍数变为400×时看到的细胞数目=m÷2=个。
〔变式训练1〕 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D )
A.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①④⑥组合
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为: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装片→转动细准焦螺旋
C.若丙是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
D.若丙图观察到的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由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解析] 物像丙的放大倍数大,观察时应选用短的目镜、长的物镜,并且物镜与标本之间距离较近,即组合为②③⑤,A项错误;从图中乙转为丙时,应首先移动装片,把要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B项错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体长度和宽度的放大倍数,若丙是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0倍,C项错误;显微镜下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要看玻片如何移动,弄清物像的移动方向后反过来即可),本题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D项正确。
知识点2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Z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本质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真正的细胞核
大小
较小
较大
细胞壁
有(支原体除外)
植物细胞和真菌细胞有,动物细胞无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细胞核
拟核,无核膜、核仁,该区域有一环状DNA分子,无染色体
有核膜、核仁,核内有染色体
实例
细菌、蓝藻
动物、植物、真菌
2.细胞的统一性
(1)真核、原核细胞的共性:均有细胞膜、细胞质,均以DNA分子做遗传物质。
(2)真核细胞的共性: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原核细胞的共性: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拟核,细胞质中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
3.细胞结构统一性和差异性的图解
知识贴士
生物名称与所属生物类型的几个误区
①含有“菌”字的不一定属于细菌,如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
②单细胞生物不一定属于原核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它们属于真核生物中的原生生物。
③含有“藻”字的不一定属于原核生物,只有蓝藻类属于原核生物,而其他藻类属于真核生物,如衣藻、小球藻等。
D
典例2 下列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大多数原核细胞比真核细胞小
B.原核细胞的拟核内有环状的DNA分子
C.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无细胞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有各种细胞器
D.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储存在细胞核中
[解析] 一般原核细胞要比真核细胞小,细胞结构也较为简单;原核细胞的DNA主要以环状的形式存在于拟核中;原核细胞中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真核细胞含有细胞核,遗传物质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易错提醒:
(1)细胞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细胞的形态、大小、结构和功能的差异等方面。
(2)细胞的统一性主要体现在不同细胞具有相似的结构和物质,如细胞膜、细胞质、DNA等。
(3)常见的蓝藻有4种,即蓝球藻、颤藻、念珠藻和发菜,其他藻一般为植物,属于真核生物,如衣藻。
〔变式训练2〕 与真核细胞相比,蓝细菌不具有的细胞结构是( A )
A.核膜 B.核糖体
C.细胞质 D.细胞膜
[解析] 本题考查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差异及识记能力,难度较小。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因此无核膜。核糖体、细胞质和细胞膜是原核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结构。
知识点3 细胞学说的建立与意义
Z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时间
科学家
贡献
不足
1543年
维萨里、比夏
器官、组织水平研究生命
未深入到细胞水平
1665年
虎克
用显微镜发现并命名细胞
观察到的是死细胞
17世纪
列文虎克
用显微镜观察到了活细胞
未上升到理论水平
17世纪
马尔比基
用显微镜观察到了动植物的微细结构
未用细胞来描述
19世纪
施莱登
首先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未与动物界联系
19世纪
施旺
与施莱登共同提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未搞清细胞的来源
19世纪
耐格里
发现新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未上升到理论水平
1858年
魏尔肖
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未考虑非细胞结构生命的增殖
2.内容
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具体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3.细胞学说的意义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间存在共同的结构基础。
D
典例3 (2018·北京市东城区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建立的细胞学说揭示了( A )
A.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B.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C.细胞能够产生新细胞的原因 D.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艰难曲折的过程
[解析] 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建立的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A项正确,B、C、D项错误。
〔变式训练3〕 很多科学家在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下列说法中符合事实的是( C )
A.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发现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B.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指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多样性
[解析] 细胞的发现者是英国科学家虎克;细胞学说是针对动植物而言的,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细胞学说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结构基础,体现了生物的统一性。
原核生物常见的误区归纳
1.误认为单细胞生物都是原核生物
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如常见的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等)是真核生物;单细胞绿藻(如衣藻)、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等都是真核生物。
2.误认为生物名称中带有“藻”字的都是植物
蓝藻(念珠藻、鱼腥藻、颤藻、螺旋藻等)属于原核生物,但绿藻、红藻等属于藻类植物。
3.误认为生物名称中带有“菌”字的都是细菌
(1)细菌:从名称上看,凡是“菌”字前带有“杆”、“球”、“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细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2)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
(3)真菌类:属于真核生物,包括酵母菌、霉菌(根霉、青霉、曲霉、毛霉等)、大型真菌(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灵芝等)。
4.有关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不一定”
(1)没有细胞核的生物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如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更谈不上有细胞核。
(2)真核细胞不一定都有线粒体。某些厌氧型动物如蛔虫的细胞中就没有线粒体。
5.常见的原核生物及易与之混淆的真核生物
常见的原核生物
易与之混淆的真核生物
细菌:细菌常带有“杆”、“球”、“螺旋”或“弧”字
酵母菌、霉菌(如青霉、根霉、曲霉、毛霉等)
放线菌等
蓝藻:念珠藻、发菜、鱼腥藻
衣藻、轮藻、黑藻、水绵等
典例4 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A )
①噬菌体 ②蓝藻 ③酵母菌 ④乳酸菌 ⑤支原体 ⑥水绵 ⑦小球藻 ⑧葡萄球菌 ⑨链球菌 ⑩青霉菌
A.①②④⑤⑧⑨ B.①②③④⑦⑨
C.①③④⑤⑧⑩ D.②④⑤⑥⑦⑩
[解析] ①不具备细胞结构,属于病毒,②④⑤⑧⑨不具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③⑥⑦⑩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方法点拨:“二看法”判断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
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时,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
2.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3.细胞学说只证明了动植物界具有统一性,没有证明差异性。
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两者共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
5.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