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村居》教案
教材分析:
《清平乐 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在描写手法上,这首小令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画面。作者能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若不是大手笔,是难以达到此等艺术意境。
学情分析:
学生对南宋历史缺少了解,因此对作者创作的动机和表达的情感可能缺少深层次的思考。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4.热爱田园生活,对大自然充满赞美之情,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感悟田园生活的美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难点:引导学生融人课文,感受江南乡村的清新秀丽、安宁祥和之美,领悟作者那忧国忧民的壮烈情怀。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熟练地朗读课文,了解文学常识。
3.初步了解古诗大意,体会蕴含其中的感情。
重点难点:
l.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古诗大意,初步体会情感。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辛弃疾的资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了解宋词
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要穿越时空隧道,前往800年前的江西上饶,去会一会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去看一看他笔下的《清平乐 村居》。
2.过渡:说到辛弃疾以及宋词,能谈谈你对辛弃疾以及宋词的认识吗?
(1)了解作者及宋词:
辛弃疾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主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廷重用,晚年隐居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饶地区),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诗词,我们今天学的这首《清平乐 村居》就是那时候写的。
词:文体名称,诗歌的一种。萌芽自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词的曲调名称就叫词牌。
(2)给音乐,听。看看这首“破阵子”的音乐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说感受。(有的说豪迈,有的说雄壮)再给第二首“水调歌头”的音乐。学生谈感受。(有的说优美的,温婉的,抒情的,有的说忧伤的)
3.思考: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词,聪明的同学猜猜看,哪个是词牌名,哪个是题目?
(1)“清平乐”(yuè)即为词牌名,又名“忆萝月”、“醉东风”等。“清平乐”本来也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做词牌,照这个词牌写出的词,每首46字,分上下两片,上半部分叫上阕,下半部分叫下阕。
(2)那么,你知道“村居”是什么意思吗?你联想到了什么?
(3)过渡:这首词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到底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
二、初读诗词,整体感知
1.提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练读课文,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要求读准字音,通顺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小记号。(学生练读)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老师纠正错误)
3.理解文中生词。(刚才读词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不懂的地方)
村居:乡村闲居。
茅檐:茅屋屋檐。
醉里:酒后微醉。
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写;这首词时,在江西上饶。春秋时代属于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
翁媪:老年夫妻。
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无赖:这里是顽皮的意思。
织:编织。
4.过渡:词语掌握得不错,一个真正会学习的同学不仅能读懂课文,还能抓住重点词句读出问题来。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词,看看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值得大家探究的问题?
5.自由提问。
三、作业布置
试着背诵这首词。
板书设计:
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 翁媪
景 人 大儿
溪上青草 中儿
小儿
教学反思:
教学中以“词”的相关资料人手,借助音频资料,把学生带进“词”的世界里,激发起学生学习“词”的兴趣和欲望,然后再引导他们欣赏本词,这样学生的情感就很容易与作者达成共识,从而较准确地把握本词的特点。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3.理解词人所抒发的情感。
重点难点:
1.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2.理解词中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准备:小组合作,做好阅读批注。
教学流程:
抓住重点词,引导理解→想象说话,体验情感美→走入意境,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
一、抓住重点词,引导理解
1.思考:什么是“醉”?谁醉了?(从“醉里吴音相媚好”这句看出是那对翁媪醉了)
2.追问:他们被什么所陶醉了呢?
(1)预设l:他们被美丽的乡村美景陶醉了。(课文的哪些词句描写了这种美景?—读)
3.想象:你能用自己的语言,结合课文中的插图把这情这景表达出来吗?(在一个幽静、清新的小村子里,居住着一户人家,是那么温馨、和睦。他们的房屋十分矮小,茅屋门前,有一棵枣树,树干苍劲有力,枝繁叶茂;隐隐约约,还可以从油亮的绿叶中发现几颗红枣正在随风摇晃呢。屋后,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叶片青翠欲滴。一旁几棵芭蕉,充满活力!再放眼望去,一大片豆地映入眼帘,那里,还有老夫妇的大儿子正在锄草。二儿子呢?正坐在空地上用竹条编织鸡笼。最顽皮的小儿子伏在地上,天真地玩弄着莲蓬。小儿子的前面,是一个荷花塘,池塘上泛着绿意,溪中流水淙淙。巨大的莲叶生机勃勃,一阵风吹过,绿叶摇摆着,唱着歌曲,连亭亭玉立的白里透红的莲花也随之翩翩起舞)
4. 指导朗读:多么温馨的一家呀!多美的意境啊!能通过你们的朗读表现出这种世外桃源般的美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二、想象说话,体验情感美
1. 想象:操着吴语的老夫妇正在亲热地聊些什么呢?先展开想象,然后自由说说。
2.预设l:聊眼前的美景。
3.预设2:聊三个儿子。
(1)大儿子:我们送他一首古诗。(吟诵《锄禾》)
(2)二儿子:真是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早当家啊!
(3)小儿子:看到这个画面,我们一定会想到一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追问:我想问问老婆婆,你为什么称呼小儿子为“无赖”啊?(这里的“无赖”不是我们现在说的“无理取闹的人”,而是说小儿子伏在荷花池边剥莲子吃时的可爱与天真)
(5)指点:是呀!你在家,父母有时候总亲昵地说,瞧你那“没出息”样儿!……其实,这是喜爱之语!
(6)思考:夫妇二人为小儿而喜。还为什么欢喜?(他们喜的是大儿的勤劳,二儿的灵巧,他们还为夫妻恩爱而喜,为景色宜人而喜,为远离战争而喜,为安居乐业而喜)
4. 预设3:聊当年情景。
(1)引入歌曲《最浪漫的事》
(2)思考:想象一下,老两口会怎么夸赞对方的好?提供句式:我仿佛听到(翁)媪夸赞翁(媼)说: 。
三、走入意境,体会情感
1.思考:这户农村人家生活得怎样?(他们的生活非常恬静、安适、幸福)
2.小结:是的,这一家人的生活的确令人向往。其实,被陶醉其中的还有谁呢?(词人)词人的陶醉说明了什么?(联系时代背景谈谈词人对乡村静谧安适的生活充满向往之情)
3.过渡:是的,茅檐、小溪、青草、老翁媪,这一切巧妙地结合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词人辛弃农是如此的热爱、向往这恬静的农村生活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诵读全词吧,你可以看着书读,还可以闭上眼睛读,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份恬静安谧的农村风光吧!
4.让我们把这幅美景留在我们的心中。(背诵)
板书设计:
乡村 清新秀丽
清平乐 村居翁媪 相敬如宾 醉
三儿 懂事可爱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紧扣“醉”展开教学。“醉”字是这首词的词眼,把握了这个字,就把握了课文的感情基调。同时,还积极引导学生体验词中的情感美,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更好地理解本词。
教案点评:
此教案以词眼“醉”字人手,让学生把握住这个字,积极地去体验词的意境美和情感美,这样就比较容易引发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达成共识,完成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