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阿长与《山海经》习题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9阿长与《山海经》习题部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23 08:28: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 阿长与《山海经》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
A.惊骇(hài)  孤孀(shuānɡ)  疮疤(chuānɡ)
B.掳去(lǔ) 惧惮(dàn) 憎恶(zènɡ)
C.絮说(xù) 诘问(jié) 霹雳(pī)
D.粗拙(zhuō) 菩萨(sà) 陆玑(jī)
2.根据课文选词填空。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 起来,但完全消失 ,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 ,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A.淡薄   消失   诘问
B.冷淡 消失 审问
C.淡薄 消灭 诘问
D.冷漠 消灭 审问
3.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参考答案表现了“我”接到书时的震惊和感激之情。 
4.下列引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D )
A.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
B.我犯愁了:“等我长大,去哪哒寻你呀!”
C.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D.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阅读课文选段,按要求完成第5~8题。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5.选文第二段第一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6.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从侧面衬托阿长。因为后文写道“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后来竟然买到作者渴望已久的这套书。这同叔祖和其他人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 
7.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因为她发现作者非常喜爱这套书,而作者又是她最疼爱、最关心的孩子。反映了她的善良。 
8.理解结尾句的含义。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永恒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凝聚着“我”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了“我”对善良人的衷心祝愿,抒发了对阿长的感激、敬爱。 
9.(2016·广西田林单元练)选出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A )
A.诘问  保姆  大抵  面如土色
B.福橘 烦琐 衰悼 晴天霹雳
C.渴慕 书斋 投掷 毫不想干
D.霹雳 胸脯 和蔼 深不可侧
10.(2016·湖南长沙单元练)仔细品味下面语句,说说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动作和神态描写 )
(2)“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 (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
11.(2017·河北石家庄27中月考)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D )
A.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B.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C.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D.“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其事地说。
12.导学号81034009(2016·山东高密单元检测)下列对文题理解不当的一项是(B )
A.将阿长这个不识字的劳动妇女与民间神话《山海经》联系起来,看似矛盾,实则令人好奇,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B.作者称“长妈妈”为阿长,显然是因为儿童时期讨厌她的缘故,到了中年这种情绪仍未消去。
C.用“阿长”称呼,名副其实,标示文章的一半是抑笔。
D.题目用的是作者46岁写作时的口气,用阿长称呼很合适。
(2017·云南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17题。
我的第一场戏
周星驰
①记忆中总有一些让我们心动落泪的东西,在岁月的荡涤中,它们都变成晶莹璀璨的琥珀。
②母亲与父亲离异那一年,我才7岁。我和姐姐周文姬、妹妹周星霞一同被判给了母亲凌宝儿。在1968年的香港,母亲带着我们三个孩子讨生活,其艰难可想而知。为了维持生活,母亲一人打了两份工。我们几个都特别乖巧懂事,这让母亲很宽慰。尤其是我,由于成绩十分优秀,最得母亲宠爱。
③那时我们三个孩子都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不管多么困难,每个星期,母亲都要称点肉或买尾鱼给我们加餐。每当吃这些丰盛的“大餐”,菜一上桌,我就把菜端到自己的身边,专挑好的吃。姐姐妹妹却懂事得很,从不和我争。但是我的饭量很小,吃了两块就吃不下去了。然后,我就开始胡闹,总还要拣两块,放到嘴里嚼两下,再吐到碟子里。我嚼过了的,姐姐妹妹哪还肯吃啊!这让母亲非常烦心。
④为了不浪费,母亲只好自己吃。为这事母亲没少批评我,但是一点作用都没有。好在我别的方面表现都很好,日子久了,母亲就由着我了——小孩子嘛,哪有不顽皮的呢?
⑤可是有一次,母亲真的生气了,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那一次,母亲两个月没发工资了,好不容易从娘家弄来了一点钱,买了几只鸡腿,烧得金黄喷香。菜刚上桌,我就小猴似的爬上桌,用手抓起一只鸡腿就啃,还一边冲着姐姐妹妹做鬼脸,一不小心,手一滑,鸡腿掉地上了,沾满了尘土,落在了一堆鸡屎旁边。
⑥母亲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买这几只鸡腿容易吗?再想想我平时的顽皮表现,母亲决定这次要好好教训我,她取过一根桑树条,狠狠地抽了我十几下:“让你顽皮,让你不知珍惜!”直到姐姐妹妹扑过来把我护在身体下面,母亲才放下桑树条,搂着我们三个抱头痛哭。
⑦哭了好一会儿,才开始吃饭。母亲把鸡腿捡了起来,舍不得扔,用开水冲洗一下就自己吃了,那天晚上,母亲抚着我身上的伤痕问:“还疼吗?”“不疼了。”“下次还调皮吗?”黑暗中,我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并嘻嘻地笑着:“睡吧,妈,明天我还要上课呢。”
⑧2001年,我和母亲做客凤凰卫视时,说起了这件往事。
⑨“是的,那时他可真顽皮啊!全不知道,这饭菜来得多不容易,一点也不珍惜。”母亲笑容慈祥。
⑩“不,妈妈,我懂得珍惜。”我接过话茬,声音开始哽咽,“您想想,要不是我把鸡腿弄到地上,您会舍得吃吗?那几年里,有什么好吃的,您全给了我们姐弟,您成天就吃咸菜啊!于是我们才想出这办法,我把几块肉嚼得不像样后,我们就有借口不吃了,只有这样,您才会吃啊!”
听着这话,母亲情绪变得激动起来:“其实,我早该想到,你样样乖巧懂事,怎么偏偏吃饭这么顽皮呢?”母亲哽咽着掏出手绢擦眼睛。
我挂着两行泪水,满面微笑。在亿万电视观众面前,我们母子抱在了一起。无数的观众也在这一刻,流下泪来。
虽然我演戏无数,精品众多,但是我要说,我最好的戏,是在7岁那年,演绎的是一份血浓于水、骨肉连心的挚爱亲情,唯一的观众,是我的母亲。
(选自《人民文摘》)
13.请对第①段的画线句子简要赏析。
记忆中总有一些让我们心动落泪的东西,在岁月的荡涤中,它们都变成晶莹璀璨的琥珀。
答案示例(1)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记忆中有些东西”比作“晶莹璀璨的琥珀”,突出了它的珍贵。
(2)这句话中的“涤荡”用得好,“涤荡”是“洗涤、除去”的意思,表明“我的第一场戏”是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淘洗后留下来的宝贵记忆。 
14.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不,妈妈,我懂得珍惜。”我接过话茬,声音开始哽咽。
(2)母亲哽咽着掏出手绢擦眼睛。
参考答案(1)妈妈误解了“我”的“戏”,“我”些许的委屈和对妈妈深深的感激交织,心情激动而说不出话来。
(2)自己的孩子7岁就那么懂事,妈妈却一直错怪他,知晓真相后,百感交集,说不出话来。 
15.第⑧段中“这件往事”具体指什么?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母亲从娘家弄来点钱,买了几只鸡腿,烧给我们吃,“我”却把它掉在地上。 
16.文章哪些地方用了伏笔,暗示这是一场“戏”?请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1)“我们”几个都特别乖巧懂事,这让母亲很宽慰;(2)“我”挑好的吃,但姐姐妹妹从不和“我”争;(3)正是长身体时,但“我”的饭量却很小,吃了两块就吃不下去了;(4)“我”一边抓鸡腿,一边冲姐姐妹妹做鬼脸;(5)母亲用桑树条打“我”,姐姐妹妹扑过来保护“我”;(6)母亲问“我”还调不调皮,“我”却岔话说明天还要上课。 
17.“观看”了作者演绎的第一场戏,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
答案示例(1)作者很有孝心。艰苦年代,看到母亲把好吃的全给了儿女,她自己只吃咸菜。于是作者故意把鱼、肉嚼了吐在碟子里,把鸡腿弄掉在地,就是要让母亲无奈地吃掉,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体贴。
(2)母爱是伟大的。艰苦年代,作者的母亲为了养活三个子女,宁肯自己不吃,也要把好吃的让给子女。这种爱是无私的,是高尚的,是伟大的。
(3)作者自小表现出演戏的天分,7岁的时候就和姐姐妹妹真情演绎了一场戏,演绎的是一份血浓于水的挚爱亲情。 
18.导学号81034010近年来,留守儿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学校决定组织学生开展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某小组准备设计一份关于“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问卷,在留守儿童中展开调查。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调查问题。
答案示例你通常用什么方式与爸爸妈妈联系? 
(2)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提取相关信息,用一句话概述我们如何更好地关注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
材料一 李阿姨是个热心人。每逢周末,她总会把社区的几个留守儿童邀请到家里,让他们和儿子一起写作业,看电视,包饺子。风和日丽的时候,李阿姨还带着他们一起去公园划船,去江滩放风筝。孩子们感受到李阿姨浓浓的亲情,亲切地称她为“李妈妈”。
材料二 本学期,某学校专门邀请心理咨询专家来校讲座。讲座内容涉及如何缓解考试压力,如何与人交往,留守儿童如何保持健康心态等方面。
材料三 为培养孩子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某社区新近成立了一个“留守儿童活动中心”。每天晚上7点到9点,社区20多个留守儿童在大学生志愿者张帆和刘芳的带领下,下象棋,打兵乓球,画画,跳舞……
参考答案我们可以从亲情温暖、心理健康、兴趣爱好等方面关注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 
(3)远在深圳工作的父母担心小辉的安全,要求他每天放学回家后不要外出。小辉觉得生活很单调,听说社区成立了“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很想去参加。于是,他给爸爸打电话说:“爸爸,我总呆在家里感觉有点无聊,听说我们社区成立了“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很想去参加。我一定会注意安全的,您觉得可以吗? ”?
爸爸听后欣然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