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力与运动》同步测试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力与运动》同步测试2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0-04-30 11:0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章 力与运动测评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的选择题的答案填入答题栏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火箭升空时速度增大,惯性增大
B.宇航员从地球到达太空,惯性减小
C.战斗机战斗前抛掉副油箱,惯性增大
D.给空卡车装满货物,卡车的惯性增大
2.如图所示,一个劈形物体M,各表面均光滑,放在固定的斜面上,上表面水平,在上表面放一个光滑小球m.劈形物体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
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     
B.竖直向下的直线
C.无规则曲线
D.抛物线
3.(2008广东高考理基,2)人站在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随扶梯斜向上匀速运动,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
B.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C.人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
D.人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4.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比利时选手埃勒博第一跳就轻松越过2.05 m的横杆,凭借这一成绩获得奥运会女子跳高冠军,如图所示.忽略空气阻力,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埃勒博起跳之后的上升过程处于超重状态
B.埃勒博起跳之后的下落过程处于失重状态
C.埃勒博起跳时地面对她的支持力大于她的重力
D.埃勒博起跳离开地面时的速度至少为15 m/s
5.如图,U形槽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M放于槽内静止,此时弹簧对物体的压力为3 N,物体的质量为0.5 kg,与槽底之间无摩擦.使槽与物体M一起以6 m/s2的加速度向左水平运动时
A.弹簧对物体的压力为零
B.物体对左侧槽壁的压力等于零
C.物体对左侧槽壁的压力等于3 N
D.弹簧对物体的压力等于6 N
6.一个氢气球重10 N,它所受空气浮力的大小为16 N,用一根轻绳拴住.由于水平方向风力的作用,使轻绳与地面成60°角,由此可知绳的拉力F1和气球所受水平风力F风的大小为
A.F1=4 N F风=4 N
B.F1=2 N F风=4 N
C.F1=2 N F风=2 N
D.F1=4 N F风=2 N
7.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指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滑动时留下的痕迹.刹车线的长度s既与汽车开始刹车时的速度v有关,也与汽车轮胎和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有关.如图所示为某种汽车在地面Ⅰ和地面Ⅱ上刹车时,s与v2的关系图像.若用μ1、μ2分别表示汽车轮胎与地面Ⅰ、Ⅱ间的动摩擦因数.则关于μ1和μ2的大小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μ1>μ2 B.μ1=μ2
C.μ1<μ2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8.(2008上海高考,11)某物体以3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5 s内物体的
A.路程为65 m
B.位移大小为25 m,方向向上
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 m/s
D.平均速度大小为13 m/s,方向向上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实验题:本题1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9.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加速度a与力F及物体质量M的定量关系”.其中,A为小车,B为打点计时器,C为装有砂的砂桶(总质量为m),D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实验时已经平衡了摩擦力).
(1)若保持砂和砂桶的质量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的加速度a与质量M及对应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序号
1
2
3
4
5
小车的加速度a/(m·s-2)
1.98
1.48
1.00
0.67
0.50
小车质量M/kg
0.25
0.33
0.50
0.75
1.00
质量倒数/kg-1
4.00
3.00
2.00
1.33
1.00
①根据上表数据,为了反映F不变时a与M的关系,请在下图所示的方格坐标纸中选择恰当的物理量建立坐标系,并作出图像.
②根据图线得出F不变时a与M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车质量一定,探究加速度a与F的关系时,某同学根据测量记录的数据,作出图像如图所示
①根据图像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实验中,我们认为细线的拉力F等于砂桶的重力,实际上细线的拉力F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三、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0.质量为60 kg的人站在升降机的台秤上,升降机以2 m/s的速度竖直下降.突然此人发现台秤的示数变为630 N,并持续了2 s,求升降机在这2 s内下降的高度(取g=10 m/s2).
11.如图所示,一水平传送带以2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传送带两端的距离为s=20 m,将一物体轻轻地放在传送带一端,物体由这一端运动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是11 s.则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多少?
12.(2009山东济南高一检测)如图所示,小木块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定外力F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前进了0.45 m抵达B点时,立即撤去外力.此后小木块又前进0.15 m到达C点,速度为零.已知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6,木块质量m=1 kg.求:
(1)木块向上经过B点时速度为多大?
(2)木块在AB段所受的外力F为多大?(g取10 m/s2)
答案
第5章 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测评
1.D 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质量大惯性大,A、B选项中火箭和宇航员的质量都没有变化,故惯性不变,A、B错误.战斗机在空战前抛掉副油箱,减轻自身质量,减小惯性,提高战斗的灵活性,C错误.卡车装满货物,质量变大,卡车的惯性增大,D正确.
2.B 小球在水平方向不受力,且速度为零,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小球在水平方向将保持静止(速度为零)的状态,该方向上不会发生位移,只在竖直方向向下运动,所以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竖直向下的直线,B正确.
3.A 因人随电梯做匀速运动,人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C、D错误.人受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零.假若人受摩擦力作用,摩擦力沿水平方向,则合外力就不能为零,与人所处的状态矛盾,A对B错.
4.BC 埃勒博起跳之后的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只受重力,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故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错B对.埃勒博起跳时地面对她的支持力大于她的重力,她才能获得向上的加速度和速度,C对.埃勒博起跳时做上抛运动,根据v=2gh,vt== m/s=6.4 m/s,即埃勒博起跳的速度至少为6.4 m/s.
5.B 槽与物体一起向左加速运动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ma=3 N,物体在静止时,弹簧对它的压力为3 N,刚好提供其做加速运动的合外力,故此时物体受到左侧槽壁对其的支持力应为零,则物体对左侧槽壁的作用力也为零,故选项B正确.
6.D 气球受重力G、浮力F浮、风力F风和绳子拉力F1的作用,重力G和浮力F浮在竖直方向,气球受这几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浮力和重力的合力F=F浮-G=(16-10) N= 6 N.F与风力F风的合力F′必与绳的拉力F1的方向相反.
F1=F′==4 N
F风=F cot60°=2 N.
正确选项是D.
7.C 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a==μg,根据推论公式得v2=2as=2μgs,tanθ===,图像Ⅰ的夹角大于图像Ⅱ的夹角,故μ1<μ2,C正确.
8.AB 物体以3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到最高点的时间t== s=3 s,可见上抛运动的后2 s物体处于下落阶段.物体上升到达的高度H== m=45 m,从最高点下落2 s时下降的高度h=gt=×10×22 m=20 m,物体在5 s内的路程l=H+h=65 m,在5 s内的位移s=H-h=25 m,方向向上,A、B正确.5 s末物体的速度v=gt1=20 m/s,方向向下,故5 s内速度改变量Δv=-v-v0=-(20+30) m/s=-50 m/s,方向向下.物体在5 s内的平均速度==5 m/s,方向向上.
9.答案:(1)①见解析 ②a与M成反比 (2)①质量一定时,加速度a与力F成正比 ②质量的倒数 ③小于
解析:(1)为了能够由图像简单、直观地找出F不变时,a与M的关系,坐标系的横轴应该表示质量倒数 /kg-1.根据数据描点、连线得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得出,F不变时,a与M成反比.
(2)根据图像得到的结论是:质量一定时,加速度a与力F成正比.
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是质量的倒数.以砂桶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细绳的拉力小于砂桶的重力.
10.答案:3 m
解析:升降机匀速下降时,台秤的示数等于人的重力600 N,当台秤的示数变为630 N时,人处于超重状态,台秤对人的支持力等于630 N,此时人和升降机有向上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 m/s2=0.5 m/s2.
升降机匀减速下降时,初速度v0=2 m/s,加速度a′=-0.5 m/s2,时间t=2 s
根据s=v0t+a′t2=2×2 m+×(-0.5)×22 m=3 m.
11.答案:0.1
解析:物体放到传送带上,刚开始一段时间物体相对传送带向后滑动,但相对地向前运动.
选取地面为参照物,物体在传送带的滑动摩擦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a=mgμ/m=μg
当物体的速度达到传送带的速度v0=2 m/s时,物体与传送带相对静止,物体一直以2 m/s速度匀速运动到另一端.
物体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1=v0/a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t2=t-t1
由运动学公式得:at+v0t2=s
解得μ=0.1.
12.答案:(1)1.5 m/s (2)10 N
解析:(1)撤去外力后,小木块做匀减速运动从B运动到C,
加速度大小为a=gsinθ+μgcosθ=7.5 m/s2
对这段匀减速运动有v-v=-2as1
代入数值可解得
vB== m/s=1.5 m/s.
(2)设外加恒力为F,则刚开始从A运动到B的加速度为
a1=-(gsinθ+μgcosθ)
刚开始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有v=2a1s1
代入数据可求得F=10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