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4课《从军行——边塞诗之思想情感》优质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4课《从军行——边塞诗之思想情感》优质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21 21:1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边塞诗之思想情感 知识回顾:
古代诗歌按内容分类,可以分为哪几大类?山水田园诗、赠友送别诗、
思乡怀远诗、即景抒情诗
咏史怀古诗、边塞诗、
咏物诗、闺怨诗等。 下面两首诗同属于哪类?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说一说: 你还学过哪些边塞诗?说出题目或名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唐)杨炯《从军行》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出塞》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唐)高适《燕歌行》 边塞诗是指以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军民生活为题材的诗歌。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边塞诗派”。 他们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风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体味边塞诗的整体风格,领会作者熔铸其中的感情,了解其所反映的时代风貌、饱览灿烂深厚的中华文化、传承受忧患锻冶而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关于边塞诗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
学习边塞诗,了解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2、过程与方法:
体会诗人的情感,归纳边塞诗常见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诗人广阔的胸襟和建功立业 的情怀,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说一说:2、边塞诗常见意象有哪些?1、大家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刚才那两首诗是边塞诗的?一、边塞诗的意象边塞诗常见意象: 自然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 长云、雨雪、风沙;
器物: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
地名人名:(胡 羌 羯 夷指少数民族) 碛西 轮台 龟兹 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乐曲: 《关山月》《梅花落》《折杨柳》等。
边塞诗意象总体特点: 鲜明的边地风貌,
壮阔雄奇的的自然风光,
荒凉、单调、旷远、壮阔,
不同于中土的风土人情……
中华文化博大深厚的内涵……二、边塞诗思想情感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第一句诗写了哪种景物?
明月、边关
2、你还知道哪些写明月的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边塞诗思想情感3、这一轮美好的“月”常常被诗人用来寄托情感,那《出塞》中的月寄托了诗人什么情感?
长期征战,思乡思亲,渴望团聚
4、明月寄托了战士们多少思乡思亲之情,但又有多少战士能回家团聚呢?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可怜永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边塞诗思想情感 5、透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战争的惨烈与无奈,但战士们为什么依然坚守边塞呢?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为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体现一种积极昂扬的爱国之情和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边塞诗思想情感6、何以“破楼兰”?最重要的一点是“有才能的将领”,所以希望朝廷重用贤将、早日结束战争、早日回家团聚是大家的共同心愿。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对“飞将军”李广的英雄形象的赞美以及对英雄的企盼——“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边塞诗思想情感 归纳:
1、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2、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3、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5、厌恶连年战事,对良将的赞美与渴求,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但这类诗一般都回旋着爱国主义的主旋律,体现积极昂扬豪迈勇敢的民族心态。
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别董大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三、边塞诗的艺术风格有的豪放旷达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 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准确领会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的艺术风格。边塞诗的艺术风格 赏析边塞诗的一般方法1.关注诗歌的作者,了解诗歌时代背景。
2.关注诗歌的意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
3.结合边塞诗常见思想情感
4.抓住抒情议论的句子。
?课堂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塞下曲?其 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两首诗选择了_________________等相同的意象,描写了 __ 的自然景象.
(2)两首诗都是边塞战争题材的诗歌,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不同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夜游宫·记梦 寄师伯浑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1.对这首词分析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词以梦境写心境,上片写梦中见到的战争情景,下片写梦醒后心情的悲愤。
B.词中回忆发生在雁门西、青海际的一场战斗,描写出当时整肃的军容和浩荡的军威。
C.“睡觉寒灯里”是说词人从梦中回到了现实,见到的是凄凉寂寞的情景。
D.“鬓虽残,心未灭”对比强烈,深刻地反映了现实与理想的深刻矛盾,流露了激愤心情。 B (词中所写是梦境,不是具体地回忆。“雁门西”、“青海际”是泛指,并非具体地点。) 夜游宫·记梦 寄师伯浑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2、“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几句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试作分析。
2.“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几句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试作分析。 最后三句内涵十分丰厚。一层意思是说自幼立志而孜孜以求;一层意思是说年纪老大而尚未如愿;再一层意思是说壮志未酬而雄心不死;更一层是说现实无望而寄于梦境,而这种种心情都在“有谁知”一语中流露出痛苦的无奈和深沉的激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