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
教材分析: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受到外国学生的嘲笑,他励志学画,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颂了徐悲鸿为祖国争光勤学苦练的精神。文章以“励志学画”为主线,围绕关键语句“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来展开叙述,“功夫不负有心人”揭示了本文的主旨。
全文层次清楚,按“受辱励志——勤学苦练——轰动世界”的顺序结构全文,脉络分明。用“更加奋发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等词语承上启下,转承自然。本文前后都写了那个外国学生,从嘲笑到道歉,前后照应,突出主题。
学情分析:
本篇文章条理清晰,可以抓住“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怎样励志学画?励志学画结果怎样?”来细细研读课文。课文中有两处对那个外国学生的语言作了细致描述,侧面烘托了徐悲鸿为国争光的品质,要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加强揣摩,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结构,学习给课文分段。
4.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后为国争光。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徐悲鸿为祖国人民争气争光,奋发努力、刻苦学画的精神。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读准生字、新词。
2.练习分段。
3.初步走近徐悲鸿,感知他的拳拳爱国之心。
4.理清条理,并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概括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读准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徐悲鸿为祖国人民争气争光,奋发努力、刻苦学画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
1.生词黑板。
2.练习题目。
3.写有名言的书签。
4.《骏马图》。
学生:
1.读课文,预习词语:
2.课前搜集有关徐悲鸿的资料。
教学流程:
读名言警句,感受名人品质→展示名画,导入课文→初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精神→细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听说训练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3句名人名言,每句读两遍,看谁第一个记住,第一个完整复述的同学将得到老师做的写有名言的书签。
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2.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总是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留下一片悔恨。
——鲁迅
3.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生活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裴多菲
二、名画导入
1.师: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说得也很正确,学会倾听对于我们的学习非常重要。下面老师要来考考大家的眼力。(出示《骏马图》)你们知道这幅画是谁的作品吗?(学生回答)谁能结合你们找到的资料介绍徐悲鸿?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徐悲鸿学画的文章。(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师:“励志”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查字典理解。(学生查字典理解)
(励,激励;志,志向。“励志”的意思是:奋发志气,把精力集中在某方面)指名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4.师:读了课题,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
5.师:(归纳问题,引入新课)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徐悲鸿怎么学画?学画的结果怎样?(板书3个问题)
三、读通课文
1.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自由读课文,要求:(1)注意读准字音、认清生字。读通顺句子,注意长句子的停顿。(2)读完后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写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他怎样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他努力的结果。
2.师:这里有些词语和句子,你们会读吗?
(出示词语)
绘画大师 达仰 刻苦努力 嫉妒 不礼貌 深造 激怒 励志 不知疲倦 陈列品 潜心临摹 优异成绩 轰动 鞠躬 承认 错误
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
有眼不识泰山。
(学生自读,“开火车”读、齐读,教师结合学生读的情况进行正音)
3.师:通过预习,你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学生交流)
(老师重点讲以下几个词语:嫉妒:忌妒。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与“羡慕”进行区分。深造:指进一步学习以达到更高的程度。请学生造句子。陈列: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临摹:模仿。潜心:用心专而深)
4.师:掌握了词语,你们能否读好课文呢?请8 位同学站起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有没有读错的地方。(个别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四、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他怎样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他努力的结果?
自读课文,小组内讨论。(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内讨论,集体交流)
2.师:针对学生回答进行概括并板书:
第一段(第1~3自然段):受辱立志。
第二段(第4~6自然段):勤学苦练。
第三段(第7~8自然段):轰动画界。
3.师:齐读全文。
4.师:你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受到外国学生的嘲笑,他励志学画,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事)
五、作业设计
1.完成习字册生字部分。
2.比一比,再组词。
列( ) 鞠( ) 误( ) 努( )
例( ) 菊( ) 娱( ) 怒( )
3.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4.课外拓展。
欣赏徐悲鸿的画作。
板书设计:
7 徐悲鸿励志学画
第一段(第l~3自然段):受辱立志
第二段(第4~6自然段):勤学苦练
第三段(第7~8自然段):轰动画界
教学反思:
以名人名言、名画为突破口,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不仅喜欢上了名言,还对课文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学习,为下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演示体会人物情感,积累并内化文中“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功夫不负有心人”等语句。
2.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围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
教学准备:
教师:《骏马图》。
学生:课前搜集关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的小故事。了解“有眼不识泰山”的典故。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课文→学习课文1~8段,感悟人物精神→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升华中心→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学生回答徐悲鸿为了实现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学画)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呢?谁能找出课文中的话来读一读?(学生自读、找句子,师板书:“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学生齐读这句话)
二、学习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师:徐悲鸿为什么要立下这个志向呢?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课文的第一段,边读边做记号,找出有关的话。(学生自读、找句、交流)
(学生回答徐悲鸿是在外国学生的嫉妒和讥讽下说这句话的)
2.师:谁来读外国学生的话?(学生读、评价有没有读出嘲讽的语气)
3.师:1919年的中国贫穷落后,内忧外患,国内战乱不断,在国际上没有地位,中国人在国外常常遭受白眼,被别人看不起。再读外国留学生的话,探探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读。理解意思。理解两点:(1)为什么说“你们中国人”而不说“你徐悲鸿”?(2)“天堂”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4.师:这个外国人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鸿立下了这个志向。(师指板书: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再把这句话朗读一遍。(学生读,用着重号点出“必须”和“真正的中国人”)结合这两个词,谈淡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真正的中围人”是什么样的人?(真正的中国人指有骨气的中国人,勤务刻苦的中国人……学生对这个问题有着自己的理解,可以多元解读)
5.师:让我们把写徐悲鸿“受嘲立志”的第一段读一读。(学生齐读第一段)
三、学习第二段(第4~6自然段)
1.师: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徐悲鸿又是如何努力的?自读第二段。找出有关语句。(学生自读、找句、交流)
2.师:徐悲鸿学画原本就刻苦努力,受讥讽后徐悲鸿为什么更加奋发努力?(板书:更加奋发努力)(他以前学画仅仅是为学习而已,而受讥讽后学画不仅为学习,而是要为自己的祖国争口气,证明中国人是有能力、有实力的:即“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学生齐读这句话)
3.师:什么是“潜心临摹”?(板书:潜心临摹)徐悲鸿为什么要这样潜心临摹?(徐悲鸿为了完成自己的志愿,每天坚持学画很长时间,(出示《骏马图》,这匹仰蹄奋起的骏马,不就是徐悲鸿的最好写照吗?学生读第4、5自然段去体会徐悲鸿刻苦学画的精神。
4.师:你们每天吃什么东西?学习用品哪儿来的?徐悲鸿的生活怎样呢?(学生回答,师板书:生活清苦)是什么使徐悲鸿宁愿过清苦的生活也要把省下的钱用来购买绘画用品?(学生大声齐读“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深化理解徐悲鸿为祖国争光勤学苦练的精神,有感情地读第6自然段,朗读时抓住关键词语“小阁楼”、“一杯白开水”、“两片面包”体会,文章通过这样的描写来衬托徐悲鸿奋发努力的精神。
5.师:大家默读第二段,看看这3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学生回答。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
师:课文就是先总写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然后从学习的勤奋和生活的清苦两方面来具体描述的。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四、学习第三段(第7~8自然段)
1.师:“功夫不负有心人”,(师板书)徐悲鸿的画展轰动了整个画界,他用事实让外国学生重新认识了中国人。引读第7、8自然段。(学生朗读)
2.师:什么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交流)
3.师:外国学生的态度前后有哪些变化?请你找出关键词说一说。(学生自读、找词、交流,这位外国学生由因偏见“很不礼貌”,出言不逊,到徐悲鸿油画轰动画界而“鞠了一躬”,承认自己“有眼不识泰山”,说说什么是“有眼不识泰山”)(学生交流)
4.师:是什么让这位外国学生的态度前后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学生回答,是徐悲鸿励志学画。勤学苦练的精神)
五、总结全文
师:年轻的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了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国人争光,他代表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让外国人再也不敢小视中华民族,小视我们中国人。再读课文,学习徐悲鸿为祖国争光勤学苦练的精神。(学生齐读全文)
六、拓展延伸
师:徐悲鸿的成功得益于为祖国争光勤学苦练的精神,更得益于他的励志。只有励志了,我们的人生才有目标,生活才有奔头,学习和生活才充满活力,才会让我们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此时你想对徐悲鸿说些什么呢?又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同桌交流,集体交流)
七、作业设计
1.完成练习册。
2.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
3.课外拓展:欣赏中国著名画家的作品,
板书设计:
7 徐悲鸿励志学画
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潜心临摹
更加奋发努力 生活清苦
功夫不负有心人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教学中以“励志学画”为主线,围绕课文的关键语句“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来研读课文。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讨论,自读自悟,领悟徐悲鸿为祖国争光勤学苦练的精神,与文本展开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