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二节 《 弹力》导学案
一、知识链接
1.产生:由于 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 ,即G= 。可用 测量重力。
3.方向:总是 的。
4.重心:其位置与物体的 分布和 有关。
二、新知学习 形变、弹力、弹力的方向
1.形变
(1)物体在力的作用下 或 的变化叫形变。
(2)弹性形变
〈1〉弹性形变:有些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够 的形变。
〈2〉弹性限度:当形变超过一定限度时,撤去作用力后,物体 (“不能”、“能”)完全恢复原来的 ,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
2.弹力
(1)定义:发生 的物体,由于要 ,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产生条件
〈1〉物体之间要相互 ;
〈2〉相互接触的物体要发生 。
3、弹力的方向: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恢复的方向 。
4.胡克定律
三、随学练习
(一) 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弹力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B.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就是它对水平面的压力
C.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D.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2、关于弹力产生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支持力,这是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B、用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推力,这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D、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由于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
3、已知物体甲和乙之间有弹力的作用,那么( )
A、物体甲和乙必定直接接触,且都发生了弹性形变。
B、物体甲和乙不一定直接接触,但必定都发生了形变。
C、物体甲和乙必定直接接触,但不一定都发生了形变。
D、物体甲和乙不一定直接接触;也不一定都发生了形变。
(二)做图题
1、(面与面之间的弹力方向)作出图中斜面上物体所受支持力的示意图
2、(点与平面之间弹力方向)作出左图中光滑斜面上物体A所受弹力的示意图和右图中AB棒所受弹力的示意图
3、(点与点间弹力方向)作出下面两图中图球A所受弹力的示意图
4、(杆的弹力 )作出下面三图中杆对物体所施加弹力的示意图
课件22张PPT。第二节 弹 力学 习 任 务认识形变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会确定常见的弹力方向(一)形变1、形 变:(1)弹性形变:(2)弹性限度: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
在撤去作用力后,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
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物体就不能恢复原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3) 一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发生形变一、弹性形变与弹力显示微小形变1、桌面微小形变的放大2、玻璃瓶微小形变的放大(角度放大法)(长度放大法)(二)弹力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发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2 产生条件:1 定义:① 相互接触 ② 发生弹性形变(如拉弓射箭)二、几种弹力——弹力的方向 1、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二、几种弹力——弹力的方向 2、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二、几种弹力——弹力的方向 3、绳的拉力方向 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注意!(1)弹力发生时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都发生了形变;
(2)判断弹力的方向时一般先认清弹力产生的效果,是支持力、压力还是拉力;再明确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最后再分析弹力的方向;
(3)弹力是由于施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恢复的方向相同。 课堂练习C 2、关于弹力产生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支持力,这是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B、用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推力,这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D、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由于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D课堂练习 3、 已知物体甲和乙之间有弹力的作用,那么( )
A、物体甲和乙必定直接接触,且都发生了形变。
B、物体甲和乙不一定直接接触,但必定都发生了形变。
C、物体和乙必定直接接触,但不一定都发生了形变。
D、物体甲和乙不一定直接接触;也不一定都发生了形变。A课堂练习一些常见的形变1、面与面之间弹力方向结论:垂直于公共接触面(平面)指向受力物体各种接触面之间的弹力方向判断(一)各种接触面之间的弹力方向判断(二)2、点与平面之间的弹力方向结论:垂直于过接触点平面指向受力物体3、点与点之间弹力方向结论: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体各种接触面之间的弹力方向判断(三)归纳:总之:压力与支持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的平面垂直的4、杆的弹力方向结论:杆的弹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①相互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产生条件3 方向(2)压 力: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1)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3)拉 力: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小结1 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
2 弹力: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发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压力与支持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的平面垂直)(4)杆的弹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作业布置课本56页思考与练习 2、3、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