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 )
A.妥帖(tiè) 公寓(yù) 商酌(zhuó)
B.累赘(zhuì) 拖沓(tà) 颠沛(fèi)
C.修润(rùn) 丁卯(mǎo) 打拱(gǒng)
D.删去(shǎn) 譬如(pì) 朦胧(lónɡ)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 )
A.学而不厌(满足) 诲人不倦(厌烦)
B.不耻下问(耻辱) 以身作则(准则,榜样)
C.鞠躬尽瘁(劳累) 一以贯之(贯串)
D.颠沛流离(离散、流落) 南腔北调(语调)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B )
A.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使我们深受感动。
B.课堂上我们要敢于向老师提问,这种不耻下问的良好学习习惯正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
C.在抗战时期,不知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颠沛流离。
D.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艰苦奋斗,以身作则。
4.作者在本文中提到叶圣陶提倡“写话”的意思是 (A )
A.作文要用语简洁自然。
B.要按照口语原则进行写作。
C.追求白话文的通俗,反对文言文的生涩。
D.作文如同说话一样准确真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5.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所缺的句子,并说说它的意思。
参考答案意思是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让别人事事行得通。
6.理解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参考答案“及了格”指写出的文章简洁明白,平易自然,通顺恳切。
7.叶圣陶先生的写作讲究怎样的风格?
参考答案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8.(2016·广西田林单元检测)选出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A )
A.躬行 不耻下问 拖沓无理
B.旅店 南腔北调 一身作则
C.感慨 鞠躬尽粹 诲人不倦
D.恳切 颠沛流离 自做自受
9.(2017·山东淄博单元检测)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①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A ,则吾未之有得。”②一处是,“B ,何有于我哉!”③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④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只要是A ,就能B ,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1)在横线上补填语句。
A.躬行君子?
B.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①②句中都有一个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指出并修改。
参考答案把两个“一处是”后的逗号改为冒号。
(3)第④句是一个病句,请修改。
参考答案把“只要……就”改成“既……又”。
10.(2017·湖南岳阳月考)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
前不久,第十四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落下帷幕。经过初评和复评,衡水二中多名同学获得奖项,该校也获得全国团体奖和优秀组织奖。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是目前全国级别最高,最具权威性、规范性、影响力的中学生写作赛事。本次比赛中,衡水二中积极组织参赛,广大学生踊跃参加,通过初评、复评层层筛选,该校409名参赛选手脱颖而出,喜获佳绩。
答案示例衡水二中学生在“叶圣陶杯”全国新作文大赛中喜获佳绩。
导学号81034014(2017·河北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5题。
至深至纯师生情
——与周有光先生二三事
苏培成
①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时,系里曾邀请周有光先生给我们讲授文字改革课程,这样,我便有幸成了先生的学生。后来,我和先生的来往增多。
②我曾一直努力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的文集,为此也和几家出版社联系过,但都未能成功。2000年2月初,我向上海文艺出版社郝铭鉴先生提及为周先生出版文集的事,郝先生对周先生素来敬仰,很爽快地同意出版四卷本《周有光语文论集》,并由他自己担任编辑,不过要我大力协助,我把这件事报告给周先生,他也很高兴。周先生在和出版社签订合同时,特别注明主编是“苏培成”。我拿到这份合同稿把它转交给出版社时,删去了这句话,因为这些文章是周先生的著作,我很愿意做一点编辑加工,谈不到什么名利。这部论集出版时,没有具体说明由谁主编,只在“出版说明”里提到“论集的编选工作主要由北京大学苏培成同志担任”,这就足够了。
③我和周先生很快就开始了论集的编选。周先生极为认真,经过多次商讨,最后取得一致意见:前三卷收入单行本著作,第四卷收单篇论文。每一卷文稿先由我复印做编辑加工,整理好后由先生审定。周先生同意后,再寄到出版社。我、周先生和出版社三方面合作愉快,工作进展顺利。论集出版后,郝先生亲自带着样书来京,我们一齐到周先生家。周先生专注地翻看样书,表示满意。至此,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
④2007年5月,吴玉章基金委员会开展人文社会科学奖的评奖活动。我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后,按要求买了三部《周有光语文论集》,亲自送到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申请参评。事有凑巧,过了不久,我收到吴玉章基金会的聘书,聘请我为这次评奖的评委。我被分在语言学著作评选小组,组长是胡明扬先生。八月份,评选开始。我所在的小组专门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意见。座谈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郭锡良说:“我认为,在语言学类参评的图书中,只有《周有光语文论集》够得上特等奖!”他的意见得到了其他专家的响应,这部书最后被评为特等奖。
⑤在那次评选活动中,有一部参评图书是《图画文字说与人类文字的起源》,胡明扬先生要我仔细看看这部书,提出初步的意见供各位评委参考。我认真读了这部书,可是有的地方自己也拿不准,就想起了周先生,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我把书转给周先生,没几天就收到了先生写来的读后意见,指出:“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不妥。这种旧说法,不符合事实。汉字中有假借字和形声字,都表音,而且数量大。汉字是表意和表音的音意文字。”“书中胡乱混淆语言学和文字学,不妥。文字学在逻辑分类上属于语言学,但是语言学的理论不能胡乱用于文字学。”
⑥虽然这部作品最后未能获奖,但书中引用的美国学者D.S.白瑟拉托《文字以前》中的话引起了周先生的注意。周先生没有读过这本书,很想读一读。他对我说,你看看北大图书馆有没有。我到北大图书馆一查,还真有,于是借出来给周先生送去。那时周先生已经102岁了,正在生病住院,我到医院把书交给他。这是本很厚的英文书,不到半个月,周先生就把书读完了。这令我十分敬佩。
⑦今年6月,周有光先生和我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书中收入我们之间往来的信件118封。《语文书简》出版后,语文学界一位有影响的专家给我发来邮件,谈了他的读后感。他说:“昨天一口气读完了《语文书简》,才知道您和周先生之间的师生情有多深,多纯,多么珍贵。我也从中获得做人、做学问的许多教益。”我受了他的鼓励,就写了这篇文章,用以自慰。
11.选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
参考答案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与周有光先生的几件事。
12.选文第③段“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一句中的“这桩心事”具体指什么?
参考答案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文集。
13.从选文第⑥段看,周有光先生的哪些品质令人敬佩?
参考答案活到老,学到老;治学严谨;求知欲强。
14.选文第⑦段引用语言学界一位有影响的专家的话,有哪些作用?
参考答案点明中心(揭示主题);照应题目(点题)。
15.你认为选文中哪件事能够正面体现“至深至纯师生情”?
答案示例(1)主动提议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文集而不署主编之名。
(2)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以后,自己买了三本周先生文集,亲自送去参加评审,文集最终被评为特等奖。
(3)自己担任评委时,拿不准的地方请教周先生,周先生很快就回信提出自己的意见。
(4)作者与周先生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书中收入师生来往书信118封。
16.(2017·北京中考)校学生会准备举办介绍名人故居的专题展览,下面这段文字是为展览拟写的前言,从上下文看,前两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后三句中有一个句子两处表达欠妥,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①盛春时节,漫步京城,吸引你的是争艳的百花,还是静穆的名人故居。②轻嗅一阵阵袭人的花香,只会令你享受身心的愉悦,而徜徉于一座座名人故居,却会让你经受精神的洗礼。③走近为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的李大钊,我们敬佩他的革命志向;走近为民族解放而四处奔走的宋庆龄,我们赞叹她的爱国情怀;走近为唤醒民众而笔耕不辍的鲁迅,我们钦佩他的斗争精神……④这些名人故居的静穆,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平凡人生,展示着他们的崇高精神。⑤走进故居,亲近名人,去了解他们的人生,去传承他们的精神吧!
标点符号修改:①句中的“。”改为“?”。?
句子修改:④句应改为“这些静穆的名人故居,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非凡人生,展示着他们的崇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