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24 08:17:38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世说新语》两则七年级语文·上 新课标[人]文言知识1.易错字
谢太傅( ) 雪骤( ) 柳絮( ) 
无奕女( )  哉( )
2.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用在句尾,表示疑问)fùzhòuxùyìzāi文言知识3.古今异义
与儿女讲论文义
与儿女讲论文义
未若柳絮因风起
太丘舍去(古义:家中的子侄辈;今义:子女)(古义:诗文;今义:文章的意思)(古义:凭借;今义:因为)( 古义:离开;今义:到……去)文言知识4.文言句式
(1)省略句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寒雪日”之前省略了介词“于”)
(2)倒装句
撒盐空中差可拟(正常语序为“空中撒盐差可拟”)
(3)判断句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用“也”表判断)激趣导入谜语:
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
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地比拟雪花呢?谜底:雪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刘宋宗室,武帝刘裕之侄,袭临川王。任官各地清正有
绩,后因疾病还京师,卒年四十一。义庆为人恬淡寡欲,
爱好文史,不少文人雅士集其门下。著有《徐州先贤
传》,编有《幽明录》《宣验记》等,但皆多散佚,存
《世说新语》一书,大传于世。文题背景【创作背景】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逸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练、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文章主旨 《咏雪》一文通过寒日“咏雪”的故事,写出了
谢道韫的聪慧、机智。同时,谢道韫的对答使谢太傅
“大笑乐”,体现了当时尊重女子、以才德服人的社
会风气。营造了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陈太丘与友期》一文写“友人”不守约定、不
讲信用的故事,说明了人要守约、讲信、懂礼,才能受
到别人尊重的道理。积累词语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寒雪日内集
(2)与儿女讲论文义
(3)俄而雪骤
(4)撒盐空中差可拟
(5)未若柳絮因风起家庭聚会。 
子侄辈的人。 诗文。 
不久。 
大致,差不多。
凭借。积累词语2.独立翻译课文。标画出疑难语句。
3.组内交流、释疑。
4.疏通文意大比拼。小组间比一比,请出小组代言
人,看看哪组翻译得又准又好。
5.最后疏通、翻译课文。 理解内容1.复述故事。
 
在一个寒雪日,谢太傅和自己的子侄辈谈论
诗文。谢太傅问:“纷纷白雪像什么呢?”他哥
哥的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回答说:“不如比作像柳絮
一样乘风飞舞。”谢太傅听了大笑起来。理解内容2.当时外面天寒地冻,谢太傅和家人聚会时屋内
的气氛如何?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呢?
轻松,欢快,融洽。 从“欣然”“笑乐”可以看
出来的。
3.对于胡儿与谢道韫的回答,谢太傅是什么反应?
大笑乐。理解内容4.编著这个故事的作者觉得谁的回答好呢?从哪里可以看
出来呢?
作者认为谢道韫的回答好。文章最后点明了她的身份,这
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赞赏谢道韫的回答。
5.对于他们的回答,谢太傅是“大笑乐”了之,编者是赞赏
谢道韫的,同学们觉得哪个回答好呢?
示例一:从外形上看,雪盐颜色相近,且撒盐和雪落下来的姿
态很相似,形似才能神似。所以我觉得胡儿的回答好。
示例二:诗歌讲究的是意蕴与物象的统一。柳絮是春天才有
的,“柳絮”一词似乎在暗示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即将来临。
因此,“柳絮”有深刻的意蕴,并且把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满
天的柳絮飘飞,意境很美。所以此喻有意蕴,而比作盐则没有
这种意蕴。拓展延伸1.以前学过很多关于雪的诗句,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示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胡儿将飞雪比作撒盐,谢道韫将飞雪比作柳絮,那么
同学们觉得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呢?
例:像鹅毛、蒲公英等。布置作业1.积累、抄写有关写雪的名诗名句。
2.如果让你为这次家庭聚会中的人物颁
奖,你将为谁颁发一个什么奖,为什么?
3.背诵《咏雪》。板书设计咏雪撒盐空中差可拟—形似
未若柳絮因风起—意蕴课件13张PPT。《世说新语》两则第2课时七年级语文·上 新课标[人]学情诊断1.检查《咏雪》的背诵。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拟为柳絮随风飞舞。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读一读1.指两名同学朗读课文。
指导: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注意朗读的停顿以及语气、
语调的把握。
2.点出字音、断句。
3.自由朗读,齐读课文。译一译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      行:    ?
 (2)过中不至
 过:   ?
 (3)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乃:   ?
 (4)相委而去
 委:      去:    ?
 (5)下车引之
 引:   ?
 (6)元方入门不顾
 顾:   ?(约定时间  外出
 
超过
才 
舍弃  离开
 
拉 
回头看译一译2.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边读边翻译,读一句,翻
译一句,同时标注疑难语句。
3.在组内交流翻译中遇到的疑难语句,互相帮助解决。
4.班内展示翻译效果。
每组指派代表,可以两组进行翻译对抗:一组代表读语
句,一组代表接着翻译出意思。教师和其他学生适当
点评、纠正。
5.依据翻译情况,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品一品1.这是一篇叙事性短文,同学们应抓住记叙文的要素。
叙事短文在于表现人物,那么这篇课文是怎样表现人
物的呢?
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或神
态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品一品2.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人物的语言、动作或神情,
进行品味,分析此人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
乃至。
可以看出友人不守承诺的性格,太丘率直的性格。
(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表现元方活泼好玩的性格。
(3)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可以看出友人易怒,不深思熟虑的性格。品一品( 4)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机敏,聪明,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表现了元方倔强的性格。悟一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你是怎样评价元方和友人的做法的?如果
你是其中的一人,你会怎样做?
生1:友人失约在先,是不守信用,而且不但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如果
我是友人,我会弄清陈太丘已经离开的缘由。
生2:友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
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也是失礼的。如果我是元方,会给友人留情面,他
毕竟是父亲的朋友。
生3: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
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如果是我,我也会这样做。
生4: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
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悟一悟小结:大家说的处理方式大概可以概括为两点:
一是宽容,一是诚信。这是我们应牢记的为人
处世的方式。老师在这里也送同学们一句话:
诚信是交友之基,修身之本;望同学们能从一点
一滴的小事中培养自己的诚信观念。延一延请同学们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守信的名言。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民无信不立。   ——孔子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人背信则名不达。  ——刘向布置作业1.背诵《<世说新语>两则》。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五题。板书设计陈太丘与友期
诚信
宽容友人—未能守信、知错能改
元方—机敏善变、纯真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