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练习新版粤教沪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练习新版粤教沪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8-23 22:17: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一、响度
图2-3-1
二、音色
图2-3-2
一 响度
1.定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________叫做响度,响度又叫音量。
2.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
(1)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声源的________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也就越______。
(2)不同响度的声音的振幅可用波形来比较,如图2-3-3所示,图乙中声源的振幅________,响度________。
图2-3-3
(3)响度还跟距离声源的________有关。
二 音色
1.定义:音色是指声音的________,也叫音品。
2.影响因素:决定音色的因素有发声体的________、结构以及____________等。
[比较] 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
特征
含义
决定因素
在传播的过程中是否变化
音调
 声音的高低
声源的振动频率
不变
响度
 声音的强弱
声源的振动幅度
变化,距离声源越远,响度就越小
音色
 声音的品质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以及发声方式等
不变
类型一 响度
例1 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易混辨析]音调由声源振动频率决定,通常用“高”和“低”表示,在生活中,比较尖细、刺耳的声音音调高,响度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和离声源的远近决定,通常用“大”和“小”来表示,同时还要注意不要看到有“高”,就误认为说的是音调,如引吭高歌,指的就是大声歌唱,所以此处的高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方式有关,它的最大用处在于区分不同声音。
类型二 探究决定声音响度的因素
例2 在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庞做了以下实验,但忘了记录,请你帮他填写完整:
图2-3-4
(1)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________是不同的,说明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_有关。
(2)使音叉发出相同响度的声音时,距离不同,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说明响度还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实验点拨] (1)实验中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使音叉的振幅不同。振幅的大小通过乒乓球弹开的角度反映出来,这里利用了转换法(或放大法)。
(2)声音的响度除了与振幅有关,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类型三 用波形比较音调、响度和音色
例3 如图2-3-5所示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2-3-5
A.甲、乙、丙三者的音色不同
B.甲、乙、丙三者的响度不同
C.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
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
[方法指导]用波形比较音调、响度和音色
课堂反馈(七)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1.如图7-1所示,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的实验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会听到鼓声的________(选填“响度”或“音调”)变大,同时鼓面的振幅也会变大,从而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实验中,在鼓面上撒纸屑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图7-1
2.下列几种方法中,不能提高声音的响度的是(  )
A.增大声源振动的幅度 B.用力敲击发声体
C.离声源近些 D.提高声源振动的频率
3.上课时,老师听不清楚后排一名同学的发言,走近这名同学后就听清楚了。这主要是因为老师走近这名同学后接收到该同学声音的(  )
A.音调变高 B.音调变低 C.响度变大 D.响度变小
4.汽车经过我市某噪声检测装置时按下喇叭,该装置显示屏的显示如图7-2所示,其中82.3分贝指汽车喇叭声的(  )
图7-2
A.响度 B.音调
C.频率 D.音色
5.校园广播站正在播音,小明马上告诉大家:“这是我班的小丽同学在播音”。那么,小明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6.将某音叉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输入示波器,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波形如图7-3所示,可见波形竖直方向的最大值在减小,表示发生变化的是(  )
图7-3
A.声音的音调 B.声音的频率
C.声音的响度 D.声音的高低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响度大
B.“起音太高上不去”中的“高”指的是音调
C.“尖声细嗓”中的“尖”指的是音调
D.“窃窃私语”指的是音调
课时作业(七)
[第二章 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一、选择题
1.生活中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2.诗人王籍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我们能区分“蝉噪”和“鸟鸣”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3.如图7-K-1所示,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听音叉发声的同时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化,可探究(  )
图7-K-1
A.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C.音色与振幅的关系
D.响度与频率的关系
4.做广播体操时,操场上各年级的同学听到的声音的强弱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响度与(  )
A.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B.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C.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D.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5.在一些公共场合,为了让所有的人都能听清楚讲话人的声音,常用扩音设备,关于扩音设备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改变音调 B.改变响度
C.改变音色 D.改变频率
6.下面对老牛和蜜蜂的对话描述正确的是(  )
图7-K-2
A.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高,牛的叫声响度大
B.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低,牛的叫声响度小
C.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小,牛的叫声音调高
D.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大,牛的叫声音调低
7.有很多成语、俗语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对描述声现象的成语、俗语解释错误的是(  )
A.“脆如银铃”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悦耳动听”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色
8.音乐小组的两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7-K-3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7-K-3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二、填空题
9.如图7-K-4所示,“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________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图7-K-4
10.童话故事中狼为了吃掉小兔子,学着兔妈妈的声音说:“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小兔子却回答说:“不开,不开!”小兔子知道这不是妈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狼和兔妈妈声音的________不同。
11.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与“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唱”,这里的“低”是指__________,“高”是指__________。
12.下列有关声音的语句中,分别表示声音的哪种特性。
(1)“你的声音真好听”是指声音的________。
(2)“雷声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________。
(3)“小孩尖叫声刺耳”是指声音的________。
13.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____________越大,________越大。
14. 如图7-K-5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图7-K-5
15.课外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过程中,小丽等同学运用肥皂膜代替人耳的鼓膜进行了这样的实验,如图7-K-6所示。
图7-K-6
(1)当喇叭发声时,观察到肥皂膜随着振动,从而联想到人耳听到的声音首先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________。
(2)当人说话的声音的强弱不变时,肥皂膜与喇叭之间的距离越近,肥皂膜的振动越厉害,甚至破裂。由此联想到声音的响度跟______________有关。
16.如图7-K-7所示是两个声音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波形,从图形可知,________的响度大,________的音调高。
图7-K-7
三、实验探究题
17.如图7-K-8所示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系”的实验,请将实验补充完整。
图7-K-8
(1)实验需要用到的器材:音叉、乒乓球、细线、小锤、铁架台。
(2)设计和进行实验:
A.用小锤击打音叉发声,将乒乓球接触音叉,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
B.用更大的力击打音叉,重复上面的实验。
(3)分析和总结实验结论: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_有关。
(4)本实验中所运用的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8.如图7-K-9所示,为证明发声桌面在振动,老师在水平桌面上固定了一块平面镜,用激光笔(被固定在支架上)照射平面镜,经反射后在墙面上出现了一个小光斑,用力敲击桌面使桌子发声时,可以看到墙上的光斑在上下跳动。
图7-K-9
(1)光斑上下跳动,说明了__________;将桌面上固定一块平面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如果要让光斑跳动的幅度更大些,可行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说说你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详解详析
【新知梳理】
一、1.强弱
2.(1)振幅 大 (2)大 大 (3)远近
二、1.品质 2.材料 发声方式
【应用示例】
例1 B
例2 (1)幅度 振幅 (2)距离声源的远近
[解析] (1)通过实验现象可知,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是不同的,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2)使音叉发出相同响度的声音时,距离不同,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说明响度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例3 A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乙、丙振动的快慢相同,即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故C选项错误;甲、乙、丙振动的幅度相同,故响度相同,故B选项错误;甲、乙、丙的波形不同,故三者的音色不相同,故A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课堂反馈】
1.响度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将鼓面的振动放大,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转换法
2.D 3.C
4.A 5.C
6.C
7.D
【课时作业】
1.B 2.C 3.B
4.B 5.B
6.A 7.B
8. B [解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故A选项说法正确。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的,所以音乐小组的两名同学各自的乐器发声音色不同,故B选项说法错误。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它决定了声音的响度,观察图示可知振幅相同,所以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故C选项说法正确。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观察图示可知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故D选项说法正确。
9.振动 响度
[解析] 用钟锤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编钟振动产生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编钟,编钟振动的幅度不同,产生声音的响度不同,轻敲时响度小,重敲时响度大。
10.音色
11.音调低 响度大
12.(1)音色 (2)响度 (3)音调
13.振幅 声音的响度
14.响度 音调
15.振动 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16.甲 乙
17.(2)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3)振幅 (4)转换法
[解析] (1)根据准备的实验器材可这样操作:A.用小锤击打音叉发声,将乒乓球接触音叉,观察乒乓球弹开的幅度。B.用更大力击打音叉,重复上面的实验。(2)根据乒乓球前后被弹开幅度的不同确定结论。敲击音叉的力度越大,发出的声音响度就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就越大。所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3)该实验中,采用了转换的方法,即将音叉的振动转换成了乒乓球的振动,便于观察。
18.(1)桌面在振动 将桌面的振动放大
(2)增大敲击力度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