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一棵小桃树习题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8一棵小桃树习题部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23 08:3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 一棵小桃树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D )
A.褪色(tuì)     忏悔(chàn)
矜持(jīn) 恍然(huǎng)
B.执着(zhí) 服侍(shì)
猥琐(wěi) 单薄(báo)
C.幼稚(zhì) 颤抖(chàn)
赤裸(luǒ) 孱头(càn)
D.纤细(qiān) 祸不单行(huò)
一摞(luò) 灼灼(zhuó)
2.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 )
A.早晨起来,就淅淅沥沥的,我还高兴地说:“春雨贵如油,今年来得这么早!”
B.啊,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褪尽了。
C.走出了山,来到城里,我才知道我的缈小。
D.小桃树,我怎么将你遗在这里,而身漂异乡,又漠漠忘却了呢?
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B )
A.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B.我深深闭了柴门,伫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哆嗦。
C.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地笑着。
D.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4.(2016·河北石家庄月考)根据意思填诗句。
“我曾去看过终南山下的夹竹桃花,也去领略过马嵬坡前的蜜水桃花,那花儿开得火灼灼的。”句中的“火灼灼”用来形容桃花繁盛明丽的样子。来自《诗经·桃夭》里的“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的句子。?
5.(2017·甘肃定西单元检测)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1)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2)但(它)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参考答案(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世比作大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对人世的认识还非常肤浅,表现了社会的错综复杂和自己的幼稚天真。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花苞比作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表现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给予作者希望和信念。 
导学号81034019(2017·四川南充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漓江情韵
从维熙
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等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竟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看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胧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体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6.文章题为《漓江情韵》,文中写了哪些“情韵”?请分条概括。
参考答案①“我”对漓江美景的喜爱之情。②“我”对摇船人自强自立、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敬佩之情。③摇船人买下一条腿的鹦鹉并与之相依相伴、和谐共处的友爱之情。④摆船夫妇收养先天残疾婴儿的养育之情。⑤摇船人赡养两位老人的反哺之情。 
7.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摇船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摇船人乐观阳刚、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②设置悬念。由会背唐诗的鹦鹉引出对鹦鹉主人的好奇,由等待摇船人时的期盼到发现摇船人残疾时的失落,由摇船人的残疾引出摇船人的身世。步步设疑,吸引读者。③欲扬先抑(或铺垫),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残疾,与“我”想象的差别很大,“我”很失望;摇船人的精神品质却让“我”感动、赞美。④烘托(或对比、映衬)。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 
8.文中画线的句子说“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为什么“我”想问却张不开嘴?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①“我”同情摇船人,担心他没有多少收入,真诚地想帮助他,所以想问他。②摇船人阳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让“我”觉得在他面前谈困难和帮助都是多余的,所以张不开嘴。 
9.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①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②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③言虽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10.(2017·安徽中考)校团委组织了“戏曲电影展映”活动,并在学生中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戏曲电影展映前后“喜爱与支持率”调查情况统计图
仔细阅读上图,请用简洁的语言作答。(每空限10字以内)
(1)展映后,学生对戏曲电影的喜爱及支持率均
大幅度提升 。?
(2)四部电影中,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在展映前后
喜爱与支持率提升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