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海中永生》教案
教材分析:
《在大海中永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通讯,记述了历史伟人邓小平骨灰撒放大海的情景,讴歌了伟人的不朽功勋,表达了广大人民对伟人的深情怀念。
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一告别大海”的线索组织材料。为了充分地表达出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怀念之情,作者展开了联想的翅膀,运用拟人、排比、对偶等手法,以生动的语言、充沛的激情使读者深受感染。教学中应扣住一个“情”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感受邓小平同志的光辉形象以及人们因伟人离去而悲痛的心情。
学情分析:
小平爷爷逝世时,学生们还小,对当时情况知之甚少。为加深学生对一代伟人的了解,课前可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找一些邓小平同志的小故事来读,了解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祖国各地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教师要收集一些有代表性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等制作课件。小平同志传奇的一生,不是仅靠几节课就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的,因此,学完课文后,可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活动,通过阅读、介绍、讲故事、看影视等,使学生对邓小平同志的印象更形象,更具体,对其丰功伟绩了解得更多。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伟人的不朽功绩。
2.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用“爱戴”、“奔腾不息”造句。
3.缅怀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重点句子,感受伟人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难点: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悟情,缅怀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按照“飞向大海一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初步感受邓小平的光辉形象。
教学准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画出字词,小组合作自学字词。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了解小平→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了解邓小平
1.(出示邓小平爷爷的照片)引导学生看照片上的老人,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老人吗?你们了解他吗?
2.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邓小平。(关于邓小平生平、关于香港、澳门回归等)
过渡:这位看似平凡的老人为我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国两制”的提出者……他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3.出示课题并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4.邓小平爷爷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课文就介绍了邓小平爷爷的骨灰撒向大海的情景,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阅读课文,出示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宇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给每个段落标号。
3.在不理解的词句下做个记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出示词语。(师相机解释词义,使学生理解后,明白词语的感彩)
奔腾不息 波翻浪涌 永不停息 水天一色
呜咽 痛悼 震撼人心
万里海疆 澳门香港 宝岛台湾
超越时代 超越国界 衷心爱戴
舷窗 机舱 崭新 属于
(1)指名读,其他同学指正。
(2)齐读生字词,交流不理解的词语。(第1组想象大海波翻浪涌的情景;第2组感受人们痛失伟人的心情;第3组了解邓小平的丰功伟绩;第4组感受人们的崇敬之情;第5组关键指导字型)
2.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师随机正音,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3.指导难读的小节。
师:在读书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读起来有困难,让大家来帮你。(估计l、3段学生读起来有困难,重点指导)
(1)指名读第1段,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
①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
②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2)指名读第3段,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四、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仔细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可分为几部分?
2.讨论分段情况:(总结归纳段意并板书)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飞向大海。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撒向大海。
第三部分(第5~7自然段)写告别大海。
五、作业设计
1.查找有关邓小平的资料。
2.用“不仅……也……”造句。
板书设计:
在大海中永生
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理解“呜咽”、“震撼人心”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 体会人民对邓小平同志的深情,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学习伟人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操。
重点难点:
1.抓住关键语句来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伟人的光辉形象以及人们对他的怀念。
教学准备:
1.歌曲:《春天的故事》。
2.课件:邓小平爷爷的葬礼以及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的图片。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学习文本,体验情感→情感延伸,提升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课前播放《春天的故事》)
1.导入语: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辽阔的大海。机舱里一位伟人将永远离我们而去,让我们一起目睹那令人揪心的一幕。
2.播放录像,渲染庄严肃穆的气氛,将学生带人举国上下哀悼伟人离去的悲伤之中。
二、学习文本,体验情感
1.学习第l段。
(1)引读第1段。你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
(2)指名读,组织学生评议。(通过“低低地、缓缓地、伟人、最后一个”等词语感受人们的悲痛、不舍的心情)
(3)师:“崭新历史”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课文中说“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最后一个篇章”又指的是什么?(邓小平爷爷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骨灰撒入大海。这是他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所以说骨灰撒入大海是“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速缓慢,语音沉稳,体会当时人们的悲痛不舍的心情。
过渡:人们的心情十分矛盾,不想小平同志离开,又不忍心违背他老人家的遗愿,所以……(引读第2段)
2.学习第2段。
(1)(播放录像)这就是邓小平的骨灰撒人大海的情景。同学们轻声读读第2段,想一想人们当时的心情怎样?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2)组织学生交流:
①“呜咽”本来是讲人在低声哭泣,那么大海怎么会呜咽呢?(因为人们心情悲痛,所以感到大海也在低声哭泣)
②指名读第2段,想想:涛声中你好像还听到大海在说些什么?(邓爷爷您安息吧!邓爷爷您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伟人!邓爷爷您放心吧,我们会按照您指引的路线一直走下去!邓爷爷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3.学习第3段。
(1)引读第3段……师读“也许”,学生接读,最后一句师生齐读。
(2)文中为什么说: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联系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和他生前的事情来说说。
(3)想象说话:
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飘向祖国的万里海疆,祖国人民说:“ 。”
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飘向香港、澳门,香港、澳门的同胞说:“ 。”
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飘向台湾,台湾同胞说:“ 。”
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飘向世界各地,世界人民说:“ 。”
聆听学生发言,帮助学生归纳、纠正,加深学生对邓爷爷的丰功伟绩的了解。
(4)结合查到的资料,从学生的发言中引导学生理解“超越国界”,那么“超越时代”怎么理解呢?(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影响程度深、时间长,所以叫超越时代;其理论对世界人民、世界格局都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叫超越国界)
(5)同学们轻声读读第3段,看看谁能读好。(自由读,指名读,最后齐读)
4.学习第5~7段。
(1)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引读)时近中午,专机盘旋着向大海告别。透过舷窗望去,水天一色,波翻浪涌。从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的是什么样的声音?(震撼人心的声音)
下面我们一起读读这震撼人心的话语!(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2)读了邓小平爷爷的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
(邓爷爷非常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用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的崭新历史,毫无保留地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连骨灰都撒向了大海,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伟人)
(3)同学们讲得很好。这句话既是邓爷爷生前的誓言,也是他光辉一生的写照。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齐读)
(4)万千话语,万千情思,都凝结成我们的共同心声。(齐读最后一段)
三、情感延伸,表达情感
(出示邓小平爷爷的照片)
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想对邓小平爷爷说些什么?
四、总结全文
为了使祖国更加繁荣,使人民更加幸福,邓小平爷爷把自己的一生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虽然邓小平爷爷离开我们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但他的光辉形象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邓小平爷爷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地背诵课文,默写5~7小节。
2.收集邓小平爷爷的资料,组织开展实践活动。(讲故事、看影片、写心得等)
板书设计:
在大海中永生—丰功伟绩
飞向大海
↓
撒向大海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
告别大海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相应的知识链接,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