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贺卡(二) 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贺卡(二) 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8-08-22 18:31:15

文档简介

《贺卡(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懂得贺卡是具有纪念意义的精美艺术品,并学习贺卡制作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贺卡的制作,提高学生装的设计、制作能力,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培养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的品德增进师生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平面)剪贴手法设计和制作贺卡。
  难点:1、构图设计;2、恰当选择材料。
  三、教学准备:
  教具:自制各种示范贺卡;示范制作备用的花纹图案资料;8开白纸,废旧彩图纸,浆糊、剪刀、画板、图钉等。
  学具:16开白纸对折,废旧彩图纸、浆糊,彩色笔,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色彩知识和美术字等课,今天让同学们运用这些已学过的知识,自己动手制作贺卡。 (板书课题:贺卡)
  贺卡是在重大节日、纪念日、生日互相赠送的具在纪念意义的精美艺术品,它能显示爱心,表达美好的祝愿,给我们增添欢乐,友谊和节日气氛,如果我们能够运用自己已掌握的图案基础知识,自己动手制作,那么,不但能够节约,而且会使人更感亲切,更有意义。
  (板书:爱心与祝愿)
  2、贺卡欣赏:(出示贺卡范图、边欣赏边讲解边板书)
  贺卡的内容广泛:包括贺年卡,对话圣诞卡,尊师卡、生日卡等。贺年的形式很多:单页卡折页卡;有平面的、立体有声的;横式的,竖式的;心形的、树叶形的及不规则形的。
制作贺卡的方法有:摄影的,色彩绘声绘的,镂印喷刷的以及剪贴的。剪贺卡包括利用多种材料拼贴和利用废旧彩图纸剪贴制作的等。贺卡的制作要求:构思巧妙,形式新颖,造型优美,工艺精致。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利用废旧彩图纸剪贴制作贺卡的方法。
  4、剪贴贺卡的制作步骤:(边演示制作步骤边讲解、边板书)
  (1)构思、设计
  我们要制作一张贺卡,首先应该有一个好的构思,准备制作一个内容,什么形式的贺卡,然后,可按自己的构思画出铅笔设计稿。
  在设计时我们应该考虑赠送的对象,因人而异,如老年人喜欢爱欢乐、新颖的格调;儿童则喜爱灿烂绚丽的色彩我们只有掌握了不同对象的心理和爱好来进行设计制作的贺卡就一定会受到珍视和喜爱的。
  (2)准备一张较厚的纸,按所需形状剪裁。
  (3)选材、配色:废旧的画报和图片本身就有一定的图形和色彩,我们就是要利用它选取我们所需要的部分图形。要注意色彩配置鲜艳、明快。
  (4)剪贴; 剪取合适的图形,按设计稿依层次贴到纸上合适的位置。
  (5)书写或剪贴赠言: 如:新年好、老师您好、生日快乐等祝愿的字句。
  (6)整理画面: 看看什么地方需调整,什么地方空了需添画。
  5、学生课堂作业
作业要求 :制作一张贺卡,要求构思巧妙,形式新颖,工艺精致。
  (1)请位同学到讲台前各拼贴一张贺卡。
  (2)其它同学在座位上开始设计制作剪贴形式的贺卡。
  教师巡视辅导,交待注意事项:
  构图时要注意疏密、虚实关系;配色要鲜艳、明快图案和文字要眉目清楚剪贴花纹线条要流畅不要把连接处剪断了。
  6、课堂小结
  (1)与学生一起分析、讲评作业,并对优秀作业进行表扬。
  (2)学生互相交换贺卡。
  (3)总结课堂教学情况。
课件20张PPT。贺卡(二)贺卡的内容广泛:包括贺年卡,对话圣诞卡,尊师卡、生日卡等。
贺年的形式很多:单页卡折页卡;有平面的、立体有声的;横式的,竖式的;心形的、树叶形的及不规则形的。
制作贺卡的方法有:摄影的,色彩绘声绘的,镂印喷刷的以及剪贴的。剪贺卡包括利用多种材料拼贴和利用废旧彩图纸剪贴制作的等。
贺卡的制作要求:构思巧妙,形式新颖,造型优美,工艺精致。创 意 贺 卡贺卡欣赏创意虽小 趣味多多剪贴贺卡的制作步骤:
(1)构思、设计
  我们要制作一张贺卡,首先应该有一个好的构思,准备制作一个内容,什么形式的贺卡,然后,可按自己的构思画出铅笔设计稿。
  在设计时我们应该考虑赠送的对象,因人而异,如老年人喜欢爱欢乐、新颖的格调;儿童则喜爱灿烂绚丽的色彩我们只有掌握了不同对象的心理和爱好来进行设计制作的贺卡就一定会受到珍视和喜爱的。
(2)准备一张较厚的纸,按所需形状剪裁。
  (3)选材、配色:废旧的画报和图片本身就有一定的图形和色彩,我们就是要利用它选取我们所需要的部分图形。要注意色彩配置鲜艳、明快。
(4)剪贴; 剪取合适的图形,按设计稿依层次贴到纸上合适的位置。
(5)书写或剪贴赠言: 如:新年好、老师您好、生日快乐等祝愿的字句。
(6)整理画面: 看看什么地方需调整,什么地方空了需添画。 作业要求 :制作一张贺卡,要求构思巧妙,形式新颖,工艺精致。
  (1)请位同学到讲台前各拼贴一张贺卡。
  (2)其它同学在座位上开始设计制作剪贴形式的贺卡。 贺卡分类
我国贺卡
我国贺年卡的来历,也是有渊源的。早年,官场中人或社会仕绅,在新年伊始,职位或辈份低的,会向年长或位高的登门拜年。如果主人不在,或家有贵宾不便会客,拜年的人,便留下红色名片(或印红字者),上有「登府拜年恭贺新禧」的字样,以表亲自上门拜年之意。(是否有寄送贺年卡的事,没有考据。)这是我国最早的贺卡。
情人节卡
情人节(圣瓦伦丁节)卡是历史最悠久的贺卡。早在古罗马每年2月15日牧神节这一天,姑娘们怀者羞涩和喜悦的心情把表达爱情的祝词放在一个盒子里,然后由全城的小伙子来抽签,抽到哪位姑娘的贺词,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向那位姑娘大瞻求爱。姑娘们放在盒子里的祝词可以说是最早的情人节贺卡了。
中国情人节叫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在中国,人们在七夕那天也会送相爱的人贺卡,尤其是自己亲手制作的,这样的礼物很真诚又很独特。
1840年,美国商人埃丝特·A·霍兰德开始把情人节贺卡作为商品大规模生产。第一年就赢利5000美元。可见贺卡几乎从诞生之日起便大受人们青睐。
圣诞节卡
而且前西方最流行的贺卡——圣诞卡产生得较晚。该卡第一批设计是于1843年出 自英国一位画家约翰·C·霍斯利之手 1842年的圣诞节,英国的传教士蒲力治,用一张卡片,绘了一幅耶稣诞生的图画,并且写了两句:「祝您圣诞快乐,新年平安。然后把这张卡片,寄到远在非洲传教的好友。亨利考尔爵士看到以后,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就请画家毛厄里设计制作了一张卡片,赠给一位亲近的友人。据说这张圣诞卡画的是一幅美丽的家庭圣诞欢乐图,在画的一角,还写着:「祝您有个快乐的圣诞节,和愉悦的新年。
1843年,在英国有个叫亨高尔的十多岁青年,在一家雕刻店当学徒。圣诞节时,他因为忙,没时间给家人和朋友写信道贺,便切了一些白纸片,请一位很有名的画家,画上一家人坐著欢度圣诞的情形,又在纸片中央写着祝贺词:『恭祝圣诞,并贺新年!』寄给亲友。以后他又和那位画家合作,按照原样印了一千张,除了他们自己留著用一百张之外,其余的都以一先令的价格卖出。从此以后便有了圣诞卡。
相传圣诞卡始于1844年。当时,英国维多利亚女皇和阿拔太子在伦敦的温莎堡里庆祝圣诞节,邀请王族儿童入宫参加宴会,请柬上印有祝贺的词句。欧洲人从此纷纷仿效,用这种写上祝贺词的卡片来互相祝贺圣诞和新年。1864年,英国的阿尔巴特亲王特别推广这件事,就印制了一千张圣诞图画的圣诞卡,开始发售。到一八六五年,印刷的圣诞卡,大量销售了。首先是由德国绘画彩色的石版工厂印制以后,运送到英国去,正式发售。再从英国传到世界的各地,于是寄送圣诞卡的风俗,渐渐流行起来。
1874年,美国当时大名鼎鼎的印刷权威、德国移民路易斯·波朗先生在马萨诸塞印刷圣诞卡,一张张精美别致的卡片立即吸引了人们,赢得了大众的喜欢。如今,全世界每年要消费在贺卡上千亿张,销售额已经达到了两千亿美元。贺卡的制作工艺也越来越丰富多彩,贺卡的新种类更是层出不穷。新的贺卡辅助工具也越来越多。列如:印章粉,印台,花边剪刀,热风枪等等。
贺卡的发展
贺卡初期叫“名帖”,以介绍自己为主,西汉称之“谒”,今天贵宾相见还在说“拜谒”,东汉后叫“名刺”,名刺一词日本至今仍在使用,就是我们常用的名片。
贺卡在我国的使用由来已久,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问候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这段记录源于一个有趣的故事:京城某年过年,有一个士人不想每家每户亲自去拜访,便想出一个偷懒的主意,自己先写好许多有祝福之意的卡片,再吩咐仆人每到一被访之家,便在那家门口放一张卡片,敲门后不等开门,赶快溜走,好让被访者以为他亲自来拜访过。也许这个人一再偷懒,走漏了风声,结果有一户人家一听到敲门声,立马冲了出来,把那个“可怜”的仆人逮个正着。这被看作是“作伪”的行径。但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问候,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朋友他们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两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
唐宋以后,贺卡的名称及功能有所进步,称为“门状”或“飞帖”,到了明清,又叫“红单”、“贺年帖”等等,听着名字就知功能越来越世俗化,文人之间以文雅逐渐远去。原因其实简单,古代教育不够普及,识文断字的人少,贺卡最初都是在达官贵人之间传递,起点颇高,进入商业社会,贺卡就多了一份热情,少了一份酸腐。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过年时,用赤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与大臣。由于这一形式由帝王发明,迅速在民间普及,不过民间没有皇家那么奢侈,不敢使用金箔,改用梅花笺纸,竖写,右上端为受贺者官讳,左下端为贺者姓名,传说南宋人张世南在著作中记载他家曾藏有北宋名家黄庭坚、秦观等人的贺卡,这绝对是一份精典收藏,如保留至今天也应该是价值连城的国宝了。
说来非常有意思,名帖贺卡一类原是本人亲自呈送,以示郑重。但到了宋朝,商业气息浓厚,人们也日渐繁忙,故不能亲送者,派仆人呈送,逐渐形成风俗。这样的好处是一人可以多送,如亲自前往,所送数量极为有限,朋友多的人恐有失礼;派人呈送,好处多多,省去主人之间见面的繁文缛节,效率大大提高。
明清时期,呈送贺卡名帖等更有一套礼仪,按规定仆人不能亲自用手呈送贺卡,故发明了拜匣,即拜见时仆人所持匣盒,呈长方形,大小正好容纳贺卡名帖,见主人后,仆人不能直接用手持卡或帖,必须打开拜匣,让主人取出。大户人家会制作自用拜匣,我就藏有明清紫檀黄花梨拜匣多个,其中清代红木制作的《福臻堂赵》的拜匣,制做精良,显示了赵家主人不凡的身份。
明清之时的贺帖出现了一种独立的样式。清褚人获在《坚瓠首集》卷一中有这么一个记载:“元旦拜年,明末清初用古简,有称呼。康熙中则易红单,书某人拜贺。素无往还、道路不揖者,而单亦及之。”红单就是专用于年节而用红纸制作以表示吉庆意味的贺帖,显然不能在平日中作为名纸使用。这红单可说是中国古代出现的一种真正的贺年卡了。
贺卡的商业性邮递也从宋代始。张世南的《游宦纪闻》中载,每逢冬至、元旦年节,“凡在外官,皆以状至其长吏”,这是邮政作为贺卡信使的最早记载。由于贺卡可以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往,而此种交往又往往以短句表达,比如宋代常写“敬贺正旦”,久而久之,贺语就出现了程式化,言简意赅、讲究喜庆、互送吉语,传达人们对生活的期冀与憧憬。
由于贺卡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往,而此种交往又往往以短句表达,比如宋代常写“敬贺正旦”。
观复博物馆每年都以文物作背景,注重当年生肖的文物表达。久而久之,收集一套生肖文物贺卡,也是很好的一个收藏。时逢牛年,观复博物馆携金牛贺岁,祝和全国人民新年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