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变与弹力》说课

文档属性

名称 《形变与弹力》说课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0-04-26 17:0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形变与弹力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盛云生 本节内容分成三个部分,从生活中常见的形变现象入手,认识形变以及形变的种类;通过实验探究力与形变的关系,总结规律;最后回到生活中让学生了解弹力的应用,这样的设计与处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并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推理能力。一、教材分析 学生对形变已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不深入;学生也知道支持力、压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但不能够概括并准确表述其产生的原因,更不能准确表述它们的方向。二、学情分析知识与技能:
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
过程与方法:
从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形变现象出发,在探究形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形变与弹力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了解探究弹力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观察和了解形变的有趣现象,感受自然界的奥秘,体验弹力的探究过程,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参与观察和实验,认真讨论,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通过质疑、讨论交流,逐步养成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分享的团队精神。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⑴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其方向的判断
⑵探究弹簧弹力的规律
教学难点:
探究微小形变的方法四、教学重点与难点多媒体辅助教学
实验观察
探究分析
讨论总结 五、教学方法(一)创设情景、认识形变
教师演示:
学生体验:
学生讨论:
演示微小形变放大实验: 六、教学过程设计(二)形成弹性形变的概念,理解弹性限度
学生演示1:
学生分析总结:
学生演示2:
学生分析总结:
教师总结: 六、教学过程设计(三)探究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方向
1、弹力产生的原因
问题的提出:
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讨论总结:
教师提出弹力的概念: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追问:接触的物体一定会产生弹力吗?假设法 2、弹力的方向判断
例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分析书与桌面之间的弹力。 例2、分析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与电线之间的弹力。学生分析总结:(四)探究弹簧弹力与其形变的关系
提出问题:
猜想:
实验探究:
学生分组实验(分析、处理数据)教师归纳总结: (五)弹力的应用
教法: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感受弹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六、教学过程设计运动玩具医疗体育弹簧在科技中的应用:
复位功能
缓冲功能
带动功能
振动发声功能 (六)开放式问题
1、从形变与弹力的知识角度去思考,撑杆跳运动员跳的这么高的主要原因?
2、跳水运动员滞空时间主要由什么决定?
课外布置:自制弹簧秤,并组织评比。六、教学过程设计撑杆跳跳水跳水的力学原理微小形变放大法
假设法
观察实验法七、科学方法教育 1、反射光点移动放大显示桌面形变
2、细管液面升降放大显示瓶体形变在本节课中涉及微小形变放大法:七、科学方法教育请各位专家指教!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