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数》 课件(4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说数》 课件(44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21 10:4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4张PPT。说数 请你现在心里随便想一个数字(只能是整数)(可千万别告诉别人哦)
然后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计算 ,开始哦:1、首先,将这个数字加上 52.82、算出结果,然后乘以 5
3、算出结果,再减去3.93434、算出结果,再除0.5
最后,将结果减去您刚才想到的数字的10倍 结果是什么?取它的谐音,是什么意思?
520.1314(我爱您一生一世)说数体裁: 说明文
说明对象: 数 教学目标:
1、 了解数的发展,感受数的美.
2、 认识科学的发展需要探索创新的精神.
3、学习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思考1、作者对数字津津乐道,一路写来,如数家珍,本文是以什么线索来展开说明的?请你根据作者的思路画出一个示意图。2、画出由虚实两根数轴组成的复平面,并口头作出说明。认知与领悟自然数(正数)零整数负数分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虚数复数数的发展史(逻辑顺序)3、思考:
数由自然数发展到复数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科学发展怎样的一个规律?科学发展需要怎样的一种精神? 科学发展是没有止境的。如庄子所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科学的发展需要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1、作者在课文中充满感情地写道:“谁说数学枯燥无味?数字天地充满了诗情画意,有待我们去发掘。”请你从文中概括出几种“充满了诗情画意’数学美,并另外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美的例子。
鉴赏与探究对称美1,2,3,4,5,6,… …;其相反数:-1,-2,-3,-4, -5 ,-6 … …;“负数和正数分列左右如雁翅般排开,零居中央,颇有王者气象”
奇异美“圆周率本是圆周与直径之完全确定的比值,但它产生的无穷数列却具有最大的不确定性,我们不能不为大自然的神奇奥妙而感到惊讶和震撼”创造美如第9自然段中“-1的平方根是什么?……但不存在的东西可以创造出来!这就是科学的创造精神。数学家为此创造了‘虚数’……”和谐美 和谐的美,在数学中多得不可胜数。如著名的黄金分割比,即0.61803398…。
维纳斯的美被所有人所公认,她的身材比也恰恰是黄金分割比。
黄金分割比在许多艺术作品中、在建筑设计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达·芬奇称黄金分割比为“神圣比例”. 简洁美 数学不愿意把一亿写成100000000,而要写成108,更不愿把亿分之一写成 1/10000000 ,而乐于写成10-8。
古希腊人以为,美是神的语言。他们找到了一条数学证据,宣称黄金分割是上帝的尺寸。几何学天才欧几里德更进一步:他发现大自然美丽的奥妙在于巧妙和谐的数学比例大多接近1比1.618。伦敦西敏寺、巴黎圣母院都是如此。

现代演员费雯丽、奥黛丽·赫本都在冥冥中遵从黄金分割这一美的规律。
 
 
2、课文把枯燥无味的数字表达得具体生动,趣味盎然,请说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达到这种效果的?
如:关于“圆周率”、“零”的小诗;
道是无理却有情(原句:道是无晴却有晴。)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率绵绵无绝期。 (原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引用诗词能使文章生色、读者生趣,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联想。)
(1)引用诗句如:1、负数和正数分列左右如雁翅般排开,零居中央,颇有王者气象。
2、无理者,不进道理也!不知道为什 么圆周率背了这么个恶名?(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1-2=-12
如:零的原型是什么?是“四大皆空”还是“一无所有”?
这样一来负数开平方的难题就迎刃而解。
从实数轴上的“雁翅排开”,发展到复平面上的“众星捧月”,……
无理者,不讲道理也!
虚数和复数有没有实际的原型呢?乍看似乎“虚”无缥缈,“复”杂得很。(3)巧用成语、文言句式-9(4)穿插议论和抒情如:
圆周率本是圆周与直径之完全确定的比值,但它产生的无穷数列却具有最大的不确定性,我们不能不为大自然的神奇奥妙而感到惊讶和震撼.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举例子: 如 用圆周率来说明无理数的特点 —“包含着无限的信息”
作比较: 北京图书馆的藏书和圆周率比较,说明圆周率包含无限信息.
引用:文中引用两首小诗.
打比方:负数和正数分列左右如雁翅般排开,零居中央,颇有王者气象.3、抽象甚至是枯燥的数字在作者笔下为什么会成为形象而美丽的抒情对象?
(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去思考讨论)生活存在美
热爱能发现美
修养能感悟美请说出带数字的成语、俗语、歇后语等
诗歌中有没有用到数字的?数字在诗中有何妙用?拓展与应用一气呵成 二姓之好 三顾茅庐
四面楚歌 五体投地 六神无主
七步之才 八面玲珑 九霄云外
十恶不赦 百折不挠 千古绝唱
万籁俱寂 亿万斯年 四面八方? 四分五裂? 十全十美? 十拿九稳? 三心二意? 独一无二?
三番五次? 接二连三? 颠三倒四? 朝三暮四 五花八门? 七嘴八舌?
乱七八糟? 七拼八凑? 一心一意? 一干二净? 一问三不知? 二者必居其一? ? 三皇五帝 三山五岳 三令五申
三番五次 隔三差五 三五成群
五大三粗 五湖四海 五颜六色
五脏六腑 五劳七伤 五花八门
五光十色 五十步笑百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三个闺女一台戏
三句不离本行
以及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不管三七二十一
二一添作五
三下五除二 一花一柳一鱼矾,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中一寺,一林黄叶一僧归。 为清朝女诗人何佩玉所作。诗人在诗中连续运用十个“一”字,将夕阳西下、黄叶满地,飞鸟回林、僧人归寺的特定情景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一种恬静之美。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这一首是清代大学士纪晓岚的奉命之作。十个“-”字连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渔舟唱晚图,将秋月清辉下渔翁忘情于江湖之上的情趣活脱脱地表现出来了,实在妙不可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首诗含有从“-”到“十”十个数字,别致地描
绘了一幅优美的村野风光图。十个数字就像金丝银线织进了云锦之中,给人一种清新、惬意的美感。相传郑板桥,风雪天偶遇一群读书人,触景生情,随口吟道:“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芦花总不见。”  明代诗人伦文叙为苏轼一幅名画《百鸟归巢图》配诗。诗曰: 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 诗人巧将数字嵌入诗中,天衣无缝,富有情趣,一句中两数相加是两只,二句中三乘四、五乘六、七乘八之和是九十八只。两个得数再相加总数为一百只,刚好与画中的鸟数相等。 下面是则真实故事,乾隆五十年举行“千叟宴”,有3900多位老人参加,其中最老的一位多大年纪?这有副数学对联请你运算,“花甲重逢,还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60年为一“花甲”,杜甫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上联可列算式为:
60×2+3×7=141;下联列式为:70×2+1=141。这位老寿星竟有141岁?
巧背圆周率小徒弟巧背圆周率
  山巅寺庙有师徒两人,师傅爱喝酒。一日,闲来无聊,师傅考徒弟的记忆力,说:“祖冲之推算出了圆周率,那么今天我把圆周率小数点后20位数写出来,你必须在一炷香之内背出来,否则不许吃晚饭。背出来了就赏你一壶酒喝“
  一炷香后,徒弟一口气背出了小数点后20位数 “3.1415926535897932384626“。徒弟赢了一壶美酒,师傅惊喜之余又有点不甘心,问徒弟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数字的,聪明的小徒弟说“我把它编成了顺口溜。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尔乐苦煞吾(26535)。
把酒吃,酒杀尔(897932)。杀不死,乐尔乐(384626)。
  师傅哈哈大笑起来。
仿写练习:
仿照课文中两首小诗的写法,选一个数字或符号写一首小诗. 括号( )
像牛郎与织女
永远被天河所阻隔
即使是七月七日
也无法相依在一起8
在数学王国里,
你是天之骄子。
在人们的心目中,
你是幸运的宠儿。
你虽然拥有财富,
却用“零”来构筑你的清贫。
即使乾坤颠倒,
不变的依然是你的心。
赞 省略号 ……
你有时是沉默,
有时是欲言又止,
你没有一张嘴巴,
却包含着千言万语.A像一座雄伟的金字塔,
更像一座巍峨的山峰。
可是,
如果仅仅在山腰徘徊,
又怎能饱览山顶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