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语文精品培优辅导(七)
晨诵 国学精粹
《大学》名句:
1、大学之道【宗旨】,在明【彰显】明德,在亲【更新】民,在止【达成】于至善。
大学的宗旨,就在于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更新民风,在于达到德才完美的最高境界。
2、知止而后有定【心志的定向】,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知道所要达到的境界,然后志向就能有所确定。志向确定以后就能静下心来,心静以后就能安闲舒适,安闲舒适以后就能认真考虑,认真考虑以后就能有所收获。
3、物有本【树根】末【树梢】,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任何事物都有根本和枝节,任何事情都有终了和开始,知道什么在先,什么在后,就接近于合理了。
4、古之欲明【彰显,发扬】明德【光明正大的德行】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5、欲治其国者,先齐【管理】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修养】其身;
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
6、欲修其身者,先正【端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
7、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推极,获取】知在格物【研究事物的原理】。
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8、格物【研究事物的原理】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对事物深入研究以后,知识就能丰富,知识丰富以后,诚意就能证实,诚意证实以后,心志就能端正,心志端正以后,身心就能修养。
9、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身心修养以后,家庭就能管理好,家庭管好以后,国家就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以后,天下就能太平。
10、为人君,止【达到】于仁;为人臣,止【达到】于敬【恭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慈爱】;与国人交,止于信【信义,诚信】。
作为君主,就要达到仁爱;作为臣下,就要达到恭敬;作为儿子,就要达到孝顺;作为父亲,就要达到慈爱;与国民交往,就要达到诚信。
精彩评说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午读 古今美文
文言短文
诫子书
诸葛亮
夫(fú)君子【品德高尚的人】之行【操守、品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http: / / baike. / doc / 2234242.html" \t "http: / / baike. / doc / _blank )。
君子的操守, (应该)用静来修善自身,用俭朴来淳养品德。
非淡泊【(澹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无以明志【表明志向】,非宁静无以致远【实现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 不心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远大目标】。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使才智广博】,非志
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 不立志
无以成学。淫漫【过度怠慢】则不能励精【振奋精神】,险躁【暴躁、浮躁】则不能
不能学习成功,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 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
治性【陶冶性情】。年与【跟随】时驰【逝去】,意与日去,遂成枯落【枯零凋落】,
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人韶华渐逝,
多不接世【接触社会,对社会有益】,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的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
——选自《诸葛亮集》
1、出自本文而流传的名句有,至少找出两处。
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5、学完诸葛亮的《诫子书》,给我们的启示是:
教者评论
诸葛亮的《诫子书》这篇文章不仅仅只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更是世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经典选读
古人云,得胜的猫儿欢似虎也,只倚着强能,更不察来人的意思,见是个八戒的模样,便就叫道:“兄弟,你往那里去?”牛魔王绰着经儿道:“师父见你许久不回,恐牛魔王手段大,你斗他不过,难得他的宝贝,教我来迎你的。”行者笑道:“不必费心,我已得了手了。”牛王又问道:“你怎么得的?”行者道:“那老牛与我战经百十合,不分胜负。他就撇了我,去那乱石山碧波潭底,与一伙蛟精龙精饮酒。是我暗跟他去,变作个螃蟹,偷了他所骑的辟水金睛兽,变了老牛的模样,径至芭蕉洞哄那罗刹女。那女子与老孙结了一场干夫妻,是老孙设法骗将来的。”牛王道:“却是生受了,哥哥劳碌太甚,可把扇子我拿。”孙大圣那知真假,也虑不及此,遂将扇子递与他。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孙悟空向来机智,为什么这次却被牛魔王所骗?
3、选文主要采取哪种描写方法塑造牛魔王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出牛魔王怎样的性格特点?
美文悦读
沈从文,在痛苦中开花
东方小四
①4月1日清晨,醒得太早。随手翻开一本书,是沈从文的书信集,其中有些是他生前没想到会发表的自呓般的文字。自1949年1月至8月,正是沈从文被人认为“精神失常”的一段岁月。他在妻子张兆和的信上乱圈点,内容大致为:在这个世界上我的痛苦没人知晓,生活已经失去意义。
②那时他因郭沫若的一句“反动文人”的定论而否定自我,觉得自己的写作时代已经过去。精神压力巨大的他应梁思成与林徽因之邀住在他们清华园的家里,以疗养身心。许多真挚的朋友巴望他早日康复,他反复自语:没人知道,其实我根本没有病。他也感觉到,有些人其实是在等着看笑话。
③在呓语里,他说:翠翠,你在一点零四的房间里酣睡,还在想着我吗?我死了也想着我吗?我不由得吃了一惊。原来,小说《边城》中那个“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不回来”的人,也是沈从文自己啊。看来,他一直未能忘怀少年的情怀。他在自传里,写下了一段孽缘:一个白脸女孩和她的弟弟,趁着他的爱情燃烧正旺时,骗走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钱,令他不得不离开家乡。而他将未曾在自传中落笔的美好感情,嵌入了小说《边城》中。朴素洁白的期望,欲语还休的心动,用生命表达的纯粹,闪烁在字里行间。
④在痛苦无法排遣的许多年后,他还挂念着她。而三三(张兆和的昵称)也排在翠翠的后面。我终于有点理解了他对张兆和的爱恋,这里包含着无法言述的情愫。其中有许多映照着对翠翠的憧憬——美丽、忠诚、纯真、微黑,而张兆和还多了翠翠所没有的大家闺秀的才气。沈张二人的恋爱,未必为对方完全懂得,却可恒久。因为他对自己的懂,因为她的纯粹高洁。
⑤幸好,他有她。那个虽然不太懂得他,却一直用自己温暖坚定的爱心去支持和抚慰他的妻子。后来他曾在家自杀,也幸亏担心着他的她匆匆从干校返回,及时发现而救了他一命。
⑥从此以后,沈从文开始了另一条命。他的痛苦低到尘埃里,开出花来。他丢掉了那支光彩夺目的文学之笔,开始托生为文物研究专家沈从文。我仔细读过其填补国内空白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与其他关于“瓶瓶罐罐”的文章,功力胜于如今的文物专家不知多少倍。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沈从文,不论什么文物入了他的眼,所有的来龙去脉都清晰起来。许多人都震惊于他惊人的记忆力以及渊博深厚的古文及文物功底。他只是微微一笑,甚至对于“故宫解说员”的工作,也做得十分尽心尽责。在文物面前,讷于言的他,随时可以口若悬河。
⑦他埋葬了文学世界里的沈从文,成就了文物专家沈从文。无法言说、无处排解的痛苦,开成了一朵朵奇葩。看到那些一丝不苟的文字,与之前的文学之笔截然不同,但也同样圆润、朴素、悠远,印着他个人的标记。只是,我依然会有流泪的冲动。有些人的有些转身,即便与世无争,即便毫无声响,即便当事人一直微笑,也让旁人难以释怀。
⑧一个死过一次的人,还畏惧什么,还有什么不可失去的呢?还有哪种痛苦,无法化成春泥?故而,在一次批斗中,他与老舍等作家被逼跪成一圈,中间是熊熊燃烧着的他们从前的作品。在灼人的热浪与辱骂、鞭打面前,沈从文安之若素。事后拍拍灰回家,依然进行自己的文物研究。老舍在此事后,却不能从身心深重的痛苦与屈辱中解脱,当天自沉湖底。
⑨在北京一个小巷里的一间斗室,沈从文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交给了文物研究。他美丽忠诚的妻子,每天给他送饭。有时,上顿的饭菜都凉了,他还在不辞劳苦地涂抹写画。张兆和只能倚门无奈地一笑,不能理解这个人为了什么要如此自苦。她只能安慰自己,毕竟他已经“正常”了。
⑩这个世间只有一个沈从文,天分过人,外表温和,内心倔犟。当年郁达夫好心劝慰这个在小旅馆流着鼻血写文章、几近饿死的文学青年放弃文学之路时,年轻的沈从文带着湖南人的“一根筋”和走投无路的无奈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当鲁迅在报纸上痛斥他的时候,他保持了冷静与克制,仍不改文风;当郭沫若代表一种新环境全盘否定他的时候,他差点放弃了生命,但重新站起来时,更加骄傲。谁都知道,郭本人对于文物有着相当的造诣。但后来,时为社科院领导者的郭沫若也不得不高度评价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并撰写了序言。沈从文自始至终,没有说过郭的一句不是,哪怕1949年时自己都快被这个强势的人逼疯了。
一个人面对挫折和痛苦的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的高度和成就。
真的,这个世界一点儿也不可怕。黑暗也不会黑得真让你走投无路。只要内心够强大,性情够执着,苦难不过是露珠,迟早会在阳光下化为轻雾。它可能会改变你的轨迹,却不能摧毁你的尊严与傲气。当然,它也可能是压垮骆驼的那根稻草。一切由你自己决定。
张兆和在沈从文逝后,轻声说道:斯人可贵。她的妹妹张充和补充: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选自《读者》,略有改动)
心灵语丝
这个世界一点不可怕。黑暗也不会黑得真让你走投无路。只要内心够强大,性情够执著,苦难不过是露珠,迟早会在阳光下化为轻雾。它可能会改变你的轨迹,却不能摧毁你的尊严与傲气。否则,它也可能是压垮骆驼的那根稻草。一切由你自己决定。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恒久 造诣 奇葩 灼人
2、第①段沈从文在妻子的信上乱涂的“在这个世界上我的痛苦没人知晓,生活已经失去意义”这句话中,“没人知晓”的“痛苦”在文中是指什么而言的?
3、第⑥段中“他的痛苦低到尘埃里,开出花来”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在灼人的热浪与辱骂、鞭打面前,沈从文安之若素。事后拍拍灰回家,依然进行自己的文物研究。老舍在此事后,却不能从身心深重的痛苦与屈辱中解脱,当天自沉湖底。”在此段落中,作者交代老舍的自沉湖底,目的何在?
5、 第 段中引用沈从文的妻子张兆和的话,说“斯人可贵”。从本文看,沈从文“可贵”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6、从沈从文摆脱人生苦难的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呢?
暮省一技一练
对比作用
对比,即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对比的作用: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对比描写人物,刻画人物性格。可以深化主题,把作者的观点、见解、思想、情感更深刻更鲜明表达出来,使读者印象深刻。
例如本文:写老舍在此事后,却不能从身心深重的痛苦与屈辱中解脱,当天自沉湖底。用对比手法,突出地强调了沈从文的坚韧顽强。
对比就是把比较的双方的特点加以突出或强调,阅读时应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加以分析。7、欣赏下面“一本好书胜过珍宝,一本坏书比一个强盗更坏。”因此,开卷是否有益,得先看开什么卷。药吃了对身体有益,但也有副做用。读书是有益的,但也有糟粕。有位哲人曾说过,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时,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见书就读的人,而是会读书的人。”这个优美语段?说说所用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夜习 学生佳作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李丽
在我的心中,有很多令我敬佩的人。有老师、有同学、有警察……其中,我最敬佩我们小区的一位清洁工。
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狂风暴雨,我总是能看见清洁工阿姨的身影。她总是弯着腰,手里拿着扫帚不停地在小区里扫着。每次看到这情景,我就会对她产生一种敬意。说实话,我至今连她叫什么都不知道。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去年暑假的一天傍晚。因为停电,所以我和爸爸到楼底下乘凉。来到楼下,我看见很多人也在乘凉。有的人在摇扇子;有的人在吃冰棍;还有一些人在遛弯儿。忽然我的目光落在了长椅上一对年轻人的身上,这一男一女正坐在椅子上边吃边聊,女青年低着头,在削梨,长长的梨皮掉在了地上。男青年手上拿着一包瓜子,慢慢地磕着。瓜子壳扔得满地都是。我想:真脏!他们怎么这样没有道德啊!这时下班的清洁工阿姨正好从这儿路过,已经脱掉了往日工作服的清洁工阿姨看到这种情景后,对那对男女说:“同志,请把果皮和瓜子壳扔进垃圾箱里,要讲卫生。”那对男女将阿姨上下打量了一番,脸上露出嘲讽的笑容:“你爸是不是当市长的,让你管闲事?”“别和她罗嗦,像她这样的姑娘,却来干这种事,没出息。”那男的说。清洁工阿姨听了并没有生气而是心平气和的说:“是的,我是扫地的,这工作很平凡,可你们想想,如果每个人都像你们这么做,那城市会变得多么脏!”那两个人丝毫没有被阿姨的话感动,反而站起身狠狠地瞪了阿姨一眼,便头也不回地走开了。阿姨见了摇摇头走了。我以为阿姨回家了。可过了几分钟,清洁工阿姨拿着扫帚和簸箕又回来了,只见她一手拿着簸箕,一手拿着扫帚,把他们留下的垃圾扫得干干净净。
我看到后被感动了。
清洁工阿姨,我要向你学习,学习你那尽职尽责的为人民服务的品质。
阅读答案(仅供参考)
文言短文
1、出自本文而流传的名句有,至少找出两处。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②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③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非澹泊无心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6、学完诸葛亮的《诫子书》,给我们的启示是:
(1)无论做人;还是学习,都要静下心来,不能心情浮躁,否则将一事无成; (2)人要有远大的志向,并要有美好的品德,有才无德,对人对己都是无益的。
经典选读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2、孙悟空向来机智,为什么这次却被牛魔王所骗?
因为牛魔王变为猪八戒的样子,而孙悟空在胜利的喜悦中得意忘形,他放松了对牛魔王的警惕。
3、选文主要采取哪种描写方法塑造牛魔王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出牛魔王怎样的性格特点?
(1)语言(2)沉着冷静,老谋深算,诡计多端。
美文悦读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恒久héng 永久;持久 造诣yì指学问、艺术等达到的程度
奇葩pā珍奇的花;.喻出众的作品 灼人zhuó像受火烤一样的让人心里难受的感觉。
2、第①段沈从文在妻子的信上乱涂的“在这个世界上我的痛苦没人知晓,生活已经失去意义”这句话中,“没人知晓”的“痛苦”在文中是指什么而言的?
①是指沈从文“因郭沫若的一句‘反动文人’的定论而否定自我,直觉自己的写作时代已经过去”。 ②是指他少年时代经历的“一段孽缘”。
3、第⑥段中“他的痛苦低到尘埃里,开出花来”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①“低到尘埃里”极言沈从文痛苦之深,“开出花来”形容他的成就之大。②能从“低到尘埃里”的“痛苦”中“开出花”,更写出了沈从文的非凡的意志和成就。
4、“在灼人的热浪与辱骂、鞭打面前,沈从文安之若素。事后拍拍灰回家,依然进行自己的文物研究。老舍在此事后,却不能从身心深重的痛苦与屈辱中解脱,当天自沉湖底。”在此段落中,作者交代老舍的自沉湖底,目的何在?
用对比手法,突出地强调了沈从文的坚韧顽强
5、 第 段中引用沈从文的妻子张兆和的话,说“斯人可贵”。从本文看,沈从文“可贵”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5、①天分过人,成就很高。②性情温和,与人无争。③内心倔犟,不改追求。④为人赤诚,有情有义。
6、从沈从文摆脱人生苦难的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呢?
自身要坚强、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同时也要善于从亲友的帮助中摆脱不良情绪。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