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原子结构示意图相对原子质量一、人类对原子的认识中国古代哲学家 墨子(前468 -前376)
“非半弗,则不动,说在端”不能分为两半的东西是不能砍开的,也就对它不能有所动作,它便是“端”了。其实就是不可分割的意思。一、人类对原子的认识19世纪初,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一、人类对原子的认识1897年,葡萄干点缀在蛋糕里。一、人类对原子的认识1911年,原子的行星模型。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1 2 3 4 5 6 7
离核越来越远,能量越来越高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核外电子排布原则:
1.离核越远能量越高,电子优先排在能力最低的轨道上。(能量最低原理)
2.每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2、原子结构示意图
钠 Na 原子核质子数电子层第三层电子数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3、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
小结: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密切相关思考:由原子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后,变成什么粒子呢?钠:
氯失去一个电子得到一个电子Cl-Na+NaCl氯化钠的形成过程钠离子氯离子我取走了你的电子
请不要生气
我只是想和你更稳定的结合在一起
---By Cl- to Na+三、原子的质量请用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填空。(1米=100厘米=1000毫米=1×106微米=1×109纳米)
某人的身高1.74 。
一支笔的长度约为14 。
中考统一的笔芯直径为0.5 。
一根头发的直径 约60-90 。
一个水分子的直径为0.4 。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 ×10-23克三、原子的质量1803年,道尔顿用氢的原子量为1作为相对
原子量的基准。
1826年,永斯·贝采利乌斯改为氧原子量的 1/100 为基准;
1860年,J.-S.斯塔建议用氧原子量的 1/16 为基准,沿用了很长时间。
三、原子的质量1929年,W.F.吉奥克和H.L.江斯登发现天然氧中存在着三种同位素,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不完全均匀,因此用天然氧作为原子量基准就欠妥。
1979年,由国际相对原子质量委员会提出原子量的定义。
三、原子的质量张青莲(1908年7月31日-2006年12月14日),江苏常熟人,著名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辅仁、清华、北大等大学教授。
张青莲于1936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991年张青莲用同位素质谱法测得铟元素的精确原子量114.818±0.003为国际原子量表增加了一个新数字,这是国际上第一次采用中国测定的原子量数据作为标准数据。标准: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基准,其他 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所得的比值称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三、原子的质量1、依据相对原子质量,你认为谁的真实质量最大?2、现有等质量的这四种原子的集体,谁的原子个数最多?找规律: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与该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Why?祝大家中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