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光现象(原卷)
■考点一 光的直线传播
1、所有能够发光的物体都叫____。现有如下物体太阳、发光的电灯、水母、月亮、萤火虫、钻石、点燃的蜡烛、熊熊燃烧的篝火。其中属于光源的是____、____、水母、____、________、熊熊燃烧的篝火;其中属于人造光源的是____、________、熊熊燃烧的篝火。
2、空气、水、____等透明物质都可以作为光传播的____;光在______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或解释相关现象的实例有:激光准直、____成像、排队、射击____等。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m/s,或3×105km/s,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____,空气中的速度非常接近____的速度,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
■考点二 光的反射
4、经过入射点O并知道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ON叫做____;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____;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____。
5、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_______;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_______;反射角____入射角。在反射现象中,光路____。
6、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平滑的上后,会被平行地反射,这种反射叫做____。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后,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平行的入射光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____。
■考点三 平面镜成像
7、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____,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也可以表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____。
8、平面所成的像是____,平面成像的应用。照镜子(人国古代人用的铜镜)、潜望镜、反射式太阳能发电站等。
■考点四 光的折射
9、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光发生折射时,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_______,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_______。
10、光从空气____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____方向偏折,折射有____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____。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____。
11、在折射现象中,光路____。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筷子发生“弯折”、清澈河底变“浅了”、海市蜃楼等。
■考点五 光的色散
12、____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各种____,它们按照一定的排列成可见光谱。___、___、___是光的光三原色,它们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后,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13、可见光谱的红光之外是不可见的____,_______向外辐射较强的红外线。紫光之外是不可见的____,适量的____照射有益于身体健康。
■易错提示.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跟物体的形状相似,跟小孔的形状无关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且光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4、平面镜成等的像,跟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无关。
■考点1:光的直线传播
◇典例1:由我国成功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墨子第一次用科学方法解释了光沿直线传播,启发了量子通信。如图所示各选项中光现象的原理与墨子的这一解释相符的是( )
A.日食现象 B.雨后“彩虹” C.水中“倒影” D.放大镜把字“放大”
【答案】A
【解析】A、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B、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故B错误;C、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其实质是光的反射,故C错误;D、用放大镜观看报纸是利用了凸透镜可以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的原理,属于光的折射,故D错误。故选A。
◇典例2:光在______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______中传播的速度最大,这个速度是____千米/秒.
【考查角度】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其数值是3×108米/秒,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答案】同种均匀介质;真空;3×105.
◆变式训练
1.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了红、橙、黄、绿、蓝、旋、紫几种颜色的光(如图),此实验不仅表明了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而且表明了________光通过棱镜后偏折的程度比其他颜色的光要小。据此可以推断,红光在棱镜中传播速度最________。
1.2.在田径运动会的百米赛跑项目中,小明和小江分别根据发令枪冒烟和听到枪声开始记时,同一运动员的跑步成绩( )
A. 小明比小江多了0.294秒
B. 小江比小明多了0.294秒
C. 小明和小江的记录结果一样
D. 小江记录的结果更准确
1.3 下列现象中的“影”,仅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 )
A.形影不离 B.水中倒影 C.投影仪 D.皮影戏
■考点2:光的反射
◇典例1:图 1 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A.平静水面上塔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为答案。
B.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即影子,故B不符合题意。
◇典例2: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15°,反射角为
A. 15° B. 20° C. 30° D. 60°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在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当入射角是15°时,反射角也是15°。且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来
科◇典例3:画出如图中人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OB;
【来源】重庆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A卷
【答案】见解析所示
◇典例4:如图是光在不同表面发生反射的光路图,其中属于漫反射的是( )
A.
B.
C.
D.
【解析】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是根据反射面的光滑程度来定义的.光线在光滑表面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在粗糙表面发生的是漫反射.由图可知,C是粗糙的表面,所以发生的是漫反射,而ABD是光滑的,所以发生的是镜面反射.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变式训练
2.1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A B. B C. C D. D
2.2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手在屏幕上形成的手影
B. 鸟巢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C. 人透过水球成的像
D. 勺柄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2.3如图所示,画出小丑帽子顶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小丑眼睛的光路图(画出进入一只眼睛的光线即可,保留作图痕迹)。
■考点3:平面镜成像
◇典例1:1.如图所示,小华靠近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将(??? )?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小华在平面镜中像与小华大小相等;当她向平面镜靠近时,虽然人和像距镜子的距离变小,但像的大小不变。故答案为:B。【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典例2: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着平面镜和直立的铅笔,平面镜中呈现铅笔的虚像.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8 cm时,像的高度为h1 ,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1;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4 cm时,像的高度为h2 ,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2 . 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s1=s2???????????????????????B.?s1<s2????????????????????????????????C.?h1>h2????????????????????????????????D.?h1=h2
【答案】D
【解析】 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8 cm时,像的高度为h1 ,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1;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4 cm时,像的高度为h2 ,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2 ,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的距离相等可知,s1 cm, s2 4cm,即s1 s2 , h1 h2 , 故答案为:D
◇典例3.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选择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进行实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3)实验中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是12cm,则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是________cm.
【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大小(3)2
【解析】 (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3)根据平面镜的呈现规律可知,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同,故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同12cm。【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a.平面镜成的是虚像;b.像与物体大小相等;c.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d.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应用了等效替代法(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在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为了确认物像的位置及大小.
◆变式训练
3.1 .小明同学身高165 cm,站在竖置放置的平面镜前,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由此可知,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为________cm,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________。
3.2涪江水面平静,两岸河堤高出水面1m,河堤上一棵树高4m,这棵树在涪江水中的像高________m;小明同学站在树的对岸河堤上,他的眼睛与树尖的距离为d树 , 与树尖在涪江水中像的距离为d像 , 则d树________d像(选填“>”“<”或“=”)。
3.3.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实验时,点燃蜡烛A , 另外拿一支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此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__(选填“A”或“B”)所在的这一侧观察。直到看上去B跟A的像完全重合,这一实验步骤可以观察比较蜡烛和它成的像的________,同时还可以确定________。
(2)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4)在记录数据表中某同学发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几组不相等,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一个比较亮,一个比较暗,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3.4如图所示的两条反射光线是同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形成的,请你画出发光点S的位置.
■考点4:光的折射
典例1: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树木在水中倒影,是因为来自岸上树木的光线斜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眼睛,所以才能观察到对岸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故B正确,ACD、图中光线来自水中,且光是直线传播或发生光的折射,故ACD错误。故选B。
典例2: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
【答案】
【解析】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光斑右移,故A错误;BBC、向水槽内注水,水位升高;光的折射的光路图分别如B、A图所示:
典例3:能正确反映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的光路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1)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是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时,而BD图都是光从空气射向水里,故BD错误;(2)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在水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我们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看到的筷子位置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从而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看起来筷子向上弯折,而A图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C正确。故选C。
◆变式训练
4.1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
4.2关于光的折射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
B. 当光从玻璃(或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
C.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玻璃(或水)中时,传播方向改变90°
D.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在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或折射
.4.3如图是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原理图;下表中记录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对应的折射角的实验测量数据。
(1)请你结合图,以光从空气进入到玻璃中的情况为例,分析实验数据(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规律的实验数据),对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加以总结(补充完整)
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b._____。
(2)请定量比较实验数据。把你新的发现写在下面:_____。
■考点5:光的色散
◇典例1:如图,在暗室里,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
A.A处为紫光
B.这个实验说明太阳光只含有七种单色光
C.只有AB之间有光
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
【答案】D
【解析】ABC、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图中位置从A到B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因此A处为红光,AB之间为可见光,AB的外侧是不可见光,故ABC错误;D、A的外侧是红外线,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它位于红色光的外面,所以温度计放应放在A处的外侧示数会上升,故D正确。故选D。
◇典例2:透过红玻璃看蓝布是黑色,是因为( )
A.红玻璃将蓝布反射的色光染成黑色
B.蓝布反射的光透过红玻璃与红玻璃发出的红光混合成黑色光
C.红玻璃几乎全部吸收掉蓝布反射的色光因而没有光透过红玻璃
D.红玻璃将蓝光全部反射因而没有光透过红玻璃
【答案】C
【解析】红色玻璃是透明的,只能透过红色光,其他色光几乎都被吸收,蓝色物体反射的蓝色光不能透过玻璃,就没有任何色光进入眼睛,看起来是黑色的。故选C。
◆变式训练
5.1如图,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
A.A处应是紫光
B.只有AB之间有光
C.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
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
5.2下列现象中,对关于紫外线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人民币的防伪利用了紫外线的荧光作用
B.适当照射太阳光可以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
C.经常在太阳光下晒晒衣物,可以起到杀菌消毒作用
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紫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水中倒影 B.海市蜃楼 C.小孔成像 D.坐井观天
2.下列物理现象中,有一个形成的原因与其他不同的是( )
A.早上人们能看到位于地平线之下的太阳 B.人在河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比实际位置要高些
C.人在湖边看到的自己在水中的倒影 D.斜插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折断了
3.在星光灿烂的夜晚仰望天空,会看到繁星闪烁,像是顽皮的孩子在不时眨着眼,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星星的发光是断断续续的 B.被其它星体瞬间遮挡的结果
C.星光被地球大气层折射的结果 D.以上都不对
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画出的潜望镜的示意图,使用这样的潜望镜看到的物体AB的像是( )
A.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B.缩小的倒立的实像
C.等大的倒立的实像 D.等大的倒立的虚像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照在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由照射光的颜色决定
B.实验表明,色光的混合规律与颜料的混合规律相同
C.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D.任何情况下,紫外线的照射对人体都是有利的
6.如图所示,镜前竖直插两根大头针a和b,观察a和b的像重叠在一起的情形,其眼睛应放在( )
A.通过a、b的直线上 B.通过a、b像的直线上
C.通过a垂直于镜面的直线上 D.通过b垂直于镜面的直线上
7.以平面镜MO和NO为两个侧面的一个黑盒子里有一个点光源S,黑盒子的另一侧面EN上开有一个小孔P,如图所示。一位观察者在盒外沿与EN平行的方向走过时,通过P孔能几次被S所发出的光照射到(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8.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光的折射和反射路径的是( )
9.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磨砂玻璃做教室的黑板是为了克服镜面反射 B.看到池子里的水深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折射所致
C.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
10.如图所示的重庆网红图片,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洪崖洞在平静江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虚像
B. 游客看到穿楼而过的轻轨列车是平面镜成的像
C. 朝天门夜空中璀璨梦幻的光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 用手机拍摄过江索道的照片利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
11、以下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人离平面镜越远,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就越小
C.“潭清疑水浅”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
D.凹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具有发散作用
12、下面是两则科技新闻:①“天眼一FAST”第一次发现了一颗距地球4000光年的毫秒脉冲星;②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锂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已达230W?h/kg其中“光年”是_____的单位,“W?h”是_____的单位。(填物理量名称)[来源:Z*xx*k.Com]
13.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现象。“云在水中飘”是小明以_________为参照物看到“云”在水中运动的现象。“鱼在云上游”是鱼通过水面的_________形成的虚像和云在水面的__________形成的虚像同时出现的现象。
14、小玲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时,选择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一块较厚的玻璃板M(P、Q两个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她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竖立一块玻璃板:将蜡烛A放置在玻璃板的前面,点燃蜡烛A,然后将蜡烛B放置在玻璃板后面,如图甲所示,进行实验.
小玲按照图乙中的测量方法,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对应数据:
[分析与论证]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像距 ______ (大于/等于/小于)物距.
[交流与评估]这个结论与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相符,主要是选择了蜡烛A所成的像到反射面的距离 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根据上面数据推算玻璃板的厚度为 ____ cm.
小玲进一步思考:若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能发现B始终能与A的像重合吗?(能/不能) ______ .
15、小阳用图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折射特点,他让一束光分别从空气中以不同角度射入水(如图甲)和玻璃(如图乙)中,将入射角与折射角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表一光从空气射入水中
入射角/°
0
30
45
60
折射角/°
0
21
35
40
表二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
入射角/°
0
30
45
60
折射角/°
0
17
24
30
(1)通过分析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________;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
(2)小阳如果用该装置继续探究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接下来他应该让光从________。
1.(2018?咸宁).当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某透明介质表面时,( )
A. 入射角为0°,反射角为0°,折射光线垂直于入射光线
B. 入射角为0°,反射角为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C. 入射角为90°,反射角为90°,折射光线垂直于入射光线
D. 入射角为90°,反射角为90°,折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2018?山西)暑假小明去五台山旅游,在在清澈的湖边,望向平静的水面,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鱼戏白塔绿树间”(如图)。这些景象中距离水面最远的是( )
A.白云倒影 B.游动的鱼 C.白塔倒影 D.绿树倒影
3.(2018?济宁)如图所示,小易利用激光灯、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B.将左侧光屏向后折转,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C.验证“光路可逆”时必须用两个激光灯
D.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时,入射角不能为0°
4.(2018?威海)下列关于光现象及其形成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黑板反光﹣﹣光的漫反射 B.水中倒影﹣﹣光的反射
C.树下光斑﹣﹣光沿直线传播 D.雨后彩虹﹣﹣光的折射
5.(2018?嘉兴)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6.(2018?兰州)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如图所示,选用的实验器材如下:一块薄平板玻璃、两个完全相同的跳棋子A和B、与A大小不同的跳棋子C、刻度尺和白纸。则下列与实验相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B.选用薄平板玻璃替代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C.利用现有器材可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
D.若A与B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则B一定与A的像重合
7.(2018?温州)如图为玩具鸟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能改变像位置的是( )
A.竖直上移玩具鸟 B.竖直下移平面镜
C.人向平面镜靠近 D.像与镜间放一木板
8.(2018?德阳)对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看见水中的鱼儿﹣﹣光的直线传播
B.太阳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
C.近视眼镜的镜片﹣﹣凸透镜
D.用镜子增大空间感﹣﹣平面镜成像
9.(2018?盐城)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
10.(2018?辽阳)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舞台激光束 B.错位的“铅笔” C.反光镜中的像 D.水中的“倒影”
11.(2018?扬州)下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其中反射角是( )
A. ∠1 B. ∠2 C. ∠3 D. ∠4
12.(2018?临沂)下列现象与彩虹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 B. C. D.
13.(2018?上海)光的三原色是( )
A.红绿蓝 B.红黄蓝 C.红黄绿 D.红白蓝
14.(2017锦州24)如图所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硬纸板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硬纸板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
(1)实验时从硬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入射光线,这是因为光在硬纸板上发生了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其中硬纸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3)如果将光线沿着BO方向射向平面镜时,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
15、(2018?潍坊)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水平方向成60°角,请你放置一块平面镜使它的传播方向变为水平向右,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16.(2018?包头)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他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在实验中,把蜡烛放在距离玻璃板30cm处,它的像到蜡烛的距离是________cm,当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
(3)小明走近实验楼的自动感应玻璃门时,门自动平移打开,则他在玻璃门中的像将________(填“随”或“不随”)门平移。
第二章 光现象(解析卷)
■考点一 光的直线传播
1、所有能够发光的物体都叫光源。现有如下物体太阳、发光的电灯、水母、月亮、萤火虫、钻石、点燃的蜡烛、熊熊燃烧的篝火。其中属于光源的是太阳、发光的电灯、水母、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熊熊燃烧的篝火;其中属于人造光源的是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熊熊燃烧的篝火。
2、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都可以作为光传播的介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或解释相关现象的实例有:激光准直、小孔成像、排队、射击瞄准等。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或3×105km/s,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空气中的速度非常接近真空中的速度,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
■考点二 光的反射
4、经过入射点O并知道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ON叫做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5、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6、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平滑的上后,会被平行地反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后,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平行的入射光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考点三 平面镜成像
7、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也可以表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8、平面所成的像是虚像,平面成像的应用。照镜子(人国古代人用的铜镜)、潜望镜、反射式太阳能发电站等。
■考点四 光的折射
9、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光发生折射时,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
10、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有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11、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筷子发生“弯折”、清澈河底变“浅了”、海市蜃楼等。
■考点五 光的色散
12、白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各种单色光,它们按照一定的排列成可见光谱。红、绿、蓝是光的光三原色,它们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后,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13、可见光谱的红光之外是不可见的红外线,高温物体向外辐射较强的红外线。紫光之外是不可见的紫外线,适量的紫外线照射有益于身体健康。
■易错提示.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跟物体的形状相似,跟小孔的形状无关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且光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4、平面镜成等的像,跟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无关。
■考点1:光的直线传播
◇典例1:由我国成功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墨子第一次用科学方法解释了光沿直线传播,启发了量子通信。如图所示各选项中光现象的原理与墨子的这一解释相符的是( )
A.日食现象 B.雨后“彩虹” C.水中“倒影” D.放大镜把字“放大”
【答案】A
【解析】A、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B、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故B错误;C、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其实质是光的反射,故C错误;D、用放大镜观看报纸是利用了凸透镜可以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的原理,属于光的折射,故D错误。故选A。
◇典例2:光在______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______中传播的速度最大,这个速度是____千米/秒.
【考查角度】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其数值是3×108米/秒,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答案】同种均匀介质;真空;3×105.
◆变式训练
1.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了红、橙、黄、绿、蓝、旋、紫几种颜色的光(如图),此实验不仅表明了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而且表明了________光通过棱镜后偏折的程度比其他颜色的光要小。据此可以推断,红光在棱镜中传播速度最________。
【答案】红 快
【解析】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红光通过棱镜后偏折的程度比其他颜色的光要小,所以红光在棱镜中传播速度最快。
1.2.在田径运动会的百米赛跑项目中,小明和小江分别根据发令枪冒烟和听到枪声开始记时,同一运动员的跑步成绩( )
A. 小明比小江多了0.294秒
B. 小江比小明多了0.294秒
C. 小明和小江的记录结果一样
D. 小江记录的结果更准确
【解析】【解析】光的传播速度是c=3×108m/s,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因为光的传播速度太快了,所以当光从起点传播到终点时,光的传播时间是可以忽略的.由于声音和冒烟是同时产生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当人看见发令枪冒烟时,声音从起点才开始传播,那么声音从起点传播到小江耳朵里的时间是:
,
这说明当小明看到冒烟时,过了0.294s的时间声音才传到小江的耳朵里,所以小江比小明晚计时了0.294s,小明比小江多计时了0.294s.
小明以看到冒烟就开始计时,这和运动员开始起跑的时刻基本是相同的,所以小明记录的结果更准确.
【答案】A
1.31. 下列现象中的“影”,仅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 )
A.形影不离 B.水中倒影 C.投影仪 D.皮影戏
【解析】A、形影不离中的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B、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投影仪,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D、皮影戏中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与题意不符;故选A
■考点2:光的反射
◇典例1:图 1 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A.平静水面上塔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为答案。
B.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即影子,故B不符合题意。
◇典例2: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15°,反射角为
A. 15° B. 20° C. 30° D. 60°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在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当入射角是15°时,反射角也是15°。且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来
科◇典例3:画出如图中人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OB;
【来源】重庆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A卷
【答案】见解析所示
◇典例4:如图是光在不同表面发生反射的光路图,其中属于漫反射的是( )
A.
B.
C.
D.
【解析】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是根据反射面的光滑程度来定义的.光线在光滑表面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在粗糙表面发生的是漫反射.由图可知,C是粗糙的表面,所以发生的是漫反射,而ABD是光滑的,所以发生的是镜面反射.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变式训练
2.1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A.平静水面上塔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为答案。
B.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即影子,故B不符合题意。学科*网
C.用放大镜看字时,字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从水中笔上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D不符合题意。
2.2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手在屏幕上形成的手影
B. 鸟巢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C. 人透过水球成的像
D. 勺柄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来源】2018年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B
2.3如图所示,画出小丑帽子顶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小丑眼睛的光路图(画出进入一只眼睛的光线即可,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
【解析】过镜面作出帽子顶点S的对称点S′,即为S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S′与小丑左边的眼睛,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SO就得到入射光线,O到左边眼睛的连线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2.4 平时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清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因为光在该物体表面发生 ______ 反射的缘故.这种反射 ______ 光的反射定律.(填“遵循”或“不遵循”)
【答案】漫;遵循
【解析】平时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一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说明光在这些物体上发生了漫反射.在反射现象中,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考点3:平面镜成像
◇典例1:1.如图所示,小华靠近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将(??? )?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小华在平面镜中像与小华大小相等;当她向平面镜靠近时,虽然人和像距镜子的距离变小,但像的大小不变。故答案为:B。【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典例2: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着平面镜和直立的铅笔,平面镜中呈现铅笔的虚像.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8 cm时,像的高度为h1 ,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1;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4 cm时,像的高度为h2 ,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2 . 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s1=s2???????????????????????B.?s1<s2????????????????????????????????C.?h1>h2????????????????????????????????D.?h1=h2
【答案】D
【解析】 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8 cm时,像的高度为h1 ,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1;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4 cm时,像的高度为h2 ,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2 ,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的距离相等可知,s1 cm, s2 4cm,即s1 s2 , h1 h2 , 故答案为:D
◇典例3.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选择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进行实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3)实验中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是12cm,则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是________cm.
【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大小(3)2
【解析】 (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3)根据平面镜的呈现规律可知,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同,故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同12cm。【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a.平面镜成的是虚像;b.像与物体大小相等;c.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d.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应用了等效替代法(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在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为了确认物像的位置及大小.
◆变式训练
3.1 .小明同学身高165 cm,站在竖置放置的平面镜前,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由此可知,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为________cm,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________。
【答案】165;7:20
【解析】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和像大小相等;小明同学的身高是165cm,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也是165cm;(2)方法一: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即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平面镜中钟表指针的实际情况,如下图,可以看到钟表的实际时间是7:20;方法二:把试卷翻过来,注意上下不要颠倒,直接从试卷的反面看钟表的实际时间是7:20。 故答案为:165;7:20.
3.2涪江水面平静,两岸河堤高出水面1m,河堤上一棵树高4m,这棵树在涪江水中的像高________m;小明同学站在树的对岸河堤上,他的眼睛与树尖的距离为d树 , 与树尖在涪江水中像的距离为d像 , 则d树________d像(选填“>”“<”或“=”)。
【答案】4;<
【解析】【解答】解:这棵树在涪江水中的像高等于树的高度即4m;因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小明同学站在树的对岸河堤上,他的眼睛在水面的上方,故他的眼睛与树尖的距离小于他的眼睛与树尖在涪江水中像的距离,即d树3.3.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实验时,点燃蜡烛A , 另外拿一支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此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__(选填“A”或“B”)所在的这一侧观察。直到看上去B跟A的像完全重合,这一实验步骤可以观察比较蜡烛和它成的像的________,同时还可以确定________。
(2)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4)在记录数据表中某同学发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几组不相等,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一个比较亮,一个比较暗,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较黑暗;A;大小关系;像的位置(2)垂直;相等(3)B(4)没有考虑玻璃板的厚度(或物体与虚像没有真正重合);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各成一个像
【解析】【解答】(1)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眼睛在蜡烛A侧观察,能看到蜡烛A、蜡烛A的像、代替蜡烛A的蜡烛B.当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即可确定像的位置。因为玻璃板透明,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样做既可以观察比较蜡烛和它所成像的大小关系,同时还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较黑暗;A;大小关系;像的位置.(2)透明的玻璃板能观察到蜡烛B能否与A的像完全重合,同时解决了位置和大小两个问题.实验现象表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垂直;相等.(3)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B操作.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4)数读的不准,原因是没有考虑玻璃板的厚度,或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与像没有重合;因为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通过玻璃板该同学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没有考虑玻璃板的厚度(或物体与虚像没有真正重合);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各成一个像.
3.4如图所示的两条反射光线是同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形成的,请你画出发光点S的位置.
【答案】解:如图所示:
【解析】【分析】第一种作法:先将两条反射光线AB、CD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再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并联接SA、SC画出入射光线.第二种作法:先过A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在法线左侧指向入射点画出入射光线,注意反射角要等于入射角,同理画出反射光线CD的入射光线,两条入射光线的交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
■考点4:光的折射
典例1: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树木在水中倒影,是因为来自岸上树木的光线斜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眼睛,所以才能观察到对岸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故B正确,ACD、图中光线来自水中,且光是直线传播或发生光的折射,故ACD错误。故选B。
典例2: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
【答案】
【解析】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光斑右移,故A错误;BBC、向水槽内注水,水位升高;光的折射的光路图分别如B、A图所示:
典例3:能正确反映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的光路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1)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是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时,而BD图都是光从空气射向水里,故BD错误;(2)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在水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我们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看到的筷子位置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从而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看起来筷子向上弯折,而A图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C正确。故选C。
◆变式训练
4.1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
【答案】B
【解析】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光斑右移,故A错误;BBC、向水槽内注水,水位升高;光的折射的光路图分别如B、A图所示:
比较可知,水位升高,光斑向左移动,故B正确,C错误;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变大,光斑右移,故D错误。故选B。
4.2关于光的折射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
B. 当光从玻璃(或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
C.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玻璃(或水)中时,传播方向改变90°
D.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在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或折射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向法线,A正确,不符合题意;B. 光从玻璃(或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B正确,不符合题意;C.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玻璃(或水)中时,传播方向不变,C错误,符合题意;D.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等透明介质时,在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4.3如图是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原理图;下表中记录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对应的折射角的实验测量数据。
(1)请你结合图,以光从空气进入到玻璃中的情况为例,分析实验数据(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规律的实验数据),对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加以总结(补充完整)
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b._____。
(2)请定量比较实验数据。把你新的发现写在下面:_____。
【答案】 (1). 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但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 (2). 入射角较小时,入射角i与折射角γ近似成正比关系;当入射角较大时,正比关系不再成立。
【解析】
(1)b表格中入射角i从10°逐渐增大到80°,折射角γ随之从6.7°逐渐增大到40.6°,而且对应的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 (2)从表格中数据还可以看出:?入射角为10°.折射角为6.7°;?入射角变为20°,折射角为13.3°=2×6.7°-0.1°;?入射角为30°.折射角为19.6°=3×6.7°-0.5°;?入射角为40°.折射角为25.2°=4×6.7°-1.6°;?入射角为50°.折射角为30.7°=5×6.7°-2.8°;?可见,入射角较小时,入射角增大几倍,折射角近似增大几倍;入射角增大的倍数较大时,这种关系不再成立.?故答案为:(1).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或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2). 在入射角比较小时,折射角随入射角增大接近成正比,在入射角较大时折射角随入射角增大不接近正比,且偏差会越大
■考点5:光的色散
◇典例1:如图,在暗室里,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
A.A处为紫光
B.这个实验说明太阳光只含有七种单色光
C.只有AB之间有光
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
【答案】D
【解析】ABC、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图中位置从A到B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因此A处为红光,AB之间为可见光,AB的外侧是不可见光,故ABC错误;D、A的外侧是红外线,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它位于红色光的外面,所以温度计放应放在A处的外侧示数会上升,故D正确。故选D。
◇典例2:透过红玻璃看蓝布是黑色,是因为( )
A.红玻璃将蓝布反射的色光染成黑色
B.蓝布反射的光透过红玻璃与红玻璃发出的红光混合成黑色光
C.红玻璃几乎全部吸收掉蓝布反射的色光因而没有光透过红玻璃
D.红玻璃将蓝光全部反射因而没有光透过红玻璃
【答案】C
【解析】红色玻璃是透明的,只能透过红色光,其他色光几乎都被吸收,蓝色物体反射的蓝色光不能透过玻璃,就没有任何色光进入眼睛,看起来是黑色的。故选C。
◆变式训练
5.1如图,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
A.A处应是紫光
B.只有AB之间有光
C.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
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
【答案】D
【解析】题目考查了光的色散现象,A处应是红光;AB间只是可见光,外侧还有不可见光;B外侧紫外线会使底片感光。可判断A、B、C不正确。A的外侧是红外线,热效应会使温度计示数上升
5.2下列现象中,对关于紫外线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人民币的防伪利用了紫外线的荧光作用
B.适当照射太阳光可以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
C.经常在太阳光下晒晒衣物,可以起到杀菌消毒作用
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紫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解析】A、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人民币的防伪利用了紫外线的荧光作用.不符合题意.B、紫外线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太阳中有紫外线,适当照射太阳光可以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不符合题意.C、紫外线有消毒作用,太阳中有紫外线,经常在太阳光下晒晒衣物,可以起到杀菌消毒作用.不符合题意.D、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发光二极管发出不同的红外线制成的.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D
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水中倒影 B.海市蜃楼 C.小孔成像 D.坐井观天
【答案】A
【解析】A、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B、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C、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D、坐井观天属于光的直线传播.不符合题意;故选A。
2.下列物理现象中,有一个形成的原因与其他不同的是( )
A.早上人们能看到位于地平线之下的太阳 B.人在河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比实际位置要高些
C.人在湖边看到的自己在水中的倒影 D.斜插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折断了
【答案】C
【解析】早晨看到太阳从地平线刚刚升起时,实际上它还处在地平线的下方,这种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我们看到的水中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由于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位置升高了,所以看到的水中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这种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水中形成美丽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使筷子看起来“折断”了,是光的折射。
3.在星光灿烂的夜晚仰望天空,会看到繁星闪烁,像是顽皮的孩子在不时眨着眼,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星星的发光是断断续续的 B.被其它星体瞬间遮挡的结果
C.星光被地球大气层折射的结果 D.以上都不对
【答案】C
【解析】星光绝大部分是宇宙中的恒星发射出来的光,恒星的发光是持续不断的,星光传播到地球表面前,除了要通过浩瀚的宇宙真空区域,还要穿过包围着地球的大气层,星光从真空进入大气层时,要产生反射和折射,我们在地面所看到的星光是经过大气层折射后的那部分光。当星光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时也要发生折射,一般说来,空气相对于地面不是静止的,总是在流动,随着空气的流动,在观察者注视的区域内,空气的密度会时大时小,因此穿过该区域的星光被折射,会有所不同,于是,折射光线就会不停的颤动、摇摆。
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画出的潜望镜的示意图,使用这样的潜望镜看到的物体AB的像是( )
A.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B.缩小的倒立的实像
C.等大的倒立的实像 D.等大的倒立的虚像
【答案】D
【解析】经过平面镜成的像与物是等大的,B处发出的光线经过两次反射后传入人的眼睛,看到的在上方;A处发出的光线经过两次反射后传入人的眼睛,看到的在下方;所以使用这样的潜望镜看到的物体AB的像是倒立的等大的虚像。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照在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由照射光的颜色决定
B.实验表明,色光的混合规律与颜料的混合规律相同
C.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D.任何情况下,紫外线的照射对人体都是有利的
【答案】C
【解析】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色光的混合规律与颜料的混合规律不相同,色光的三原色混合成白色,颜料的三原色混合成黑色;红外线可以实现红外遥控,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适当照射紫外线对人体有利,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
6.如图所示,镜前竖直插两根大头针a和b,观察a和b的像重叠在一起的情形,其眼睛应放在( )
A.通过a、b的直线上 B.通过a、b像的直线上
C.通过a垂直于镜面的直线上 D.通过b垂直于镜面的直线上
【答案】B
【解析】当a、b两大头针反射的光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它们在平面镜中的像点也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人眼应在以ba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方向观察大头针,如下图所示:所以眼睛应在通过a、b像的直线上观察大头针。
7.以平面镜MO和NO为两个侧面的一个黑盒子里有一个点光源S,黑盒子的另一侧面EN上开有一个小孔P,如图所示。一位观察者在盒外沿与EN平行的方向走过时,通过P孔能几次被S所发出的光照射到(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答案】D
【解析】S发出的光线,从小孔P射出,有以下四种情况:(1)由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直接从小孔P射出,如图1;(2)由S发出,经过平面镜MO反射后,直接通过小孔P的光线,如图2;(3)由S发出,经过平面镜NO反射后,直接通过小孔P的光线,如图3;(4)由S发出,经过平面镜NO反射后再经过平面镜NO反射通过P的光线,如图4。
8.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光的折射和反射路径的是( )
【答案】C
【解析】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图中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故A不正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B不正确;C符合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C选项正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要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而图中没有反射现象,故D不正确。
9.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磨砂玻璃做教室的黑板是为了克服镜面反射 B.看到池子里的水深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折射所致
C.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
【答案】C
【解析】用磨砂的玻璃做教室的黑板是为了克服镜面反射,利用了漫反射,A选项说法正确,看到池子里的水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C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D选项说法正确
10.如图所示的重庆网红图片,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洪崖洞在平静江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虚像
B. 游客看到穿楼而过的轻轨列车是平面镜成的像
C. 朝天门夜空中璀璨梦幻的光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 用手机拍摄过江索道的照片利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
【来源】重庆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A卷
【答案】A 学科*网
【解析】A. 洪崖洞在平静江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平面镜成像而形成的等大的虚像,故A正确;B. 游客看到穿楼而过的轻轨列车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缘故,故B错误;C. 朝天门夜空中璀璨梦幻的光柱是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D. 用手机拍摄过江索道的照片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故答案为A.
11、以下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人离平面镜越远,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就越小
C.“潭清疑水浅”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
D.凹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具有发散作用
【答案】C
【解析】A、投影仪的工作原理: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B、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总是大小相等,所以,人离平面镜越远时,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不变,故B错误;C、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导致看到的“物体”变高,所以“潭清疑水浅”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C正确;D、凹透镜对平行或不平行的光都具有发散作用,故D错误。故选C。
12、下面是两则科技新闻:①“天眼一FAST”第一次发现了一颗距地球4000光年的毫秒脉冲星;②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锂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已达230W?h/kg其中“光年”是_____的单位,“W?h”是_____的单位。(填物理量名称)[来源:Z*xx*k.Com]
【来源】天津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 长度 能量
【解析】解:物理学中,“光年”是光在1年中走过的路程,是长度单位;W?h是功率与时间的乘积,是能量单位。[来源:Z|xx|k.Com]
点睛:知道光年是长度单位,不要受“年”的影响,W?h是能量单位。
13.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现象。“云在水中飘”是小明以_________为参照物看到“云”在水中运动的现象。“鱼在云上游”是鱼通过水面的_________形成的虚像和云在水面的__________形成的虚像同时出现的现象。
【来源】2018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中考)物理
【答案】 湖面 折射 反射
14、小玲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时,选择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一块较厚的玻璃板M(P、Q两个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她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竖立一块玻璃板:将蜡烛A放置在玻璃板的前面,点燃蜡烛A,然后将蜡烛B放置在玻璃板后面,如图甲所示,进行实验.
小玲按照图乙中的测量方法,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对应数据:
[分析与论证]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像距 ______ (大于/等于/小于)物距.
[交流与评估]这个结论与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相符,主要是选择了蜡烛A所成的像到反射面的距离 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根据上面数据推算玻璃板的厚度为 ____ cm.
小玲进一步思考:若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能发现B始终能与A的像重合吗?(能/不能) ______ .
【答案】小于;不正确;0.5;不能
【解析】(1)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像距小于物距;
(2)“研究平面镜成像”时要多次改变物距找像.目的是探究成像规律,避免偶然性;
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通过测量,可以得到A和B到平面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而小华测量的像距是A′到Q的距离,因此这个结论与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相符,主要是选择了蜡烛A所成的像到反射面的距离不正确;根据上面数据推算玻璃板的厚度为4.2cm-3.7cm=0.5cm;
如果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玻璃板前后移动,则像距物距不相等,所以会发现B始终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15、小阳用图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折射特点,他让一束光分别从空气中以不同角度射入水(如图甲)和玻璃(如图乙)中,将入射角与折射角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表一光从空气射入水中
入射角/°
0
30
45
60
折射角/°
0
21
35
40
表二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
入射角/°
0
30
45
60
折射角/°
0
17
24
30
(1)通过分析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________;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
(2)小阳如果用该装置继续探究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接下来他应该让光从________。
【答案】(1)小于 增大 等于 (2)水 空气
【解析】(1)由图知,光不管是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还是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光线都要靠近法线,折射角都小于入射角,但在水中的折射角要大于在玻璃中的折射角,因此可知,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不同的介质中,折射角是不相同的。由表中的数据分子可知:入空气中。
1.(2018?咸宁).当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某透明介质表面时,( )
A. 入射角为0°,反射角为0°,折射光线垂直于入射光线
B. 入射角为0°,反射角为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C. 入射角为90°,反射角为90°,折射光线垂直于入射光线
D. 入射角为90°,反射角为90°,折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答案】B
【解析】光射到透明介质表面时,会同时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垂直射入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此时入射角为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折射角也等于0°;故选B
2.(2018?山西)暑假小明去五台山旅游,在在清澈的湖边,望向平静的水面,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鱼戏白塔绿树间”(如图)。这些景象中距离水面最远的是( )
A.白云倒影 B.游动的鱼 C.白塔倒影 D.绿树倒影
【答案】A
【解析】水中的云、白塔、绿树都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从上面看时,会感到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是鱼的虚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距等于像距,云到水面的距离最远,故云的像到水面的距离较大,故A正确,B错误;白塔、绿树都靠近水面,与水面的距离较小,故所成的像到水面距离较小,故CD错误。故选A。
3.(2018?济宁)如图所示,小易利用激光灯、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B.将左侧光屏向后折转,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C.验证“光路可逆”时必须用两个激光灯
D.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时,入射角不能为0°
【答案】B
【解析】A、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故A错误;B、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要向后折反射光线的那侧,即左侧光屏,故B正确;C、证“光路可逆”时,如果让光线逆着反射的方向射向镜面,这时的入射角为原来的反射角,看这时的反射角是否为原来的入射角,从而验证光路是否可逆,用笔在屏上画出即可,不必用两个激光灯,故C错误;D、入射角等于0°时,即入射光线与镜面垂直,反射光线也垂直于镜面射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一条直线上,故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时,入射角可以为0°,故D错误。故选B。
4.(2018?威海)下列关于光现象及其形成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黑板反光﹣﹣光的漫反射 B.水中倒影﹣﹣光的反射
C.树下光斑﹣﹣光沿直线传播 D.雨后彩虹﹣﹣光的折射
【答案】A
【解析】A、黑板反光是由于黑板表面比较光滑,光在这里发生了镜面反射,故A错误;B、水中倒影属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C、树下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时,通过树叶间的缝隙形成的像,故C正确; 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水珠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正确。故选A。
5.(2018?嘉兴)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树木在水中倒影,是因为来自岸上树木的光线斜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眼睛,所以才能观察到对岸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故B正确,ACD、图中光线来自水中,且光是直线传播或发生光的折射,故ACD错误。故选B。
6.(2018?兰州)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如图所示,选用的实验器材如下:一块薄平板玻璃、两个完全相同的跳棋子A和B、与A大小不同的跳棋子C、刻度尺和白纸。则下列与实验相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B.选用薄平板玻璃替代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C.利用现有器材可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
D.若A与B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则B一定与A的像重合
【答案】D
【解析】A、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A正确;B、使用平面镜时,只能成像,而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用薄平板玻璃时,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出像的位置,而且能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B正确。C、两个完全相同的跳棋子A和B,实验时像与物完全重合,利用现有器材可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故C正确。D、若A与B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玻璃板如果不垂直桌面,则像和物体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找像的位置时,像与蜡烛不能重合,故D错误。故选D。
7.(2018?温州)如图为玩具鸟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能改变像位置的是( )
A.竖直上移玩具鸟 B.竖直下移平面镜
C.人向平面镜靠近 D.像与镜间放一木板
【答案】A
【解析】A、竖直上移玩具鸟,玩具鸟和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所以像的位置也改变,故A正确;B、竖直下移平面镜,玩具鸟和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所以像的位置没有改变,故B错误;C、人向平面镜靠近,玩具鸟和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所以像的位置没有改变,故C错误。D、像与镜间放一木板,玩具鸟和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所以像的位置没有改变,故D错误。故选A。
8.(2018?德阳)对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看见水中的鱼儿﹣﹣光的直线传播
B.太阳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
C.近视眼镜的镜片﹣﹣凸透镜
D.用镜子增大空间感﹣﹣平面镜成像
【答案】D
【解析】A、看见水中的鱼儿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不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误;B、太阳下人影相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是光的反射,故B错误;C、近视眼镜的镜片对光的发散作用,属于凹透镜,故C错误;D、用镜子增大空间感是利用了平面镜成像,故D正确。故选D。
9.(2018?盐城)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
【答案】
【解析】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光斑右移,故A错误;BBC、向水槽内注水,水位升高;光的折射的光路图分别如B、A图所示:
比较可知,水位升高,光斑向左移动,故B正确,C错误;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变大,光斑右移,故D错误。故选B。
10.(2018?辽阳)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舞台激光束 B.错位的“铅笔” C.反光镜中的像 D.水中的“倒影”
【答案】B
【解析】A、追光灯射出的光柱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错误。B、错位的“铅笔”,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正确;C、汽车反光镜是凸面镜,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C错误;D、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B。
11.(2018?扬州)下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其中反射角是( )
A. ∠1
B. ∠2
C. ∠3
D. ∠4
【答案】C
【解析】反射角应当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所以C选项正确.
12.(2018?临沂)下列现象与彩虹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即是由于光的折射导致的。A、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B、水面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C、凸透镜成像的过程,实际上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正确;D、手影游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C。
13.(2018?上海)光的三原色是( )
A.红绿蓝 B.红黄蓝 C.红黄绿 D.红白蓝
【答案】A
【解析】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能合成各种颜色的色光。故选A。
14.(2017锦州24)如图所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硬纸板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硬纸板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
(1)实验时从硬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入射光线,这是因为光在硬纸板上发生了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其中硬纸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3)如果将光线沿着BO方向射向平面镜时,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
【解析】(1)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屏表面凹凸不平,光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从图中可以很清晰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因此光屏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还可以利用可折转的光屏确定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因此光屏还可以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共面.(2)当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呈现反射光线的F板和呈现入射光线的E板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在F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但是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仍然在同一平面内.(3)由让光线沿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可知,将反射光线改为入射光线,光路图照样成立,体现了光路是可逆的.
【答案】(1)漫;显示光的传播路径,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不能;在;(3)可逆的.
15.(2018?潍坊)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水平方向成60°角,请你放置一块平面镜使它的传播方向变为水平向右,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答案】
【解析】要使它的传播方向变为水平向右(即反射光线水平向右),则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就是法线的位置,据此画出法线,过入射点画出法线的垂线,即平面镜的位置;因入射光线与水平方向成60°角,而反射光线是水平向右的,所以反射光线与上面的虚线平行,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80°﹣60°=120°,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为60°.如图所示:
16.(2018?包头)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他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在实验中,把蜡烛放在距离玻璃板30cm处,它的像到蜡烛的距离是________cm,当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
(3)小明走近实验楼的自动感应玻璃门时,门自动平移打开,则他在玻璃门中的像将________(填“随”或“不随”)门平移。
【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60 不变 (3)不随
【解析】(1)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能同时观察到像和代替蜡烛A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距可知,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30cm,那么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等于30cm,所以蜡烛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的距离是60cm;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大可知,将蜡烛不管是远离玻璃板还是靠近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不变;(3)玻璃门中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虚像不在玻璃门上,所以门自动平移打开,则他在玻璃门中的像不随门平移。
第二章 光现象(原卷)
■考点一 光的直线传播
1、所有能够发光的物体都叫____。现有如下物体太阳、发光的电灯、水母、月亮、萤火虫、钻石、点燃的蜡烛、熊熊燃烧的篝火。其中属于光源的是____、____、水母、____、________、熊熊燃烧的篝火;其中属于人造光源的是____、________、熊熊燃烧的篝火。
2、空气、水、____等透明物质都可以作为光传播的____;光在______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或解释相关现象的实例有:激光准直、____成像、排队、射击____等。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m/s,或3×105km/s,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____,空气中的速度非常接近____的速度,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
■考点二 光的反射
4、经过入射点O并知道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ON叫做____;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____;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____。
5、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_______;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_______;反射角____入射角。在反射现象中,光路____。
6、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平滑的上后,会被平行地反射,这种反射叫做____。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后,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平行的入射光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____。
■考点三 平面镜成像
7、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____,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也可以表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____。
8、平面所成的像是____,平面成像的应用。照镜子(人国古代人用的铜镜)、潜望镜、反射式太阳能发电站等。
■考点四 光的折射
9、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光发生折射时,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_______,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_______。
10、光从空气____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____方向偏折,折射有____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____。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____。
11、在折射现象中,光路____。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筷子发生“弯折”、清澈河底变“浅了”、海市蜃楼等。
■考点五 光的色散
12、____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各种____,它们按照一定的排列成可见光谱。___、___、___是光的光三原色,它们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后,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13、可见光谱的红光之外是不可见的____,_______向外辐射较强的红外线。紫光之外是不可见的____,适量的____照射有益于身体健康。
■易错提示.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跟物体的形状相似,跟小孔的形状无关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且光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4、平面镜成等的像,跟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无关。
■考点1:光的直线传播
◇典例1:由我国成功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墨子第一次用科学方法解释了光沿直线传播,启发了量子通信。如图所示各选项中光现象的原理与墨子的这一解释相符的是( )
A.日食现象 B.雨后“彩虹” C.水中“倒影” D.放大镜把字“放大”
【答案】A
【解析】A、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B、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故B错误;C、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其实质是光的反射,故C错误;D、用放大镜观看报纸是利用了凸透镜可以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的原理,属于光的折射,故D错误。故选A。
◇典例2:光在______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______中传播的速度最大,这个速度是____千米/秒.
【考查角度】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其数值是3×108米/秒,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答案】同种均匀介质;真空;3×105.
◆变式训练
1.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了红、橙、黄、绿、蓝、旋、紫几种颜色的光(如图),此实验不仅表明了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而且表明了________光通过棱镜后偏折的程度比其他颜色的光要小。据此可以推断,红光在棱镜中传播速度最________。
1.2.在田径运动会的百米赛跑项目中,小明和小江分别根据发令枪冒烟和听到枪声开始记时,同一运动员的跑步成绩( )
A. 小明比小江多了0.294秒
B. 小江比小明多了0.294秒
C. 小明和小江的记录结果一样
D. 小江记录的结果更准确
1.3 下列现象中的“影”,仅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 )
A.形影不离 B.水中倒影 C.投影仪 D.皮影戏
■考点2:光的反射
◇典例1:图 1 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A.平静水面上塔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为答案。
B.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即影子,故B不符合题意。
◇典例2: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15°,反射角为
A. 15° B. 20° C. 30° D. 60°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在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当入射角是15°时,反射角也是15°。且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来
科◇典例3:画出如图中人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OB;
【来源】重庆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A卷
【答案】见解析所示
◇典例4:如图是光在不同表面发生反射的光路图,其中属于漫反射的是( )
A.
B.
C.
D.
【解析】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是根据反射面的光滑程度来定义的.光线在光滑表面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在粗糙表面发生的是漫反射.由图可知,C是粗糙的表面,所以发生的是漫反射,而ABD是光滑的,所以发生的是镜面反射.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变式训练
2.1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A B. B C. C D. D
2.2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手在屏幕上形成的手影
B. 鸟巢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C. 人透过水球成的像
D. 勺柄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2.3如图所示,画出小丑帽子顶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小丑眼睛的光路图(画出进入一只眼睛的光线即可,保留作图痕迹)。
■考点3:平面镜成像
◇典例1:1.如图所示,小华靠近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将(??? )?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小华在平面镜中像与小华大小相等;当她向平面镜靠近时,虽然人和像距镜子的距离变小,但像的大小不变。故答案为:B。【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典例2: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着平面镜和直立的铅笔,平面镜中呈现铅笔的虚像.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8 cm时,像的高度为h1 ,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1;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4 cm时,像的高度为h2 ,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2 . 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s1=s2???????????????????????B.?s1<s2????????????????????????????????C.?h1>h2????????????????????????????????D.?h1=h2
【答案】D
【解析】 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8 cm时,像的高度为h1 ,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1;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4 cm时,像的高度为h2 ,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2 ,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的距离相等可知,s1 cm, s2 4cm,即s1 s2 , h1 h2 , 故答案为:D
◇典例3.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选择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进行实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3)实验中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是12cm,则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是________cm.
【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大小(3)2
【解析】 (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3)根据平面镜的呈现规律可知,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同,故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同12cm。【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a.平面镜成的是虚像;b.像与物体大小相等;c.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d.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应用了等效替代法(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在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为了确认物像的位置及大小.
◆变式训练
3.1 .小明同学身高165 cm,站在竖置放置的平面镜前,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由此可知,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为________cm,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________。
3.2涪江水面平静,两岸河堤高出水面1m,河堤上一棵树高4m,这棵树在涪江水中的像高________m;小明同学站在树的对岸河堤上,他的眼睛与树尖的距离为d树 , 与树尖在涪江水中像的距离为d像 , 则d树________d像(选填“>”“<”或“=”)。
3.3.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实验时,点燃蜡烛A , 另外拿一支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此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__(选填“A”或“B”)所在的这一侧观察。直到看上去B跟A的像完全重合,这一实验步骤可以观察比较蜡烛和它成的像的________,同时还可以确定________。
(2)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4)在记录数据表中某同学发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几组不相等,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一个比较亮,一个比较暗,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3.4如图所示的两条反射光线是同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形成的,请你画出发光点S的位置.
■考点4:光的折射
典例1: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树木在水中倒影,是因为来自岸上树木的光线斜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眼睛,所以才能观察到对岸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故B正确,ACD、图中光线来自水中,且光是直线传播或发生光的折射,故ACD错误。故选B。
典例2: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
【答案】
【解析】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光斑右移,故A错误;BBC、向水槽内注水,水位升高;光的折射的光路图分别如B、A图所示:
典例3:能正确反映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的光路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1)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是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时,而BD图都是光从空气射向水里,故BD错误;(2)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在水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我们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看到的筷子位置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从而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看起来筷子向上弯折,而A图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C正确。故选C。
◆变式训练
4.1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
4.2关于光的折射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
B. 当光从玻璃(或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
C.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玻璃(或水)中时,传播方向改变90°
D.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在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或折射
.4.3如图是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原理图;下表中记录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对应的折射角的实验测量数据。
(1)请你结合图,以光从空气进入到玻璃中的情况为例,分析实验数据(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规律的实验数据),对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加以总结(补充完整)
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b._____。
(2)请定量比较实验数据。把你新的发现写在下面:_____。
■考点5:光的色散
◇典例1:如图,在暗室里,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
A.A处为紫光
B.这个实验说明太阳光只含有七种单色光
C.只有AB之间有光
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
【答案】D
【解析】ABC、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图中位置从A到B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因此A处为红光,AB之间为可见光,AB的外侧是不可见光,故ABC错误;D、A的外侧是红外线,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它位于红色光的外面,所以温度计放应放在A处的外侧示数会上升,故D正确。故选D。
◇典例2:透过红玻璃看蓝布是黑色,是因为( )
A.红玻璃将蓝布反射的色光染成黑色
B.蓝布反射的光透过红玻璃与红玻璃发出的红光混合成黑色光
C.红玻璃几乎全部吸收掉蓝布反射的色光因而没有光透过红玻璃
D.红玻璃将蓝光全部反射因而没有光透过红玻璃
【答案】C
【解析】红色玻璃是透明的,只能透过红色光,其他色光几乎都被吸收,蓝色物体反射的蓝色光不能透过玻璃,就没有任何色光进入眼睛,看起来是黑色的。故选C。
◆变式训练
5.1如图,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
A.A处应是紫光
B.只有AB之间有光
C.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
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
5.2下列现象中,对关于紫外线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人民币的防伪利用了紫外线的荧光作用
B.适当照射太阳光可以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
C.经常在太阳光下晒晒衣物,可以起到杀菌消毒作用
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紫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水中倒影 B.海市蜃楼 C.小孔成像 D.坐井观天
2.下列物理现象中,有一个形成的原因与其他不同的是( )
A.早上人们能看到位于地平线之下的太阳 B.人在河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比实际位置要高些
C.人在湖边看到的自己在水中的倒影 D.斜插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折断了
3.在星光灿烂的夜晚仰望天空,会看到繁星闪烁,像是顽皮的孩子在不时眨着眼,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星星的发光是断断续续的 B.被其它星体瞬间遮挡的结果
C.星光被地球大气层折射的结果 D.以上都不对
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画出的潜望镜的示意图,使用这样的潜望镜看到的物体AB的像是( )
A.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B.缩小的倒立的实像
C.等大的倒立的实像 D.等大的倒立的虚像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照在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由照射光的颜色决定
B.实验表明,色光的混合规律与颜料的混合规律相同
C.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D.任何情况下,紫外线的照射对人体都是有利的
6.如图所示,镜前竖直插两根大头针a和b,观察a和b的像重叠在一起的情形,其眼睛应放在( )
A.通过a、b的直线上 B.通过a、b像的直线上
C.通过a垂直于镜面的直线上 D.通过b垂直于镜面的直线上
7.以平面镜MO和NO为两个侧面的一个黑盒子里有一个点光源S,黑盒子的另一侧面EN上开有一个小孔P,如图所示。一位观察者在盒外沿与EN平行的方向走过时,通过P孔能几次被S所发出的光照射到(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8.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光的折射和反射路径的是( )
9.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磨砂玻璃做教室的黑板是为了克服镜面反射 B.看到池子里的水深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折射所致
C.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
10.如图所示的重庆网红图片,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洪崖洞在平静江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虚像
B. 游客看到穿楼而过的轻轨列车是平面镜成的像
C. 朝天门夜空中璀璨梦幻的光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 用手机拍摄过江索道的照片利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
11、以下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人离平面镜越远,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就越小
C.“潭清疑水浅”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
D.凹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具有发散作用
12、下面是两则科技新闻:①“天眼一FAST”第一次发现了一颗距地球4000光年的毫秒脉冲星;②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锂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已达230W?h/kg其中“光年”是_____的单位,“W?h”是_____的单位。(填物理量名称)[来源:Z*xx*k.Com]
13.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现象。“云在水中飘”是小明以_________为参照物看到“云”在水中运动的现象。“鱼在云上游”是鱼通过水面的_________形成的虚像和云在水面的__________形成的虚像同时出现的现象。
14、小玲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时,选择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一块较厚的玻璃板M(P、Q两个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她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竖立一块玻璃板:将蜡烛A放置在玻璃板的前面,点燃蜡烛A,然后将蜡烛B放置在玻璃板后面,如图甲所示,进行实验.
小玲按照图乙中的测量方法,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对应数据:
[分析与论证]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像距 ______ (大于/等于/小于)物距.
[交流与评估]这个结论与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相符,主要是选择了蜡烛A所成的像到反射面的距离 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根据上面数据推算玻璃板的厚度为 ____ cm.
小玲进一步思考:若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能发现B始终能与A的像重合吗?(能/不能) ______ .
15、小阳用图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折射特点,他让一束光分别从空气中以不同角度射入水(如图甲)和玻璃(如图乙)中,将入射角与折射角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表一光从空气射入水中
入射角/°
0
30
45
60
折射角/°
0
21
35
40
表二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
入射角/°
0
30
45
60
折射角/°
0
17
24
30
(1)通过分析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________;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
(2)小阳如果用该装置继续探究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接下来他应该让光从________。
1.(2018?咸宁).当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某透明介质表面时,( )
A. 入射角为0°,反射角为0°,折射光线垂直于入射光线
B. 入射角为0°,反射角为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C. 入射角为90°,反射角为90°,折射光线垂直于入射光线
D. 入射角为90°,反射角为90°,折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2018?山西)暑假小明去五台山旅游,在在清澈的湖边,望向平静的水面,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鱼戏白塔绿树间”(如图)。这些景象中距离水面最远的是( )
A.白云倒影 B.游动的鱼 C.白塔倒影 D.绿树倒影
3.(2018?济宁)如图所示,小易利用激光灯、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B.将左侧光屏向后折转,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C.验证“光路可逆”时必须用两个激光灯
D.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时,入射角不能为0°
4.(2018?威海)下列关于光现象及其形成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黑板反光﹣﹣光的漫反射 B.水中倒影﹣﹣光的反射
C.树下光斑﹣﹣光沿直线传播 D.雨后彩虹﹣﹣光的折射
5.(2018?嘉兴)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6.(2018?兰州)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如图所示,选用的实验器材如下:一块薄平板玻璃、两个完全相同的跳棋子A和B、与A大小不同的跳棋子C、刻度尺和白纸。则下列与实验相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B.选用薄平板玻璃替代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C.利用现有器材可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
D.若A与B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则B一定与A的像重合
7.(2018?温州)如图为玩具鸟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能改变像位置的是( )
A.竖直上移玩具鸟 B.竖直下移平面镜
C.人向平面镜靠近 D.像与镜间放一木板
8.(2018?德阳)对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看见水中的鱼儿﹣﹣光的直线传播
B.太阳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
C.近视眼镜的镜片﹣﹣凸透镜
D.用镜子增大空间感﹣﹣平面镜成像
9.(2018?盐城)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
10.(2018?辽阳)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舞台激光束 B.错位的“铅笔” C.反光镜中的像 D.水中的“倒影”
11.(2018?扬州)下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其中反射角是( )
A. ∠1 B. ∠2 C. ∠3 D. ∠4
12.(2018?临沂)下列现象与彩虹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 B. C. D.
13.(2018?上海)光的三原色是( )
A.红绿蓝 B.红黄蓝 C.红黄绿 D.红白蓝
14.(2017锦州24)如图所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硬纸板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硬纸板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
(1)实验时从硬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入射光线,这是因为光在硬纸板上发生了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其中硬纸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3)如果将光线沿着BO方向射向平面镜时,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
15、(2018?潍坊)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水平方向成60°角,请你放置一块平面镜使它的传播方向变为水平向右,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16.(2018?包头)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他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在实验中,把蜡烛放在距离玻璃板30cm处,它的像到蜡烛的距离是________cm,当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
(3)小明走近实验楼的自动感应玻璃门时,门自动平移打开,则他在玻璃门中的像将________(填“随”或“不随”)门平移。
第二章 光现象(解析卷)
■考点一 光的直线传播
1、所有能够发光的物体都叫光源。现有如下物体太阳、发光的电灯、水母、月亮、萤火虫、钻石、点燃的蜡烛、熊熊燃烧的篝火。其中属于光源的是太阳、发光的电灯、水母、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熊熊燃烧的篝火;其中属于人造光源的是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熊熊燃烧的篝火。
2、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都可以作为光传播的介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或解释相关现象的实例有:激光准直、小孔成像、排队、射击瞄准等。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或3×105km/s,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空气中的速度非常接近真空中的速度,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
■考点二 光的反射
4、经过入射点O并知道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ON叫做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5、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6、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平滑的上后,会被平行地反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后,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平行的入射光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考点三 平面镜成像
7、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也可以表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8、平面所成的像是虚像,平面成像的应用。照镜子(人国古代人用的铜镜)、潜望镜、反射式太阳能发电站等。
■考点四 光的折射
9、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光发生折射时,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
10、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有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11、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筷子发生“弯折”、清澈河底变“浅了”、海市蜃楼等。
■考点五 光的色散
12、白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各种单色光,它们按照一定的排列成可见光谱。红、绿、蓝是光的光三原色,它们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后,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13、可见光谱的红光之外是不可见的红外线,高温物体向外辐射较强的红外线。紫光之外是不可见的紫外线,适量的紫外线照射有益于身体健康。
■易错提示.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跟物体的形状相似,跟小孔的形状无关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且光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4、平面镜成等的像,跟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无关。
■考点1:光的直线传播
◇典例1:由我国成功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墨子第一次用科学方法解释了光沿直线传播,启发了量子通信。如图所示各选项中光现象的原理与墨子的这一解释相符的是( )
A.日食现象 B.雨后“彩虹” C.水中“倒影” D.放大镜把字“放大”
【答案】A
【解析】A、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B、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故B错误;C、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其实质是光的反射,故C错误;D、用放大镜观看报纸是利用了凸透镜可以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的原理,属于光的折射,故D错误。故选A。
◇典例2:光在______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______中传播的速度最大,这个速度是____千米/秒.
【考查角度】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其数值是3×108米/秒,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答案】同种均匀介质;真空;3×105.
◆变式训练
1.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了红、橙、黄、绿、蓝、旋、紫几种颜色的光(如图),此实验不仅表明了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而且表明了________光通过棱镜后偏折的程度比其他颜色的光要小。据此可以推断,红光在棱镜中传播速度最________。
【答案】红 快
【解析】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红光通过棱镜后偏折的程度比其他颜色的光要小,所以红光在棱镜中传播速度最快。
1.2.在田径运动会的百米赛跑项目中,小明和小江分别根据发令枪冒烟和听到枪声开始记时,同一运动员的跑步成绩( )
A. 小明比小江多了0.294秒
B. 小江比小明多了0.294秒
C. 小明和小江的记录结果一样
D. 小江记录的结果更准确
【解析】【解析】光的传播速度是c=3×108m/s,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因为光的传播速度太快了,所以当光从起点传播到终点时,光的传播时间是可以忽略的.由于声音和冒烟是同时产生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当人看见发令枪冒烟时,声音从起点才开始传播,那么声音从起点传播到小江耳朵里的时间是:
,
这说明当小明看到冒烟时,过了0.294s的时间声音才传到小江的耳朵里,所以小江比小明晚计时了0.294s,小明比小江多计时了0.294s.
小明以看到冒烟就开始计时,这和运动员开始起跑的时刻基本是相同的,所以小明记录的结果更准确.
【答案】A
1.31. 下列现象中的“影”,仅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 )
A.形影不离 B.水中倒影 C.投影仪 D.皮影戏
【解析】A、形影不离中的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B、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投影仪,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D、皮影戏中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与题意不符;故选A
■考点2:光的反射
◇典例1:图 1 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A.平静水面上塔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为答案。
B.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即影子,故B不符合题意。
◇典例2: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15°,反射角为
A. 15° B. 20° C. 30° D. 60°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在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当入射角是15°时,反射角也是15°。且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来
科◇典例3:画出如图中人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OB;
【来源】重庆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A卷
【答案】见解析所示
◇典例4:如图是光在不同表面发生反射的光路图,其中属于漫反射的是( )
A.
B.
C.
D.
【解析】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是根据反射面的光滑程度来定义的.光线在光滑表面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在粗糙表面发生的是漫反射.由图可知,C是粗糙的表面,所以发生的是漫反射,而ABD是光滑的,所以发生的是镜面反射.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变式训练
2.1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A.平静水面上塔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为答案。
B.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即影子,故B不符合题意。学科*网
C.用放大镜看字时,字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从水中笔上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D不符合题意。
2.2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手在屏幕上形成的手影
B. 鸟巢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C. 人透过水球成的像
D. 勺柄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来源】2018年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B
2.3如图所示,画出小丑帽子顶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小丑眼睛的光路图(画出进入一只眼睛的光线即可,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
【解析】过镜面作出帽子顶点S的对称点S′,即为S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S′与小丑左边的眼睛,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SO就得到入射光线,O到左边眼睛的连线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2.4 平时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清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因为光在该物体表面发生 ______ 反射的缘故.这种反射 ______ 光的反射定律.(填“遵循”或“不遵循”)
【答案】漫;遵循
【解析】平时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一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说明光在这些物体上发生了漫反射.在反射现象中,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考点3:平面镜成像
◇典例1:1.如图所示,小华靠近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将(??? )?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小华在平面镜中像与小华大小相等;当她向平面镜靠近时,虽然人和像距镜子的距离变小,但像的大小不变。故答案为:B。【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典例2: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着平面镜和直立的铅笔,平面镜中呈现铅笔的虚像.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8 cm时,像的高度为h1 ,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1;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4 cm时,像的高度为h2 ,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2 . 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s1=s2???????????????????????B.?s1<s2????????????????????????????????C.?h1>h2????????????????????????????????D.?h1=h2
【答案】D
【解析】 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8 cm时,像的高度为h1 ,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1;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4 cm时,像的高度为h2 ,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2 ,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的距离相等可知,s1 cm, s2 4cm,即s1 s2 , h1 h2 , 故答案为:D
◇典例3.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选择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进行实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3)实验中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是12cm,则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是________cm.
【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大小(3)2
【解析】 (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3)根据平面镜的呈现规律可知,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同,故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同12cm。【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a.平面镜成的是虚像;b.像与物体大小相等;c.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d.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应用了等效替代法(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在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为了确认物像的位置及大小.
◆变式训练
3.1 .小明同学身高165 cm,站在竖置放置的平面镜前,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由此可知,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为________cm,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________。
【答案】165;7:20
【解析】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和像大小相等;小明同学的身高是165cm,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也是165cm;(2)方法一: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即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平面镜中钟表指针的实际情况,如下图,可以看到钟表的实际时间是7:20;方法二:把试卷翻过来,注意上下不要颠倒,直接从试卷的反面看钟表的实际时间是7:20。 故答案为:165;7:20.
3.2涪江水面平静,两岸河堤高出水面1m,河堤上一棵树高4m,这棵树在涪江水中的像高________m;小明同学站在树的对岸河堤上,他的眼睛与树尖的距离为d树 , 与树尖在涪江水中像的距离为d像 , 则d树________d像(选填“>”“<”或“=”)。
【答案】4;<
【解析】【解答】解:这棵树在涪江水中的像高等于树的高度即4m;因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小明同学站在树的对岸河堤上,他的眼睛在水面的上方,故他的眼睛与树尖的距离小于他的眼睛与树尖在涪江水中像的距离,即d树3.3.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实验时,点燃蜡烛A , 另外拿一支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此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__(选填“A”或“B”)所在的这一侧观察。直到看上去B跟A的像完全重合,这一实验步骤可以观察比较蜡烛和它成的像的________,同时还可以确定________。
(2)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4)在记录数据表中某同学发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几组不相等,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一个比较亮,一个比较暗,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较黑暗;A;大小关系;像的位置(2)垂直;相等(3)B(4)没有考虑玻璃板的厚度(或物体与虚像没有真正重合);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各成一个像
【解析】【解答】(1)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眼睛在蜡烛A侧观察,能看到蜡烛A、蜡烛A的像、代替蜡烛A的蜡烛B.当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即可确定像的位置。因为玻璃板透明,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样做既可以观察比较蜡烛和它所成像的大小关系,同时还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较黑暗;A;大小关系;像的位置.(2)透明的玻璃板能观察到蜡烛B能否与A的像完全重合,同时解决了位置和大小两个问题.实验现象表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垂直;相等.(3)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B操作.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4)数读的不准,原因是没有考虑玻璃板的厚度,或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与像没有重合;因为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通过玻璃板该同学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没有考虑玻璃板的厚度(或物体与虚像没有真正重合);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各成一个像.
3.4如图所示的两条反射光线是同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形成的,请你画出发光点S的位置.
【答案】解:如图所示:
【解析】【分析】第一种作法:先将两条反射光线AB、CD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再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并联接SA、SC画出入射光线.第二种作法:先过A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在法线左侧指向入射点画出入射光线,注意反射角要等于入射角,同理画出反射光线CD的入射光线,两条入射光线的交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
■考点4:光的折射
典例1: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树木在水中倒影,是因为来自岸上树木的光线斜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眼睛,所以才能观察到对岸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故B正确,ACD、图中光线来自水中,且光是直线传播或发生光的折射,故ACD错误。故选B。
典例2: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
【答案】
【解析】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光斑右移,故A错误;BBC、向水槽内注水,水位升高;光的折射的光路图分别如B、A图所示:
典例3:能正确反映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的光路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1)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是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时,而BD图都是光从空气射向水里,故BD错误;(2)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在水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我们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看到的筷子位置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从而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看起来筷子向上弯折,而A图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C正确。故选C。
◆变式训练
4.1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
【答案】B
【解析】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光斑右移,故A错误;BBC、向水槽内注水,水位升高;光的折射的光路图分别如B、A图所示:
比较可知,水位升高,光斑向左移动,故B正确,C错误;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变大,光斑右移,故D错误。故选B。
4.2关于光的折射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
B. 当光从玻璃(或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
C.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玻璃(或水)中时,传播方向改变90°
D.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在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或折射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向法线,A正确,不符合题意;B. 光从玻璃(或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B正确,不符合题意;C.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玻璃(或水)中时,传播方向不变,C错误,符合题意;D.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等透明介质时,在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4.3如图是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原理图;下表中记录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对应的折射角的实验测量数据。
(1)请你结合图,以光从空气进入到玻璃中的情况为例,分析实验数据(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规律的实验数据),对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加以总结(补充完整)
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b._____。
(2)请定量比较实验数据。把你新的发现写在下面:_____。
【答案】 (1). 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但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 (2). 入射角较小时,入射角i与折射角γ近似成正比关系;当入射角较大时,正比关系不再成立。
【解析】
(1)b表格中入射角i从10°逐渐增大到80°,折射角γ随之从6.7°逐渐增大到40.6°,而且对应的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 (2)从表格中数据还可以看出:?入射角为10°.折射角为6.7°;?入射角变为20°,折射角为13.3°=2×6.7°-0.1°;?入射角为30°.折射角为19.6°=3×6.7°-0.5°;?入射角为40°.折射角为25.2°=4×6.7°-1.6°;?入射角为50°.折射角为30.7°=5×6.7°-2.8°;?可见,入射角较小时,入射角增大几倍,折射角近似增大几倍;入射角增大的倍数较大时,这种关系不再成立.?故答案为:(1).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或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2). 在入射角比较小时,折射角随入射角增大接近成正比,在入射角较大时折射角随入射角增大不接近正比,且偏差会越大
■考点5:光的色散
◇典例1:如图,在暗室里,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
A.A处为紫光
B.这个实验说明太阳光只含有七种单色光
C.只有AB之间有光
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
【答案】D
【解析】ABC、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图中位置从A到B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因此A处为红光,AB之间为可见光,AB的外侧是不可见光,故ABC错误;D、A的外侧是红外线,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它位于红色光的外面,所以温度计放应放在A处的外侧示数会上升,故D正确。故选D。
◇典例2:透过红玻璃看蓝布是黑色,是因为( )
A.红玻璃将蓝布反射的色光染成黑色
B.蓝布反射的光透过红玻璃与红玻璃发出的红光混合成黑色光
C.红玻璃几乎全部吸收掉蓝布反射的色光因而没有光透过红玻璃
D.红玻璃将蓝光全部反射因而没有光透过红玻璃
【答案】C
【解析】红色玻璃是透明的,只能透过红色光,其他色光几乎都被吸收,蓝色物体反射的蓝色光不能透过玻璃,就没有任何色光进入眼睛,看起来是黑色的。故选C。
◆变式训练
5.1如图,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
A.A处应是紫光
B.只有AB之间有光
C.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
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
【答案】D
【解析】题目考查了光的色散现象,A处应是红光;AB间只是可见光,外侧还有不可见光;B外侧紫外线会使底片感光。可判断A、B、C不正确。A的外侧是红外线,热效应会使温度计示数上升
5.2下列现象中,对关于紫外线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人民币的防伪利用了紫外线的荧光作用
B.适当照射太阳光可以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
C.经常在太阳光下晒晒衣物,可以起到杀菌消毒作用
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紫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解析】A、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人民币的防伪利用了紫外线的荧光作用.不符合题意.B、紫外线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太阳中有紫外线,适当照射太阳光可以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不符合题意.C、紫外线有消毒作用,太阳中有紫外线,经常在太阳光下晒晒衣物,可以起到杀菌消毒作用.不符合题意.D、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发光二极管发出不同的红外线制成的.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D
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水中倒影 B.海市蜃楼 C.小孔成像 D.坐井观天
【答案】A
【解析】A、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B、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C、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D、坐井观天属于光的直线传播.不符合题意;故选A。
2.下列物理现象中,有一个形成的原因与其他不同的是( )
A.早上人们能看到位于地平线之下的太阳 B.人在河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比实际位置要高些
C.人在湖边看到的自己在水中的倒影 D.斜插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折断了
【答案】C
【解析】早晨看到太阳从地平线刚刚升起时,实际上它还处在地平线的下方,这种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我们看到的水中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由于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位置升高了,所以看到的水中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这种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水中形成美丽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使筷子看起来“折断”了,是光的折射。
3.在星光灿烂的夜晚仰望天空,会看到繁星闪烁,像是顽皮的孩子在不时眨着眼,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星星的发光是断断续续的 B.被其它星体瞬间遮挡的结果
C.星光被地球大气层折射的结果 D.以上都不对
【答案】C
【解析】星光绝大部分是宇宙中的恒星发射出来的光,恒星的发光是持续不断的,星光传播到地球表面前,除了要通过浩瀚的宇宙真空区域,还要穿过包围着地球的大气层,星光从真空进入大气层时,要产生反射和折射,我们在地面所看到的星光是经过大气层折射后的那部分光。当星光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时也要发生折射,一般说来,空气相对于地面不是静止的,总是在流动,随着空气的流动,在观察者注视的区域内,空气的密度会时大时小,因此穿过该区域的星光被折射,会有所不同,于是,折射光线就会不停的颤动、摇摆。
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画出的潜望镜的示意图,使用这样的潜望镜看到的物体AB的像是( )
A.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B.缩小的倒立的实像
C.等大的倒立的实像 D.等大的倒立的虚像
【答案】D
【解析】经过平面镜成的像与物是等大的,B处发出的光线经过两次反射后传入人的眼睛,看到的在上方;A处发出的光线经过两次反射后传入人的眼睛,看到的在下方;所以使用这样的潜望镜看到的物体AB的像是倒立的等大的虚像。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照在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由照射光的颜色决定
B.实验表明,色光的混合规律与颜料的混合规律相同
C.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D.任何情况下,紫外线的照射对人体都是有利的
【答案】C
【解析】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色光的混合规律与颜料的混合规律不相同,色光的三原色混合成白色,颜料的三原色混合成黑色;红外线可以实现红外遥控,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适当照射紫外线对人体有利,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
6.如图所示,镜前竖直插两根大头针a和b,观察a和b的像重叠在一起的情形,其眼睛应放在( )
A.通过a、b的直线上 B.通过a、b像的直线上
C.通过a垂直于镜面的直线上 D.通过b垂直于镜面的直线上
【答案】B
【解析】当a、b两大头针反射的光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它们在平面镜中的像点也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人眼应在以ba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方向观察大头针,如下图所示:所以眼睛应在通过a、b像的直线上观察大头针。
7.以平面镜MO和NO为两个侧面的一个黑盒子里有一个点光源S,黑盒子的另一侧面EN上开有一个小孔P,如图所示。一位观察者在盒外沿与EN平行的方向走过时,通过P孔能几次被S所发出的光照射到(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答案】D
【解析】S发出的光线,从小孔P射出,有以下四种情况:(1)由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直接从小孔P射出,如图1;(2)由S发出,经过平面镜MO反射后,直接通过小孔P的光线,如图2;(3)由S发出,经过平面镜NO反射后,直接通过小孔P的光线,如图3;(4)由S发出,经过平面镜NO反射后再经过平面镜NO反射通过P的光线,如图4。
8.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光的折射和反射路径的是( )
【答案】C
【解析】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图中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故A不正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B不正确;C符合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C选项正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要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而图中没有反射现象,故D不正确。
9.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磨砂玻璃做教室的黑板是为了克服镜面反射 B.看到池子里的水深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折射所致
C.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
【答案】C
【解析】用磨砂的玻璃做教室的黑板是为了克服镜面反射,利用了漫反射,A选项说法正确,看到池子里的水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C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D选项说法正确
10.如图所示的重庆网红图片,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洪崖洞在平静江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虚像
B. 游客看到穿楼而过的轻轨列车是平面镜成的像
C. 朝天门夜空中璀璨梦幻的光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 用手机拍摄过江索道的照片利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
【来源】重庆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A卷
【答案】A 学科*网
【解析】A. 洪崖洞在平静江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平面镜成像而形成的等大的虚像,故A正确;B. 游客看到穿楼而过的轻轨列车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缘故,故B错误;C. 朝天门夜空中璀璨梦幻的光柱是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D. 用手机拍摄过江索道的照片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故答案为A.
11、以下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人离平面镜越远,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就越小
C.“潭清疑水浅”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
D.凹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具有发散作用
【答案】C
【解析】A、投影仪的工作原理: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B、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总是大小相等,所以,人离平面镜越远时,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不变,故B错误;C、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导致看到的“物体”变高,所以“潭清疑水浅”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C正确;D、凹透镜对平行或不平行的光都具有发散作用,故D错误。故选C。
12、下面是两则科技新闻:①“天眼一FAST”第一次发现了一颗距地球4000光年的毫秒脉冲星;②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锂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已达230W?h/kg其中“光年”是_____的单位,“W?h”是_____的单位。(填物理量名称)[来源:Z*xx*k.Com]
【来源】天津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 长度 能量
【解析】解:物理学中,“光年”是光在1年中走过的路程,是长度单位;W?h是功率与时间的乘积,是能量单位。[来源:Z|xx|k.Com]
点睛:知道光年是长度单位,不要受“年”的影响,W?h是能量单位。
13.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现象。“云在水中飘”是小明以_________为参照物看到“云”在水中运动的现象。“鱼在云上游”是鱼通过水面的_________形成的虚像和云在水面的__________形成的虚像同时出现的现象。
【来源】2018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中考)物理
【答案】 湖面 折射 反射
14、小玲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时,选择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一块较厚的玻璃板M(P、Q两个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她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竖立一块玻璃板:将蜡烛A放置在玻璃板的前面,点燃蜡烛A,然后将蜡烛B放置在玻璃板后面,如图甲所示,进行实验.
小玲按照图乙中的测量方法,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对应数据:
[分析与论证]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像距 ______ (大于/等于/小于)物距.
[交流与评估]这个结论与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相符,主要是选择了蜡烛A所成的像到反射面的距离 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根据上面数据推算玻璃板的厚度为 ____ cm.
小玲进一步思考:若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能发现B始终能与A的像重合吗?(能/不能) ______ .
【答案】小于;不正确;0.5;不能
【解析】(1)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像距小于物距;
(2)“研究平面镜成像”时要多次改变物距找像.目的是探究成像规律,避免偶然性;
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通过测量,可以得到A和B到平面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而小华测量的像距是A′到Q的距离,因此这个结论与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相符,主要是选择了蜡烛A所成的像到反射面的距离不正确;根据上面数据推算玻璃板的厚度为4.2cm-3.7cm=0.5cm;
如果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玻璃板前后移动,则像距物距不相等,所以会发现B始终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15、小阳用图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折射特点,他让一束光分别从空气中以不同角度射入水(如图甲)和玻璃(如图乙)中,将入射角与折射角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表一光从空气射入水中
入射角/°
0
30
45
60
折射角/°
0
21
35
40
表二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
入射角/°
0
30
45
60
折射角/°
0
17
24
30
(1)通过分析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________;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
(2)小阳如果用该装置继续探究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接下来他应该让光从________。
【答案】(1)小于 增大 等于 (2)水 空气
【解析】(1)由图知,光不管是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还是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光线都要靠近法线,折射角都小于入射角,但在水中的折射角要大于在玻璃中的折射角,因此可知,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不同的介质中,折射角是不相同的。由表中的数据分子可知:入空气中。
1.(2018?咸宁).当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某透明介质表面时,( )
A. 入射角为0°,反射角为0°,折射光线垂直于入射光线
B. 入射角为0°,反射角为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C. 入射角为90°,反射角为90°,折射光线垂直于入射光线
D. 入射角为90°,反射角为90°,折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答案】B
【解析】光射到透明介质表面时,会同时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垂直射入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此时入射角为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折射角也等于0°;故选B
2.(2018?山西)暑假小明去五台山旅游,在在清澈的湖边,望向平静的水面,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鱼戏白塔绿树间”(如图)。这些景象中距离水面最远的是( )
A.白云倒影 B.游动的鱼 C.白塔倒影 D.绿树倒影
【答案】A
【解析】水中的云、白塔、绿树都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从上面看时,会感到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是鱼的虚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距等于像距,云到水面的距离最远,故云的像到水面的距离较大,故A正确,B错误;白塔、绿树都靠近水面,与水面的距离较小,故所成的像到水面距离较小,故CD错误。故选A。
3.(2018?济宁)如图所示,小易利用激光灯、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B.将左侧光屏向后折转,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C.验证“光路可逆”时必须用两个激光灯
D.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时,入射角不能为0°
【答案】B
【解析】A、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故A错误;B、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要向后折反射光线的那侧,即左侧光屏,故B正确;C、证“光路可逆”时,如果让光线逆着反射的方向射向镜面,这时的入射角为原来的反射角,看这时的反射角是否为原来的入射角,从而验证光路是否可逆,用笔在屏上画出即可,不必用两个激光灯,故C错误;D、入射角等于0°时,即入射光线与镜面垂直,反射光线也垂直于镜面射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一条直线上,故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时,入射角可以为0°,故D错误。故选B。
4.(2018?威海)下列关于光现象及其形成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黑板反光﹣﹣光的漫反射 B.水中倒影﹣﹣光的反射
C.树下光斑﹣﹣光沿直线传播 D.雨后彩虹﹣﹣光的折射
【答案】A
【解析】A、黑板反光是由于黑板表面比较光滑,光在这里发生了镜面反射,故A错误;B、水中倒影属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C、树下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时,通过树叶间的缝隙形成的像,故C正确; 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水珠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正确。故选A。
5.(2018?嘉兴)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树木在水中倒影,是因为来自岸上树木的光线斜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眼睛,所以才能观察到对岸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故B正确,ACD、图中光线来自水中,且光是直线传播或发生光的折射,故ACD错误。故选B。
6.(2018?兰州)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如图所示,选用的实验器材如下:一块薄平板玻璃、两个完全相同的跳棋子A和B、与A大小不同的跳棋子C、刻度尺和白纸。则下列与实验相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B.选用薄平板玻璃替代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C.利用现有器材可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
D.若A与B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则B一定与A的像重合
【答案】D
【解析】A、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A正确;B、使用平面镜时,只能成像,而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用薄平板玻璃时,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出像的位置,而且能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B正确。C、两个完全相同的跳棋子A和B,实验时像与物完全重合,利用现有器材可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故C正确。D、若A与B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玻璃板如果不垂直桌面,则像和物体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找像的位置时,像与蜡烛不能重合,故D错误。故选D。
7.(2018?温州)如图为玩具鸟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能改变像位置的是( )
A.竖直上移玩具鸟 B.竖直下移平面镜
C.人向平面镜靠近 D.像与镜间放一木板
【答案】A
【解析】A、竖直上移玩具鸟,玩具鸟和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所以像的位置也改变,故A正确;B、竖直下移平面镜,玩具鸟和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所以像的位置没有改变,故B错误;C、人向平面镜靠近,玩具鸟和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所以像的位置没有改变,故C错误。D、像与镜间放一木板,玩具鸟和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所以像的位置没有改变,故D错误。故选A。
8.(2018?德阳)对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看见水中的鱼儿﹣﹣光的直线传播
B.太阳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
C.近视眼镜的镜片﹣﹣凸透镜
D.用镜子增大空间感﹣﹣平面镜成像
【答案】D
【解析】A、看见水中的鱼儿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不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误;B、太阳下人影相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是光的反射,故B错误;C、近视眼镜的镜片对光的发散作用,属于凹透镜,故C错误;D、用镜子增大空间感是利用了平面镜成像,故D正确。故选D。
9.(2018?盐城)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
【答案】
【解析】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光斑右移,故A错误;BBC、向水槽内注水,水位升高;光的折射的光路图分别如B、A图所示:
比较可知,水位升高,光斑向左移动,故B正确,C错误;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变大,光斑右移,故D错误。故选B。
10.(2018?辽阳)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舞台激光束 B.错位的“铅笔” C.反光镜中的像 D.水中的“倒影”
【答案】B
【解析】A、追光灯射出的光柱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错误。B、错位的“铅笔”,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正确;C、汽车反光镜是凸面镜,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C错误;D、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B。
11.(2018?扬州)下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其中反射角是( )
A. ∠1
B. ∠2
C. ∠3
D. ∠4
【答案】C
【解析】反射角应当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所以C选项正确.
12.(2018?临沂)下列现象与彩虹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即是由于光的折射导致的。A、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B、水面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C、凸透镜成像的过程,实际上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正确;D、手影游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C。
13.(2018?上海)光的三原色是( )
A.红绿蓝 B.红黄蓝 C.红黄绿 D.红白蓝
【答案】A
【解析】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能合成各种颜色的色光。故选A。
14.(2017锦州24)如图所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硬纸板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硬纸板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
(1)实验时从硬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入射光线,这是因为光在硬纸板上发生了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其中硬纸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3)如果将光线沿着BO方向射向平面镜时,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
【解析】(1)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屏表面凹凸不平,光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从图中可以很清晰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因此光屏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还可以利用可折转的光屏确定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因此光屏还可以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共面.(2)当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呈现反射光线的F板和呈现入射光线的E板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在F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但是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仍然在同一平面内.(3)由让光线沿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可知,将反射光线改为入射光线,光路图照样成立,体现了光路是可逆的.
【答案】(1)漫;显示光的传播路径,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不能;在;(3)可逆的.
15.(2018?潍坊)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水平方向成60°角,请你放置一块平面镜使它的传播方向变为水平向右,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答案】
【解析】要使它的传播方向变为水平向右(即反射光线水平向右),则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就是法线的位置,据此画出法线,过入射点画出法线的垂线,即平面镜的位置;因入射光线与水平方向成60°角,而反射光线是水平向右的,所以反射光线与上面的虚线平行,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80°﹣60°=120°,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为60°.如图所示:
16.(2018?包头)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他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在实验中,把蜡烛放在距离玻璃板30cm处,它的像到蜡烛的距离是________cm,当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
(3)小明走近实验楼的自动感应玻璃门时,门自动平移打开,则他在玻璃门中的像将________(填“随”或“不随”)门平移。
【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60 不变 (3)不随
【解析】(1)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能同时观察到像和代替蜡烛A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距可知,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30cm,那么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等于30cm,所以蜡烛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的距离是60cm;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大可知,将蜡烛不管是远离玻璃板还是靠近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不变;(3)玻璃门中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虚像不在玻璃门上,所以门自动平移打开,则他在玻璃门中的像不随门平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