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4章 电路探秘
第1节 电荷与电流
浙教版 八年级上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导入
美丽的城市夜晚,大家看到灯火通明,你知道电是从哪里来的吗?各种灯是如何发光的呢?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电学的基本知识----电荷与电流。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讲解
塑料薄膜吸附在碗上
摩擦起电
摩擦过的气球吸引水流和头发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讲解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物体叫做带电体,或带上电荷的物体。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带电体的基本性质: 能吸引轻小物体。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讲解
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
摩擦过的气球吸引水流
摩擦过的梳子吸引纸屑
科技馆中静电金属球使女孩头发竖起来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讲解
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讲解
接触起电:用带电体接触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两物体带等量的同种电荷。
感应起电:用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两物体带异种电荷。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 2、接触起电 3、感应起电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讲解
用干净的丝绸或化纤布料与玻璃棒摩擦后, 让玻璃棒靠近小纸屑,观察发生的现象。
活动1:
玻璃棒和橡胶棒都会吸引轻小的纸屑,是因为玻璃棒与丝绸、橡胶棒和毛皮摩擦后带电了。
那么,玻璃棒和橡胶棒是怎么带电的呢?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讲解
探究:摩擦起电的原因
1、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构成
2、原子由原子核(带正电)和核外电子(带负电)构成。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讲解
原子内部结构
1、原子中都有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还有不带电的中子;
2、当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数目刚好相等时,物质不带电;
3、当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数目不相等时,该物质就带上静电。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讲解
物体内有两种不同的带电粒子,一种是质子,带正电,另一种是电子,带负电。因为通常情况下带正电的质子的数量与带负电的电子的数量相等,正负电荷能相互抵消,所以整个物体没有呈现带电性。
玻璃棒在与丝绸摩擦前为什么不带电?
正电荷数=负电荷数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讲解
玻璃棒在与丝绸摩擦后,为什么能带上电荷?
摩擦会使一个物体上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的那个物体就带负电了,另一个失去电子的物体就带等量的正电。这种现象称为摩擦起电。
这种聚集于物体上的电荷叫做静电。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讲解
摩擦起电的原因
不同种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弱不同。
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
因得到电子而带等量负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转移的电荷是负电荷,而不是正电荷。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讲解
两种电荷
大量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正电荷: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讲解
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玻璃棒会带正电,丝绸带等量的负电 ;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毛皮会带正电,橡胶棒则带等量的负电。请你用电子得失的观点解释上述现象。
思考与讨论
得失电子 带电情况 得失电子 带电情况
玻璃棒 失去电子 带正电 丝绸 得到电子 带负电
橡胶棒 得到电子 带负电 毛皮 失去电子 带正电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讲解
雷电
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放电现象,雷电一般产
生于对流强烈的积雨云中。积雨云顶部一般较高,
可到达对流层的顶部,云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空气对流等原因,使云带电荷。当电荷聚集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放电,这就是我们常见的雷电现象。一个中等强度雷电的功率可达 1千万瓦,相当于一座核电站的发电能力。有时,我们脱毛衣时会产生火花与“噼啪”的声响,这是衣物之间的摩擦产生的静电放电现象,其原理与雷电是类似的。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讲解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丝绸摩擦的两玻璃棒相互排斥,摩擦后的玻璃棒与橡胶棒相互吸引。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讲解
1.用丝绸摩擦玻璃棒(使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橡胶棒(使橡胶棒带负电),再分别用带电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同时接触悬挂的 2个泡沫塑料小球后,2个小球 。
相互吸引
两球带异种电荷
两球都不带电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讲解
2.两位同学都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再同时用玻璃棒接触2个小球后,2个小球 。
3.两位同学都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再同时用橡胶棒接触2个小球后,2个小球 。
相互排斥
两球带同种电荷
相互排斥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讲解
带电体为什么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知识拓展
带电体的周围存在电场,使轻小物体在靠近它的一端出现异种电荷,在远离它的一端出现等量的同种电荷。两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是跟它们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因此,带电体对较近的异种电荷的吸引力大于对较远的同种电荷的排斥力,所以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讲解
1、油罐车后面为什么都有一条“尾巴”拖在地上?
思考与讨论
该“尾巴”是一条导电橡胶,使油罐车运行时产生的静电及时导入地面,防止运输中因静电发生爆炸。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讲解
静电的利与弊
静电的危害很多,它的第一种危害来源于带电体的相互作用。在印刷厂里,纸页之间的静电,会使纸页粘在一起,难以分开,给印刷带来麻烦;在放电视时荧光屏表面的静电容易吸附灰尘和油污,使图像的清晰程度和亮度降低。静电的第二大危害,是有可能因静电火花点燃某些易燃物体而发生爆炸。漆黑的夜晚,我们脱尼龙,毛料衣服时,会发出火花和“叭叭”的响声,对人体基本无害。但在手术台上,静电火花会引起麻醉剂的爆炸,伤害医生和病人。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讲解
静电的利与弊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课堂练习
1、(2018 山西)在空气干燥的冬天,化纤衣服表面很容易吸附灰尘。主要原因是( )
A.冬天气温低 B.冬天灰尘多
C.化纤衣服创造了电荷 D.化纤衣服摩擦带了电
D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课堂练习
2、(2018 盐城)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如果丙带正电荷,则甲( )
A.一定带正电荷 B.一定带负电荷
C.可能带负电荷 D.可能带正电荷
C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拓展提高
1、(2018 广州)如图所示金属球使小芳带电,则小芳( )
A.得到电子
B.失去电子
C.得到原子核
D.相互排斥的头发带上同种电荷
D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拓展提高
2、(2017 株洲)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是由于( )
A.电子从毛皮转移到了橡胶棒
B.电子从橡胶棒转移到了毛皮
C.质子从毛皮转移到了橡胶棒
D.质子从橡胶棒转移到了毛皮
A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课堂总结
1、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吸引轻小物体;
2、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束缚电子本领不同;
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的转移;
3、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4、电荷之间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板书设计
电荷与电流
1、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吸引轻小物体;
2、摩擦起电
原因:不同物质束缚电子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的转移;
3、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4、电荷之间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作业布置
完成本节对应练习题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科学浙教版八年级物理电荷与电流教学设计
课题 电荷与电流(1) 单元 第4章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了解生产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电荷间的排斥与吸引作用;经历实验探究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重点 摩擦起电现象及原因;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难点 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多媒体图片,提出:电是从哪里来的?各种灯是如何发光的?激发学生学习电学知识的兴趣,引入新课。 学生观看、思考、讨论、猜想。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摩擦起电通过教材图片展示摩擦起电现象:塑料薄膜吸附在碗上,摩擦过的气球吸引头发等,提出带电体的性质,让学生总结。带电体的基本性质: 能吸引轻小物体。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多媒体视频展示生活中摩擦起电现象:摩擦过的气球吸引水流;摩擦过的梳子吸引纸屑;静电金属球实验,通过这些事例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教师讲解使物体带电的其他方法,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 2、接触起电 3、感应起电讲解接触带电和感应起电的现象。教师展示教材图片,要求学生仿照教材完成摩擦起电小实验,自己亲身体会摩擦起电现象,思考:摩擦为什么会使物体带电呢?引出摩擦起电的原因。探究:摩擦起电的原因。教师讲解物质的组成,原子的结构,结合图片讲解物体带电和不带电原因。进一步讲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从而讲解物体不带电的原因及摩擦后带电的原因。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结合多媒体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种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弱不同。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转移的电荷是负电荷,而不是正电荷。二、两种电荷的电荷。会用电子得失的观点解释摩擦起电现象。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雷电现象。多媒体视频展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学生分组实验:1.用丝绸摩擦玻璃棒(使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橡胶棒(使橡胶棒带负电),再分别用带电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同时接触悬挂的 2个泡沫塑料小球后,2个小球 相互吸引 。2.两位同学都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再同时用玻璃棒接触2个小球后,2个小球 相互排斥 。3.两位同学都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再同时用橡胶棒接触2个小球后,2个小球 相互排斥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知识拓展:带电体为什么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思考与讨论:1、油罐车后面为什么都有一条“尾巴”拖在地上?原来:该“尾巴”是一条导电橡胶,使油罐车运行时产生的静电及时导入地面,防止运输中因静电发生爆炸。设计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巩固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多媒体展示巩固提升练习题,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学生动手操作,摩擦起电的小实验,思考讨论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学生观察摩擦起电在生活中的现象。学生认真听教师分析感应起电和接触带电的知识。学生动手完成实验。学生听教师讲解原子结构,然后阅读教材。小组之间合作讨论,并加以总结。学生多次实验,归纳得出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结论。学生阅读教材,学生思考、回答雷电产生原因。学生仔细观看学生观察、思考、并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学生观察实验,并分析原因。小组之间讨论回答上述问题小组讨论、思考完成问题。完成教师设计的课堂练习。学生讨论完成。 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拓展学生知识面,对带电方式全面了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及从中提取有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语言交流的能力和知识总结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根据现象总结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原因。了解科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本节小结。 小组讨论、总结。
板书 1、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吸引轻小物体;2、摩擦起电 原因:不同物质束缚电子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的转移;3、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4、电荷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电荷与电流》(1)
1. 电扇使用一段时间后,扇叶很容易粘上灰尘,这是因为扇叶转动过程中带上了 ,具有 的性质,所以灰尘被吸在扇叶上。
2.(2018 张家界)秋天,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会吸起碎纸片,这是 现象;当梳子靠近带负电的小球,小球被排斥,说明梳子带 电。
3. 科技馆内有一个“静电球”,当人触摸“静电球”时,头发丝便会一根根地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景象,如图所示。这是由于头发丝带有_______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而相互_______(选填“吸引”或“排斥”)的结果。
4. (2016河南)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由于失去电子而带 电。如图所示,用这个玻璃棒靠近悬挂的气球,气球被推开,则气球带 电。
5. 甲、乙、丙三个通草球静止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已知甲球带正电,则乙球带 电,丙球带负电或 。
(2018 乌鲁木齐)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说明摩擦过程中橡胶棒( )
A.得到电子 B.失去电子 C.得到正电荷 D.失去正电荷
7.一个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因带电而张开,则这两个金属箔片一定 (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带同种电荷 D.带异种电荷
8. (2018 辽阳)小明将毛皮与橡胶棒摩擦这一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毛皮与橡胶棒摩擦起电是创造了电荷
B.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C.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带负电的物体会互相吸引
D.橡胶棒能带上电荷,说明橡胶棒是导体
9. 将塑料签字笔的笔尾在头发上摩擦几下后用细线挂起来,静止后,把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笔尾,观察到笔尾远离橡胶棒,则签字笔 (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摩擦时失去电子
10.(2018 绵阳)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已知甲带正电,甲与乙相互排斥,甲与丙相互吸引,则( )
A.乙带正电,丙一定带正电 B.乙带正电,丙可能不带电
C.乙带负电,丙一定带负电 D.乙带负电,丙可能带负电
11. A、B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C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A、B、C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由此判断 ( )
A.小球A带正电 B.小球B带正电
C.小球B可能不带电 D.小球A可能不带电
12.小红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标语:“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请说出这一规定的道理。
13.有一天,小芳的弟弟问她,他穿在身上的化纤材料的衣服经常会吸附在身体上是什么原因。小芳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向弟弟解释了这一现象,弟弟很高兴。请你说出小芳是怎样向弟弟解释这一现象的。
答案与解析
1.电荷;吸引轻小物体
【解析】扇叶和空气摩擦,扇叶和空气带有异种电荷,扇叶带电后吸引轻小的灰尘,所以灰尘被吸在扇叶上。
摩擦起电;负
【解析】在头发上摩擦过的塑料梳子可以吸起碎纸片,是因为梳子摩擦起电而造成的; 当梳子靠近带负电的小球,小球被排斥,由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梳子带负电。
同种;排斥
【解析】静电球是带电的,人体是导体,当人触摸静电球时,人体也带了和静电球同种电荷的电,故人的头发上也会带上与静电球同种电荷的电,头发之间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头发越梳越蓬松。
正;正
【解析】用丝稠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由于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玻璃棒靠近悬挂的气球,气球被排斥,则气球与玻璃棒带同种电荷,都带正电。
正;不带电
【解析】甲、乙相互排斥,说明甲、乙一定带同种电荷,甲带正电,则乙一定也带正电;丙、乙相互吸引,说明丙带负电或乙不带电。
A
C
【解析】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两片金属箔上都带上和带电体相同的电荷,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B
【解析】毛皮与橡胶棒摩擦起电是电荷在毛皮与橡胶棒间的转移,并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所以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故B正确;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靠近带负电的物体会互相排斥,故C错误;橡胶棒虽然能带上电荷,但橡胶棒是绝缘体,故D错误。
B
【解析】把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塑料签字笔时,笔尾远离橡胶棒被排斥,说明塑料签字笔与橡胶棒带的是同种电荷,橡胶棒带负电,塑料签字笔也带负电,故B正确。
B
【解析】由于甲带正电,甲与乙相互排斥,说明甲乙都带正电;甲与丙相互吸引,因为吸引的情况有两种可能,即两球可能都带电且是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故丙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综上所述,只有B说法正确。
D
【解析】C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故C带负电,当靠近A小球是,相互吸引,即说明A可能带正电,可能不带电;C靠近B时,发现排斥,即说明B 一定带负电,故将AB靠近时,AB吸引,B一定是带电的,故A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故选D。
【解析】装汽油的油桶在运输时,油与桶壁摩擦,使桶带有电荷,当电荷聚集到一定程度,就能产生放电现象而引燃汽油,故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
【解析】人体与化纤衣服相互摩擦,摩擦起电后,人体与衣服带有异种电荷,根据电荷间作用规律可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人体和衣服会吸附在一起。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