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过关测试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过关测试部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20 20:2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过关测试
一、基础知识(13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 )
A.凫水  哺乳(bǔ)    神采奕奕(yì)
B.惩诫 瞑目(míng) 畏罪潜逃(qián)
C.魁梧 怅然(zhàng) 怪诞不经(jīng)
D.驯养 嗔怪(chēn) 大相径庭(ji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D )
A.他十分注意资料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他的考据旁征博引,材料过硬,从不根据推测妄下断语。
B.语言的发展使得汉语里很多字、词的古今意义大相径庭。
C.今年七十五岁的李佩教授,满头飞银,仍神采奕奕、步履轻捷地往返于课堂与住宅。
D.五月以来,“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市中小学中无所顾忌地开展了起来。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D )
蜜蜂可以搜索人为设埋的地雷。蜜蜂为什么具有此非凡本领呢?因为蜜蜂________,________。加之________,因此在搜索同样面积的情况下,________。
①它们的工作远远比狗有效
②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的嗅觉十分敏锐
③这种昆虫经常是群体出动
④可以识别出狗无法分辨的许多种细微气体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②④③①
4.展开联想,在下面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4分)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告诉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面包,那是在告诉我们要齐心协力;__清澈的小溪无声流淌/滴落的水珠能滴穿岩石__,__那是启示我们要默默无闻/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__。
二、阅读理解(27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5—7题。(12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两狼之并驱如故( 追赶 )
(2)顾野有麦场( 回头看 )
(3)少时,一狼径去( 离开,走开 )
(4)目似瞑,意暇甚( 神情 )
6.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答案】__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答案】__禽兽的欺骗手段有多少呢?__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7.参照示例,概括本文的内容。(4分)
示例:(1)第1段是故事的开端,写屠户遇狼,交代了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
(2)第2段是故事的__发展,两次投骨而不能止住狼的追踪,表现了屠户的退让与狼的贪婪。
(3)第3、4段是故事的__高潮和结局,写屠户御狼和杀狼,表现了狼的狡诈阴险和屠夫的勇敢。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8—11题。(15分)
螳 螂
布丰
①有这样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色的蝗虫,朝着那只螳螂迎面跳了过去。后者,也就是那只螳螂,立刻表现出异常愤怒的态度,接着,反应十分迅速地做出了一种让人感到特别诧异的姿势,使得那只本来什么也不怕的小蝗虫,此时此刻也充满了恐惧感。螳螂表现出来的这种奇怪的面像,我敢肯定,你从来也没有见到过。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地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就好像船帆一样。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不光是动作奇特,与此同时,它还会发出一种声音。那声音特别像毒蛇喷吐气息时发出的声响。螳螂把自己的整个身体全都放置在后足的上面。显然,它已经摆出了一副时刻迎接挑战的姿态。因为,螳螂已经把身体的前半部完全都竖起来了,那对随时准备东挡西杀的前臂也早已张了开来,露出了那种黑白相间的斑点。这样一种姿势,谁能说不是随时备战的姿势呢?
②螳螂在做出这种令谁都惊奇的姿势之后,一动不动,眼睛瞄准它的敌人,死死盯住它的俘虏,准备随时上阵,迎接激烈的战斗。哪怕那只蝗虫轻轻地、稍微移动一点位置,螳螂都会马上转动一下它的头,目光始终不离开蝗虫。螳螂这种死死的盯人战术,其目的是很明显的,主要就是利用对方的惧怕心理,再继续把更大的惊恐纳入这个不久以后就将成为牺牲者的对手心灵深处,造成“火上加油”的效果,给对手施加更重的压力。螳螂希望在战斗未打响之前,就能让面前的敌人因恐惧心理而陷于不利地位,达到使其不战自败的目的。因此,螳螂现在需要虚张声势一番,假装什么凶猛的怪物的架势,利用心理战术,和面前的敌人进行周旋。螳螂真是个心理专家啊!
③看起来,螳螂的这个精心安排设计的作战计划是完全成功的。那个开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蝗虫果然中了螳螂的妙计,真的是把它当成什么凶猛的怪物了。当蝗虫看到螳螂的这副奇怪的样子以后,当时就有些吓呆了,紧紧地注视着面前的这个怪里怪气的家伙,一动也不动,在没有弄清来者是谁之前,它是不敢轻易地向对方发起什么攻势的。这样一来,一向擅于蹦来跳去的蝗虫,现在,竟然一下子不知所措了,甚至连马上跳起来逃跑也想不起来了。已经慌了神儿的蝗虫,完全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一招儿忘到脑后去了。可怜的小蝗虫害怕极了,怯生生地伏在原地,不敢发出半点声响。生怕稍不留神,便会命丧黄泉,在它最害怕的时候,它甚至莫名其妙地向前移动,靠近了螳螂。它居然如此地恐慌,到了自己要去送死的地步。看来螳螂的心理战术是完全成功了。
④当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接下来,这个残暴的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它肯定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就这样,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
8.用简洁连贯的语言概括上文内容。(3分)
【答案】__本文细致地描绘了螳螂利用心理战术扑食的过程。
9.螳螂是怎样战胜蝗虫的?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__螳螂主要利用心理战术战胜蝗虫:先以“惊奇的姿势”、可怕的声音威胁对方,再用“死死盯人的战术”震慑对方,最后用它的武器制服对方。
10.“螳螂真是个心理专家啊!”作者为什么这样说?(4分)
【答案】__螳螂做出奇特的动作,发出可怕的声音,是为了虚张声势,利用对方的恐惧心理而战胜它,而小蝗虫正好中计,在螳螂面前不知所措而命丧黄泉。
11.从文中你得到哪些启迪?(4分)
【答案】__要做生活的强者;危险时不惧怕,不慌乱;__不要被别人的虚张声势所迷惑而吓倒;等等。
三、写作(60分)
12.书包里有褶皱的书本,崭新的文具;书包里有妈妈亲手装的水果盒,有我偷偷放进去的漫画书……
一笔一纸勾起儿时的记忆,一字一句唤出青春的希望。孩童的懵懂、少年的青涩,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教诲,都在书包里汇集,积聚,交织!
请以“书包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注意要突出中心。
【答案】 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