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不乏明君明主……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走近康熙帝,走进康熙帝第三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个人档案走近康熙帝姓名:爱新觉罗·玄烨
出生:顺治十一年(1654年)
卒年: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属相:马
享年:69岁
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
谥号:仁皇帝 庙号:圣祖
登基: 8岁 亲政:14岁
在位:1661-1722年
61年(历史上最长)
父亲:顺治帝
子女:35子,20女
继位人:胤禛(雍正)
最尊敬的人:祖母孝庄文太皇太后
最讨厌的人:鳌拜、吴三桂、噶尔丹……
功绩:本节课探讨的主题????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权力,为非法权力。
——(英)1689年《权利法案》
只有英国或其殖民地所拥有、制造的船只可以运装英国殖民地的货物。
——(英)1651年《航海条例》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殖民扩张,发展资本主义。
论从史出探讨康熙帝(1854-1722年)面临的国际形势郑氏政权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漠 西 蒙 古漠 北 蒙 古沙俄侵入
黑龙江流域满汉矛盾权臣鳌拜专权内忧外患
江山未稳 风口浪尖果敢定乾坤第一篇康熙大帝智
擒
鳌
拜郑氏政权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漠 西 蒙 古漠 北 蒙 古沙俄侵入
黑龙江流域满汉矛盾 刚柔幷济征服万里河山第二篇康熙大帝郑氏政权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漠 西 蒙 古漠 北 蒙 古沙俄侵入
黑龙江流域满汉矛盾削平三藩 三藩实际上是地方割据政权,历史上还有这种现象吗?统治者是怎么解决的?史海泛舟西周分封制秦朝废分封行郡县西汉初年 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推恩令”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军事,行政,财政郑氏政权漠 西 蒙 古漠 北 蒙 古沙俄侵入
黑龙江流域满汉矛盾统一台湾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 康熙亲书对联:
平台千古,复台千古;
郑氏一人,施氏一人。
施琅雕像破
腹
将
军
蓝
理 材料一:被派往台湾任职的官员,召集大量流亡人员,教授他们生产技术。 “台湾未平,此皆界外荒区。平后而荒烟野草,复为绿畦黄茂”。制糖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台湾三县“植蔗为糖,岁产五六十万篓)”。 —— 《靖海纪事·序》
清政府大办学校,“择汉人之通文理者,给以馆谷,教诸番童”。在这些学校中,高山族子弟进步很快,“有背诵诗、易经无讹者,作字颇有楷法”。 ——《台湾府志》材料二:1684年康熙帝在台湾设台湾府,下辖三县,隶属福建省,并设总兵、副将驻守台湾、澎湖。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材料三:日本大陆政策:第一步:吞并台湾;第二步:吞并朝鲜;第三步:吞并满蒙和中国;第五步:独占亚洲,称霸世界。大大促进了台湾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
有利于加强和巩固我国东南沿海的国防康熙帝统一台湾有什么历史意义?感悟历史漠 西 蒙 古漠 北 蒙 古沙俄侵入
黑龙江流域满汉矛盾亲征噶尔丹 康熙时,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三个部分,都臣服了清朝。准噶尔是漠西蒙古的一支,本来在伊犁一带过游牧生活。 自从噶尔丹(1644—1697)统治准噶尔部以后,他野心勃勃,先兼并了漠西蒙古其他部落,又向东进攻漠北蒙古。噶尔丹自以为有沙俄撑腰,十分骄横,以追击漠北蒙古为名,大举进犯漠南,威胁到中央王朝。噶尔丹向康熙帝提出
“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阴谋分裂祖国。《平定准噶尔图卷》局部该图示为“伊犁河”与“大营”的受降场面 康熙帝对平定噶尔丹叛乱,有很大的决心和气魄,他说如果清军粮草断绝,“朕必噬雪穷追,断不回师”,最终迫使噶尔丹兵败自杀。沙俄侵入
黑龙江流域满汉矛盾 文化宽容政策:崇尚儒家文化(“万世师表”)
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 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汉族知识分子,康熙帝怎么做你才能心服口服,乐意为他效劳呢?角色体验沙俄侵入
黑龙江流域抗击沙俄入侵雅克萨尼布楚雅克萨之战 《尼布楚条约》意义:
1、是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平等协商下签订的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
2、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维护了边界稳定。 1689年《尼布楚条约》
特点:双方平等协商下的产物边界:两河一岭
日月旋转功绩留待后人说第三篇康熙大帝 政治制度
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后于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建 立起君主立宪的民主政体。
中国:“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 --康熙帝
经济
英国:
1600年:东印度公司成立。
1698年:伦敦股票交易所成立。
中国: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1686年中国设广州十三行,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康熙帝时期(1661-1722年)的中外大势一方面:康熙帝是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他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团结,巩固了国家统一,维护了国家主权,拉开了长达150年的“康乾盛世”的序幕。另一方面:康熙帝延误了历史的进程。康熙帝有才无识,没有把握住历史的机遇,因循误国。“康乾盛世”只能说是落日的余辉。
评价康熙帝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康熙大帝1.康熙第一次南巡到曲阜时,曾向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大成殿上。这说明 ①康熙善于学习 ②康熙尊重汉族文化传统 ③“尊孔”有利于清朝统治 ④康熙注意缓和汉、藏之间的民族矛盾,加强民族团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课堂巩固2、对康熙帝与蒙古贵族噶尔丹的战争,我们持肯定态度,主要是因为
A.是掌握中央政权的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
B.有利于维护内地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C.是反对少数民族进攻的自卫战争
D.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3、秦始皇和康熙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和有作为的政治家。
【材料一】:“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史记》
【材料二】:“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ɡòu)。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 ——《清史稿·圣祖本纪
(1)材料一说秦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指什么?
(2)材料三中康熙帝通过哪些举措使国家达到了“寰宇一统”。结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谈谈你是怎样理解此时的“天下‘太平’”?
(3)由上述帝王的主要活动,概括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大特征。灭六国,完成统一;创立皇帝制度和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平定三藩之乱;粉碎准噶尔贵族叛乱,加强对西藏的管理;统一台湾;
打败沙俄侵略。理解:天下太平建立在传统经济基础上,蕴藏着危机。
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