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教学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弹力教学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0-04-09 10:5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弹力教案
院/系  物理学  专业  物理学   实
学校 班级 高一 科目 物理
教学课题 弹力
所用教材 教材名称: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     第  1  册第 三 章 二 节 54 页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2、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正确画出它们的方问。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形变量的长度成正比。4、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学生判断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5、掌握利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力法。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猜测能力。情感目标:1、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求知欲。2、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2、胡克定律及应用。
教学难点 1、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弹力的判断。2、弹力方问的确定。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用具 计算机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思考——归纳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新课引入演示、展现常见的一些相互作用(推、拉、提、压、举等)。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其相互作用的共同点及本质。让学生活动亲身感受推、拉、提、压、举等相互作用,观察分析。点评:列举实际问题分析现象,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并导人新课。二、新课教学1、对“弹性形变和弹力”的学习指导学生实验,提出弹性形变和弹性限度。通过拉长和压缩弹簧,使学生认识弹性形变,并理解弹性限度。讲解形变:范性形变(非弹性形变、塑性形变) 和弹性形变。一句话,弹力的产生,接触是前提,形变是根本。通过形变引入弹力的定义:发生了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了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观察微小形变,培养观察能力和掌握显示微小形变的方法。2、弹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方向:发生形变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一句话,接触面是平面,垂直与平面,接触面是曲面,垂直于切面,都指向受力物体;作用点:等效在物体重心上;3、对“胡克定律”的学习①感受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形变的关系② 演示实验,处理数据。③ 得出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 F = k x(k为劲度系数,x为形变量),k是弹簧自身的性质,与弹簧材料、匝数、横截面积等有关 ,讲解k的物理意义,强调胡克定律适用于一切固体材料的弹性形变4、弹力的判别方法:直接观察法、假设法
板书设计 一、弹力力产生的条件:1、直接接触2、有形变(指的是弹性形变)二、弹力1、定义:发生了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了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2、弹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大小:不同弹性体弹力大小不一样,可以根据形变量来测量。 方向:发生形变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作用点:实际作用点在接触面上,等效作用点在重心3、弹力的判别方法:直接观察法、假设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