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小斗士》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艾滋病小斗士》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24 11:1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艾滋病小斗士》教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名叫恩科西的南非黑人男孩坦然地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事迹。全文围绕“斗士”展开内容。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先写l2岁的南非儿童恩科西的去世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感叹,点明题意,再叙述恩科西的身世遭遇及与艾滋病顽强抗争的精神,最后以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讲话阐明主题,告诉人们要热爱生活,关爱社会,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教学中可紧扣课题“小斗士”,了解恩科西为什么被人们称作“艾滋病小斗士”。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可以放开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但由于这篇课文涉及的困难是“灾难”——艾滋病,学生没有具体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学时应提供相应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增加学生的感性积累,并创设情境,进行移情体验式的教学。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小恩科西的不幸遭遇以及他与艾滋病顽强抗争的精神。
3.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热爱生活,关爱社会。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恩科西为什么被人们称作“艾滋病小斗土”。
难点:通过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增强学生战胜“灾难”的信心。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理解生字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了解艾滋病,初步了解“小斗土”的故事。
重点难点:
1.理解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初步了解“小斗士”的故事。
教学准备:
1.熟读课文,读懂读顺。
2.画出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什么叫“斗士”?(勇敢面对困难的勇士)
2.他们是值得称赞的,是令人敬佩的。那么,小斗士呢?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5课。(学生齐读)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例如:艾滋病是什么?“小斗士”是谁)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思考质疑的问题:谁是小斗士?为什么称他为“小斗土”?
2.出示生词,读一读,正音并相机理解。
携带 仁慈 婴儿 遭到 轩然大波
曾经 虚弱 病魔 呼吁 不懈努力
孕妇 纤弱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将不理解的字词做个记号。
2.学生质疑,理解词语。
艾滋病:(简单介绍相关知识)
轩然大波:(联系文章想象人们如何反对)
坦然:(恩科西如何面对生活)
3.自读并思考: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主要讲述了一位南非男孩恩科西身患艾滋病,仍坦然地面对生活,顽强与病魔作斗争,并且关心其他艾滋病患者的故事)
四、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自由读课文,教师随机指导:
2.组织交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理清文章脉络。
(1)出席艾滋病研讨会,不断呼吁。
(2)出席2000 年的艾滋病大会,讲述自己的悲惨遭遇,并向人们呼吁要关爱艾滋病病人。
(3)生命随时可能结束仍对未来充满希望。
五、作业设置
1.听写字词。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艾滋病小斗士
去世(1)
遭遇(2~4)
抗争(5~7)
评价(8、9)
教学反思:
艾滋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危害人类生命的传播性很强的传染病,教学中,让学生从相关资源人手来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并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理清了文章条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顽强的生命力、坚定的意志、可敬的爱心,培植学生战胜“灾难”的信心。
3.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重点难点:
1.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顽强的生命力、坚定的意志,可敬的爱心,增强学生战胜“灾难”的信心。
2.引导学生关注艾滋病这一世界性问题。
教学准备:
1.熟读课文。
2.做好阅读批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艾滋病小斗士”有哪些了解?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1.细读第2、3、4自然段,感悟“不幸”。
(1)出示图片:请大家看一组有关艾滋病儿童的图片。这些患病的儿童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你简要地描绘一下。
(2)师:你们了解艾滋病吗?谁来说一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通俗地讲,艾滋病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了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病人因体力消耗而极度虚弱、衰竭,呈恶病质状态,从而导致死亡)
(3)所以说,艾滋病患者是痛苦的,是不幸的。小恩科西就是其中的一位。那么,他遭遇到怎样的不幸呢?自读课文2、3、4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并说一说你的感受。
(4)学生自读并思考。
(5)讨论交流:
①“不久母亲又被艾滋病夺去了生命”。
②“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
③“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
(当学生找到此句时,教师出示这句话,并发问:再读读这句话,要特别注意哪些词呢?并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竟然”:一方面说明恩科西生命力顽强、意志坚定。另一方面说明他能活这么长时间出乎大家的意料。“挺”是什么意思?用“坚持”、“撑着”这些词替换它好吗?为什么?从这个词中你能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④“9岁那年,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遭到全校大多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反对,还在当地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教师提问:“轩然大波”是什么意思?)
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全校的大多数老师是什么反应?(学生想象一下,说一说)
当恩科西好不容易走进课堂,准备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候,大多数的学生是什么反应?(学生想象一下,说一说)
当恩科西第二天准备继续上学的时候,得知恩科西是一名艾滋病患者,家长们又是什么态度?(学生想象一下,说一说)
备注:如果学生找不到这句话,教师则提示说:“其实,艾滋病给他带来的痛苦又何止这些?还有没有其他方面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细读第5、6、7自然段,感悟“抗争”。
过渡:面对巨大的不幸,恩科西是如何抗争的呢?5、6、7三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他所做的三件事,你能把它们分别概括出来吗?
讨论交流。
(1)出席艾滋病研讨会,不断呼吁。
出示第5自然段。
读读这段话,想一想应该抓住哪些关键的词语?并说一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
教师抓住“纤弱”这个词语,深入发问:你从中知道了什么?(身体虚弱,已经不行了)教师追问:在这种情况下,小恩科西他想到的是什么?他又是如何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2)出席2000 年的艾滋病大会。
师:那么,此时已到艾滋病晚期的恩科西,已经成了什么样子呢?(出示图片,联系全文,大家描绘一下)
师:是啊,我们都很清楚,此时的恩科西,已经骨瘦如柴,身体极其虚弱。在这样的情况下,小恩科西仍然坚持发言。那么,哪位同学能够有感情地读一读他的发言?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关心他人,有爱心)的确,小恩科西是令人敬佩的,发言是感人肺腑的,他道出了所有艾滋病人的心声。所以“震撼了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的心灵”。
师:当所有与会代表看到骨瘦如柴、已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恩科西站在面前的时候,当他们听到他那感人肺腑的发言后,各国代表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是啊,小恩科西顽强地与病魔抗争,令人感动。从他的发言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他在代表所有的艾滋病患者,与社会抗争。这抗争其实是在呼吁人们:应给予艾滋病患者足够的尊重与帮助。
(3)对未来充满希望。
师:从第7自然段中你可以悟出什么?(1)小恩科西对未来充满希望。(2)他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帮助更多的艾滋病患者。
过渡语:恩科西如此热爱生活。他与病魔顽强斗争,令人感动。可是艾滋病冷酷无情,恩科西的病情开始——(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
3.学习第8、9自然段,感悟“关注”。
(1)教师导读第8自然段:2001 年初,恩科西的病情——(学生读),6月1日这天,被艾滋病——(学生读)。
(2)读了这段话,你的体会是什么?
(3)他的死,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是怎么说的?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呢?请大家找出相关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同学们,恩科西面对巨大的不幸,他不仅顽强抗争、自强不息,而且关心和他一样不幸的患者。他为所有人做出了榜样,是一名真正的斗土。那么,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生,我们也会面临挫折和失败。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生思考发言)
板书设计:
艾滋病小斗士
不幸
小恩科西 小斗土(顽强不屈、有爱心)
抗争
教学反思:
艾滋病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社会大众对它也存在着一定的误解。教学时,应结合文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多了解有关艾滋病的知识以及对待艾滋病病人的正确态度,从而改变人们对艾滋病的传统的、片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