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第一节 认识地球 导学案
【目标展示】
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能够指出各条主要经纬线,掌握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
3.学会使用地球仪,判断地球仪上的地理事物
4.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5.通过各种读图活动、多媒体展示等形式,使学生初步建立地理空间概。
6.通过小组合作、小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7.通过学习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自主学习】
1. “地球的形状”这部分内容。了解
要求:找出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有哪些片面的认识?
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绕地球航行一周,依次经过了哪些大洋?
2.【探究问题】
(1)“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那四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3)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什么?
(4)你还能举出那些例子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
多媒体展示出场第一内容:(一)地球形状(第一课时)
从古今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多媒体展示“盖天说”和“浑天说”的图片
师:古代是怎样看待天地关系的?(生答)
明确:“盖天说”认为“天圆地方”。一些人想象中的地是平的,像一个大托盘,被巨大的半球形天穹罩着;而“浑天说”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提出来的,他认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在一些人的想像中,地球像一个蛋黄。
多媒体展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示意图
师: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绕地球航行一圈,依次经过了哪些大洋?
生读图回答: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师: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展示地球卫星照片
师:地球卫星照片,让人类第一次看到地球的真实面貌。
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球”体?
学生回答。
图片展示: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了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使我们看到了地球的形状。
回顾: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主观猜测——环球航行——精确测量)
提问: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形状的过程,你有何感悟?(学生回答。——鼓励学生要有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提问:我们如何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地球的真实形状呢?(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阅读材料,并回答)
明确: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提问:地球到底有多大?你能用具体的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吗?(生答)
明确: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所以说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探究结论】
(1)“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由麦哲伦率领的环球航行,第一次用铁一般的事实向世人证明了一个真理:地球是圆的。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那四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⑴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宇宙观测、卫星照片→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什么?
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展示出场第二内容:(二)地球有多大
【自主学习】
“地球有多大”这部分内容。
【探究问题】
(1)如何描述地球的大小?
(2)地球的基本数据能够说明什么?
提问:地球到底有多大?你能用具体的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吗?(生答)
明确: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所以说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探究结论】
(1)如何描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地球的基本数据能够说明什么?
再一次用数据证明了地球是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过渡:地球是个巨大的星球,要掌握它的详细情况将会很难,于是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展现出场第三内容:(三)认识地球仪
【自主学习】
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讨论。
1、地球仪的作用。
2、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归线、经线、纬线、经度、纬度。
3、南极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示?
【合作探究问题】
用右手指示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从北极上空看( )时针,从南极上空看( )时针。(也可以让学生用水杯来做演示)
指导学生找出下列地理事物:
地轴、南极、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播放“地球自转”视频
提问: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是按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呢?(生观看视频并回答)
明确: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转动。
【探究结论】
用右手指示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出场第四内容:(四)经线和纬线
【自主学习】
课本经线和纬线这部分内容。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思考、讨论以下问题,并填写表格:
①什么是纬线?纬线是什么形状的?各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②找出最长的一条纬线,这条纬线把地球分为哪两半球?
③经线在形状、指示方向、长度的分布三个方面与纬线有什么不同?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经度的标度范围是多少度?
④对比纬度的变化规律,说明地球仪上经度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
⑤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⑥在地球仪上找出主要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大洲,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⑦高中低纬度是怎么划分的?
【探究问题】
(1)纬度是如何划分的?
(2)经度是如何划分的?
(3)组成一个经线圈的两条经线的经度有何关系?
(4)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也是0 °经线和180 °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吗?
学生按要求找出纬线的定义、形状、长度、指示方向
学生小组讨论、探究,之后进行汇报展示,学生互相补充,教师指正。
明确:
定义:在地球仪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等的圆圈
形状:圆圈
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
展示纬度划分的图片
纬度:为了区分各条纬线,分别为它们标定的度数。
提问:纬度是如何划分的?从赤道向北、向南,纬线的度数是增大还是缩小?(生读图分析回答)
明确:从赤道(0°纬线)向北向南度数越来越大,向北向南各划分为90°,以北是北纬(N),以南是南纬(S)。北极和南极分别是北纬90°(90°N)和南纬90°(90°S)。
图片展示: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和基多的赤道纪念碑
明确:从赤道向北向南各划分了90度,所以赤道是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展示图片:几条重要的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指导学生在图2---6中找出来,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出来,并标出纬度。
提问:高、中、低纬度是如何划分的?你所居住的地方属于高、中、低纬度地区中的哪一个纬度地区呢?(生答)
明确: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填表:
纬 线
定 义 地球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形 状 除南北两个极点外,每一条纬线自成圆圈
长 度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起 点 赤道(0°)
度数划分 赤道向北、向南各分为90°,以北称北纬,以南称南纬
半球划分 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有关纬线、纬度的内容之后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经线、线度
学生阅读19页教材内容,小组探究以下内容:
经线的定义、形状、长度、指示方向
学生小组讨论、探究,之后进行汇报展示,学生互相补充,教师指正。
明确:
定义: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形状:半圆
长度:等长
指示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为区别各条经线所标定的度数。
展示经度划分的图片
提问:经度是如何划分的?(生读图分析答)
明确: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各划分了180°,以西为西经(W),以东为东经(E),西经180°(180°W)和东经180°(180°E)重合为一条经线。
展示图片: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和本初子午线
明确:本初子午线是西经和东经的分界线
提问:地球仪上任何两条相对应的经线,都能组成一个经线圈,组成一个经线圈的两条经线的经度有何关系?(生读图分析回答)
明确:两条相对应的经线度数之和为180;一条经线在西经,另一条在东经。
练习:说出与下列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西经20°、0°、东经170°(西经20°和东经160°,0°和180°,东经170°和西经10°)
提问: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也是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吗?(生回答问题)
明确: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
提问:为何没有用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呢?(生读图分析答)
明确: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基本上是从海洋上通过,避免了以0°和180°经线划界,将欧洲和非洲一些国家分隔在两个半球上。
练习:连连看
小组探究(同桌两人相互讨论,回答问题):
他们在哪里?
小明说他一脚踏着南半球,一脚踏着北半球,向东看到东半球,向西看到西半球,请问,小明在哪里?(小明位于赤道与西经20°的交界处)
小芳说她前面是北半球,后面是南半球,左面是东半球,右面西半球,请问她在哪里?(小芳位于赤道与东经160°的交界处)
纬 线
定 义 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
形 状 半圆
长 度 等长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起 点 本初子午线(0°经线)
度数划分 向西、向东各划分了180°,以西称西经(W) ,以东称东经(E)
半球划分 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小组探究:
一架飞机从北京起飞,沿同一经线圈飞行,最终又飞回到北京。请问:它在飞行途中改变过方向没有?
学生观察地球仪,小组讨论探究,回答问题。
明确:北京向北——北极点——沿同一经线圈向南——南极点——沿同一经线圈向北——北京
纬线与经线对比
要素 纬线 经线
形状 圆圈 半圆
长度 从赤道向两极缩短,直至缩为一点 等长
指示方向 南北 东西
半球划分 赤道把地球平分成南北两个半球 西经20°和东经160°把地球平分成东西两个半球
相互关系 经线和纬线相互垂直,构成网状
纬度与经度比较
要素 纬度 经度
度数起点 赤道(0°纬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
度数划分 向北向南各划分90° 向东向西各划分180°
代号 北纬(N)南纬(S) 西经(W)东经(E)
半球划分 赤道把地球平分成南北两个半球 西经20°和东经160°把地球平分成东西两个半球
第三课时
复习上节课有关经、纬线、经纬度的有关知识后进入本节课学习
展示出场第五内容:(五)经纬网
【自主学习】课本23页经纬网这部分内容。
什么是经纬网纬线?
【探究问题】
如何判断北纬还是南纬?
定义:在地球仪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
展示图片:教室座位网络图
请学生找找自己的位置
把教室座位图转换成经纬网图,请学生再来找找自己的位置
引入地球仪上的经纬网
明确:利用经纬网我们可以方便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如伦敦(51°N,0°)。
展示:经纬网图
提问:在一幅经纬网图中,如何判断北纬还是南纬?东经还是西经?(学生读图观察回答问题)
明确: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向西增大是西经,向东增大是东经。
练习:读出A、B两点的经纬度(A 20°S,40°W ;B 40°N,60°E)
小组探究:
提问:贝贝和玲玲的说法正确吗?说说你的判断理由。贝贝在玲玲的什么方向?
(学生小组讨论探究,回答问题)
明确: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贝贝脚跨0°经线,显然是在东半球,玲玲站在位置大致是在东经170°附近,位于西半球。所以玲玲是正确的。贝贝在玲玲的西南方向
图片展示经纬网的其他形状
三、课堂练习
四、作业布置
看课本22页用乒乓球制作简易地球仪
【本节小结】
西半球
东半球
70°
30°
40°
20°
60°
①
65°
75°
55°
B
85°
120°
130°
110°
140°
A. ( , )
B. ( , )
40°N
50°W
55°S
110°E
②
A
纬线的特点
纬度
南北半球的划分
经线的特点
经度
东西半球的划分
纬线和纬度
经线和经度
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地球形状
认识地球仪
纬线和纬度
认识地球
经纬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4张PPT)
地理湘教版 七年级上
第二章第一节 认识地球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导入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同学们,我们学过这首诗,我们身在地球,你知道地球的真面目吗?大家说说地球的形状怎样?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讲解
从古今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自主学习:“地球的形状”这部分内容。了解
1、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有哪些片面的认识?
2、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绕地球航行一周,依次经过了哪些大洋?
【探究问题】
(1)“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那四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3)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什么?
(4)你还能举出那些例子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
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出场第一内容:(一)地球形状(第一课时)
(一)地球的形状(第一课时)
新课学习
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有哪些片面的认识?
“盖天说”认为“天圆地方”
“浑天说”认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新课学习
大
西
洋
太 平 洋
印度洋
大
西
洋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绕地球航行一周,依次经过了哪些大洋?
新课学习
地球卫星照片,这是人类第一次看到地球的真实面貌。
当代太空观测
新课学习
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球”体?
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了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使我们看到了地球的形状。
新课学习
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主观猜测(天圆地方)
实践探索(环球航行)
精确测量(先进科技)
你有何感悟?
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新课学习
我们如何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地球的真实形状呢?
(阅读教材第15页阅读材料)
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讲解
【探究结论】
由麦哲伦率领的环球航行,第一次用铁一般的事实向世人证明了一个真理:地球是圆的。
(一)地球形状
⑴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宇宙观测、卫星照片→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1)“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那四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3)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什么?
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讲解
自主学习:“地球有多大”这部分内容。
【探究问题】
(1)如何描述地球的大小?
(2)地球的基本数据能够说明什么?
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出场第二内容:(二)地球有多大
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所以说地球的形状是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二)地球有多大
新课学习
新知讲解
【探究结论】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有多大
再一次用数据证明了地球是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1)如何描述地球的大小?
(2)地球的基本数据能够说明什么?
新知讲解
自主学习: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讨论。
1、地球仪的作用。
2、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归线、经线、纬线、经度、纬度。
3、南极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示?
【合作探究问题】
用右手指示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从北极上空看( )时针,从南极上空看( )时针。(也可以让学生用水杯来做演示)
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出场第三内容:(三)认识地球仪
新课学习
(三)地球仪
地 轴
找出下列地理事物:
地轴
南极、北极
赤道
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
赤道
北回归线
北极圈
南回归线
南极圈
新知讲解
学习任务(三)认识地球仪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用右手指示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从北极上空看( )时针,从南极上空看( )时针。(也可以让学生用水杯来做演示)
新课学习
地球自转方向是怎样的?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顺时针还是逆时针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呢?
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转,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转动,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转动。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讲解
【探究结论】
(三)认识地球仪
用右手指示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讲解
自主学习:课本经线和纬线 这部分内容。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思考、讨论以下问题,并填写表格:
①什么是纬线?纬线是什么形状的?各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②找出最长的一条纬线,这条纬线把地球分为哪两半球?
③经线在形状、指示方向、长度的分布三个方面与纬线有什么不同?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经度的标度范围是多少度?
④对比纬度的变化规律,说明地球仪上经度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
⑤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⑥在地球仪上找出主要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大洲,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⑦高中低纬度是怎么划分的?
【探究问题】
(1)纬度是如何划分的?
(2)经度是如何划分的?
(3)组成一个经线圈的两条经线的经度有何关系?
(4)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也是0 °经线和180 °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吗?
小组交流:
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
提出疑问。
出场第四内容:(四)经线和纬线
新课学习
小组探究
定义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圆圈
从赤道向两极逐步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
东西方向
(1)纬线、纬度
纬度:为了区分各条纬线,分别为它们标定的度数。
纬线:
新课学习
越向北度数越大
越向南度数越大
赤道
纬度是如何划分的?
从赤道(0°纬线)向北向南度数越来越大,向北向南各划分为90°,以北是北纬(N),以南是南纬(S)。北极和南极分别是北纬90°(90°N)和南纬90°(90°S)。
新课学习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它把地球平分成南、北两个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新课学习
找出下列几条重要
的纬线:
赤道(0度)
北回归线(23.5ON)
南回归线(23.5OS)
北极圈(66.5ON)
南极圈(66.5OS)
新课学习
高纬度、中纬度、低纬度是如何划分的?
0°-30°:低纬度;30 °-60 ° :中纬度;60 °-90 ° :高纬度
新课学习
纬 线
定 义
形 状
长 度
指示方向
起 点
度数划分
半球划分
地球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除南北两个极点外,每一条纬线自成圆圈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
东西方向
赤道(0° )
赤道向北、向南各分为90°,以北称北纬,以南称南纬
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新课学习
(2)经线、经度(第二课时)
小组探究
定义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半圆
等长
南北方向
经度:为区别各条经线所标定的度数。
经线:
新课学习
经度是如何划分的?
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各划分了180 ° ,以西为西经(W),以东为东经(E),西经180 °(180 ° W)和东经180 °(180 ° E)重合为一条经线。
新课学习
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本初子午线(0 °经线)
本初子午线
西经
东经
新课学习
思考:组成一个经线圈的两条经线的经度有何关系?
练一练:说出与下列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西经20°、0°、东经170°
度数之和为180°;一条经线在西经,另一条在东经。
(东经160°、180°、西经10°)
新课学习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经20°和东经160°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也是0 °经线和180 °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吗?
西半球和东半球
新课学习
东半球
西半球
20
西经20 °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基本上是从海洋上通过,避免了以0 °和180 °经线划界,将欧洲和非洲一些国家分隔在两个半球上。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何没用0°经线和180 °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新课学习
西经15 °
东经165 °
西经21 °
东经20 °
西经160 °
东经130 °
西半球
东半球
新课学习
他们在哪里?
小明说他一脚踏着南半球,一脚踏着北半球,向东看到东半球,向西看到西半球,请问,小明在哪里?
小芳说她前面是北半球,后面是南半球,左面是东半球,右面西半球,请问她在哪里?
赤道与西经20°的交界处
赤道与东经160°的交界处
讨论探究
经 线
定 义
形 状
长 度
指示方向
起 点
度数划分
半球划分
新课学习
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半圆
各条经线长度相等
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0°经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划分180°
西经20°和东经160°
新课学习
小组探究
一架飞机从北京起飞,沿同一经线圈飞行,最终又飞回到北京。请问:它在飞行途中改变过方向没有?
北京向北 北极点 沿同一经线圈向南 南极点 沿同一经线圈向北 北京
新课学习
要素 纬线 经线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相互关系
半 圆
圆 圈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
缩短,直至成一点
等 长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经线和纬线相互垂直,构成网状
纬线与经线对比
新课学习
纬度与经度对比
要素 纬度 经度
度数起点
度数划分
代号
半球划分
本初子午线(0 °经线)
赤道(0°纬线)
向东向西各划分180 °
向北向南各划分90 °
北纬(N)南纬(S)
西经(W)东经(E)
赤道把地球平分成
南北两个半球
西经20 °和东经160 °把地球平分成东西两个半球
新知讲解
自主学习:课本23页经纬网这部分内容。
什么是经纬网纬线?
【探究问题】
如何判断北纬还是南纬?
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出场第五内容:(五)经纬网
新课学习
6
5
4
3
2
1
F
D
C
E
B
A
门
窗
找找自己的座位
(第三课时)
新课学习
0
20OS
20ON
40ON
60ON
40OS
140OE
160OE
180O
160OW
140OW
120OW
找找自己在经纬网中的位置
新课学习
(五)经纬网
地球仪上的经纬网
利用经纬网,我们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在地球仪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
(51°N,0°)
伦敦
新课学习
思考:如何判断北纬还是南纬?东经还是西经?
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
向西增大是西经,向东增大是东经。
读出A、B两点的经纬度
20OS,40OW
40ON,60OE
新课学习
60
30
0
30
60
90
120
150
180
30
0
30
60
我站在西半球
小组探究
哈哈,我脚跨东西两个半球
贝贝和玲玲的说法正确吗?说说你的判断理由。贝贝在玲玲的什么方向?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 °,贝贝脚跨0 °经线,显然是在东半球,玲玲站在位置大致是在东经170 °附近,位于西半球。所以玲玲是正确的。
贝贝在玲玲的西南方向
新课学习
经纬网的其他形状
把地球仪上的地图“撕开”展为平面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课堂练习
70°
30°
A
40°
20°
60°
①
65°
75°
55°
B
85°
120°
130°
110°
140°
A. ( , )
B. ( , )
40°N
50°W
55°S
110°E
②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拓展提高
自制地球仪
首先拿一个乒乓球,画上必要的经线和纬线,比如赤道,30、60度南北纬,极点、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等等。当然如果你绘画能力很强,也可以画上中国地图,不过在乒乓球上画地图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哦。 画好了地球仪的球,我们还要在两极极点上扎个洞,地球上没这个洞,不过我们的地球仪固定在支架上,还是要用到的。这样地球仪的球就算是做好了。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课堂总结
纬线的特点
纬度
南北半球的划分
经线的特点
经度
东西半球的划分
纬线和纬度
经线和经度
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地球形状
认识地球仪
纬线和纬度
认识地球
经纬网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板书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 认识地球
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地球形状
认识地球仪
经线和纬线
经纬网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作业布置
看课本22页用乒乓球制作简易地球仪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