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单元测试卷 第02单元 测试卷(原卷+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度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单元测试卷 第02单元 测试卷(原卷+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8-20 20:37:14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公车上书”的主要发起人是
①严复
②谭嗣同
③康有为
④梁启超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
A. 1840年
B. 1860年
C. 1901年
D. 1937年
3.“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亡,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
A. 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
B. 改变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C. 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4.据太常侍卿陈兰彬1876年奏称:“创办招商局后,合计三年中国之银少归洋商者,约一千三百余万两。”据李鸿章自己估计“创办招商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据此可知,洋务运动在某种程度上
A. 推动了了中国工业近代化进程
B. 抵御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
C. 加快了追赶西方国家的步伐
D. 成就了中国求富求强的梦想
5.关于《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C.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 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6.历史学习中,常常要对历史要素的关联进行分析,下列史实没有关联的是
A.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黄海海战
7.100多年前,八个国家的军队联合起来组成联军,他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为了镇压
A. 义和团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虎门销烟
D. 陈胜吴广起义
8.在维新变法的大潮中,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呐喊,敲响中国人自强保种、救亡图存警钟历史人物是(  )
A. 林则徐 B. 张骞 C. 严复 D. 孙中山
9.“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就不断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下列哪一事件首先实践了“西方的新型工业”的梦想(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0.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2年,他一生可能经历那些事?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⑤林则徐虎门销烟
⑥义和团运动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⑥
C. ③④⑤⑥
D. ②③④⑥
11.近代前期,中国的对外战争多以失败告终,从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这突出表明了
A. 战争的性质决定战争的胜负
B. 政府的决策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C. 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战争的结局
D. 腐朽的社会制度不敌先进的社会制度
12.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批准了《议和大纲》,说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说明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中国割让了黑龙江北岸大片国土
C. 北洋舰队的失利使中国无力再战
D.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3.《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三个条约中都有涉及到的内容是
A. 割地
B. 赔款
C. 开放通商口岸
D. 开设工厂
14.有人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概括为“悲凉的三部曲”。下列事件能反映这一说法的是
①鸦片战争
②甲午中日战争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5.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几次侵略中国的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侵略战争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甲午中日战争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③④①②
D. ④②③①
16.一个日本人在杭州开设工厂,其时间可能在
A. 签订《天津条约》之后
B. 签订《北京条约》之后
C. 签订《南京条约》之后
D. 签订《马关条约》之后
17.“戊戌六君子”是在19世纪末我国一次变法运动中被杀害的,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①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②开办新式学堂
③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④训练新式军队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③④
18.台湾自古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近代史上,迫使它离开祖国怀抱的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抗日战争
19.下列哪一事件反映出美国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存在矛盾( )
A. 中美签订《望厦条约》 B. 中法签订《黄埔条约》
C.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 中美签订《辛丑条约》
20.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这次运动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企业是
A. 江南制造总局
B. 湖北织布局
C. 开平煤矿
D. 上海轮船招商局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判断题(判断对错,并改正错误。每题2分,共10分)
21.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逐渐由反清的秘密结社或单纯的习武团体,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2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3.《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
24.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25.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的是戊戌变法。
三、综合题(共50分)
26.(14分)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以上材料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请写出它们的名称。(6分)
(2)材料二中对中国危害最大的条款是什么? (2分)
(3)材料三中的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
(4)结合以上的史料,说说你的感悟。(2分)
27.(14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充满了坎坷,许多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 ??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材料一李鸿章有此反省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这一政治主张付诸实施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结果如何?(6分)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 是指什么? 为宣传“德先生、赛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了什么运动?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6分)
28.(16分)1840年至1901年的六十余年间,中国屡遭西方列强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请回答:
(1)在19世纪中期的侵华战争中,俄国侵华与英、法相比不同的地方是什么?(2分)
(2)清政府在哪一次战争中的失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2分)
(3)列强在侵华战争中,既有矛盾又相互勾结。指出列强联合侵华的两次战争。(4分)
(4)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你的依据是?(4分)
(5)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英勇的中国人民抗争史。学习这段历史,你对其中哪一次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或对哪一位爱国志士印象深刻?从中你受到了什么教育?(4分)
29.(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强的炮火将昏睡自大的中国卷入世界,灭顶危机使中华民族开始认“夷”为师。为保祖宗基业,清王朝力图借西方之“长技”求强,求富,用西方科教兢回颓势。然而,黄海大战的硝烟宣告了这仅仅是垂暮者的一厢情愿。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用一句话概括“列强的炮火将昏睡自大的中国卷入世界”的含义。(2分)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特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2)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洋务派的这些活动有何意义?(4分)
第二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公车上书”的主要发起人是
①严复
②谭嗣同
③康有为
④梁启超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因此“公车上书”的主要发起人是康有为和梁启超,③④项符合题意,故选B。
2.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
A. 1840年
B. 1860年
C. 1901年
D. 1937年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C。
3.“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亡,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
A. 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
B. 改变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C. 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封建的旧体制没有得到改造,民族危机依旧严重。戊戌变法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基础,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因此,戊戌变法运动的的成功之处主要指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故选C。
4.据太常侍卿陈兰彬1876年奏称:“创办招商局后,合计三年中国之银少归洋商者,约一千三百余万两。”据李鸿章自己估计“创办招商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据此可知,洋务运动在某种程度上
A. 推动了了中国工业近代化进程
B. 抵御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
C. 加快了追赶西方国家的步伐
D. 成就了中国求富求强的梦想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少归洋商者约一千三百余万两……创办招商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这些民用工业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御作用。故本题正确的选项是B。
5.关于《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C.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 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答案】A
【解析】本题为反向选择题,按题目要求应选择“错误”的选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A项表述不正确,故选A。
6.历史学习中,常常要对历史要素的关联进行分析,下列史实没有关联的是
A.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黄海海战
【答案】D
【解析】本题为反向选择题,按题目要求应选择“没有关联”的选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海海战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无关,因此D项符合题意,故选D。
7.100多年前,八个国家的军队联合起来组成联军,他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为了镇压
A. 义和团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虎门销烟
D. 陈胜吴广起义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八个国家”“联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
8.在维新变法的大潮中,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呐喊,敲响中国人自强保种、救亡图存警钟历史人物是(  )
A. 林则徐 B. 张骞 C. 严复 D. 孙中山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人士在各地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培养人才,积极宣传维新思想。严复译述《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观点,敲响中国人自强保种、救亡图存的警钟。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9.“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就不断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下列哪一事件首先实践了“西方的新型工业”的梦想(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首先实践了“西方的新型工业”的梦想”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首先实践了“西方的新型工业的梦想”,所以选A。
10.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2年,他一生可能经历那些事?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⑤林则徐虎门销烟
⑥义和团运动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⑥
C. ③④⑤⑥
D. ②③④⑥
【答案】D
【解析】本题题干给了时间限制:1850——1902年,结合课本所学,②1856年10月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③1894年7月日本发动甲午战争;④1900年6月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⑥1898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②③④⑥符合题意时间,D符合题意;①1840年6月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AB不合题意;⑤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C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不合题意,选择答案D。
11.近代前期,中国的对外战争多以失败告终,从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这突出表明了
A. 战争的性质决定战争的胜负
B. 政府的决策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C. 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战争的结局
D. 腐朽的社会制度不敌先进的社会制度
【答案】D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近代前期,列强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害战争,战争的结果均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资本主义是当时世界发展的趋势,中国还处于落后的封建社会,因此腐朽的社会制度不敌先进的社会制度,D符合题意。ABC都是战争失败的原因,但没反映历史发展趋势,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不合题意,选择答案D。
12.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批准了《议和大纲》,说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说明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中国割让了黑龙江北岸大片国土
C. 北洋舰队的失利使中国无力再战
D.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中“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意思是衡量中国的物力财力,能给则给,只要能讨得各国的欢心。说明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完全听命于外国侵略者。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不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割让了黑龙江北岸大片国土给俄国,B不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使中国无力再战。C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不合题意,选择答案D。
13.《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三个条约中都有涉及到的内容是
A. 割地
B. 赔款
C. 开放通商口岸
D. 开设工厂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中关键词“都”,即选择三个条约的共同条。结合课本所学,《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马关条约》赔款白银2亿两,《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因而这三大条约内容的相同点是清政府都有大量赔款。B符合题意;《南京条约》割香港到给英国,《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辛丑条约》没有涉及割地,A不合题意;《南京条约》开放厦门、福州、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马关条约》增开沙市、重庆等通商口岸;《辛丑条约》没有开辟通商口岸。C不合题意;《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始工厂,《南京条约》、《辛丑条约》没有涉及到,D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B。
14.有人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概括为“悲凉的三部曲”。下列事件能反映这一说法的是
①鸦片战争
②甲午中日战争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中国提示信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结合课本所学,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符合题意;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④不正确,BCD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A。
15.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几次侵略中国的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侵略战争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甲午中日战争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③④①②
D. ④②③①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按其发生时间”,结合课本所学,1840年6月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1856年10月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900年6月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894年7月日本发动甲午战争。B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B。
16.一个日本人在杭州开设工厂,其时间可能在
A. 签订《天津条约》之后
B. 签订《北京条约》之后
C. 签订《南京条约》之后
D. 签订《马关条约》之后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一个日本人在杭州开设工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1895年4月,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主要内容之一,是准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因此一个日本人在杭州开设工厂,其时间可能在签订《马关条约》之后;所以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7.“戊戌六君子”是在19世纪末我国一次变法运动中被杀害的,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①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②开办新式学堂
③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④训练新式军队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戊戌六君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六君子”是在戊戌变法中被杀害的,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因此选项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A。
18.台湾自古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近代史上,迫使它离开祖国怀抱的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抗日战争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所以答案选C。
19.下列哪一事件反映出美国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存在矛盾( )
A. 中美签订《望厦条约》 B. 中法签订《黄埔条约》
C.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 中美签订《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西方列强和日本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的时候,美国却热衷于同西班牙争夺菲律宾的战争。打败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发后,美国立即把注意力转向了中国。为了分享侵略权益,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一改追随英国侵略中国的作法,提出独立的对华政策。反映了美国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存在矛盾,所以答案选在C。
20.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这次运动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企业是
A. 江南制造总局
B. 湖北织布局
C. 开平煤矿
D. 上海轮船招商局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制器为先”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近代的军事工业,例如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内军械所;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民用企业,例如湖北织布局、开平煤矿、上海轮船招商局;BCD都是民用企业,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A。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判断题(判断对错,并改正错误。每题2分,共10分)
21.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逐渐由反清的秘密结社或单纯的习武团体,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答案】正确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逐渐由反清的秘密结社或单纯的习武团体,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他们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坚决抵抗列强的侵略。故此题表述正确。
2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答案】正确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开始在中国兴起,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批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所以本题表述正确。
23.《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
【答案】正确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割占辽东半岛严重损害了俄国、法国、德国的在华侵略权益和计划,于是三国联合起来出面干涉还辽。日本迫于压力,被迫把辽东半岛退还给中国,却要了3000万的赎辽费。从这我们也可看出帝国主义的利益分赃关系。所以本题表述正确。
24.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答案】错误:鸦片战争 订正: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的事件。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的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而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人民开始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5.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的是戊戌变法。
【答案】错误:戊戌变法 订正:洋务运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的事件。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的是洋务运动,因为中国近代化的标志性事件主要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这件事件,而最早的是洋务运动,它最先在进行近代化探索。
三、综合题(共50分)
26.(14分)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以上材料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请写出它们的名称。(6分)
(2)材料二中对中国危害最大的条款是什么? (2分)
(3)材料三中的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
(4)结合以上的史料,说说你的感悟。(2分)
【答案】(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鸦片战争后,1842年,清政府被迫同英国在南京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条约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的马关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这个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开通商口岸等内容。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从这些内容中可以对比材料得出,三则材料分别出自:《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中危害中国最大的条款。《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这条对中国危害是最大的。因为:这个条款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加快了中国小农经济的崩溃,也同时也引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反映了帝国主义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本题主要考查《辛丑条约》的影响。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本题主要考查史鉴功能。这段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但是由于我们中华民族是个绝不屈服的民族,因此不断的出现反抗侵略的英雄,但在当时封建制度的腐败与妥协下其结果只能是失败,只有依靠共产党的领导我们才能走上世界强国之路,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击败敢于来犯之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只有使我们国家强大起来,才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本题答案可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答出其中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
27.(14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充满了坎坷,许多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 ??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材料一李鸿章有此反省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这一政治主张付诸实施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结果如何?(6分)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 是指什么? 为宣传“德先生、赛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了什么运动?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6分)
【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2)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失败。
(3)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要批判地继承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材料一中李鸿章会反省,主要是因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他从这件事看到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才会有材料一中的反省。
(2)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史实。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要求;这一政治主张付诸实施的历史事件是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结果,以慈禧太后为首顽固派发动政变,捕杀维新人士,戊戌变法失败。
(3)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史实。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 是指民主和科学;为宣传“德先生、赛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对待西方文化要批判地继承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28.(16分)1840年至1901年的六十余年间,中国屡遭西方列强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请回答:
(1)在19世纪中期的侵华战争中,俄国侵华与英、法相比不同的地方是什么?(2分)
(2)清政府在哪一次战争中的失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2分)
(3)列强在侵华战争中,既有矛盾又相互勾结。指出列强联合侵华的两次战争。(4分)
(4)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你的依据是?(4分)
(5)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英勇的中国人民抗争史。学习这段历史,你对其中哪一次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或对哪一位爱国志士印象深刻?从中你受到了什么教育?(4分)
【答案】(1)割占中国大片领土或俄国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2)甲午中日战争。
(3)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辛丑条约》;清政府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5)人物:邓世昌(或林则徐、左宗棠、太平军痛击洋枪队);勇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采取先武力占领,后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2)依据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3)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侵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5)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在1894年的黄海海战中,邓世昌视死如归,撞向日舰吉野,壮烈牺牲;开放性题目,勇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
29.(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强的炮火将昏睡自大的中国卷入世界,灭顶危机使中华民族开始认“夷”为师。为保祖宗基业,清王朝力图借西方之“长技”求强,求富,用西方科教兢回颓势。然而,黄海大战的硝烟宣告了这仅仅是垂暮者的一厢情愿。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用一句话概括“列强的炮火将昏睡自大的中国卷入世界”的含义。(2分)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特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2)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洋务派的这些活动有何意义?(4分)
【答案】
(1)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英国的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开始。(任说一点即可)
(2)60年代创办的是军事工业,70年代创办的是民用工业;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强的炮火将昏睡自大的中国卷入世界”指的是英国对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在60年代创办的这些企业都属于军事工业;在70年代创办的企业都属于民用工业;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批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