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件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件部编版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8-21 23:4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清明上河图》
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学习目标
1.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
2.了解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的情况;
3.记住宋词元曲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
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宋元时期的大都市
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河南开封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有大小院落60余座,殿堂屋宇四五百间。该寺每月开放5次,供“万姓交易”。大门附近卖飞禽走兽,二、三门卖日用杂货,靠近佛殿的地方经营笔墨,两廊卖织绣、珠宝等,殿后交易古玩、字画和书籍。
(1)瓦子
材料:什么叫“瓦舍”呢?“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
2、文化生活
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原因: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含义:
瓦子
演出
勾栏
《清明上河图》瓦子
宋代说书、木偶戏
(2)戏剧
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
形成于宋代、元代时兴盛。
①主要形式
杂剧
②内容
包含: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
③活动场所
大城市、集市、繁华市区、勾栏瓦舍
④形成和兴盛
宋朝时称春节为:
元旦
春节
(3)节日
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宋代称春节为元旦,俗称年节、新年,最受重视。元旦前几天,人们就洒扫庭除,准备过节。除夕之夜,人们要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阖家围炉而坐,饮酒唱歌,直到天明,称为“守岁”。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大街上搭彩棚,摆满各包货扬.歌馆、舞场挤满了人,连妇女也出来游乐。
相关史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
——苏轼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
猜一猜?
中秋节
元宵节
端午节
二、宋词和元曲
《念奴娇 赤壁怀古》
1、宋词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词在唐朝已经出现,宋代得到发展,成为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苏轼
辛弃疾
李清照
2、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多才多艺,开创词的豪放风格,给词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对后世影响很大,代表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
生活于两宋之交,号易安居士。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发扬宋词的豪放风格;南宋词人。代表作有:《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等。
人物 时代 贡献 代表作
苏轼
北宋
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
《水调歌头·明
月几时有》
李清照
两宋
之交
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如梦令》
《声声慢》
辛弃疾
南宋
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
抒情、写景、叙事、议论,
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
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
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破阵子 ·为陈甫
同赋壮词以寄之》
《永遇乐 ·京口北
固亭怀古》
完成下表的填空
3、元曲
(1)组成
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四大家
(2)代表人物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等,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动脑筋
宋词和元曲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为什么宋词元曲能够辉煌?
①政治发展、
②经济繁荣、
③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
——窦娥在刑场的唱词
关汉卿生活在金未元初,他多才多艺,了解人民疾苦,熟悉民间语言,又常与艺人交往,甚至亲自登台演出。《 窦娥冤》 写了一个与婆婆相依为命的年轻女子窦娥,道受无赖陷害,反被受贿的贪官判处死刑, 窦娥无处伸冤,临死发出誓愿:要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早:她的誓愿感天动地,竟然实现。关汉卿用浪漫的艺术手法,愤怒地鞭挞了黑暗势力.
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司马光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被后人称为 “史学两司马”。
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
司马光
《资治通鉴》
著作
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资治通鉴》这一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内容
体裁
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地位
宋元时期的书法和绘画
宋元时期,盛行随意挥洒的行书。宋代著名的书法家有苏轼、黄庭经、米芾、蔡襄。他们的书法各有新意,人称 “宋四家”。元朝赵孟頫的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
宋元时期的绘画艺术,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技巧成熟,突出地体现在山水、花鸟和风俗画的创作中。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画面上的人物、街市、 村野、车船等,安排得错落有致,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之作。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赵孟频,他的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无不传神,富有情趣。当时人称赞他的画属于 “神品”。
知识拓展
课堂小结
都市生活
宋元都市和文化生活
李清照——婉约派
苏轼——北宋豪放派
宋词
瓦子勾栏
辛弃疾——南宋豪放派
元曲
关汉卿——《窦娥冤》
史学
司马光——《资治通鉴》
课堂练习
C
C
1、《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此生活景象反映的是—( )
A.北方人口南迁,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唐朝经济繁华,饮茶成风
C.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商业繁荣
D.明代社会开放,文学兴盛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的这首词表达了人们在哪一传统节日时常有的感情( )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重阳节
B
3、下列关于《资治通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
B.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
C.作者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
D.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4、宋代出现气象万千的社会风貌的根本原因是( )
A. 各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B.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C.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繁荣 D. 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D
5.连线题:把下面古代文学家和他的作品用线连起来。
关汉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资治通鉴》
辛弃疾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司马光 《窦娥冤》
李清照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如梦令》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6、材料一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 柳永《望海潮》
(1)材料一描写的是哪个城市?哪个句子最能反映该城市的“繁华”?
杭州
参差十万人家
材料二 《清明上河图》(局部)
(2)材料二所示的画作的作者是谁?图中描绘的是哪座城市的繁华景象?画中艺人卖艺和商业买卖集中的地方叫作什么?
张择端
开封
瓦子
(3)宋代城市的娱乐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这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有怎样的关系?
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使得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推动了城市娱乐文化生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