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水和水的溶液 (4-7)
一、选择题
1. (2018 乐山)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蔗糖 B、牛奶 C、酒精 D、白醋
2. (2018·温州)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3. 高氯酸钾(K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如表是高氯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68 3.73 7.3 13.4
A、20℃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1.68
B、40℃时,将4g高氯酸钾溶于100g水可得到104g溶液
C、80℃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有结晶现象
D、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4. 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②中溶液是饱和溶液 B.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 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5. (2018·宁波)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
A、称量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6. 科学家用石墨烯膜制成“筛子”,可以筛掉盐类物质。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如图)。下列关于石墨烯膜“筛掉”氯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该过程可应用于海水淡化
C、“筛掉”氯化钠过程类似于过滤操作
D、筛掉氯化钠后的海水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7.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变动的一种表现
B、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分为地壳和地幔两部分
C、地震发生时应立即躲进室内避险
D、地球上的淡水能通过水循环不断得到补充,不必节约用水
8. 下图表示一杯氯化钠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的过程,丙、丁溶液中析出部分氯化钠固体。则下列选项在蒸发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
A、溶质质量 B、溶液质量 C、溶质质量分数 D、氯化钠的溶解度
9. (2018·金华)20℃时,在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g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
C、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乙
D、升高温度,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10.(2018·宁波)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NaCl,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NaCl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小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水的质量/g 50 50 50 50
所取NaCl的质量/g 15 20 25 30
剩余NaCl的质量/g 0 2 7 1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时,50g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18gNaCl
B、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
D、相同温度下,NaCl在水里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
11.(2018·嘉兴)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Ⅰ一定是降温 B、操作Ⅰ一定是加溶质
C、①与③ 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12.(2018·杭州)下列操作均在室温下进行,且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发生变化的是( )
A、将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升温10℃
B、将一定量饱和石灰水升温10℃
C、取一定量蔗糖不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
D、取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
13.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时,导致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偏大的可能原因有( )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
C.用托盘天平称取蔗糖时,将蔗糖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
D.用了含少量杂质的蔗糖配制溶液
14.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10 30 50 70 90
溶解度/g 27.7 39.3 49.0 54.1 51.1
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10℃时,27.7g硫酸镁和72.3g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7.7%的硫酸镁溶液
C.50℃时,100g的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
D.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15.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水循环环节,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分蒸发这环节的影响最大 B、南水北调通过地表径流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C、修建水库可以缓解降水季节性不均的困难 D、植树造林可以改变局部小气候
二、填空题
16.下表是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根据表格内容及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20 40 50
溶解度/g NaCl 36.0 36.6 37.0
KNO3 31.6 63.9 85.5
(1)从上表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 。
(2)20℃时,将等质量的NaCl、KNO3分别放入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如图1所示,升温到50℃时如图2所示。试判断50℃时甲烧杯中的溶液 。
A、一定是饱和溶液 B、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不能确定
17.(2018·衢州)甲烧杯中盛有30℃、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100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
(1)乙中溶液__________(填“是”、“不是”或“可能是”)饱和溶液。
(2)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8.在室温条件下,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图所示操作:
(1)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
(2)乙溶液在加50mL水的过程中,下列这些量逐渐减小的是 。
①溶解度 ②溶质质量分数 ③溶剂的质量 ④溶液的密度
19.下表是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表。
温度(℃) 0 20 40
溶解度(g/100g水) 13.3 31.6 63.9
(1)称取30gKNO3固体时,在加一定量的KNO3后,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
(2)20℃时,将30gKNO3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是否饱和?________。
(3)要使20℃的KNO3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_________的方法(写出一种即可)
20.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克/厘米3的浓硫酸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100毫升,计算时必须查阅的数据是 。配制过程除使用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
21.海水晒盐是海水在常温下蒸发得到氯化钠的过程。小柯用氯化钠溶液模拟该过程,如图:
(1)乙烧杯中的溶液__________(选填“是”、“不是”或“可能是”) 氯化钠饱和溶液。
(2)要加快氯化钠晶体析出,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22.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设计并进行了如表实验.
实验
现象 固体溶解,形成紫色溶液 固体几乎不溶解 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
(1)对比实验①、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
(2)设计实验②、③的目的是 。
23.在实验室里配制75g10%的氯化钠溶液,操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该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 g;
(2)请用图中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
(3)认真观察,改正图中的错误操作 ;若不进行改正,其它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24.为探究菖蒲(一种湿地植物)对不同种类污水的净化作用,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从4个不同的地点采集生活污水(1号)、工业污水(2号)、
混合污水(3号)、对照组(4号)。
②分别测定4种水样的BOD(即水中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
所需要的氧气量,BOD越高说明水质越差)。
③取等量的上述4种水样,分别加入到4个相同的透明玻璃
容器中,再将4份菖蒲分别放入4个容器中,在相同且适
宜的条件下水培15天,定期观察、记录,结果表明菖蒲在各种水样中生长良好。
④取经过菖蒲处理的4种水样,再次测定其BOD(单位:mg/L),数据整理后如图所示。
⑴4号对照组中应采集的水样是 ;
⑵分析BOD的变化,4种水样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是 ;
⑶从实验结果分析,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四、简答题
25. 回答下列与配制溶液有关的问题。
(1)配置50g 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需NaCl固体 g;
(2)用上述溶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配溶液中质的量分数 5%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以上两个实验中,均用到的仪器有烧杯、滴管、量筒和 。
26.己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图甲所示,一块体积为V0的木块漂浮于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假设木块和溶液体积不发生交化),木块排开排开液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1)小明认为图甲烧杯中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
(2)结合甲、乙两图分析可知,温度改变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情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木块在A、B时所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请对该结论作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
27.小科同学参加实验操作考试,考题是“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请回答:
(1)在该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以下是小科完成该实验主要操作过程的示意图。请指出他2处失分的操作_______________
(3)根据小科实验操作,列式计算小科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水的密度约为1克/厘米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水和水的溶液 (4-7)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B B D A D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A C A
二、填空题
16. (1)硝酸钾 (2)C
17.(1)不是 (2)23.8
18.(1)甲 (2)②④
19.(1)继续加KNO3固体 (2)不饱和 (3)降低温度(或蒸发水或加KNO3固体)
20.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的密度 烧杯
21.(1)可能是 (2)加快液面空气流速
三、实验探究题
22.(1)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2)探究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23.(1)7.5 (2)④②③⑤① (3)左盘放氯化钠,右盘放砝码;小于
24.(1)(未污染的)池塘水或清水
(2)1号或生活污水
(3)不同的污水中含有机物不同,菖蒲对不同污水中的有机物具有净化作用
四、简答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