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课件:2、《雨巷》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课件:2、《雨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24 06:1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3.5~1950.2.28)现代诗人。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恩等。 浙江杭县( 今杭州市余杭区)人。
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 1936年10月,戴望舒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这是中国近代诗坛上最重要的文学期刊。《新诗》在1937年7月停刊,共出版10期,是新月派、现代派诗人共同交流的重要场所。
他的诗歌分为3个阶段
前两阶段多写个人的不幸、徘徊和忧郁,伤感气息较浓,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代表作《雨巷》;后期转向积极明朗,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憎恨,以及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明朗、沉挚,《我用残损的手掌》代表作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
诗歌代表作《雨巷》、《我用残损的手掌》,其中《雨巷》被叶圣陶评价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体会本文的整体情绪
低沉、 伤感 、充满着愁绪和无奈的凄美、迷蒙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
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 chì chù )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pǐ)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赏析下面诗词,说说“丁香”在这里被赋予什么含义 ?
代 赠 (唐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浣溪沙   ( 南唐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点绛唇 素香丁香(宋 王十朋)
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
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  
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  
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李商隐的《代赠》用“丁香结”也就是丁香的花蕾来象征女子的愁心,从而来写“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之愁,以春风来反衬丁香的相思之愁。
李璟把“丁香”和雨中的惆怅连接在一起,用雨中的丁香作为诗人愁心的象征,诗人用迷离的细雨来衬托丁香的愁,在结尾出创设出"为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意境
王十朋把丁香人格化,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丁香的无意争宠的淡雅,从而抒发了作者在“落木萧萧”的环境下,琼葩独吐而又遭梅蕊相妒时,彷徨无主、孤寂苦闷的复杂情绪。
写法不同,但在古典诗词中,让丁香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丁香
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源于“丁香”二字。
丁香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易凋谢。开花为白色或紫色,外形单薄细弱。
在本文中象征了孤高、美丽和忧愁。雨巷
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细雨,意境充满了朦胧美。
油纸伞
未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像空间。油纸伞本身就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接合起来了。时间是暮春,寂寥的下着小雨,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抒情主人公黯然销魂的形象跃然纸上。
篱笆墙
这个篱笆墙是颓圮的,搭配上雨巷和细雨茫茫给人营造出迷蒙、迷茫和萧条的氛围
丁香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美丽高洁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彷徨
哀怨又彷徨;丁香先生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孤独、苦闷、
迷茫、感伤、
痛苦
有美好理想
的青年思考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的意境有何特点?
全 文
主旨探讨背景链接
爱情上
在爱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恋爱在1927年,他爱恋着同学施蜇存的妹妹,后来恋爱失败了,戴望舒十分痛苦。
社会环境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 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
问题一
从以上的背景中,讨论本文的主题?作者是运用那种手法来表达这一主题的?它采用了象征手法:丁香姑娘
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理想难以实现
丁香姑娘的飘然离去——理想的幻灭
明确:
主题一,诗人在表达在那个特定的年代,感到迷茫找不到出路的一种情绪的表达
主题二,对爱情的向往,情窦初开的青年在雨巷邂逅了一位姑娘而激起的感情涟漪。
主题三,对理想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思考,文中的6个意象有何象征意义雨巷
象征诗人的追求之路,渺茫但拥有希望
丁香
象征诗人心中高洁美丽的理想,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
丁香姑娘
诗人的理想,诗人心中朦胧美的追求。

感伤、徘徊、苦闷的有志青年1.象征的定义: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相似之处),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如,玫瑰花象征爱情
2.象征手法的效果:
象征人的品德节操或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可感知的形象,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
可以使文章更含蓄蕴藉,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第2节和第3节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提示:第2节运用了排比,用排比手法把丁香一样的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充分表达出诗人想追求美好理想,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
第3节是反复手法,将诗歌内容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 ”的递进效果。本文运用象征手法抒情的好处?
作者以象征方法抒情,使诗人的感情心境表现得更加含蓄蕴藉,也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本文的音乐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
全诗七节,每节六行,每行虽然长短不一,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排成几行,但诗句的停顿却很有规律
诗中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手法
如第三节“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第四节“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等诗句。而首尾两节,除“逢着”换为“飘过”外,其他语句完全相同。
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情感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彩。
押韵
全诗每节第三、六行押韵,一韵到底,保证了音韵的和谐一致,使诗从头至尾保持了一种鲜明的音乐效果。沉淀 /积淀寂寥/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