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上册)湘教版
《第三章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本章从人地关系的角度,阐述了有关人口地理方面最基本的一些知识,为今后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本节内容中人口的增长、分布及人口问题是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学习本章各部分知识的基础。
2、编者的意图
让学生通过学习世界的人口数量、增长及分布的学习,加深对人口问题的认识。
3、教学目标确定及依据
根据《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及所提出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以及初中生已有的基本知识和认识能力,本节的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当前世界人口总数,会通过不同年代的世界人口总数,说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世界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
②学会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简单分析其形成原因。
③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并能运用各种资料,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
(2)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资料和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讨论、探究,获取新知。同时,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合作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
③教学过程贯穿师生互动为主的原则,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
④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性教学原则,充分运用地图辅助教学。
⑤学习阅读各类图表和探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初步认识世界人口问题,理解人口过多或过少带来的人口问题,树立控制人口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1)重点:①世界人口增长特点;②世界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③世界的人口问题。
确立重点的依据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及初一学生的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所以确立这三点为的重点。
(2)难点:①各种统计图的判读;②世界人口问题产生的主要问题;③人口分布的成因。
确立难点的依据是:初一学生的阅历浅、知识面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技能及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是难点。
二、说教法
1.教法选择及其依据
以“读图+练习”的教学方式为主,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有机的体现了地理课堂的特色。
2.教的手段及其依据
本节内容主要运用PPT课件来辅助教学,集视频、图表于一身,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更易于接受。
三、说学法
通过读图和材料分析、推理、比较、讨论、辩论的方法,从量到质地认识和理解世界人口状况。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3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苦难的母亲”这幅漫画。
提问:大家说说看这幅漫画反映了当前的什么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又是什么?
总结: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已经是地球母亲不堪重负,地球成了苦难的母亲。
学生据图联系实际和已有知识发展思维。
师生共同总结。
从感观上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
讲授新课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15分钟)
1、世界人口的增长状况。
(探究活动1)读图分析问题。投影展示“世界人口增长” 柱状图,从该图的变化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完成课本第39页活动题。
指导学生读《世界人口》,并根据平时的了解分组展开讨论:
①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有何特点?
②人口增长的原因是什么?(提示:从生活、科技、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
完成课本P/39页活动。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回答问题进一步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是十分迅速的,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读阅读材料)指导计算:
结合新课导入的资料要求学生演算一节课40分钟人口增加了多少人?
进行简单的计算
通过具体的数据感受人口增长快
2、人口自然增长率
提问:你熟悉的亲戚、朋友,近几年家庭人口变化了吗?怎样变化的?人口数量的变化跟什么有关?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理解情况进行纠偏、落实。
指导学生自学课本第40页活动题,弄清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并做出总结。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自学能力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2分钟)
1.人口密度。
提问:甲地人口密度是500人/平方千米。你能说说什么是人口密度吗?
解释人口密度的概念并举例子(如:提供数据让学生计算当地人口密度)
完成第41页活动题1,
弄清楚人口密度的含义
2、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探究活动2)指导学生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并提出问题:
1、分布特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找出四大人口稠密区和四大人口稀疏区)
2、影响分布的原因?(教师举例说明)
学生分组读图、讨论得出结论
图文结合,加深对世界人口分布特点的记忆,并同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人口问题
(6分钟)
(探究活动3)展示问题并提问:
请你说说人一环境的关系。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哪些问题?
过度:看来人多的问题还真不少,那么是不是人少就好呢?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2页材料,了解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与过慢都不利于一个国家的紧急发展,请大家想想办法,看看人口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以小组为单位看那个组写的最多。各组长代表发言。
师生归纳总结
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热情。
达标练习
(2分钟)
出示反馈练习题
回顾课本,掌握重点。
加深及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便于检测,反馈、矫正。
小结知识点,形成网络,便于记忆。
小结本课 布置作业
(2分钟)
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进行总结,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意识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紧迫性,并从中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分析问题。根据重难点小结本节课知识点
五、板书设计
(本节内容板书设计采用纲要式,结合powerpoint内容,边讲边板,穿插于教学过程中。)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1、1800年以前增长缓慢,1800年以后增长迅速
2、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
2、人口稠密区
3、人口稀疏区
三、人口问题
1、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2、世界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3、对策:人口的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下面我将分以下几个方面针对本章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本章从人地关系的角度,阐述了有关人口地理方面最基本的一些知识,为今后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本节内容中人口的增长、分布及人口问题是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学习本章各部分知识的基础。
2、编者的意图
让学生通过学习世界的人口数量、增长及分布的学习,加深对人口问题的认识。
3、教学目标确定及依据
根据《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及所提出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以及初中生已有的基本知识和认识能力,本节的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当前世界人口总数,会通过不同年代的世界人口总数,说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世界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
②学会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简单分析其形成原因。
③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并能运用各种资料,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
(2)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资料和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讨论、探究,获取新知。同时,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合作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
③教学过程贯穿师生互动为主的原则,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
④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性教学原则,充分运用地图辅助教学。
⑤学习阅读各类图表和探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初步认识世界人口问题,理解人口过多或过少带来的人口问题,树立控制人口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1)重点:①世界人口增长特点;②世界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③世界的人口问题。
确立重点的依据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及初一学生的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所以确立这三点为的重点。
(2)难点:①各种统计图的判读;②世界人口问题产生的主要问题;③人口分布的成因。
确立难点的依据是:初一学生的阅历浅、知识面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技能及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是难点。
二、说教法
1.教法选择及其依据
以“读图+练习”的教学方式为主,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有机的体现了地理课堂的特色。
2.教的手段及其依据
本节内容主要运用PPT课件来辅助教学,集视频、图表于一身,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更易于接受。
三、说学法
通过读图和材料分析、推理、比较、讨论、辩论的方法,从量到质地认识和理解世界人口状况。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以下几个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 导入本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苦难的母亲”这幅漫画。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从感观上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接着讲授新课。
(二)、探究活动1
利用探究的方法学习世界人口的增长状况,分组展开讨论: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有何特点?人口增长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回答问题和具体的数据进一步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是十分迅速的,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三)、自主学习
利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学习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这部分知识,教师提供数据让学生计算当地人口密度等,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探究活动2
指导学生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找出四大人口稠密区和四大人口稀疏区及其分布原因。图文结合,加深对世界人口分布特点的记忆,并同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探究活动3
探究世界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带来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师生归纳总结。利用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热情。
(六)、达标练习 巩固知识
出示反馈练习题,教师指导,加深及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便于检测,反馈、矫正。
(七)、小结本课 布置作业
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小结知识点,形成网络,便于记忆。
五、板书设计
本节内容板书设计采用纲要式,结合powerpoint内容,边讲边板,穿插于教学过程中。详见说课稿第三页!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1、1800年以前增长缓慢,1800年以后增长迅速
2、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
2、人口稠密区
3、人口稀疏区
三、人口问题
1、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2、世界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3、对策:人口的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