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人种》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的人种”这节内容,是初中世界地理部分中人文地理的内容。因此,这一节教材具有人文地理课的功能,应起到说明人文地理学习目的和方法的作用。人种的特点与分布有联系密切。由于种种关系,学生对于黄色人种较为熟悉也兴趣较大,对世界人种有很强的认识愿望。学习这一节在人文地理学习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世界人种”一节是人文地理部分,包括人种的重要特点、人种的分布地区等内容。这部分知识,可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及问题,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可为进一步学习人文地理打下基础。
本节介绍世界主要的人种地区分布、人种特点。教材通过世界主要人种的典型照片和人种的特征描述,告诉学生什么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且通过阅读教材,从成因上阐明不同人种为什么存在肤色和毛发等人种特征的差异,说明肤色等是区分人种的重要标志,为世界语言和宗教作了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重要特点;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资料,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重要特点;运用地图,掌握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科学的种族观,各民族之间一律平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运用图片和地图,掌握三大人种的外貌特点和分布地区。
2.教学难点:
人种的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二、说教法:
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本节课教材特点,根据教学基本原则和规律,为实现上述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一)教学方法:
1.在教学形式上力求突破“为了学地理而学习地理”的思想瓶颈,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话题或生活常见现象,设置问题情境,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利用学生对黄色人种的熟悉,引导其自主探究,关键问题“引而不发”,不用成熟的结论来代替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得完美与否并不重要,只要能促使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就是成功的。
3.比较分析法,通过对照得出三大人种的重要特点、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
(二)教学手段:
本课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为主,融声、形、色为一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增加知识的直观性、趣味性和真实性,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轻松中学习,愉快中接受。
三、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获得必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本节课将对学生进行如下学法指导:
(一)探究能力指导:
学生对黄色人种较为熟悉,因此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过思考、讨论来解决问题,重在参与积极思考的这一过程,以培养自我的学习探究能力。
(二)利用生活中的地理:
利用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衍生性,引导学生从自然和历史的角度分析世界人种的分布原因,掌握世界人种的分布规律,从生活中学习地理,也把地理理论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两者要相结合,相促进。
(三)重视地图的作用: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应该引导学生注重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养成从图中发现问题、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体会情境学习新知
在奥运会开幕式上,我们看到了许多和我们不一样的外国友人来咱们中国,参加比赛或观看比赛,你们见过外国人吗?谁愿意说一说,你第一次见到的外国人是啥样儿的?
?
奥运会使世界了解了中国,也使中国开始走向世界。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世界的人种。(出示课题)
1. 出示情境图,提问世界的居民可分为几大人种?是哪几大人种?
2.根据什么划分呢?
3.指导学生认识图中表示的意思,提问你能分别说一说他们的体貌特征吗?
小结:三大人种的外貌特征
4.讨论:三大人种在体质、外部特征方面存在明显不同,那么这些差异是由什么造成的?
5.出示人种分布图,“想想做做”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可能会导致三大人种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呢?
6.由于白色人种比重大,白色人种自认为是“高等” 的种族,而歧视有色人种,你认为这种做法对吗?
总结:人种的区分只是身体外部特征的不同,没有优劣和高低贵贱之分,任何形式的种族歧视和压迫行为都是错误的,不少被白人称为劣等的人种也做出了伟大的成就。
出示伟大成就人的图片。
学生回答要点预设:皮肤:和我们的皮肤颜色截然不同。头发:不像我们的头发又黑又直。鼻子:嗯,比我们的鼻子高多了。眼睛:和我们黑色的眼睛不一样。
1.学生说出图意:有三大人种
2.学生回答教师提问,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3.学生根据图片思考:三大人种的体貌特征,并填写表格。
学生分组讨论,各组汇报交流,得出结论,由于地理环境造成的。
学生看图思考,人种分布的特点,并填写表格。
由分布图并说明三大人种的人口数量比重的多少。
学生各抒已见
看图感受各人种是相互平等的,不存在高贵和低贱之分,不同的人种都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种族观。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情感,引出课题
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
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收获小结
出示情境图,指导学生看图,提出问题,除上述人种外还有什么人种呢?他们怎样产生的??
根据分布图提问,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为什么在 美洲也有一定量的黑人分布呢?
探讨:西藏地区藏族同胞肤色看起来比较黝黑,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愉快的地理课,你能说说学到了什么吗?跟老师交流交流。
“想想思考”,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得出结论。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的扩大,人种与人种之间互相通婚形成混血人种,
讨 论 思 考,得出结论,从16世纪到19世纪中期,有大量的非洲黑人被殖民主义者当做奴隶贩卖到美洲。
藏族同胞肤色比较黝黑是由于高原地区紫外线强烈,导致皮肤中黑色素较多。
小结学习收获
开发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学习。留给学生动手、动脑和人人参与学习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获知的喜悦。
五、课后反思:
1.课前收集资料,以便课上交流,也落实“以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思想,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习惯和能力。
2.根据学生兴趣,进行必要的引题过渡,创设情境,能够很好的的调动学生思考的主动性。
3.现代的多媒体教学能够使地理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有利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