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感知信息
课 题
12.3人体感知信息
教学课时
第22课时
班级
目标教学
预 设 目 标
组别、姓名
识别眼球的结构
区分近视、远视和正常眼睛的视线,并说出矫正方法
树立科学用眼的意识
第 小组
教学重点、难点
区别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教、学方法
活动学习、小组合作、课堂展示、反馈检测
导语(引课)
5min
导入: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常想,假如上帝给我三天光明,我最想看什么呢?或者我将怎样享受这份幸福呢?当我这样想的时候,也请你顺便这样想象一下,请想想这个问题,假定你也只有三天光明,那么你将怎样使用你的眼睛呢?你最想让你的目光停留在什么地方?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想让我的目光停留在:停留在祖国的大好河山,停留在爱自己的家人,停留在自己的一把破吉他……
自
学
展
示
20min
活动一:眼球的结构
要求:识别眼球的结构并回答问题
思考:
黑眼球和白眼球分别指的是眼睛的哪一部分?
黑眼球指虹膜中央的瞳孔;白眼球指巩膜;
眼睛如何适应光线强弱的变化?
当光线强度大,瞳孔睁大,进入的光线增多;当光线强度弱,瞳孔缩小,进入的管线减少,保护眼睛
试着描述下图,括号中填写位置。
探
究
展
示
15min
活动二: 眼部疾病
要求:区分正常眼睛、近视眼和远视眼的视物差别,并说明矫正措施。
总结:
我们平时应该如何保护眼睛?
1、长时间看书,要适当的远眺
2、不在光线强或弱的地方看书
3、做眼保健餐
考
题
反
馈
下图为眼球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出眼球各个部分的结构名称
(2)简要描述假性近视转变成真性近视的原因。
长时间用眼睛的习惯不好,导致眼睛由假近视变成真近视
归纳总结
教学反 思
作业布置
问题解决与导学方案p109-110小结展示,基础反思,能力测控(5不做)
人体感知信息
课 题
12.3人体感知信息
教学课时
第23课时
班级
目标教学
预 设 目 标
组别、姓名
识别并说出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说出听觉形成的过程
第 小组
教学重点、难点
听觉的形成
教、学方法
活动学习、小组合作、课堂展示、反馈检测
导语(引课)
5min
1、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中耳由鼓膜、鼓室、听小骨,内耳的耳蜗中有耳蜗,能够感受声波信息。
2、外界的声波信息有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接受振动的刺激,把振动转换为兴奋,沿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最后形成听觉。
3、人体皮肤引起的感觉主要有四种,即冷觉、热觉、触压觉和痛觉。
导入:古筝曲目欣赏《渔舟唱晚》
自
学
展
示
20min
活动一:耳的结构和功能
要求:识别耳的结构,并总结其功能
功能
外耳
耳廓
收集声波
外耳道
传送声波
中耳
鼓膜
把声波转化为振动
鼓室
内有空气
听小骨
把振动放大,并传送至内耳
咽鼓管
一端连接内耳,一端连接咽部
内耳
耳蜗
内有听觉感受器
探
究
展
示
15min
活动二: 听觉的形成
要求:写出对应的结构名称
活动三: 爱护耳朵
要求:回答问题
1、遇到巨大声响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张大嘴巴;闭上嘴巴,同时捂住耳朵;
2、耳朵内耵聍(耳垢)较多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不可以用硬耳勺或棉签掏耳朵,定期去医院清理
3、鼻咽部有炎症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及时就诊,防止导致中耳炎
考
题
反
馈
1、人在飞机起飞或者降落时咀嚼一块口香糖,主要是为了(C)
A、保证声波传至内耳 B、防止听觉感受器受损
C、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D、保证听小骨的正常振动
2、你听到铃声走进教室。这个反射活动中感受器所在的器官是(C)
A、眼 B、口 C、耳 D、脚
3、保护好眼睛和耳有利于青少年准确的获取信息。下列有关眼睛和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C)
A、近视眼可以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B、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C、人的视觉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
D、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归纳总结
教学反 思
作业布置
问题解决与导学方案p112-113,小结展示,基础反思,能力测控(5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