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江主席献花》教案
教材分析:
《我给江主席献花》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生动地记叙了“我”随着队伍在启德机场等待江主席的到来,并给江主席献花的情景,表达“我”对国家领袖的衷心爱戴以及在香港回归祖国的大喜日子里香港同胞无比激动和喜悦之情。课文紧紧扣住“献花”部分来写,分为献花前、献花时和献花后三个部分。
学情分析:
学生对香港回归,以及为什么回归等课文的背景知识所知甚少,对国家领导人也不太熟悉,课前预习时要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以便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会用“秩序井然、爱抚”造句,能根据提供的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
4.激发学生爱戴国家领袖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5.学会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香港回归之时的自豪感以及给江主席献花时的幸福感。
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反问句及比喻句,体会香港人在洗刷了百年耻辱之后回到祖国怀抱时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的心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根据提供的段意给课文分段。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难点:理解文章大意,感受作者情感。
教学准备:
含有课文录音、香港回归实录等内容的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练习分段,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
师:同学们,暑假中你们都到什么地方去旅游了?
生:自由谈一谈去的地方。
师:如果可能的话,你最想到哪里去旅游,为什么?
生:香港。(也可能是其他地方)
师:同学们,你们很有福气。这么小的年龄就可以去香港了,这在以前是不可思议的事。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1997年6月30日下午,我们敬爱的江主席亲自去香港迎接“游子”的归来。有一位叫姜咪咪的中学生冒雨向江主席献花。那是令人激动的历史一瞬间,现在就让我们重温这幸福的一刻!
板书课题:我给江主席献花
2.质疑。
看到课文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
(课文里的“我”指的是谁?“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给江主席献花?“我”为什么要给江主席献花?)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根据以下要求自学这篇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词以及难读的句子。
(2)读准生字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2.检查自学情况。
(1)请同学们读小黑板上的词语。
启(qǐ)德机场 红地毯(tǎn) 秩(zhì)序(xù)井然
董(dǒng)建华 队伍(wǔ) 频频(pín) 耻辱(rǔ)
欣喜若狂(kuáng) 步伐 洗刷 爱抚 满面春风
(2)提醒学生注意下列生字的读音。
沥(lì) 颊(jiá) 踮(diǎn) 吻(wěn)
(3)提醒学生下列字的写法。
“耻”不要忘了一竖;队伍的“伍”是“亻”旁。
(4)“开火车”读。
①读句子。
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流遍全身。
②这么长的句子,我们该怎样把它读好呢?你们读读看,讨论谁的办法最好。
③同学们能够把词语读好,我相信读句子对你们而言是没什么难的。现在我请7位同学把这篇课文读一读。其他同学指出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不好。
三、再读课文,练习分段,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现在请同学们看课后第4题,谁来把题目读一下。
(1)出示段落大意。
①“我”和欢迎队伍在机场等待江主席。
②“我”给江主席献花,感到非常幸福。
③“我”永远忘不了这一天。
(2)指名回答分段方法。(把同学们的分法列在黑板上)
2.师生共同讨论,根据段意逐一排除错误分法,保留正确的分法。
全文可分三段。
第一段:第l~7自然段。
第二段:第8~11自然段。
第三段:第12自然段。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做习字册,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5 我给江主席献花
第一段(献花前):第1~7自然段
第二段(献花时):第8~11自然段
第三段(献花后):第12自然段
教学反思:
全文叙事清楚,首尾呼应,以情动人。教学时要努力尝试以情感人。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国主义精神。
2.激发学生爱戴国家领袖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难点:体会香港同胞在香港回归时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准备:
关于香港回归实录的课件或资料。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课文→品读课文,体会情感→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这篇课文进行了简单分段。哪位同学能够带着大家一起回想一下是怎样进行分段的,每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指名答)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段。
二、学习第一段(第l~7自然段)
1.学习第1自然段。
(1)先请一位同学读第l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文所说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有什么人,当时天气怎样。
(2)当时欢迎的人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板书:兴高采烈 秩序井然)
(3)谁能够用“秩序井然”这个词造个句子?看谁造得好!
(4)谁能够用高兴的语气读出此时人们愉快的心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1)这位同学读得真好,从他的朗读中可以看出人们此时非常高兴。文中的“我”又是怎样的心情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一位同学读一下第2自然段。
(2)现在你们知道文中“我”的心情了吗?谁来告诉大家?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既高兴又激动呢?在书上画出最能体现她这种心情的词语。
3.学习第3~7自然段。
(1)现在请大家自己读第3~7自然段,然后思考这段对话告诉了我们什么?(“我”是谁)
(2)对话练习。请两位同学一个读董建华先生的话,另一个读“我”的话。
三、学习第二段(第8~11自然段)
1.学习第8自然段。
(1)大家怀着激动的心情终于等到了江主席的专机。这时出现了什么情况?谁来说说看?
(2)大家都非常激动,都高喊……(引导学生答)简单的几个字却蕴藏了深厚的感情,比比谁读得好。
(3)人群沸腾了,你们能想象一下这个沸腾的场景吗?
2.学习第9自然段。
(1)幻出示第9自然段内容。
(2)现在请—位同学读这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3)理解重点句子。
①请同学们把江主席下飞机的动作画出来。从这些动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相机理解词语“频频”、“满面春风”、“稳健”)
②人们是怎样欢迎江主席的?这又说明了什么?
③人们为什么这样兴奋?(结合历史背景理解最后一句话。相机理解:洗刷、百年耻辱、元首、欣喜若狂)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这一自然段中哪句话的感情最为强烈?谁能来读一读,把人们兴奋的心情读出来。哪个词语要重读?(怎能)
3.学习第10自然段。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学习第10自然段,自学的时候请注意以下几点:(出示要求)
要求:自由练读,思考下面的问题,画出有关词语。
“我”给江主席献花时有哪些动作?
“我”的神情怎样?这说明了什么?
江主席是怎样对待“我”的?这说明江主席怎样?(他是怎样把“我”拥进怀里的呢?谁能用“爱抚”这个词语造个句子?)
(1)出示: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流遍全身。
(2)哪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思考这里失散多年的“孩子”指的是谁?“母亲”指的是谁?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指导朗读。
师述:洗刷了百年耻辱,香港这个游子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香港人民怎能不自豪?江主席是国家元首,他能这样对待献花少年,课文里的“我”怎能不兴奋?让我们带着高兴、激动、自豪、幸福的心情朗读这段课文。
4.学习第11自然段。
(1)同学们读得真不错,把“我”兴奋的心情读出来了,除了(兴奋、激动的心情,“我”此时还有怎样的心情呢?(幸福)
(2)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现在请大家读这一自然段,仔细体会其中的感情。
(4)看来你们练得都非常认真,现在请大家一起把这一自然段读一读。
四、学习第三段(第12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文中有两次提到1997年6月30日,是不是太累赘了,你对此有什么见解?(重复使人印象深刻,更能突出难忘这一天)
3.为什么说难忘这一天呢?请你们根据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生字。
2.用“秩序井然”、“爱抚”造句。
板书设计:
5 我给江主席献花
献花前→兴高采烈 秩序井然
献花时→热泪盈眶 情不自禁 爱戴江主席、热爱祖国
献花后→永远难忘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年龄还小,无法与作者感同身受,要想以情感带入有点难度,所以多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会取得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