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第三 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建立和巩固学习目标:
1.了解两汉时期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他的《史记》以及佛教和道教的发展。
2.认识两汉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学习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学习难点:佛教为什么能够在中国传播。 我国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之所以昌盛的原因是什么?国家统一经济繁荣 科学家的努力 各民族各大区联系不断加强 以上书写材料有哪些缺点?书写材料的变化西汉时期东汉时期古埃及的书写材料:纸草、泥版古代欧洲的书写材料: 羊皮纸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本的情景据说写一部《圣经》,要用300张羊皮。书写不方便、昂贵、笨重使用不方便﹑不易推广 图说历史一、造纸术的发明1、纸的发明西汉时,人们已经懂得造纸的基本方法。2、纸的改进(1)时间、人物:东汉的蔡伦(2)原料 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质量提高、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3)特点(4)意义①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②便利了典籍的流传,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甘肃天水和敦煌等地多次发现了西汉时期的麻质,有的纸上面有文字和地图,这证明西汉已生产纸。 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相关史事史料再现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蔡伦传》1、从记载中可以看出谁改进了造纸术?他造纸的主要原料是什么? 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2、这种纸有什么优点?质量提高、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切麻?洗涤?浸灰水④蒸煮⑤舂(chōng)捣⑥打浆⑦抄纸⑧
晒
纸⑨码纸造纸术的制作流程3.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①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②便利了典籍的流传,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二、医学——张仲景和华佗 张仲景 (150--219年)东汉南阳人,著名医学家。
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张宗汉曾在朝为官,于是他从小就接触了许多典籍。他从史书上看到了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后,对扁鹊产生了敬佩之情,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名医奠定了基础。汉灵帝时曾举孝廉,曾任长沙太守,坐在大堂上问诊。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店里给人看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生”,用来纪念张仲景。张仲景1、医圣——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著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著 作 历代注释、阐发此书的著作,竟达三四百种之多。对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影响很大。直至今天,日本中医界还喜欢用张仲景方。日本一些著名中药制药工厂如小太郎出品的中成药中,伤寒方一般也占60%以上。《伤寒杂病论》在日本甚至在整个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评价 华佗(145--208年)东汉末年安徽人。著名医学家。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2、外科鼻祖——华佗华佗1、发明“麻沸散” 。贡献 麻沸散传说是华佗创制的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后汉书·华佗传》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kū,剖开)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华佗所创麻沸散的处方后来失传。2、创造出“五禽戏”虎形鹿形猿形飞鸟形熊形猜一猜这些动作分别模仿什么动物?相关史事《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华佗对他的学生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他还传授弟子吴普“五禽之戏”,“年九十余,耳聪目明,牙齿完坚”。想一想
你觉得每天做广播体操对你的身体有好处吗?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步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书中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他们的功绩,也无情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司马迁在《史记》中,还为许多下层人物写了传记。三、历史巨著《史记》——司马迁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汉朝太史令司马谈之子。
少年受业——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
壮年游历——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1、人物简介《史记》书影2、贡献体裁: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内容: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史记》全书分为十二世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八书十表,共130篇。本纪:按年计述帝王之事,为全书之纲;世家:叙述秦以前各地方政权和诸侯王的历史事迹;列传:记载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隐士、说客、名医、刺客等的事迹。表:按世代或年月分别记载历史大事;书:对古代经济、天文历法、地理等进行专门记载和论述。全书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编年和纪事,体例严整,内容丰富,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评价:史学价值文学价值 《史记》被称为“实录、信史”。司马迁在《史记》中揭露夏桀、商纣、秦始皇的残暴行径;颂扬了陈胜、吴广起义的作用;还大胆抨击当代最高统治者的丑恶行为,“不虚美,不隐恶”,如揭露了汉武帝晚年搜刮人民的情况,抨击他迷信、梦想会仙人的荒唐事。《汉书》“司马迁传”评论《史记》的文笔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即秉笔直书,实事求是。 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柳宗元:朴素凝炼、简洁利落,无枝蔓之疾;浑然天成、滴水不漏,增一字不容;遣词造句,煞费苦心,减一字不能。 材料研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想一想: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含义是什么?司马迁祠墓始建于西晋永嘉四年(公元310年),距今已有近1700年。 人总会死,有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死得其所,有价值,有的人死得比羽毛还轻,无足轻重,没有意义。 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四、道教和佛教(一)、道教1、背景2、兴起时间东汉末年3、太平道和五斗米道(1)太平道创始人张角(2)五斗米道创始人张陵4、基本主张5、影响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道教圣地-青城山1、道教认为生、老、病、死虽是宇宙中不可抗拒的规律,但通过自身修炼,可以做到长生不死,得道成仙,
2、精神修炼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主张修身养性,消极避世;
3、炼制丹药是另一种重要方法,丹药分外丹和内丹,外丹用炉鼎烧炼矿石药物而成,说服之可令不老不死,内丹就是气功。4、基本主张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那么提倡和扶植道教?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统治者利用道教统治人民。 你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道教的产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吗?(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武当山齐云山龙虎山 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二)佛教(1)时间公元前6世纪(2)地区古印度(3)人物乔达摩?悉达多 又称释迦牟尼 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4)教义1、佛教的产生2、佛教的传入西汉末年 (1)时间(2)发展(3)影响 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天 竺长安河南洛阳白马寺相关史事
据史书记载,公元67年,东汉明帝夜梦金人飞入殿中,大臣解释说是西天的佛,明帝于是派人西行求佛。使者遇到两位西域僧人,求得佛经、佛像,一同回到洛阳。明帝下令修建寺庙,让僧人译经。因当时用白马驮载经书和佛像.故该寺名为白马寺。这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 想一想封建统治者(例如东汉明帝)为什么那么提倡和扶植佛教? 佛教宣扬的忍受苦难,寄希望于来世,客观上有安定社会秩序的作用,统治阶级把它作为一种“愚民”的手段来加强自己的统治。佛教传播的原因劳动人民的精神寄托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课堂小结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医学文学宗教造纸术的发明——蔡伦科技张仲景——“医圣”
著《伤寒杂病论》华佗——“麻沸散”
“五禽戏”司马迁——历史巨著《史记》道教——东汉兴起佛教——西汉传人造纸术文化课堂练习一选择题
1、司马迁秉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目的,将自己心中所有的“愤”全部倾注到《史记》的创作中去,开创了史学方法上全新的体例。他的首创精神主要体现在( )
A.首创编年体 B.首创纪传体 C.首创国别体
D.文笔优美,记述史实客观、公正
2、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与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在促进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中最先发挥作用的是( )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BA3、下列我国书写材料的演变历史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纸 ②甲骨 ③竹简 ④青铜器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②③④①4、戴佳同学在图书馆看到一本没有封面的古代史书,目录如右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本史书应是( )
A.《论语》 B.《资治通鉴》
C.《齐民要术》 D.《史记》 目录
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卷二 夏本纪第二
……
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子列传第三……
卷一百十匈奴列传第五十BD5、材料题
2014年3月30日,“2014年甲午年民祭史圣司马迁大典”在韩城市司马迁祠拉开序幕。多国学者、马迁后裔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等上万人齐居司马迁塑像前,缅怀这位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为此,陕西韩城司马迁中学七年级(2)班的历史兴趣小组也进行了一次纪念司马迁的活动,诸你一起参与吧!
【发愤著史书】图一司马迁采访史迹图二司马迁奋笔书史(1)为了编写史书,司马迁四处收集写史的材料。司马迁收集材料的途径有哪些?考察风俗、访问古迹、收集传说等【读史通古今】
(2)“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目的。其中“通古今之变”中的“古”“今”分别指何时?“成一家之言”指的是什么?“古”是指黄帝时期;“今”指汉武帝时期“成一家之言”指的是开创了纪传体这一体例【功绩耀千秋】图三图四司马迁祠(3)司马迁被后人誉为“文史祖宗”。你认为他获得 这一美誉的理由是什么?因为《史记》体例完备,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