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8-20 17:1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说课稿
大家好!我叫XXX,来自XXX中学,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本次说课包括四个部分:说教材、 说教学方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 。新教材改变了以前教材过分强调学科体系完整性的状况,对分类学知识不再详细描叙,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放在首位, 重点是植物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及在生物圈和人类的关系。
教材的知识编排结构是从生活环境、基本特征、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讲述的,既可以对前面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大意义打下基础。本章节安排两节内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第一节,这三类植物的共同特征是无种子,三类植物放在一节内有利于学生对这三类植物的特征进行横向的比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
(2)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图片的观看、实物的观察,培养和训练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和展示,培养团队协作和归纳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1、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2、通过展示交流,树立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
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及生活环境
2. 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1.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实物的观察分析
2.认同植物的形态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二、说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
本节课以学生分组讨论、展示交流为主。
1、直观教学法
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 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注重观察实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2、小组合作、任务驱动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老师的讲堂和少数精英学生的舞台。通过设计任务驱动学生小组合作,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在全班进行展示,使他们参与交流的机会增加。
(二)说策略
1、教师创造各种条件,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实物观察、视频图像、讨论等活动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征等获得直观认识。
2、根据学情,教师设计深浅适宜的小结表格,学生通过表格比较加深对三大类植物认识。
3、合理利用课本练习。由苔藓能监测环境的例子激发学生爱护环境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引导学生实验完后将苔藓还回大自然。
三、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1、通过前面的学习,了解了绿色植物的结构层次,对归纳植物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基础。学生虽然经常见到绿色植物,但很少对其进行系统观察。教师可安排前置性观察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周边环境的绿色植物。
2、学生知道周边的水绵和苔藓慢慢消逝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污染,利用这些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将会唤起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
3、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会存在不自信,声音不够洪亮清晰等现象。这需要教师在课前树立参与就是最棒的思想,告诉学生要预习准备充分才能展示精彩。
(二)学习方法
1、倡导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小组按组内异质建构,每个小组都要有成绩好A、中B、弱C三类的学生合理的搭配。组长负责小组的学习讨论和落实项目安排。这种学习方式,能促进合作能力的发展;刺激学生优势互补;帮助学困生提高信心,达到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教学要求。
2、利用实物标本、图片辅助学习
如学生利用浸泡的海带了解藻类植物的结构,利用葫芦藓探究苔藓植物的特征等。对于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课本安排的是插图,又有概括和浓缩的文字内容,学习中应注意图文结合,尽量联想与此图有关的知识,通过图片提示想到更多的内容。
3、1个课时分配时间如下表所示:
学习阶段
时间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2分钟
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5分钟
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0分钟
总结反刍,当堂测评
8分钟
师生评价
3分钟
布置作业,预习新知
2分钟
合计
40分钟
四、说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教师首先展示一组绿色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绿色植物,比较它们的形态和生活环境,你有什么新发现?”学生表达看法,达成共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别。教师因势利导:“根据植物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可以将它们分成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其中,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都是不结种子的,它们在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等方面有哪些特点呢?让我们走近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世界。”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了解生物圈中绿色植物,激发探究兴趣,引入课题。【自主学习】设计填空题,学生快速浏览课本填写
【探究新知】
一、藻类植物
课前教师提供思考的问题,指导学生实地观察、探究藻类植物:
1.藻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2.藻类植物的形态与平时常见的陆生植物有什么不同?它们有没有专门的根、茎、叶等器官?
3.说说藻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如何?
上课利用采集实物的图片,展开藻类植物的学习:认识各种藻类,进行自主探究,汇报展示探究的成果。
进行自主探究采取小组合作、实物观察、讨论交流的方式,对藻类植物的三个问题进行组内合作学习。此环节教师补充两幅图片:海带和有器官分化的油菜,指导学生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来解决“藻类植物形态特征”这一重点。用图片指导学法,直观形象,收获的知识印象深刻。
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展示。小组代表作为“小老师”,分别交流探究的成果。
第一位学生以海带、水绵为例,说明藻类大多生活是在海水或淡水中,少数生活在阴湿的陆地。
第二位学生以比较直观的、易于观察的海带为例,引导大家再对比观察,明确:藻类植物结构比较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类似于根和叶的部分称之为根状物和叶状体。 教师在此演示衣藻模型,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藻类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并进行点拨引领,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这种结构特点是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藻类植物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不需要有专门的吸收养料、运输养料或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第三位“小老师”和学生交流藻类植物的作用。另外,课前收集资料的学生补充介绍赤潮现象,使学生对藻类植物有更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设计意图:激发课堂参与积极性,提高探究学习、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
学以致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来了,江水会变绿。其实,“如果养鱼缸长时间不换水,缸的内壁上就会长出绿膜,水也会变绿,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苔藓植物:
教师出示墙藓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过渡到苔藓植物的学习。
小组进行实验探究讨论:
1.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借用放大镜观察苔藓植物是否有根茎叶?找出与藻类植物的主要区别,
这些区别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系吗?
学生进行充分的实验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各组学生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记录,在全班发言交流,各组相互补充,最终认识到: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叶,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对于假根,教师补充说明:假根结构简单,只起支持和固着作用,要靠叶片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所以植株比较矮小,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进入小组,询问后进生的学习进度,适时进行点拨、指导。
“苔藓植物大片分布在森林和其他阴湿的地方,但是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很难找到苔藓植物,为什么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81第二段,思考解决。学生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了苔藓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另外,收集资料的学生补充介绍苔藓植物还有保持水土等作用。培养了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三、蕨类植物
教师出示蕨类图片和实物:“根据苔藓植物的形态特点,请你判断,这两株植物是不是苔藓植物?”学生不难判断,因为这两株植物和苔藓植物相比,要高大的多。教师介绍这是蕨类,地上看到的部分是叶,接下来学习蕨类植物的有关知识。
这部分内容完全由学生自主学习去完成,自学的方法是:运用对比法,观察实物,阅读教材,独立思考,比较蕨类植物与藻类和苔藓植物的异同点。
导学问题:
1.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如何?
2.蕨类和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有何不同,使蕨类植物高大得多?
3.蕨类与人类有什么样的关系?
然后以竞答的方式交流自学结果,学生互为补充: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都生活在潮湿的地方,但由于蕨类植物除具有茎和叶外,还具有了根和专门的输导组织,所以,植株比苔藓植物高大得多。而且,蕨类植物除了食用、药用等作用外,古代的蕨类遗体埋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具有经济意义。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运用所学的藻类和苔藓植物的知识,采取对比学习法,锻炼和提升学生自身学习能力。
接着,学生观察并触摸铁皇冠叶片下表面的孢子囊群及里面的生殖细胞孢子,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是不结种子而靠孢子繁殖”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下节学习“种子植物”作铺垫。
【梳理巩固】
学生归纳采用了表格对比的方法,梳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拓展: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是用孢子繁殖后代的,孢子萌发离不开水,所以三类植物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的地方。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比较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你是否能从中发现植物进化所遵循的规律呢?”让学生比较发现三类植物的内在进化规律: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升华所学知识,也为后面学习生物进化奠定基础。并再次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生活环境
形态结构特征



输导组织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3、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教师分配各组展示和点评的任务,“展示”学习成果。如任务二展示苔藓植物篇由3组展示,4组对3组的展示进行评价。等3、4组完成后,其他组可质疑。教师要在点评过程中进行即时性评价,进行启发、引申、拓展、追问,对知识进行深化、提升。如任务二的探究4,教师可进行引导,提升学生关注植物生存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
总结反刍,当堂测评
让学生填写表格,对比藻类、苔藓和蕨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PPT展示藻类、苔藓和蕨类的生活环境与形态结构表格)。
通过对比渗透进化的特点,以此为线索引导学生去了解植物类群的的主要变化历程,可以更好地梳理巩固这一节课的内容。通过对比记忆可以加强、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链,进而形成坚实的知识网络。
学生完成练习,以同桌为单位,两两之间相互测评、修正。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分析学生学习的薄弱点。
布置作业,预习新知
分层布置作业。
【达标反馈】
达标反馈采用不同的题目考察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并当堂反馈并评价。
【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