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和_________________实验。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
1、 时间、人物:1928年_____________,1944年____________
2、实验材料: S型细菌、R型细菌 。
菌落
菌体
毒性
S型细菌
R型细菌
3、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
(1)过程、结果
① ___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 __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③杀死后的____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④无毒性的____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____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2)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
(1)过程、结果
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______、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R型活细菌中培养,发现只有加入_________,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
(2)结论:转化因子是_________。
结论: DNA 是遗传物质。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时间、人物: ______年_______________。
2、实验材料: T2噬菌体 。(是一种专门_______在大肠杆菌体内的________)
3、过程:① T2噬菌体的________被35S标记,侵染细菌。
② T2噬菌体内部的 _____ 被32P标记,侵染细菌。
4、实验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 ______进入细菌细胞中,而________留在外面。说明只有亲代噬菌体的 进入细胞。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 遗传的。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二、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
1、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 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2)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 _____ 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2、结论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极少数的病毒的遗传物质不是 ,而是 。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1、DNA是一种 高分子 化合物,基本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共4种,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个分子都是由成千上百个 __种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长链。
2、结构特点:①由______脱氧核苷酸链______平行盘旋而成的_________结构。
②外侧:由_______和_______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③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__________形成碱基对。碱基对的形式遵循___________,即A一定要和____配对(氢键有 2 个),G一定和____配对(氢键有 3 个)
3、双链DNA中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____________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____________的量。
第三节 DNA的复制
1、DNA的复制概念:是以 ___________ 为模板合成 _________ 的过程。
2、时间:DNA分子复制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 _____ 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____ ,是随着 ___________ 的复制来完成的。
3、场所: ___________ 。
4、过程:
(1)解旋:DNA首先利用线粒体提供的 ___ ,在 ______ 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 _____ ,以游离的____________为原料 ,遵循 ___________ 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3)形成子代DNA:每一条子链与其对应的 _____ 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 ___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
5、特点:
(1)DNA复制是一个 __________ 的过程。
(2)由于新合成的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DNA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叫 ____ 。
6、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准确复制的原因:
(1)DNA分子独特的 ___________ 提供精确的模板。
(2)通过 ___________ 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
8、功能:传递 遗传信息 。DNA分子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给子代,从而保证了 ____________ 的连续性。
第四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一条染色体上有 ____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_______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现________排列。每一个基因都是特定的 片段,有着特定的 遗传效应 ,这说明DNA中蕴涵了大量的 。
2、概念: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片段。
3、DNA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在________________之中,构成了DNA分子的 _______ ,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 _________ 。
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__________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1、遗传物质所必须具备的四个特点
1.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第一是指遗传物质在化学组成和结构方面是相对稳定的,不象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物质那样经常处于变化的状态;第二,DNA分子是由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碱基配对是严格的,碱基的配对方式是稳定不变的
2.能够进行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是指遗传物质可以将自身复制出一份传递给子代,使亲子代间遗传物质结构一定,保证前后代相应性状的稳定
3.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新陈代谢过程和性状,这是遗传物质特点在生物个体发育中的表现.遗传物质将遗传信息传递到子代,只有在子代个体发育中控制合成特定结构的蛋白质,才能体现与亲代一致的生物性状
4.产生可遗传的变异,是指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相应性状随之改变,变化的分子结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不断传递下去,使变异的性状在后代连续出现,即出现可遗传的变异
2、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是遗传物质。
菌落
菌体
毒性
S型细菌
表面光滑
有荚膜
有
R型细菌
表面粗糙
无荚膜
无
格里菲斯实验过程: ① R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 S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③杀死后的 S 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④无毒性的 R 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结果分析:①→④过程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
说明:S型细菌加热杀死后,蛋白质变性失活,DNA氢键破坏双链打开,但降温后变性的DNA可复性恢复正常(类似于PCR扩增中变性复性过程)
艾弗里实验过程:⑤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 DNA 、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R型活细菌中培养,发现只有加入 DNA ,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
⑤过程证明:转化因子是 DNA 。
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性遗传变化的物质。
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有毒的S菌的遗传物质指导无毒的R菌转化成S菌。且DNA纯度越高,转化越有效。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亲代噬菌体
寄主细胞
子代噬菌体
实验结论
32P标记DNA
有32P标记DNA?
DNA 有32P标记
DNA分子是遗传物质
35S标记蛋白质?
无35S标记蛋白质?
外壳蛋白无35S标记
3、噬菌体的复制式增殖
(1)模板:噬菌体DNA。
(2)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 原料:大肠杆菌提供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场所:大肠杆菌的细胞质
(3)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 原料:大肠杆菌的氨基酸?场所:大肠杆菌核糖体
4、遗传物质案例
5、RNA在病毒繁殖和遗传上的作用?
早在1957年,格勒(Girer)和施拉姆(Schramm)用石炭酸处理烟草花叶病毒,把蛋白质去掉,只留下RNA,再将RNA接种到正常烟草上,结果发生了花叶病;如果用蛋白质部分侵染正常烟草,则不发生花叶病。由此证明,RNA起着遗传物质的作用。
注:凡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遗传物质都是D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结论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或RNA 。
组成核酸的化学元素为C、H、O、N、P,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磷酸。(若五碳糖是核糖时则合成的核苷酸为核糖核苷酸,若五碳糖是脱氧核酸时,则合成的核苷酸为脱氧核糖核苷酸。)
第三节DNA的复制
1、DNA分子的复制
(一)概念: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二)发生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三).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但在拟核、线粒体、叶绿体中也进行。
(四)过程:1、解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3、形成子代DNA分子:延伸子链,母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结果,一个DNA分子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
(五)特点:1、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2、边解旋边复制,复制可以朝一个方向,也可以向两个方向进行,后者更为常见。真核生物有多个复制起始点。
(六)条件:1、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
2、原料:脱氧核苷酸。
3、能量:ATP。
4、酶:解旋酶、DNA聚合酶。
(七)准确复制的原因: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模板。2、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进行。
(八)DNA分子的复制的实质和意义:DNA分子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九)准确复制的原因:
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的模板。
2、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
2、DNA分子复制问题的有关计算
若取一个全部N原子被15N标记的DNA分子(0代),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复制)若干代,其结果分析如下表:
世
代
DNA分子的特点
DNA中脱氧核苷酸的特点
分
子
总
数
细胞中的DNA分子离
心后在管中的位置
不同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之比
链总
数
不同脱氧核苷酸链占全部链之比
只含15N
的分子
含14N、15N的杂
种分子
只含14N的
分子
含15N的
链
含14N的
链
0
1
全在下部
1
0
0
2
1
0
1
2
全在中部
0
1
0
4
1/2
1/2
2
4
1/2中部,1/2上部
0
1/2
1/2
8
1/4
3/4
3
8
1/4中部,3/4上部
0
1/4
3/4
16
1/8
7/8
n
2n
2/2n中部,1-2/2n上部
0
2/2n(或1/2n-1)
1-2/2n
2n+1
1/2n
1-1/2n
若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
DNA分子数
DNA链数
子代DNA数
2n
子代DNA链总数
2n+1
杂交DNA数
2
亲代DNA链数
2
不含亲代链DNA数
2n-2
新合成的DNA链数
2n+1-2
若一个DNA分子中有m个ad,则复制n次后共消耗ad数m(2n-1)个
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
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DNA的空间结构: 是一个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特点:(一)两条链按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二)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三)两条链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在DNA复制和转录时,碱基对中的氢键断裂。双链DNA中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 胸腺嘧啶(T) 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 胞嘧啶(C) 的量。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教师对“氢键”要进行必要的解释)连接成碱基对,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T、G—C(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可见,DNA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确定了,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也能确定。
2、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稳定性
①稳定性:DNA分子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Pi交替排列的顺序和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是稳定不变的,从而导致DAN分子的稳定性。
②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相互配对的方式虽然不变,而长链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如一个最短的DNA分子大约有4000个碱基对,这些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就有 种。实际上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数目是成千上万的,其排列种类几乎是无限的,这就构成DNA分子的多样性。
③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构成了DNA分子自身严格的特异性。
3、规律计算法
规律一:互补碱基两两相等,即A=T,C=G
规律二:两不互补的碱基之和比值相等,即(A+G)/(T+C)=(A+C)/(T+G)=1
规律三:任意两不互补的碱基之和占碱基总量的50%,即:(A+C)%=(T+G)%=50%
规律四:DNA分子的一条链上(A+ T)/(C+ G)= a,(A+ C)/(T+ G)=b,则该链的互补链上相应比例应分别为a和1/b
规律五:双链DNA中互补的碱基之和相等,即A+T(或C+G)=A+T(或 C+G)
第四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一个DNA上有许多个基因。构成基因的碱基数小于(填“大于”、“小于”“等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
(二)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三)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四)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这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2基因概念的理解:
(一)从结构上看:1、基因是DNA上一个个特定的片段,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2、基因与DNA结构一样,也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按一定顺序排列而成的,也是双螺旋结构。3、每个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数目及排序是特定的。4、基因中的碱基排列顺序(或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二)从功能上看:基因具有遗传效应,即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特定的基因决定特定的性状。
3、基因的结构( 编码区 非编码区)
4、基因与DNA分子、染色体、核苷酸、蛋白质、性状的关系
基因 :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分子中有足够多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就代表了遗传信息。组成DNA分子的碱基虽然只有4种,但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却是千变万化的,如有n个碱基对,这些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就有4n种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