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雨的四季》教案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雨的四季》教案部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23 08:5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感受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
2.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3. 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趣,提升鉴赏品位。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文章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
难点:在朗读中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教学设想】
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画面美,教学中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共同分析文章的画面美,并领会作者抓住特征写景时用笔之细腻,同时领悟、体会作者外露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雨是大海的女儿,是天使的眼泪,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宠儿。古人有很多写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同学们,你喜欢雨吗?为什么喜欢?谁来给大家描绘一下?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著名作家刘湛秋是如何来为我们描绘雨的四季的。
二、前提测评
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学生收集的作者、作品情况。
刘湛秋,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他结集出版有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小说等三十余种,其诗集《无题抒情诗》获过中国新诗奖。
3. 检查字词和课文诵读情况。
三、初读感悟
1. 大声读课文,看作者是如何描写雨的,写了哪些内容?
2. 作者通过描写,表达了一种对雨什么样的感情?
四、细读赏析
(一)分析“春雨图”
1. 朱自清《春》中也有一幅“春雨图”,同学们还记得吗?一起背背看: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的发亮,小草儿也青的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2. 这是一幅雨中即景图,写出了春雨轻柔的特点。那么作者笔下的雨有什么特点呢?作者是否也给我们推出了一幅雨中即景图?写了哪些景?写出了春雨的什么特点?你可在文中找关键词句。
柔软 雨绵绵 娇媚 驱走冬天 改变姿容 透明
3. 教师小结:确切地说,这是一幅春雨后景观图,春雨“润物无声”“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场春雨滋润后,整个大自然都从睡眠中苏醒过来,把你的五官都调动起来,我们看到树木睁开明亮的眼睛,我们听到小草生长的沙沙声,我们嗅到空气中芳甜的气味,置身其中,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太美了!而这一切都是这一场春雨的功劳啊!在这里,作者对雨充满了喜爱之情,把春雨写得亲切可爱。这段文字我最喜欢“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你的鼻子和嘴唇。”我忍不住作个深呼吸。
(二)欣赏其余三幅图
1. 夏雨图:夏雨有什么特点?热烈、粗犷的仅仅是雨吗?
热烈:夏雨倾盆 丰满大地 展示诱惑
粗犷、奔放,整段文字充斥着火热奔放的豪情。
2. 秋雨图:在文中找出描写秋雨特点的词语。
端庄 深情 秋雨轻轻 倾诉 沉思 纯净灵魂 产生情思
教师小结:“自古逢秋悲寂寥”,在此作者一扫古人“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哀怨与凄凉,更没有林黛玉“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堪秋雨助凄凉”的伤感。
3. 冬雨图: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冬雨和南国的雪?用了什么手法?
自然 冬雨透明 降临温暖 带来蜜情 平静
教师小结:冬雨自然、平静给人带来异样的蜜情,真希望今年的雪能早点到来。
4. 总结:
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这实际上寄托了对雨的赞美与喜爱,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王维的诗被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文也可说是“文中有画”了,作者抓住四季雨的特征,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把四季雨人格化了。如果说春雨是一个娇媚的少女,那夏雨可就是一个泼辣的大嫂了;如果说秋雨是一个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那冬雨可就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了。作者在这里表现出对自然、生命的热爱。
五、研读品味
1.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作者将春雨的水珠与少女的眼泪相比,渲染出春雨的无比娇美。
2. 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要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夏天的雨的交响乐。
作者将春雨比作交响乐,而且是和“蝉鸣”、‘‘蛙鼓’’一起奏响的,突出了夏雨的热烈。
3. 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
作者将秋雨比作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刻画秋雨的沉静、稳重。
4. 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
作者将雪中的静物比作木刻画,表现了雪的自然、平静。
5. 如果把文章的题目改成“四季的雨”好不好?
后者单纯强调一个“雨”字显得呆板、生硬,而前者则充满灵动,赋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化,充满情趣和意境。 
六、体会情感
1. 雨给作者留下了如此美的形象和记忆,雨在作者笔下显得如此可爱。对四季雨景的描绘,可谓一条线索,除此之外,还能找出一条线索来吗?
喜欢(美) 爱恋(活力、滋润、流动)
用了什么抒情方式?(齐读第1、6、7段)
作者也曾说过:“我好像是属鱼的,因为只要下雨,我的身心便舒适起来,情绪进入那种静谧的活跃,灵感的泉眼似乎也滋润了。”
这与作者有着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心是分不开的。
2. 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何在?
七、延伸拓展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感受,随着生活环境、生活处境的变化而变化。雨给作者留下了美的形象和记忆,作者对雨的感受始终没有变化,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他生活在太平盛世,未能感受到时代的沧桑之变,而蒋捷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一生颠沛流离,心系朝廷,对雨的感受自然会发生变化。
虞美人 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听雨有两种境界:一是雅趣盎然的赏心乐事,雨声具有一种乐感、美感。一是悲苦、惆怅莫名,雨声淅沥,益增愁思。
八、达标检测
九、作业
仿照本文结构,运用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内容不限,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