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眼睛与光学仪器
图3-7-1
一 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1.眼睛的结构和成像原理(如图3-7-2所示)
图3-7-2
晶状体相当于________,视网膜相当于________,2倍焦距以外的物体经晶状体成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于视网膜上。
2.近视眼和远视眼
项目
近视眼
远视眼
光路图
成因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成像于视网膜______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成像于视网膜______
矫正方法
配戴对光有______作用的______透镜制成的近视眼镜来矫正
配戴对光有______作用的______透镜制成的远视眼镜来矫正
二 影像的保存——照相机
照相机的结构和成像原理: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_____,胶片相当于________,它是利用“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能成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的原理制成的。其结构和成像原理如图3-7-3所示。
图3-7-3
[比较] 眼睛和照相机
项目
照相机
眼睛
光学元件
镜头
角膜、晶状体
焦距特点
焦距不变化
焦距可变化
成像原理
u>2f,成缩小、倒立的实像,f成像位置
胶片上
视网膜上
物距改变
后成清晰
像的方法
镜头前后伸缩,改变像距,焦距不变
改变晶状体的凸度,即改变焦距,像距保持不变
三 投影仪
如图3-7-4所示,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镜,____________
相当于物体;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图3-7-4
使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投影仪工作时,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为________,在屏幕上得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四 眼睛的好帮手——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显微镜主要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和目镜都是________镜),载物片上装载的被观察的物体通过物镜成一个______________的实像,该实像刚好处于目镜的焦点以内,通过目镜成一个______________的虚像。其结构与成像原理如图3-7-5所示。
图3-7-5
2.望远镜:望远镜主要由物镜和目镜组成,如图3-7-6所示的望远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把实像进行放大。
图3-7-6
类型一 眼睛及矫正
例1 如图3-7-7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图3-7-7
A.图甲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丁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B.图乙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丁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C.图甲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丙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图乙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丁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方法指导]眼睛及矫正方法
(1)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系统,从而能看清远处和近处的物体。(2)近视眼及矫正方法:近视看近不看远,晶厚聚光视网前。凹透镜对光能发散,用来矫正近视眼。(3)远视眼及矫正方法:远视看远不看近,晶薄聚光视网后。凸透镜对光能会聚,用来矫正远视眼。
类型二 影像的保存
例2 如图3-7-8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3-7-8
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D.景物在2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
[方法指导]照相机的调节
我们可以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越大”进行分析,景物离照相机远时成像小,像距小,影像传感器离镜头近。
类型三 显微镜和望远镜
例3 用显微镜和普通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光学知识判断,关于像的正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易错警示]显微镜与望远镜的比较
1.相同点:主要结构都由物镜和目镜组成。
2.不同点:成像原理有区别,显微镜是通过两次放大作用,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的作用。望远镜是由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再由目镜把这个像放大
课堂反馈(十五)
[眼睛与光学仪器]
1.如图15-1所示,人的眼睛就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图15-1
2.近视眼将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选填“前”“后”或“上”),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选填“前”“后”或“上”),因此,应配戴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___镜矫正。
3.远视眼将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选填“前”“后”或“上”),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选填“前”“后”或“上”),因此,应配戴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___镜矫正。
4.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________透镜,成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5.幻灯机或投影仪的镜头是一个________透镜,成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6.显微镜是由________镜和________镜组成的。在显微镜的镜筒中靠近物体一端的凸透镜叫做________镜,微小物体通过它成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在显微镜的镜筒中靠近眼睛一端的凸透镜叫做________镜,它将________镜生成的像进行再次放大生成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7.天文爱好者可以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物体成一个________的________像,这个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物体通过目镜成一个________的________像,观察者就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这就是望远镜的原理。
课时作业(十五)
[第三章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
一、选择题
1.在眼球中,起成像作用和感受光线刺激的感受器分别位于( )
A.晶状体、视网膜 B.晶状体、脉络膜
C.晶状体、角膜 D.玻璃体、视网膜
2.人眼能看到远处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了( )
A.实物的等大、倒立的实像
B.实物的放大、正立的实像
C.实物的缩小、倒立的实像
D.实物的放大、正立的虚像
3.正常的人眼,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这是由于( )
A.不断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B.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C.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4.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15-K-1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5-K-1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正常,不需要配戴眼镜
5.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如图15-K-2所示是一位视力缺陷人员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及矫正视力需要配戴的透镜种类是( )
图15-K-2
A.远视眼,凹透镜
B.远视眼,凸透镜
C.近视眼,凹透镜
D.近视眼,凸透镜
6.报纸上放有小明的近视眼镜、爸爸的老花眼镜、奶奶度数更深的老花眼镜及妈妈的平光眼镜如图15-K-3所示,则奶奶的眼镜是图中的( )
图15-K-3
7.小丽用照相机对某同学进行拍照,拍出的底片如图15-K-4甲所示,若相机的焦距不变,要使底片的像如图乙所示,则( )
图15-K-4
A.照相机与被拍同学的距离近些,同时增大像距
B.照相机与被拍同学的距离远些,同时减小像距
C.照相机与被拍同学的距离近些,同时减小像距
D.照相机与被拍同学的距离远些,同时增大像距
8.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经目镜成放大的实像
B.物体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C.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D.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投影仪
9.如图15-K-5所示,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它相当于一架( )
图15-K-5
A.幻灯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照相机
二、填空题
10.人眼是世界上最精密的__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晶状体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视网膜相当于________,来自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像。小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她向黑板靠近几步就看清了,说明她是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如果小莉仍坐在原位,为了使物体的像刚好落在小莉的视网膜上,她应该配戴适当度数的________透镜制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
11.如图15-K-6所示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通过镜头所成的是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摄像时人或景物应在________焦距以外。
图15-K-6
12.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15-K-7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________物距,________人像的大小,从而________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图15-K-7
13.如图15-K-8所示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________(选填“等大”“缩小”或“放大”)、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如果图中h=40 cm,则凸透镜的焦距一定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0 cm
图15-K-8
14.用显微镜观察物体,被观察的物体经过显微镜的物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经过目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被观察的物体经过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经过目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三、实验探究题
15.在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课外实验中:
图15-K-9
(1)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收水量来调节)、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15-K-9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__的________像。
(2)向水凸透镜内________(选填“注入”或“吸取”)适量的水来模拟近视眼,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说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与____________有关。
①若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选填“前”或“后”)。
②若光屏不移动,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透镜。
16.自制水滴显微镜的过程通常分为两个步骤:
步骤一:首先通过水滴(相当于凸透镜)观察下方的黑色箭头,直到可以看到黑色箭头成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像为止。
思考:若不能看到这样的像,则可以调节________(选填“黑色箭头”或“人眼”)与水滴间的距离,或调节________,直到观察到这种像为止。
步骤二:再用一个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作为目镜,缓慢调节透镜与水滴间的距离,就能看到箭头更为放大的像。
详解详析
【新知梳理】
一、1.凸透镜 光屏 倒立、缩小 实
2.前 后 发散 凹 会聚 凸
二、凸透镜 光屏 倒立 缩小 实
三、凸透 投影片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f<u<2f
倒立 放大 实
四、1.凸透 倒立、放大 正立、放大
2.倒立、缩小 放大
【应用示例】
例1 D [解析] 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即折光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配戴会聚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因此图甲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丙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此图乙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丁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综上分析,只有D选项正确。
例2 D [解析]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用照相机给景物照相时,景物离镜头的距离u和镜头焦距f的关系是u>2f。在胶片上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因此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靠近景物,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远离景物,故A、B选项错误。
例3 B [解析] 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再次放大。望远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的焦点以内,这跟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所以目镜起到将物镜成的缩小的实像放大的作用,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课堂反馈】
1.凸透 倒立 缩小 实
2.上 前 凹透 3.后 上 凸透
4.凸 倒立 缩小 实像
5.凸 倒立 放大 实像
6.物 目 物 倒立 放大 实像 目 物
正立 放大 虚像
7.倒立、缩小 实 正立、放大 虚
【课时作业】
1.A 2.C
3.A [解析] 人眼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当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焦距变长,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当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焦距变短,也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故正常的人眼,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4.B 5.B
6.A [解析] 老花镜,即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D错误;又因为奶奶的老花镜度数更深,则看到的像应该更大,故A正确。
7.B [解析] 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它是利用凸透镜与物体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规律制成的;根据“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要使所成的像变小,则物距应变大,像距应变小。
8.C 9.D
10.照相机 凸 光屏 倒立 近视 凹
11.凸 倒立 实像 二倍
12.增大 减小 增大
13.放大 倒立 改变光路 小于
14.放大 实 放大 虚 缩小 实 放大 虚
15.(1)缩小 实 (2)注入 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的凸起程度) ①前 ②凹
[解析] (1)由图知,像距小于物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凸透镜变厚,此时凸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变强,像将成在光屏之前,即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前;说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与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的凸起程度)有关。要使像能成在原来光屏的位置,应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此时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16.倒立 黑色箭头 水滴的焦距(凸起程度) 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