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脱壳》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知识性、趣味性兼容的文章。作者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引领孩子走进动物世界,聆听动物的歌唱,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从而萌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全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作者抓住了蝉脱壳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来回地抽搐、钻出来、慢慢地活动、使劲地抖动、伸着、腾空向后仰、敏捷地向前扑、用力一抽,把蝉脱壳的过程写得细致生动,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而后,作者又抓住蝉脱壳后身体色彩、翅膀大小与样子的变化来写。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上应注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引起他们对自然探求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能初步感悟到此类文学作品的意义,并激发学生了解、感受、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积极性。
学情分析:
对于蝉,也许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并不陌生,而城里的孩子可能只在炎热的夏天听过它从浓阴深处传来的呜叫,其次便是在绘图本上见过它的外形,对于蝉从幼虫变为成虫的过程知之甚少。因此大部分学生对此有一定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加上本文作者观察认真仔细,描写细致入微,因此教学本篇课文,必须舍得花时间、下功夫,引读导悟,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感受奇特,享受美好。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3.能理清作者观察与写作的顺序,感受作者的好奇,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难点: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秘密”、“搜索”、“配合”、“协调”、“抽搐”、“颤动”、“恢复”、“生涯”等词语的意思,并能初步学会在表达中运用。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大体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找出描写金蝉脱壳的段落。
3.能围绕“金蝉脱壳”介绍课前收集的资料,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准备。
4.能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读好它,并能激发起对“金蝉脱壳”这一神奇过程的兴趣。
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出描写金蝉脱壳的段落。
2.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分析“金蝉脱壳”这一神奇过程。
教学准备:
1.与教材配套的生字卡片。
2.用金蝉脱壳的录像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流程:
读题质疑,激发兴趣→自由练读,通文顺句→图文结合,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1.读题解题,激发交流。
同学们,有谁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词语吗?
谁能解释这个词语?
谁知道这个词语的来历?
今天,我们就要认识这样一位小作者,他通过自己耐心细致的观察,解开了金蝉脱壳的秘密。
2.信息交流,导人新课。
蝉这种昆虫,我们并不陌生,谁能介绍一下这种昆虫?
3. 教师展示课件。(让学生看清蝉的外形特征)
4.你也来描述一下蝉的外形特征。
二、自由练读,通文顺句
1.过渡:小作者究竟是怎样揭开金蝉脱壳这个谜的?让我们认认真真地读课文。
2.提出学习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并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3.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情。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朗读,并针对初读时可能出现的语调拖沓情况相机进行指导。
5.学生针对字词进行质疑问难,教师相机指导。(教师也应进行预设,课前充分考虑学生字词理解的难点)
三、图文结合,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找出课文描写蝉壳的句子,读一读。
2.看着这蝉壳,你会有哪些想法?
交流。(着重突出好奇,激发探究欲望)
3.正是在这强烈的好奇心的驱动下,作者在一个雨过天晴的傍晚,爬上了柿子树。
(1)作者看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脱壳、变化)
(2)交流读文。(进一步熟悉课文,还可借机帮助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高朗读能力)
(3)师生、生生互动交流。
4.教师帮助学生进行读后小结。(跟随着作者,我们看见了这神秘的过程,你有怎样的感受)
5.引导学生继续质疑问难,教师关注学生的困难点;和兴趣点,改进下节课的设计。
四、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收集相关资料,选择课文插图中的一幅,结合资料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金蝉脱壳
爱捉蝉
↓ 解开秘密—高兴
脱 ↙ ↘ 变
蝉壳 蝉儿
透明发亮 闪着金光 恢复体力 开始唱歌
教学反思:
教学中加强阅读,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的读,让其在读中感悟文本,体会其中的奥秘,学生表现出了良好的素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5自然段。
2.能通过朗读体会课文内容。
3.能理清作者观察与写作的顺序,感受作者的好奇,从而激发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清作者观察与写作的顺序,感受作者的好奇。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1.课文内容的投影片。
2.蝉的资料。
学生:收集与此课相关的资料,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下载相关的图片在班级张贴。
教学流程:
交流写话,导入新课→体悟语言,感受“奇妙→体悟方法,感受自然→探索自然,激发情感
教学过程:
一、交流写话,导入新课
1.昨天,我们每位同学都结合自己查找的一些资料,为书中的一幅插图配上了文字,我们首先请一些同学上来交流他们的看图写话。(选择3~4 位学生,最好是各种类型的典型代表)
2.提出倾听要求: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关注最精彩的部分,说说自己的看法。
二、体悟语言,感受“奇妙”
1.仔细阅读课文3-6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边读边画,并做上批注)
2.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并作个别指导。
3.交流。(读一体会一看—读)
(1)“……它用脚紧紧抓住树皮上的一处裂口,停在那里不动了。”
(它能抓住树皮上的一处裂口,蝉的聪明让人称奇)
(2)“……来回地抽搐……一会儿……”
(保护甲颜色的变化让人惊奇)
(3)“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
(蝉尾出壳时的动作,让人不可思议—好像在“脱衣服”)
(4) “……折叠的翅膀也只有一点点。”“……像两把扇子长长地拖在身后。”
(翅膀给人留下许多遐想。追问:展开的翅膀会是什么样)
(5)“……每颤动一次,……变化一次……”
(看着蝉身上的颜色变化,又一次让人感受到它的神奇有趣)
4.相机让学生观看课件—金蝉脱壳的过程。
5.选择一个自然段,当堂背诵。
三、体悟方法,感受自然
1.再读课文,说说除了感受到蝉的有趣外,你还得到什么启示吗?
(1)作者细致的观察:脱壳一背、头、尾
↗背:极淡的绿色一深绿色
变色
↘身上:深绿色一一棕黑色
(2)作者准确的用词:动词:抽搐、抖动、仰、扑、抓、抽、颤动
描写颜色的词: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棕黑色、又黑又亮、透归发亮、灰白色……
(3)作者写作的条理:爬上树丫一脱壳一变色
2.看完金蝉脱壳,我们不得不赞叹道:一引读第6自然段。
3.但是我们还要赞叹作者:
仿照第6自然段,赞叹作者细致的观察力与描写场景的能力。
4.教师小结:自然的美妙在于它给了万物不同的特性,更给了人类一个又一个发现美妙的机会。
5.让我们再一次把内心的感受读出来。读4、5自然段(能背的就背)。
四、探索自然,激发情感
1.学完课文后,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2.你认为还有哪些事,今后你也能去做?(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3.你还有什么疑问?(结合学生的疑问,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综合性作业)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以蝉壳为题,写一篇短文。
3.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用眼睛看自然。(写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金蝉脱壳
极淡的绿色 腾空向后仰
脱一背 ↓ 一头钻出来一蝉尾出壳 向前扑
深绿色 用力一抽
色:灰白色—由浅而深—深绿色—棕黑色
变— 触角—灰白色的光环
翅膀:折叠一点点—盖住身子,长长地拖在身后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句来分析文本、感悟文本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技能。所以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这一点,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分析、理解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