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童年时代对昆虫非常着迷的故事。全文共11个自然段,语言通俗易懂,富有童趣。课文并没有写法布尔是怎么成为一名昆虫学家的,而是记叙了他小时候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两件事。这是课文的重点。
作者不仅着重描写了法布尔观察昆虫时的着迷状态,还通过对他父母言行的细致刻画,反衬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教学中应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改变按自然段顺序“平推”的教学流程,从突破教学重、难点出发,科学地裁剪教材,合理地实施教法,抓住重点词句朗读品味,体现语文学科“文”、“情”、“趣”合一的特色,落实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品词赏句和感悟文章情感的能力,“法布尔童年时代对昆虫非常着迷”学生能够整体感知,但是学生对法布尔的了解比较少,要让学生课前收集法布尔的生平资料,了解法布尔对课文的理解有一定的帮助,所以课前的准备工作要做到位!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内心来体会人物的精神。
4.培养学生从小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两件典型事例,感受昆虫的可爱,领略大自然的奇妙,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难点:懂得课文为什么要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初步了解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文章结构脉络。
教学准备:
充分读通读懂文章,画出生字新词,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自学生词。试着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
教学流程:
导人新课,激发情感→小组合作,自学字词→再读课文,理清脉络→初步感悟,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同学们,从“装满昆虫的衣袋”这一标题中你看出了什么?这个孩子的衣袋里为什么竟然满是“昆虫”,他为什么对昆虫感兴趣呢?原来他就是少年时期的法布尔,后来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
二、小组合作,自学字词
1.熟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自学字词。
(1)字音。
“蠕”字的读音为“rú”,不能读成“rǔ”。
“痴”宇的读音为“chī”,不能读成“chí”。
“纺”字的读音为“fǎng”,不能读成“fāng”。
“殿”字的读音为“diàn”,不能读成“dìng”。
(2)字形。
“栖”字的右部分为“西”,不能写成“酉”。
注意“兜”字的上半部分。
(3)字义。
光泽:物体表面上反射出来的亮光。
痴迷:深深地迷恋。
五彩缤纷:多种颜色错杂而繁多。
满载而归:装满了东西回来,形容收获极丰。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小法布尔为什么在口袋里装满昆虫呢?自由读课文。
2.检查课文朗读。(学生可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3.讨论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l自然段):法布尔生活在法国南部美丽的小村子里,他对小虫很着迷。
第二段(第2~10自然段):通过两件事具体说明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程度。
第三段(第11自然段):正是因为对昆虫的痴迷,法布尔才走了科学的殿堂。
四、初步感悟,体会情感
1.你明白了什么?
2.你认为法布尔是怎样一个人?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熟记字词。
板书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
着迷→迷恋→痴迷→走进科学殿堂
教学反思:
抓好双基,夯实基础,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来说,意义非同一般,所以在教学中“我”加强了此环节的教学力度,同时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抓住课文中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2.能结合具体的故事情节充分感知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并领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3.能感悟课文细致观察和描写昆虫的方法,并仿作。
重点难点:
1.抓住课文中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2.领悟法布尔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准备:
小组合作,初步分析两件事所表现出的人物品质。
教学流程:
复习导人,引起好奇→抓住重点,精读体会→感知情景,丰富感悟→课外拓展,引导积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起好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小法布尔是个怎样的孩子?(结合学生回答投影出示重点句: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2.(板书:着迷)什么样子叫着迷呢,生活中,你最着迷的是什么?请举例说说。
3.过渡:听了你的介绍,我知道你是个小书迷、小球迷……那法布尔我们可以称他为什么呢?(昆虫迷)那么课文是通过哪两件事来说明法布尔是个名副其实的“昆虫迷”的?
二、抓住重点,精读体悟
1.边读边思考第一个故事,学习感悟方法。
(1)默读课文2-10自然段,用线画出能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语句。
(2)同桌交流,互读互评。
把你画出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听,说理由,听评价。
(3)全班交流:谁来读读第一个小故事(抓纺织娘)。(2~3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在这件事中,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小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结合学生回答投影出示句子)
A.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B.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 ……
③品词句,谈感受。
品析提示:A.你读懂了什么?
B.句中的哪些字词更能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C.再来试着读一读。男生们一起来演演法布尔。
2.实践新方法,学习第二个故事(捉小甲虫)。
(1)默读课文4~10自然段,哪些词句让你深切地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提示:采用刚才阅读的方法学习第二个故事)
(2)交流。
①“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
阅读提示:从这个句子中你能读出点儿什么来?谁来扮演小法布尔,读读引号里的话?想想该用什么口气读呢?
②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阅读提示:自读这句话,注意描写动作的词,想象当时的情景。
③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阅读提示: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哪个词特别能让你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你觉得法布尔会怎样地“放”呢?为什么?……
(3)你还有其他的感受想在这儿与大家交流一下吗?
三、感知情景,丰富感悟
过渡:父母的责备,没有让法布尔放弃、退缩,只要有机会,他就会……正是这种执著的迷恋,一如既往的研究,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板书:痴迷)
齐读最后一段。
1.说出你从这段话中读懂了什么?(板书:引进科学的殿堂)
2.激趣:如果要给人们为法布尔塑的这尊雕像起个名字,你会给它起什么名字?为什么?
3.小组讨论: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四、课外拓展,引导积累
1.请找出课文中描写昆虫外形的句子读一读。(投影出示句子)
2.课后去观察一种昆虫,我们也来写写它的外形,有兴趣吗?(出示昆虫标本)
3.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他把自己毕生研究昆虫的成果写成了一本简单通俗的科学巨著《昆虫记》,书中对昆虫的生活习性进行了美妙而有趣的描写。大家课后不妨去读读这本书……
五、作业
写出你学完本文后的心得体会。
板书设计:
着迷 小溪纵横 花草丛生
装满昆虫 鸟栖虫居 动物可爱
的衣袋 迷恋 抓纺织娘 逮蝴蝶 走进科学殿堂
观察水底丗界 捉甲虫
痴迷—衣袋鼓鼓
教学反思:
教学时,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来感受、体会法布尔对科学的热爱和执著的追求,同时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热爱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